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之思

2021-08-07 11:10鄭齊芳
書香兩岸 2021年6期
關鍵詞:曲譜琴音古琴

鄭齊芳

早在2003年,古琴文化便成功入選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自2001年昆曲入選后,中國第二個被列入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此成績,足可以用耀眼來形容。

然而,在教育培訓市場一片火熱的當下,我似乎找不到古琴的一席之地。

古琴傳承為何如此艱難?

難道是因為它貴重?

從選坯到拴弦,古琴的斫制需要經歷數百個步驟,這些步驟在古代都需要手工完成,一來一去,便是七八年的光陰。在古代,古琴貴,因為斫制費時費力。但在現代,在工業化如此成熟的今天,古琴的斫制只是時間成本的問題。我去網上搜過,幾百塊錢的古琴比比皆是。所以,貴不是古琴文化傳承艱難的原因。

還是因為它無曲可彈?

誠然,對一件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樂器來說,一定有許許多多的曲譜遺失在歷史長河里。但在古今無數樂師及考古學家的努力下,現在仍然有150多部古琴譜,3000多首古琴曲被保留下來。更何況,古琴也可以用來演奏現代的曲譜。如果喜歡,甚至連周杰倫的歌曲也可以彈得來。所以,古琴不僅有譜有曲,而且有很多曲譜可以彈奏。

或是它學習困難?

古琴有七根弦,八個基礎指法,十到七十歲都可以學,如果這都算難,那這世間也沒多少樂器是簡單的了。古琴入門容易,但精通的確艱難。我們現代人做事情都追求精準,對樂器來說,往往巴不得多大力按下去,就有多大聲響起來。但古琴不行,彈撥樂器,講究的是力度的恰到好處。多一分、少一毫,神韻就差之千萬里。所以古琴的學習,往往需要耐下心來。用日復一日的練習來尋找那毫厘之間的微妙。

而這也是古琴傳承艱難的原因。不是因為學習困難,而是古琴需要耐心,需要沉淀。古琴的音色悠揚而空靈,聽者若無法靜下心來,便無法感受到其中的滋味。而現代社會,又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靜靜聆聽一首琴曲呢?

若非這次活動將我帶到這么古色古香的環境里,我也不認為自己能夠靜下心來。在這靜謐的環境里,放眼看去盡是青山綠水,側耳傾聽便是流水鳥鳴。在這樣的環境下,人的思想可以無拘無束地伸展,一直伸向天空,一直觸到山的那邊。

這時候再來學古琴、聽琴音,便覺得這是天籟,是上天的饋贈。我可以聽到琴音在流水里飄蕩,可以見到琴音拂過湖面、繞過溪石,在成群結隊的大鵝前徘徊,在林木森森之間流連。

古琴文化是絕美的,但它的美,在紛紛擾擾的城市里無所居處。

它是山林之子,是人們心靈的居所。

只不過在城市里忙碌的人們,早已經找不到自己的心,也看不到心中的那片山林了。

猜你喜歡
曲譜琴音古琴
國家非遺 古琴藝術
一盞江湖
腳印和海浪
記白馬寺(新韻)
夏日之戀
尋訪千年古琴
淮北花鼓戲的曲譜傳承與保護問題探析
夜品高陶九品贈侄
傳承和保護古琴藝術
古琴藝術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