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漢俊與中共“一大”

2021-08-12 13:49何立波
同舟共進 2021年4期
關鍵詞:李漢俊董必武陳獨秀

何立波

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

馬克思的名字與他的學說雖然在19世紀末即在我國的報刊上涉及,但它真正意義上的傳播并在社會上造成聲勢,是從五四時期開始的,李漢俊正是在這個改變中國命運的歷史大拐點時脫穎而出。

李漢俊1890年出生于湖北潛江,14歲東渡日本求學。甲午戰爭后,社會主義思潮在日本的傳播進入高潮。1898年10月,日本成立了“社會主義研究會”。李漢俊與日本著名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學者河上肇有師生之誼,受其影響轉而傾向馬克思主義。在日期間,李漢俊還結識了戴季陶、沈玄廬,二人思想對李漢俊影響較大。就這樣,李漢俊成了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李漢俊熱情歡呼馬克思主義學說,對后進的中國“實在是最美滿的天賜品”。

1918年底,李漢俊從帝國大學畢業,放棄了做工程師的愿望,懷著救國熱忱毅然回國。他從日本帶回大量的英、德、日文的馬克思主義書刊,先回故鄉湖北,積極地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宣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并積極投身湖北的工人運動。

不久,李漢俊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反動軍閥的注意。1919年,李漢俊到上海,借住在胞兄李書誠(辛亥革命元老,曾任黃興的參謀長)的寓所。1919年初春,董必武、張國恩、詹大悲從湖北來到上海,客居湖北善后公會,和李漢俊熟識起來。李漢俊向董必武熱情介紹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并將從日本帶回的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刊推薦給了董必武,使董必武奠定了日后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基礎,李漢俊成了他的指路人。四位湖北人幾乎天天見面,熱烈討論匡時濟世之良策。董必武認為,“當時社會上有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日本的合作運動等等,各種主義在頭腦里打仗。李漢俊來了,把頭緒理出來了”。董必武當時主張改造社會,首先從改造教育入手。他帶著這種思想回武漢,希望能改造湖北教育會和辦學校。但湖北教育會很糟糕,使他十分懊喪。李漢俊指出應該改造中國現行政治制度,只有對中國社會實行徹底的改造,教育才能得到改造。在1919年10月,李漢俊在寫給董必武的一封1.5萬字長信中,詳細闡述了他對于社會改造的意見。李漢俊在信中對調和主義和教育救國論這兩種觀點進行了批判。十幾年后,董必武稱李漢俊為“我的馬克思主義老師”。

以《星期評論》為宣傳陣地

1921年4月,日本著名文學家芥川龍之介訪問上海,4月25日在上海與李漢俊會晤。這次會晤給芥川龍之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對李漢俊的整體印象是“李人杰才華出眾”。的確,在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中,李漢俊出類拔萃。他初登中國的輿論舞臺,就非常鮮明地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1919年8月17日,他的處女作《怎么樣進化》就是用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來闡釋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此后,李漢俊一發而不可收,成為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鋒。這段時間,李漢俊在報刊上發表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與時評100余篇(含與人合作的譯文)。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書籍與重要刊物幾乎都與他有關。

李漢俊還在武昌高等師范學校開設唯物史觀課程,與李大釗成為在我國高校最早開設唯物史觀課程的教授。在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舞臺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李漢俊活躍的身影,因此共產國際駐華代表馬林曾贊譽他是中國共產黨“最有理論修養的同志”絕非溢美之詞。茅盾在他的《回憶錄》中也提到,“李漢俊絕頂聰明,他是投身革命后才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但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是相當高的”。

李漢俊回國后不久,即應《星期評論》主編之邀,為刊物撰寫文章,而后又參加了該刊的編輯工作。1920年2月,星期評論社的總發行及編輯所搬到法租界白爾路李漢俊的寓所。李漢俊在《星期評論》上發表譯文和文章38篇,涉及宣傳社會主義學說、介紹國內外運動、提倡婦女解放、評述國際時事等。在李漢俊編輯工作的引導下,《星期評論》的指導思想更加鮮明地傾向馬克思主義。

李漢俊很早就注意結合我國工人的斗爭,發表有分析有指導性的評論,參與組織上海最早的工會——上海機器工會。他敢為上海工人說話。1920年2月,他聲援日華紗廠三次工人同盟罷工,在《星期評論》上寫了短評《國民是不是應該分家的?》,指出:“中國的警察署長,當即派警察去干涉罷工的工人強迫上工,對于毆辱工人的日本人,竟連屁也不敢放一個?!?0月3日,上海機器工會召開發起大會,李漢俊被聘為名譽會員。11月21日,上海機器工會正式成立,李漢俊再次到會支持,這是中國共產黨上海早期組織領導下的第一個工會。

