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互聯網時代鄉村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創新

2021-08-10 02:31郭麗云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農村干部學歷混合

□郭麗云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7)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其中人才振興至為關鍵,這種人才包括鄉村振興所需要的各類高素質人才?!皣鴦赵阂裁鞔_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2019年8月2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推進‘互聯網+教育’,滿足群眾教育需求、更好惠及邊遠貧困地區,促進教育公平?!盵1]本文以參與“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學習的人員為研究對象,從教學目標、教學模型、教學環境、教學資源、教學方式等多個維度,探索“互聯網+”時代鄉村人才培養的新型教學模式,為鄉村的全面振興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

一、核心概念界定

鄉村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是指在“互聯網+”的融合思想指導下,[2]借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激勵理論、移動學習理論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面向鄉村(農村)受教育者而形成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實踐活動程序。其教學實施的對象是知識基礎、學習能力、信息化水平相對較弱的村干部(農民)。

“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 是依托國家開放大學、省、市、縣四級開大(電大)辦學體系而實施的鄉村人才培養工程,目的是顯著提升農村“兩委”干部學歷水平,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村脫貧攻堅,培養對象是50歲以下的村黨組織書記、黨員村主任、黨員后備干部,部分偏遠落后、村干部學歷水平較低的村為入黨積極分子。

二、“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

“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是在“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實施過程中面向鄉村(農村)人才培養所探索的一種適用于“互聯網+”條件下鄉村(農村)大學生培養的新型教學模式。

(一)“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的內涵

“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通過樹立一個理念、依托“線上+線下、請回來+送下去”的兩種教學路徑、堅持三個“便于”的平臺建設原則、改革四個課程模塊、運用五種學習方式來構建“互聯網+”條件下鄉村(農村)人才培養的新型教學模式。

1.樹立一個理念:即樹立“以學生便捷學習為中心” 的服務理念。這個服務理念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始終,無論是課程的設置、平臺的開發、資源的建設、教學方式的選擇,都緊緊圍繞學生的便捷學習而展開。

2.依托“線上+線下、請回來+送下去”兩條教學路徑:線上,通過“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專用學習網+網絡直播課堂”的形式實現異地遠程教學,專用學習網的教學,“教”與“學”的雙方是不同步的,而網絡直播課堂的教學,“教”與“學”的雙方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不同步的(通過“回放”功能,可隨時收看);線下,通過“課程資源學習包+集中面授+專題講座+實訓基地”的形式實現本地教學;“請回來”,即將計算機應用技術等鄉鎮沒有相應教學設備和網絡教室的課程請回到市級電大或有條件的縣級電大進行集中授課;“送下去”,即學校組織專業課程教師送教下鄉,將課程實踐教學送到縣鄉,把上門輔導送到鄉鎮,課堂教學設在農村,教學實踐放在田間地頭,彰顯“在家門口上大學”的特色優勢,為提升鄉村兩委主干及鄉村(農村)青年學歷素質,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提供重要的路徑選擇。

3.堅持三個“便于”的平臺建設原則:即以學生為中心,按照“便于教學、便于學習、便于管理”的原則,進行專用網絡學習平臺的建設。

4.改革四個模塊教學:即對課程體系進行適合農民大學生特點的改革,課程設置以農民急需的“思想道德文化模塊(黨建模塊)、應知應會模塊、專業技能模塊和拓展模塊”四大模塊來構建。

5.采取五種學習方式:即自學(利用文本教材、課程包、視頻資源等),面授(通過專題講座、課程難點輔導等)、遠程直播課堂(利用云教室的直播教學)、網絡學習平臺(包括電腦PC端、手機端的微信公眾號、快手、抖音等)、現場實踐教學(田間課堂、實踐基地等)。

(二)“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模型

“互聯網+”條件下鄉村(農村)人才培養的“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用模型來表示的話,如下圖1。

圖1 “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模型圖

圖1所示教學模式是由“國家、省、市、縣”四級開大(電大)一起來完成學員在學期間的完整教學任務的,其具體的教學任務與職責如下圖2。

圖2 “國家、省、市、縣”四級開大(電大)教與學任務圖

(三)“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一般來說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3]這個目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鄉村(農村)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探索并構建“互聯網+”條件下鄉村(農村)人才培養的“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實現“提升農村干部的學歷與素質”、 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鄉村(農村)干部隊伍和新型實用技術人才”這一培養目標,這是創新鄉村(農村)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最終目標。同時,探索并構建“互聯網+”條件下鄉村(農村)人才培養的“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也為其他類型的教學模式探索、為培養其他類型的農民大學生和其他職業人員提供便捷、有效、實用,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同時也為更好地推動“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的有效實施提供現成的參考與直接的借鑒。

(四)“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學環境的構建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教學環境是一個由多種不同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廣義的教學環境是指影響學校教學活動的全部條件(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它可以是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狹義的教學環境特指班級內影響教學的全部條件,包括班級規模、座位模式、班級氣氛、師生關系等。[4]而“互聯網+”條件下鄉村人才培養的“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中的教學環境特指網絡教學環境和面授教學環境。

