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永洲:帶富一方的好書記

2021-08-09 02:33趙鵬
新長征·黨建版 2021年7期
關鍵詞:全村蔬菜

趙鵬

伊通河,長春的母親河,她宛如一條銀色玉帶貫穿城市南北。1801年,張氏沿伊通河來到長春北郊建屯,起名“上臺子”。黃永洲便生長于此。出生于戰亂年代的他,在新中國成立后從上臺子農業生產互助組組長一步步成長為公社干部,再回到家鄉擔任黨組織書記,帶領全村人民從百廢待興中浴火重生,最終成為上世紀90年代享譽全國的黨員典型、勞動模范,并出席了黨的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行走在伊通河畔,穿梭于樓宇、商圈,難尋村莊舊貌。這里早已和城市融為一體,并更名為“上臺村”,在寬城區興業街道的領導下向城鎮化迅速推進。傾聽著村民的講述,翻閱著檔案資料,仿佛時光倒流。那是一個艱苦奮斗的年代,那是一段發動群眾創業的歲月,那是黃永洲留給上臺村的“上臺子”記憶。

寬城區“首富村”的“第一桶金”

致富思源源在哪?一切要從黃永洲重返上臺子說起。1959年5月,29歲的黃永洲從零開始為公社建立畜牧場,僅用7個月便實現盈利20萬元。與畜牧場的紅火相比,上臺子顯得更加破?。狐S皮地、澇洼塘、7匹瘦馬、破土房,200多戶村民每戶日均收入僅有0.18元,債多人惆悵。

1960年底,黃永洲回到上臺子,擔任黨支部書記?;卮宓谝惶?,他組織召開支委會分析原因、商討對策。會上,他提出的“當干部的一點不少干,一點不多吃,一點不多占”“要求群眾做到的,黨員必須首先做到;要求黨員做到的,支委必須首先做到;要求支委做到的,書記必須首先做到”成了黨支部的制度,更成了全村黨員干部的行為準則。

思想統一了,第一步怎么邁?黃永洲覺得離不開上臺子的實際。當時上臺子最大的實際是近一半的耕地被借走、占用。為此,他大費周折,追回了土地。隨后,他到畜牧場要來10頭淘汰的奶牛用作耕牛,又從隔壁村借來2萬元購置20輛膠輪車。然而,僅憑這些資源,很難產生大效益。發展生產,急需更多的錢。錢從哪來?村里的老人回憶說:“當時,市里在搞基建,一車沙子能賣7塊錢。黃永洲一看,沙子這東西好找,東河套(伊通河畔的沙灘)有的是。他帶著200多號人過去挖,干了一冬天,足足賺了7萬塊?!?/p>

這7萬元讓上臺子有了底氣。之后,經過改土造田、興修水利、開辦工廠,百姓們終于嘗到了甜頭。1975年底,上臺子每人日均收入超過3元,集體資產也日積月累,一躍成為寬城區農村中的首富。

被黨中央充分肯定的創新舉措

沿著歷史的長河,來到1984年底。此時的上臺子已是長春市重要的蔬菜產區,全村百姓在集體耕作中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收入喜人。歷史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始于1982年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此時延伸到了上臺子。

其實,早在1982年,黃永洲就考慮過推廣承包制,但現實卻不允許他貿然行動。上臺子存在三種情況:有本事的、人強馬壯的、黨員干部們愿意個人承包,這部分人占全村總戶數的20%;老弱病殘、五保戶等群體的承包困難大,持反對意見,這部分人占全村總戶數的20%;其余60%的人在觀望。一方面是國家政策的推行和先進生產方式的推廣,另一方面是困難群體的實際情況和共同富裕的約定,上臺子何去何從?

這一年,黃永洲把所有困難戶結為一組,把村里最好的土地承包給他們,派最有經驗的生產隊長和技術員“當家”。就這樣,“聯戶組”這一新概念誕生了。實踐給黃永洲打了滿分:聯戶組里的成員與其他村民相比,收入沒差多少。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原來,集體耕種時,大家各司其職,并非都是種植行家。那些在生產隊喂馬、揀糞的好手,面對大棚里的蔬菜犯了難。眼看蔬菜長勢一天不如一天,他們急得要退出承包。

黃永洲希望黨員干部作出犧牲,放棄承包去幫群眾,沒想到這一次,支委會上有人唱了反調。黃永洲說:“要講致富,咱們當干部的最有條件,有權、懂技術,門路還挺寬,一年不鬧個三萬五萬的,就算沒本事。但是,咱們不能干一人飽千家愁的事?!苯涍^激烈討論,支委會作出決定:支委和隊長一級的村干部退出承包,幫助群眾從技術指導、制定生產計劃、傳遞商品信息等五個方面服務到戶;同時,土地承包制改為租賃制,土地、大棚和其他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并根據質量標準規定“三不租”。

至此,上世紀80年代被黨和國家領導人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的“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統分結合,不搞‘一刀切”的創新舉措正式成型。

吉林省首個“億元村”的商業秘訣

黃永洲意識超前,是位工商奇才:他快人一步提出“提前、延后、趕節、補漏”的種植方案,引進南方菜種,讓上臺子蔬菜有了價格優勢;一上任就帶領村民開作坊、建工廠,以工補農,到上世紀90年代初全村整體邁入“萬元戶”行列;創新提出集體經營、全員承包的企業管理思路,讓上臺子在全省農村中率先實現億元產值。

以技術創優質是黃永洲一貫的堅持。采訪途中,記者聽到這樣一個故事。1985年春,黃永洲發現村里扣大棚的塑料膜質量不過關,考慮到塑料膜市場需求量大,他萌生了建塑料廠的念頭。建廠需要得到省塑料皮革研究所的技術支持,首先要打通人脈。為此,他每天到研究所的辦公室坐一坐,以便拉近關系。一日,他聽工程師們抱怨市里買菜不方便,第二天便拉來一車價格優惠的新鮮蔬菜。工程師們感動之余,支援上臺子建廠的事也成了。1985年底,黃永洲又拿出8萬元購買最新專利,新產品不僅有助于蔬菜生長,更是將使用壽命從半年延長到2年。日本北海道黃瓜種植專家連續3年到上臺子考察,想知道同樣的緯度、同樣用塑料大棚種植,為何上臺子的黃瓜能早下來半個月。黃永洲沒告訴對方,秘訣在塑料膜上。

除了技術,黃永洲還看重人才。與企業發展相伴的,是他幾十年如一日,不惜跑遍全國各地挖掘人才,并用一系列暖心的舉措讓上臺子企業成為年輕人才的聚集地和省級專家、國企高工退休后繼續發光發熱的首選。引進人才的同時,黃永洲還擅長從上臺子村民中培養人才,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女鄉鎮企業家丁淑媛便是黃永洲的得意門生。有人才作后盾,上臺子企業擁有了強大的研發實力,產品更具價格優勢,不僅打破了國企不與鄉鎮企業合作的慣例,更是在國內外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秉S永洲終其一生,譜寫了信仰之歌。物轉星移,初心不改,我們要接過先輩們的旗幟,傳承先輩們的意志,完成好人民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光榮使命。

猜你喜歡
全村蔬菜
全村唯一收件人
新村莊
蔬菜
瓜果蔬菜:成精了!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莊 那個家
抽自家魚塘救全村1400畝地
蔬菜也“瘋狂”
蔬菜的哀訴
全村最美的年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