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夢的泥人》的四個創作維度

2021-08-09 09:53曾強
小品文選刊·印象大同 2021年6期
關鍵詞:泥人女媧親情

曾強

最初,聽說大同一位90后作家竟然榮獲大連出版社“大白鯨”幻想兒童文學金獎時,我不由得驚愕:這該是誰呢?但搜腸刮肚而不得。當得知獲獎作者名叫田勝勝時,我的心頭頓時也掠過一陣甜生生的美意,仿佛,年過半百的我也從中分到了一杯羹。很快,就有緣與田勝勝相會、相識,我們喝茶、聊天??吹贸?,雖然是中學語文教師,但文質彬彬、一臉白凈的田勝勝并不擅言談,更何況天馬行空的胡諞。每每我們四目相會,也只是輕輕莞爾,各自頗多探究之后頷首致意的心趣;有時我看著別處,也能真切感受到他那很具洞徹力的目光,似乎在閱讀我肌膚里的細胞,看著我血脈的流淌。

多么令人敬畏的青年人!

田勝勝送給我一本他的獲獎作品《追夢的泥人》。打開書籍,時光之水仿佛急遽回溯,我一下掉進了作者構筑的一個清澈、奇幻、荒蠻而神秘的原始世界。我不由得被女媧用泥點子所造的上古泥人所吸引,盡情游走在諸多煌煌古籍才出現的而我卻大多未見識過的一個個獨特“角色”間,痛快淋漓而又意猶未盡地感受了一番奇異、瑰麗和美好,欣喜而又真切地體味著其中滿滿的智慧、善良和親情。

我喜歡這樣的童真世界!

在古老的文化中感受民族精神

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中認為,“野蠻人的世界觀就是給一切想象憑空加上無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靈的任性作用……讓這些幻想來塞滿自己的住宅、周圍的環境、廣大的地面和天空?!?/p>

我們很多人的文化啟蒙就是幼年或童年從長輩一次次敘述的神話、傳說、志怪等這些中華原始文化開始的?!蹲穳舻哪嗳恕分械慕巧侄己芄之?。但這種怪異并不是作者憑空捏造的聞所未聞、光怪陸離、只圖博人眼球的離奇名詞,而是攝取了當代人們淡忘甚至忽視的一些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的古老符號。如故事主人公土生就出自眾人皆知的“女媧造人”神化傳說。其它如狌狌、赤瑕、祝馀、氐人國、不周山等,皆有所本,分別出自《山海經》《博物志》《風俗通》《答問禮俗》《西京賦》《說文解字》等等。這些古老的詞匯,以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身份,不僅在書中成為中華古老文化的一個個代表,尤其通過它們,作者編撰了諸多神奇故事,向當代兒童一段段展示著勤勞勇敢、不屈不撓、自強進取、勇于奉獻、追求幸福的民族精神。

如泥人土生經過長途跋涉遇到狌狌,狌狌勸他用投機的方法吃可以永不挨餓的祝馀花,多走捷徑,黃土地出生的土生卻很執拗:“一味地追求捷徑,這種行為的本質比選擇彎路更可怕?!薄安恢囸I固然是誘惑我的妙事,可對我而言,饑餓并非一無是處。他能讓人警覺,讓人頭腦清醒,讓人不至于沉溺在長久的舒適安逸中而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碑敼补び|天柱引發天裂地傾給神靈帶來涂炭時,女媧娘娘勇敢獻身自我,化成五色石補天。人類哀求女媧娘娘,她用堅定、不容置疑與分辨的聲音說,“我必須這么做?!彼€反復叮嚀,“我不會一走了之”,“自從我造出你們的那一刻起我便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對你們負責,一定要護你們的周全?!薄x到這些,我感受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個故事,而是民族精神化身的故事人物一次次在我心中的神圣站立!