在“互聯網+”條件下鄉村人才培養的“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大的框架之下,網絡教學環境的構建,主要通過以下3種形式:一是通過針對農民大學生所開發的專用學習平臺來構建,學員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系統觀看各門課程的教學資源,這一類資源的呈現方式有專門針對課程內容的微課資源和VOD資源,基本上是按照章節來串講下去的,學員只要在網絡環境下可以隨時隨地自主學習;二是學員還可以與老師及同學們通過“專用學習平臺”的“討論區”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進行實時與非實時的互動與交流,交流的內容可以是學業方面的,也可以是非學業方面的其他訴求,老師都會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回復與解答;三是管理人員通過這個專用學習平臺,可以及時地跟蹤、監控學員的學習進展情況,及時向學員提出學習任務的提醒、幫助、服務。

“互聯網+”條件下鄉村人才培養的“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中面授教學環境的構建,是這種教學模式區別于其他普通高校網絡遠程教育(在線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保證遠程教學效果與“鄉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教學環節。這一教學模式緊緊立足于農民大學生的實際,結合農民大學生計算機基礎薄弱、對農村發展政策的關注、對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的需求及學生分散于農村田間地頭等方面的特殊情況而構建的。具體表現:一是將學生“請回來”,集中到縣級教學點或是分校的直屬教學點,集中進行計算機等課程的面對面、手把手的輔導;二是將知識“送下去”,就是每個學期,各個分校(教學點)根據當地的實際,利用農閑時間,進行送教上門,有的是由分校直接送教到教學點,有的是由省校送教到分校,也有的是送教到田間地頭;三是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教學。結合農村產業發展需求,組織學生以縣或鄉為單位進行不同形式的實踐教學,在產業發展的現場講解內容,助力學生為鄉村振興服務。學生通過不同類型的實踐教學切實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提升了素質、增強了信心。特別是許多紅色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現場教學,為這些主要以“村黨支部書記、黨員村干部及后備干部”的農村大學生建強當地基層黨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教學資源的建設

“互聯網+”條件下鄉村人才培養的“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根據農民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注重增加體現區域特色的地方性資源。從內容上講,主要是4大模塊,一是“思想道德文化模塊”,包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勢與政策》等課程;二是應知應會模塊,主要包括一些專業基礎課程;三是專業技能模塊,主要包括專業課與計算機應用能力等課程;四是拓展課程,主要包括與專業發展相銜接的內容及專業內容的拓展課,比如,“鄉村振興專題”等課程。從課程類型上講,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文本資源,包括教學計劃所規定的教材和各地根據實際需求所編寫的校本教材,比如,有的分校根據“農村干部”實踐教學活動的需要,編印了校本教材《實踐教學案例》,助力了當地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這類資源基本上是一門課程成體系的完整資源;二是課程學習包,主要包括DVD資源與光盤,這是每門課程隨著教材一起配送給學員的,學員可以隨時收看,供學員自主學習所用,這類資源是課程的系統講解;三是專用學習平臺上的網上資源,這些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收看、瀏覽,學員通過手機、電腦都可以進行學習,這類資源也基本上是課程的系統講解;四是云教室輔導與講座資源,這些視頻學生可以同步實時聽,也可以課后通過“回放”功能隨時收聽學習,這類資源一般是課程內容的重點輔導及專題講座,是對課程內容的補充、拓展與提升;五是集中面授資源,這一類教學資源主要也是對課程內容的拓展與重難點的輔導,是學員最喜歡也是最接地氣的一類資源;六是實踐教學資源,這類資源雖然與書本的教學內容不是一一對應,但卻是對學員幫助最大的一類資源形式,比如,有些教學點,通過實踐教學,幫助學員策劃他們所在鄉(或村)的“一村一品”產業發展規劃,也為其他教學點開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項目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六)“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

“互聯網+”條件下鄉村人才培養的“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從教師“教”的一端來說,通過線上的“專用學習平臺”(非實時)、云教室(實時與非實時)和線下的“學習包”(非實時)、集中面授(實時)、現場實踐教學(實時)5 種形式來完成教學,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是采用多元混合的教學模式,根據課程特點與學員的基礎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有的課程采用全線上教學,如《形勢與政策》這類課程,學生的所有學習行為全部在網上進行,每一章節的內容講解完成后便有測試題,學生做完相應的題,即進入下一個單元,所有課程內容聽完,這門課程的學習也就結束了。大部分的課程則是采用“線上+線下”“自習+面授”的多種教學形式的混合使用。從學生“學”的一端來說,主要也是通過線上的“專用學習平臺”“云課堂”及線下的“學習包”、集中面授、實踐教學等學習形式來完成。

三、創新與效果

在探索“互聯網+”條件下鄉村人才培養的“12345多元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形成了特色品牌,強化了教學效果,助推了產業發展,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一)“創模式”確保了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質量

