?

油畫載體研究

2021-08-02 05:28郭夢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美學價值畫框

郭夢

摘 要:傳統模式下的油畫作品,大多是在正方形、長方形等規則幾何圖案的亞麻布畫框上繪就。隨著時代發展,美術思潮不斷創新,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特殊畫面表達方式,達到了比較好的視覺傳達效果,給觀眾耳目一新的審美觀感。文章主要著眼于油畫畫面與油畫外框的有機結合、油畫內框的多樣性及油畫個別載體的特殊性來闡述油畫載體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

關鍵詞:油畫載體;畫框;美學價值

對于研究油畫,除了去了解、感受、分析畫面中傳達出來的思想感情外,筆者更愿意去研究畫面的色彩、筆觸等技巧。而拋去關乎畫面本身的因素,在創作時,筆者首先會考慮到什么題材運用什么樣式的畫框,以及完成畫面后該怎么樣去裝裱畫面以使其變得更加渾然一體,成為一件獨立而完整的作品。這應該是每一位畫者都會琢磨的問題。需要在油畫作品的內容和呈現載體之間做到一個完美的平衡。

一、油畫外框與畫面的巧妙融合

只有油畫外框的裝飾加上畫面本身內容的呈現巧妙融合,一幅油畫作品才能算得上是完整的。當然,畫面內容本身的重要性不用言說,它是決定作品品位和價值的關鍵性因素。那么直接對畫面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就是與之相配的外框。如若一幅好的畫面因為畫框選用不慎,難免落得一個畫蛇添足的境地。從審美到實用的層面來看,油畫外框的所處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繪畫圈里有一句戲說:“三分畫,七分裱?!边@句戲言的重點絕非在否認畫面本身的品質,而是突出了外框對于整體作品的價值。畫和框相輔相成,合二為一。一幅作品的完整度乃至藝術性,往往是在最后一步的配框和裝裱,在某種特定氛圍的環境或場合展出之后才呈現出來的。

事實上,歐洲畫框很有傳統,歷史非常久遠,大概從油畫發源地的祭壇畫開始。據相關美術史記載許多名家,都有自己的做框師傅。

的確,外框已不再僅僅是油畫作品中一個無關痛癢的小角色,它甚至可以作為與油畫作品相提并論的藝術品來展示。油畫外框逐漸地改變了以前與畫面之間稍顯木訥的共存關系,與此同時更加地明確了它的風格、材質、造型等藝術價值。油畫外框擺脫了原先的界面束縛,它也可以是一件獨立的、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國內,對于油畫外框有研究的藝術家不在少數,如研究“六胖子”油畫技法的畫家劉溢,他一反常規畫家作好畫之后,去費盡心思地挑選畫框的被動狀態,根據自己所需,自己動手設計,請別人專門制作與作品適配的外框?!剁娯讣廾谩肥钱嫾业拇碜髌分?,畫面內容表現的是“鐘馗嫁妹”的美好傳說,沖擊性極強,表現出濃烈的東方情調。這幅油畫作品的另一大看點在于其外框,木頭材質,雕刻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花卉牡丹及龍鳳等吉祥圖案樣式,其精致程度與美感絲毫不遜色于畫家所描繪的“鐘馗嫁妹”的美好故事,稱得上畫面的內容與形式達到高度統一。在畫框的設計與制作上,應用了傳統鏤空鏤刻的表現技巧,充分呈現出中國古代家具的刻雕風格,將東方文化美學元素和虛實相生的意蘊表達得淋漓盡致。在畫面的表現以及畫框的設計中,能夠看出劉溢賦予了油畫這一外來畫種屬于自己民族的語言?!剁娯讣廾谩愤@一幅油畫作品的語言顯示出畫家對畫框重要性的肯定,讓人直觀感受到藝術家對外框設計的慧眼與巧思。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畫框與畫面同樣承載著不同時代與不同畫派的藝術精粹。從巴洛克到洛可可,再從巴比松到印象派的風格變遷,除了體現在一幅幅動人至深的畫面中,更藏在一幅幅油畫作品的外框里。以宗教、宮廷題材為主的巴洛克風格油畫作品用的是具有強烈動感和多變、氣勢恢宏的畫框;洛可可風格的神話傳說題材的油畫作品用的是韻律細膩、繁復典雅的畫框;巴比松時期的油畫畫面大都細膩,具有奇異的微妙氛圍,與之相應用的是或精雕細琢、瑰麗奇巧,或具有古樸質感的實木畫框,也是從這個時期起,油畫外框打開了自己樣式繁多的新局面;到后來的印象派、后印象派時代油畫作品的畫框,除了奢華大氣,更多的是通過曲線及細節帶給人隨性和浪漫的感受。

二、油畫內框的多樣性

常規的油畫框尺寸給商家帶來了不少的便捷,但對于很多畫家來說,需要依據自己的創作情形或特定題材選擇非常規尺寸。如用來裝飾的傳統油畫作品大多配合教堂或其他建筑的穹頂、墻體的結構制作成圓形、橢圓形以及尖拱形等形狀,部分教堂的祭壇畫則做成三聯畫形式?,F如今,不管是西方還是中國當代的油畫創作者大多舍棄了較為常規的內框規格,根據自己的創作需要隨意定制形狀與比例。有很多藝術家采用正方形的畫框,也有把畫面分割成中國畫的條屏形式,還有的則把畫面設計成三角形、菱形、梯形和多邊形等特殊形狀。藝術家在構思作品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將自己的靈感及畫面內容呈現出來,首先需要考慮下需不需要借助特殊的內框。畫者更應該參照自己創作的題材與想表現的感情構思合適的內框尺寸與形狀,從而使作品獲得預期的效果。