在不懈地探索中攝入人生智慧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類的知識是從模仿中來,模仿的心理傾向是認識的動力和元素;而認識深化是模仿的基礎和保障。這段話無疑是對極具好奇心的兒童追求學習和閱歷的高度概括。

學習知識可以增長智慧,而認識深化可以提升智慧?!蹲穳舻哪嗳恕分鹘峭辽剿魇澜?、茁壯成長的過程,意味的就不僅是他敢于擺脫安逸、積極進取、不斷學習的過程,也是深化認識、轉變思想和提升智慧的過程。智慧不會平白無故從虛度的年歲中得來,只能從生活實踐中激發,從認識探索中拓展,從學習實踐中得到。因此,田勝勝塑造的因先天不足而不得不被眾人“養”著的土生,并不愿意成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永遠依靠別人生存的“廢材”,他要“追夢”,他要把“無用”的自己變得“有用”,他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他勇敢地與蠻牛纏斗,哪怕腿腳傷殘;他執意要離開安逸的出生地,哪怕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他從招搖山到氐人國,不斷地周游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最終成長為一位智勇雙全、可以幫助劫難中的人類實現救贖和永續的“土龍”。

《追夢的泥人》并沒有什么狗糧式的說教,而是通過故事使讀者感悟:人生旅途的所有經歷,哪怕是痛苦和失敗的經歷或間接經歷;人生的進取姿態,哪怕是難看到被別人嘲笑的樣子;人生中所有的認識和深入的思考,都將不斷積淀、融化、和合,最后結晶成為我們自己的人生智慧。

難道不是嗎?

在起伏的人生中明白做人道理

如何做人不只是一個時代命題,也是人類永恒的命題之一。在當今學校普遍推行應試教育而被人們飽受詬病并持續不斷產生負面效果之后,如何使孩子學習做人,不僅成了很多家長及社會焦慮的一個心結,尤其成了我們要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一個瓶頸。

一個人在童年和少年的人生“三觀”教育非常重要。重要到知識在此面前幾乎都無足輕重。但我們恰恰本末倒置,嚴重缺失了一個人在成型階段的“三觀”人生教育,特別是缺失了德育、美育、實踐等方面的培養。而《追夢的泥人》無疑是引導童年、少年積極、健康成長的有益精神食糧。

《追夢的泥人》塑造的主角土生就是一個人到底該如何做人、做什么樣的人,在面對不同的順境、逆境時,我們該怎么辦的典型形象。為了“追夢”,土生放棄了“溫室”般的撫育,勇敢闖蕩世界,雖然遭遇過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和挫折,甚至面對死亡的考驗,但他不改“初心”,矢志歷練和學習,在風雨中逐漸得到鍛煉成長。最終成就了自己應有的價值。

在復雜的困境中依重親情力量

中國是最講究親情的國度。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基本都是以家族宗親自治為基礎進行社會治理,提倡以儒家的“仁”為核心的道德評價標準,從而建立了國人以忠信、孝悌為立身之本的為人處世原則。但進入當今社會以來,由于西方文化的影響,由于市場經濟的侵蝕,由于家庭構成的變化,也由于人性道德的淪喪,我們一些人不僅悖離傳統,變得不仁不義、不忠不信,甚至也變得親情淡薄,不孝不悌,令人瞠目的新聞時有耳聞,震驚了社會。

《追夢的泥人》中的故事從親情之間心生芥蒂試圖各干其事開始,從親情之間精誠合作戰勝天災結束,為我們講述了一段親情無價、親情無限、親情無敵的贊歌。土生由于先天缺陷,女媧娘娘和眾兄弟都幫助他愛護他;土生遇到生命危險時,哥哥金生毫不猶豫地以命相搏;土生在困難時,一些朋友陪伴他幫助他;為了人類的存續為了后代的平安,女媧娘娘、土生和金生們團結協作,每個人都做出了最大的奉獻……

我們中有誰不是在親情的愛惜呵護中成長,誰又能離得開親情的無私幫助呢?

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任何人可以在其中肆意涂抹。有的孩子因而成了一幅雋永美好的畫卷,有的卻成了普通的紙張,也有的淪落成廢紙。這其中,蒙童時代耳濡目染、潛滋漫長的文化教育有著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田勝勝的《追夢的泥人》大約就是一枚附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野蠻”而壯碩的神奇幻想實踐中,我也萌生了頗多的啟示和感悟,我也重新回歸了一次鮮活的少年。

追夢吧,少年!

猜你喜歡
泥人女媧親情
親情的滋味
女媧
膽大鎮的泥人
女媧造人
膽大鎮的泥人
女媧補天
增進親情的項目推薦
愛的內涵
面館驚魂
泥人章軼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