在李漢俊和陳望道等一些早期共產主義者的共同努力下,《星期評論》的銷量由最初的一千份發展到十幾萬份?!缎瞧谠u論》是與北京的《每周評論》齊名的刊物,以研究和介紹社會主義特別是世界和中國的勞工運動而獲盛名,在當時的進步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成為上海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之一,和《每周評論》同被稱為“輿論界中最亮的兩顆明星”。當時,許多進步團體都把《星期評論》列為青少年必讀的刊物之一,影響了許多人后來走向革命的道路。中共早期的領導人李立三曾經回憶說,當時“最占勢力的是新青年社和星期評論社”。曾擔任中共主要負責人的瞿秋白在《中國黨史綱要大綱》中,將李漢俊主辦的《星期評論》稱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細胞”之一。1946年夏,周恩來同美國記者李勃曼談自己的經歷時,指出《星期評論》《新青年》和《每周評論》都是進步刊物,“對我的思想都有許多影響”?!缎瞧谠u論》在李漢俊與戴季陶、沈玄廬的共同努力下,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毫不遜色于《新青年》。遺憾的是,1920年6月6日,在上海租界工部局和軍閥政府的迫害下,被迫???。

1920年8月,李漢俊與陳獨秀發起創辦向工人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的通俗刊物《勞動界》周刊,由李漢俊擔任主編。這是中國共產主義知識分子從事工人運動的良好開端,亦是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的最初嘗試?!秳趧咏纭凡粌H在上海工人中影響極大,而且在其他省份的讀者也越來越多。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僅長沙文化書社就銷售《勞動界》5000冊,是《新青年》同期銷售量的2.5倍?!秳趧咏纭肥巧虾9伯a黨早期組織創辦的第一份工人刊物,對提高工人階級覺悟和指導工人運動起了推動作用,被上海工人譽為“工人明星”。在任代理上海發起組書記期間,李漢俊擔任《新青年》編委,并將其改為上海發起組的機關刊物。在武昌高等師范任教期間,李漢俊協助該校歷史社會學研究會編輯“社會科學特刊”,在上?!睹駠請蟆飞习l表。這些刊物向廣大工人群眾和青年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撒播了革命火種。

李漢俊與中共“一大”

1919年秋,李漢俊翻譯《世界思潮之方向》時,萌發了在中國必須建立共產黨的思想。李漢俊明白地闡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以“無產階級一分子”為榮,開始認識到中國應有俄國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那樣的“民黨”“革命黨”。據歷史資料看,李漢俊可能是中國最早提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思想的早期共產黨人。在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來華前6個月,就有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公開提出在中國組建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

當時有人叫李漢俊加入國民黨,但是李漢俊并不想加入。在他看來,國民黨并不是一個有希望的黨,它的現狀令人失望,他想要加入的是像俄國布爾什維克那樣的無產階級的政黨,只是當時中國還沒有那樣的黨。

1920年春,陳獨秀到上海與李漢俊以及《星期評論》社的成員交談,“越談越覺得有組織中國共產黨的必要”。1920年4月,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到上海會見了陳獨秀、李漢俊等。通過交談,陳獨秀、李漢俊等進一步了解了俄國十月革命和布爾什維克黨的情況。5月,在維經斯基的幫助下,李漢俊和陳獨秀等發起了有十余個早期共產黨人和社會主義者參加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陳獨秀負總責,李漢俊是主要成員之一。

7月19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積極分子會議”。這次會議事實上是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的預備會議。會上,李漢俊和陳獨秀表示堅決贊成建立中國共產黨。8月,陳獨秀、李漢俊等7人在上海發起組建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后來通稱為中共上海發起組),并由李漢俊起草了一個黨章草案。這個組織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團體,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雛形。

李漢俊指導籌建了中共湖北早期組織。李漢俊與劉伯垂發展董必武入黨,由董在武漢發展組織。李漢俊還親自回到桑梓,對革命青年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教育。1920年7月,李漢俊到武漢同董必武商量建立武漢黨組織的問題?;貋砗蟛痪?,他又寫信給董必武、張國恩,建議他們在湖北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1920年秋,湖北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武漢成立。不久,李漢俊又介紹維經斯基的秘書馬邁耶夫到武漢,幫助湖北共產黨早期組織開展工作。