創作一幅靜謐的風景畫時,一件長而低的油畫框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想要表現激烈、動蕩的畫面時,則用高而狹的畫框比較適宜。四平八穩的形狀或畫面對于畫面張力的表現可能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大同小異的畫框,對于求創新的藝術品來說索然無味。變化、新奇、對比,也是人類的本能的欲望,所以,在畫框運用上我們需要有變化。

《勝利的參孫》這幅油畫作品由17世紀的油畫家雷尼所創作,畫面中勝利者的形象躍然于畫布上,感覺整個世界都在仰望他。這不僅得力于畫面本身的構圖,畫面內框的形式更是為整個作品氛圍的烘托增色許多。畫面內框上半部分的橢圓形正好包裹著勝利者的頭部和豎起的手臂,內框下半部分是開闊的四邊形,有利于畫面開闊場景的描繪。如此形狀的畫框,巧妙地塑造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勝利者的形象,給觀者帶來極強的震撼效果,似乎觀者跟畫面中的人同樣地在享受著勝利帶來的喜悅。

畫框的運用并不像幾何學上的數字是固定的、死板的,而是非?;顫姷?,是隨著畫面的題材而變化的。它只不過是一個將題材完善地強調出來的工具而已。

三、油畫載體中一些美麗的例外

油畫除了在傳統的畫框上創作的作品外,可以有形狀各異的內框,裝裱極盡繁復和巧妙的外框。在浩瀚如煙的美術史海洋里,也總會有那么幾幅作品以其獨特的出場方式深深吸引住人們的眼球并俘獲人們的心。而這個獨特的方式并沒有規律可循,或偶然天成,或藝術家靈光乍現,總之,有巧合的意味。正是因為沒有規律可循,才顯得彌足珍貴。

美國紐約女藝術家Alison Moritsugu,在樹枝樹樁的橫截面描繪出回歸自然的鄉村景觀,在掉落的樹枝和廢棄的樹樁上進行創作,她這一系列的作品仿佛開啟了新世界的入口。樹木斷面本身的裂痕以及粗糙的樹皮好像在傳遞著這些美景慢慢地離我們而去的訊息。藝術家作為油畫載體的殘枝斷木和詩意的田園風光形成鮮明對比,訴說著人與自然、環境彼此之間共生共存的關系。這些樹枝或樹樁單獨來看,自身也已經具備一定的美學價值,甚至可以說這一件件木樁本身就是一件件藝術品。在自然物體上畫自然風光,頗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的形式有變化、有生有滅,自然的本質沒有變化和生滅。人的精神與自然的同一性,是高于一切形式的存在。

樣式主義的代表畫家帕爾米賈尼諾的這幅名叫《自畫像》(圖1)的油畫作品具有極其強烈的美學趣味性。畫面的內容描摹的是畫家自己端坐在鏡子前的形態。古往今來,畫自畫像的油畫大師繁多,如現實主義大師倫勃朗以及聞名世界的后印象派大師文森特·凡·高的自畫像作品都享有盛名,后繼油畫研究者更是不在少數。但是帕米爾賈尼諾的這幅自畫像作品卻平添了幾分特別意味。我們從畫面中可以看到,畫家英俊年輕,給人的感覺隨和親切,著衣也十分精致講究,整個畫面沉浸在達·芬奇式的朦朧感里。人物手的形象又大又長,人物后面的背景墻面和窗戶的變形好像不符合嚴謹的透視關系,但從視感來說,卻十分合理,沒有讓人感覺到絲毫違和的地方。這是因為這幅作品真實記錄了畫家在凸透鏡中反射出來的形象。為了使畫面更加真切,畫家特地準備了類似凸透鏡形狀的凸透板,以此來使自己的創作更佳逼真形象,貼近現實。由此可見,畫家在研究或創作作品時,從靈感的啟迪到最終的效果呈現,對每一步都進行了深思熟慮與巧妙構思。畫家的這幅作品的絕妙之處就在于畫面中凸透鏡的視角和畫框本身的凸出形態結合得極為精巧。

上述兩位藝術家的藝術作品所運用的載體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眾多璀璨的藝術作品里,這樣的作品依然能夠被看見,并且耐人尋味,不得不歸功于畫家們所選用的油畫載體。

四、結語

油畫作品的展現并不是只如我們想象的,運用嫻熟的技巧將畫面表現出來僅此而已這么簡單,需要擁有精湛的繪畫技巧是毋庸置疑的,但整個畫面的傳達需要藝術家在審美上的宏觀把控,從構思畫面內容到選擇畫面內框,再到最后外框裝裱的審度。這需要一個畫家具備全面的美術素養和綜合的專業素質。

參考文獻:

[1]陳為帥.油畫外框淺談[J].美術大觀,2014(8):38-39.

[2]丹納.藝術哲學[M].傅雷,譯.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3]瑟斯頓.西方繪畫基因[M].傅志強,譯.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

[4]林斌.論繪畫構圖的原理及畫框的作用[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7(1):129-132.

作者單位:

南通理工學院

猜你喜歡
美學價值畫框
畫肖像
墻壁上的風
掛畫魔架
有趣的膠帶畫
文藝美學觀念與散文藝術價值研究
體育藝術的美學特征及美育功能研究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及其價值的解讀分析
關于《詩經》中的婚戀詩及其美學價值分析
現代城市雕塑的美學意義探微
中國畫的高貴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