結合農村學生特點,探索“遠程(網上教學)+面授(線下專題輔導)+實踐(實踐實訓)”的立體式多元混合教學模式,確保了鄉村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質量。學期初將教學包發放到學生手中,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制定學習計劃、進行網上學習。在此基礎上安排專業教師的專題輔導,省級層面的專題輔導通過“云教室”面向全省所有學生,一個學期三次,一次一天,學生可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隨時隨地聽課。如山西廣播電視大學結合疫情防控要求,邀請當地傳染病專家通過遠程“云教室”面向全省“工程”學生開展了“農村傳染病防治”等專題講座,保證了教學與疫情防控兩不誤。市級分校根據各地實際,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有的采取巡回教學的方式送教到縣級教學點,有些地方采取“請進來+送下去”的方式保證教學質量,還有的分校組織學員到各縣級教學點集中收看省級云平臺授課和請專家輔導。更有一些教學點創新教學模式,在2020年春季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通過“快手”直播對全縣“工程”學生直播疫情防控、旱地西紅柿栽培技術等專題講座,滿足了農村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需要,也保證了教學的正常進行。

(二)“可復制”蹚出了高教、遠教與職教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互聯網+”條件下鄉村人才培養的“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在各地探索實踐中不斷創新與發展,形成了全省教學模式的百花齊放,但是其核心的模式框架還是“遠程(網上教學)+面授(線下專題輔導)+實踐(實訓)”的立體式多元混合教學模式,這其中的關鍵點在于“國開、省、市、縣”四級辦學體系的教學支撐與網絡環境的構建。這一教學模式在全省各地的成功實踐,創新了遠程教育、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效、有機融合的新路子,成為“互聯網+”時代可復制、可推廣的助力鄉村人才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社會治理人才素質與能力提升的新型教學模式。有的地方經過兩年多的成功實踐,他們將這種模式成功復制到了社區干部的學歷提升與民(輔)警的學歷提升上,及時啟動了“社區干部學歷提升工程”和公安系統“民(輔)警學歷提升工程”,這兩項工程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完全類同于“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所實踐與探索出的教學模式。

(三)“重效果”助力了鄉村產業發展

“互聯網+”條件下鄉村人才培養的“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的架構注重頂層設計的優化、協調推進的統籌,整個教學體系的各個層級緊密配合,制定了符合本地農業農村實際的總體規劃、年度計劃和教學方案,招生、教學、管理等各環節緊密銜接,課程設置涵蓋了思政、地域文化、農村實用技術等,特別是便捷實用的專用學習平臺、方便有效的實訓基地、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助力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和鄉村全面發展發揮了明顯作用,農民大學生(農村干部)把學習所得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讓原本沉寂的鄉村煥發出新的生機。有的學生通過學習增長知識才干,結合當地實際,發展起了鄉村旅游;有的學生采取“村集體+農戶”的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使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增;還有的學生結合電子商務課程,開設了網店;更多的教學點通過“紅色教育”強黨性,“鄉村發展論壇”幫助學員所在村設計特色產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提升黨性,夯實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基礎,增強了學生致富創業勁頭和本領。

(四)“固根基”強化了農村基層黨建和“兩委”領導能力

農村干部的素質和能力事關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農村的落地和實施。通過組織措施,讓每個行政村至少有一名村干部是大學生,是黨對農村工作全面領導的重要抓手。農村干部通過參加學歷提升工程,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技能學習雙管齊下,農村黨建培訓和農業知識傳授雙輪互動,解決了農村干部在開展農業農村工作上的本領恐慌問題,凝聚起了做好農村黨建工作的有生力量,對把農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筑牢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產生了深遠影響。

(五)“強素質”提高了鄉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互聯網+”條件下鄉村人才培養的“12345多元混合教學模式”探索過程中注重鄉村治理路徑、理念等的傳授,注重教育學生從產業發展上凝聚人心,在急難險重下匯集力量。特別是有的地方幫助學生設計“一村一品”產業特色,使許多村找到致富門路的案例對學員的影響很大。理論教育與實踐示范結合,凸顯了“教學模式”的教育效果。農村干部通過參加學歷提升工程學習,政治素質、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在提升,“兩委”班子和村級組織的領導力在提升,鄉村的自治、法治、德治水平在提升,帶動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在不斷強化。

(六)“顯特色”獲得了社會的好評

“農村干部學歷工程”的實施,創新了“互聯網+”時代鄉村人才培養的模式,在全國辦出了特色,社會反響良好。有專家評價這是一項“頂天”(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立地”(滿足最基層鄉村人才振興需求)的事業。這一教學模式在全國開大(電大)辦學體系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與目標,也成為開放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凸起帶。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典型,在全國辦學體系多次做了經驗交流。各大主流媒體紛紛報道“工程”在鄉村人才培養中所取得的成績,人民網、中國新聞網等媒體先后進行了報道。學生及社會各界給予良好的評價,認為是一件“得人心的惠民工程”。

猜你喜歡
農村干部學歷混合
混合宅
一起來學習“混合運算”
學歷軍備競賽,可以休矣
混合運算的方法要領
農村干部貪污土地征用補償費的法律認定
西安市農村干部素質提升研究
膨脹學歷
縣級黨校應加快培養經濟型農村干部
知識無力感
“學歷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