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憶糧票

2021-08-09 09:53張玉國
小品文選刊·印象大同 2021年6期
關鍵詞:市斤票證糧票

張玉國

清代朱柏廬《朱子家訓》說:“一粥一飯,當念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p>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倳浿赋觯骸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北M管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民以食為天。糧票是買糧的“通行證”,有鈔票無糧票不行,必須鈔票糧票“兩票齊全”,方可購糧。對糧票不僅記憶深刻,而且有一種親切感。農村因無糧票分配,糧票更成為一種稀罕物。

除了糧站買糧外,當時上飯店吃飯,到飲食店、商店買食品,同樣需要“兩票齊全”。那時糧票分為全國糧票和地方糧票(省糧食局印制),最受歡迎的當是全國糧票,因為全國糧票是糧票中的“老大”,全國通用,地方糧票則通常只限于發行區域使用,跨區域就無用了。并且糧票由于級別不同,印制的質量區別很大,全國糧票印制精美挺括,而地方糧票紙質綿軟,印得也稍顯遜色。

那個年代,只有吃供應糧的城鎮居民才月月發糧票。因此,農民家的人要出門,或者用錢去向人購買,有居民親戚的,就背著糧食去換。當然,也可去糧站換糧票,但必須得有證明。于是,當時也滋生了地下的“糧票市場”。農民也有用自家的雞和雞生的蛋,私下去換糧票的,久而久之,出現的專門倒賣糧票的人,那時叫“投機倒把”,屬于嚴厲打擊對象。

后來我上高中了,父親趕著驢車拉上自家的糧食,到離家十里遠的糧站兌換成糧票給我拿上,每月十二斤糧票,每學期給兌換一次,然后我拿著兌換的糧票可以到高中食堂用自己的飯盒盛飯吃飯。再后來,高中畢業,回家務農。隨著新的用工制度的改革,1983年4月份,我被招聘到晉北邊遠山區的一個農村信用社成了一名“三不干部”。(不吃商品糧,不拿固定工資,不轉戶口)當時,我高興得三夜徹夜難眠。后來,我下鄉單位也給做補助,一天一斤,去指定的糧站領取。當我第一次領到糧票時,那個高興勁不用提啦,好像自己也成了非農業人口,吃商品糧的比農村人高了一等似的。

不論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用此糧票購買糧食用品,其中還包括食油(只有全國糧票才可以在異地買食油),若要出差或探親,一定要用地方糧票換上一定數量的全國糧票才能出門。供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外出活動人口使用,其由國務院批準,由國家主管部門統一印制,1955年開始發行,全套4枚,面額分別是半市斤、一市斤、三市斤和五市斤,各種票面規定的糧食數額均以成品糧計算。計劃經濟年代,糧票的確發揮了調節市場的作用,每個人都有口糧標準,如兒童、學生、工人、解放軍、干部等,各行各業糧食定量都不一樣。無論你在食堂、飯店、招待所吃飯都離不開糧票,你在商店買一盒餅干需要糧票,吃一碗面條離不開糧票,哪怕買一根油條也得糧票,真是離開糧票不敢出門。糧票為供給制下的主要票證之一,分為全國糧票、軍用糧票、地方糧票和劃拔糧票四種。糧票是特殊經濟條件下的歷史產物,票面題材廣泛,印制精細具有時間性、地域性的特點。

1953年,國家進入大規模經濟建設時期,由于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和農村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糧食購少銷多,供需矛盾加大,影響人們的糧食調入,糧食投機商趁機搶購糧食,哄抬糧價。為確保糧食長期穩定供應,全國從1955年11月開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

糧票在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相當于現在的通用紙幣,市民通過糧票可以兌換不同種類的生活用品。這在當時不穩定的環境下有利于促進市民的正常生活,也有利于市場商品的穩定和發展,可以說糧票在當時和中國大陸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國家實行定人定量發放各類票證。從而使糧票儼然成了中國的“第二貨幣”,糧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一個國家在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時,必須對糧食進行宏觀調控,統一調劑。全國通用糧票,即我國在全國范圍內流通的購買糧食或糧食制成品,就餐的票證。

1993年,糧食實現敞開供應,糧票在通行近40年后,悄然退出歷史舞臺,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糧票進入收藏行列,這是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雖然糧票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我,常常想起它,并把保存的糧票作為永久的紀念。

猜你喜歡
市斤票證糧票
票證收藏駛入“快車道”
張寶紅:中國票證拍賣第一人
糧票
8月龍眼市場監測分析
糧票:承載著多少人的記憶
小糧票,大收藏
投資糧票成富翁
投資糧票成富翁
吉林市龍潭區江密峰雙豐養兔場
糧票傍上“紅色收藏”走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