1920年12月,陳獨秀應陳炯明之約,赴廣州就任廣東政府教育委員會委員長,上海發起組便由李漢俊代理書記?!缎虑嗄辍冯s志也由李漢俊和陳望道負責主編。參加“一大”的包惠僧和李達對此有回憶和評論。包惠僧說:“中共成立之初,李漢俊在黨內地位僅次于陳獨秀”,他在直至“1921年7月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后時約九個月,對各地黨組織的聯系發動盡力獨多”。李達回憶說:我自日本“回到上海以后,多次訪問陳獨秀,他說他和李漢俊正在準備發起組織中共”。陳望道也說明,中共建立過程中,“做工作比較多的是陳獨秀、李漢俊”;在陳去廣州后,“要緊的事,由李漢俊、楊明齋和我三四人討論”。全國各地黨的早期組織是在上海的陳獨秀與李漢俊指導,以陳獨秀、李漢俊為主考慮在上海建立黨的發起組,是合乎史實的。根據張國燾的描述,李漢俊是“學者型人物”“我們中的理論家”,他熱衷表達個人意見,但“態度雍容,喜怒不形于色”。即便面對不同程度的批評,他也“從不與人爭吵”,“坦率地表示服從多數”。李漢俊“費許多時間于私人談話,在會場上沒有多費討論”。在包惠僧看來,李漢俊雖“性情強悍”,但“聰明伶俐”,他能有節制地不在大會上說“太煞風景的話”,在黨的總任務和大方向上“并沒有突出的與大家不同的意見”。張、包二人的看法均指向李漢俊性格的同一種特征——堅持己見,但涵養較好。擔任代理書記期間,值得一提的是李漢俊介紹了沈雁冰(茅盾)。多年后,茅盾回憶李漢俊時說:“我在1921至1922年,同他有較多的工作關系,我很欽佩他的品德和學問?!?/p>

1921年初,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相繼建立,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日漸成熟,陳獨秀和李漢俊等加快了建黨的步伐。是年春,李漢俊與陳獨秀在往來通信中,在關于黨的組織形式問題上發生分歧。為此李漢俊辭去了上海發起組的代理書記職務,交由李達接任。但李漢俊并沒有中止革命活動,他仍然熱情飽滿地進行組黨建黨的工作。當時他的個人生活十分窘迫,夫人去世不久,留下兩個孩子需要他照顧。

1921年6月,共產國際為幫助中國建黨,派馬林到達上海,立即與李達、李漢俊等商議,并與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取得聯系,確定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代表是李漢俊、李達。因上海小組負有發起之責,又是開會所在地,所以,李漢俊、李達承擔了會議的聯絡、籌備和會務工作。

1921年7月23日晚,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在上海博文女校舉行。為保證會議的順利進行和代表的安全,李漢俊毅然借出他和其兄李書誠的寓所(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客堂作會場,“一大”的第二、三、四、五次會議都在李宅安全順利進行。

8月1日晚,中共“一大”會議完成了預定的議題,在嘉興南湖勝利閉幕,作為一個全國性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由此正式誕生。會后,李漢俊和董必武起草了中共“一大”給共產國際有關中國情形的報告。

為保證“一大”順利進行,李漢俊不怕承擔風險,騰出自己的寓所作會場。在巡捕搜查會場時,他又從容應付,保護代表的安全,保證了大會順利完成預定主要議題。當時黨的活動經費,每月僅需大洋200元,但是大家卻無力負擔,因為當時在上海的黨員大都沒有職業,不能掙錢。搞工人運動沒有錢不成,據李漢俊嫂子薛文淑回憶。為籌措黨的活動經費,李漢俊煞費苦心,他把教書所得收入和經常寫文章所得的稿費大都用于革命之需,有時為了黨的活動經費,甚至把已故愛妻的金銀首飾送入當鋪,后由她幫忙贖回。李漢俊對促進中國共產黨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1921年秋,李漢俊返回武漢,任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武漢市督政辦公署總工程師、武昌中山大學教授。1922年5月,李漢俊應武漢學聯之邀在漢口舉行的國際勞動紀念會上演講勞工運動史,鼓勵學生投身無產階級運動。1923年初,他對武昌高師社會學系學生說:“我們講社會問題,光講些理論知識,若不與實際相結合,體會是不會深刻的?!痹谖洳叩葞煼秾W校,他主講的唯物史觀、社會學史等科目,因為思想新、學說新,一下就抓住了青年學生,場面火爆時,教室里坐不下,連窗臺上都站著人。

1926年春,李漢俊到上海大學社會學系任教。1927年12月17日,李漢俊被捕,當晚被殺害。新中國成立后,李漢俊被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1952年8月,毛澤東主席為李漢俊家屬簽署了“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證書上寫道:“李漢俊同志在大革命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1986年,潛江人民為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在潛江袁橋為李漢俊建立了墓碑和紀念館。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漢俊被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史冊。

(作者系文史學者)

猜你喜歡
李漢俊董必武陳獨秀
董必武嚴律教子
董必武吃飯的故事
董必武清廉為政
李漢俊的革命遺產
李漢俊的初心 值得今天所有黨員學習
知行合一
——李漢俊工人運動思想與實踐探析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五四運動與陳獨秀價值觀的變化
陳獨秀的收與不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