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賦能到社會參與的行動反思

2021-08-23 22:48侯品喆
錦繡·中旬刊 2021年10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者服務站對象

一、背景介紹

自2016年來,初入本科的我們對于“社會工作”的認識處于懵懂無知的狀態,在最開始老師為我們講解社會工作課程時,我們并不了解社會工作是做什么的,所以老師以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的社區學堂作為實踐基地,讓我們以實踐的方式認識社會工作。該社區學堂建立在城市邊緣地帶,主要服務對象為留守兒童、貧困兒童和流動兒童。通過四年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我們從最開始作為服務站的直接服務提供者,為了幫助服務對象滿足不同的需求,自己賦能;到后來我們學會如何鏈接資源,協調專業團隊為服務對象開展專業服務,同時我們也募集資金,以此保證服務站的正常運轉;最后,我們將服務對象碎片化的分配給不同類型的教育機構,協調各方資源,滿足服務對象多元化的需求。我們從實踐中真正認識到了社會工作價值觀,一直遵循“以人為本,回應需要”的理念,為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開展了各項活動,也從中真正發現了社會工作的意義。

二、分析預估

留守、流動、貧困服務對象一直是社會工作者要重點關注的對象,當今農村成年人外出打工,一般很少帶著孩子,更多的孩子被留在了家鄉,這就滋生了“留守兒童”,還有一些服務對象是隨著父母來到了工作的城市,這樣的孩子被稱為 “流動兒童”。目前,讓走出去的人重返家鄉并不現實,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問題既緊迫又持久。由于流動、留守兒童生活環境較差,父母的看護和教育不足。

針對留守、流動、貧困服務對象的諸多現象,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專業服務,在城市邊緣社區建立兒童服務站,每天為他們輔導課后作業并為這些兒童開展多元化服務,回應這些兒童對于學業需求和多元化生活的需要。

三、實施過程

(一)初識社工

1.滿足服務對象學業需求開展服務

首先,應老師教學要求,我們選擇以某城市邊緣社區作為服務地點,在評估社區內青少年需求時,發現在生存需求得到滿足后,教育需求在他們其他需求中占首位,在與督導老師溝通后,針對城市邊緣社區服務對象放學后無人看管的問題,社會工作者決定在沈陽市沈北新區地雅新居建立服務對象服務站,為社區70余名服務對象創立屬于他們的活動與成長空間,完成課后作業。

2.滿足服務對象自我安全保護需求的服務

在C村兒童服務站內有60余名留守兒童,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更多的是被養育而缺乏必要的教育,鄉村的凋敝及校本教育的缺乏,使留守兒童在自我防護知識方面尤其欠缺。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垃圾不能及時清理,隨處可見垃圾,而且有嚴重的污染現象。

針對以上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和困境,我們在站內為60余名留守兒童開展增強自我安全保護服務項目。以留守兒童自我防護小組為主,為服務對象普及防護知識,主要分為社會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的防護知識,補充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通過體驗式的方式,進行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使留守服務對象成為主體,在互動參與中,發揮服務對象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意識。

反思:

首先,由于提供服務者僅為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導致人手不夠,精力有限,在實施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只能一人身兼多職,既要教導其完成作業,又要維持秩序,還要授課,這樣的做法使社會工作者深感無力,社會工作者一味追求活動開展的豐富性,卻忽略了專業素養的提升。在活動中,資源鏈接能力較弱,服務的整個過程都依靠社會工作者自身解決。

其次,社會工作者發現社會工作者所做的活動差強人意,因為社會工作者根本沒有展現出社會工作的專業性。社會工作者一味的追求滿足服務對象、服務對象家庭乃至整個社區的需求,被其牽引著走,但社會工作者忽略了滿足自身對于提升專業性的需求。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們產生了困擾,“我們與其他輔導班有何不同呢?我們為什么提供免費的服務,成效在哪?一方面努力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樹立專業自信;另一方面,可以逐步鏈接校內外高校資源,術業有專攻,由專業人士提供專業課程學習和服務,更有利于服務站內孩子們的學習。

基于以上反思,社會工作者改進以往不足,總結工作經驗,學會資源鏈接,開展了后續的工作。

(二)鏈接身邊資源

行動:

經過了整整一年的專業實踐,社會工作者能夠將課本中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真正領會社會工作到底是什么。在督導老師的建議下,我們開始進行資源鏈接,以社會工作者自身優勢撬動身邊的大學生社團,連接社會工作者學校內部的各種興趣社團,加入到社會工作者的服務中來。招募社團內的志愿者,共招募了十個學校社團,不僅滿足了大學生群體對志愿服務的需求,同時使孩子們得到專業化系統化學系的學習,使社會工作者從中抽身。在鏈接校內資源的同時社會工作者也通過身邊的其他資源鏈接到其他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加入到社會工作者的隊伍中來。

反思:

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其一是時間問題,作為在校大學生,學校排滿的課表有時會與服務站的活動時間沖突,這就造成了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在服務時間上的不穩定性;第二個問題就是一直存在的資金問題,社會工作者最初招納校內外高校志愿者的目的就是滿足服務站服務對象的多元化需求,但是人才招來了,資金與服務物料卻無法跟上。直到這時,社會工作者才意識到人力資源的滿足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社會工作者缺少時間充足的志愿者以及足以支撐活動的資金。

在與督導老師溝通之后,社會工作者決定將目標轉向社會組織,作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性,發揮社工資源連接的作用,吸引社會組織中志愿者的參與以及資金的支持。

(三)鏈接社會資源

行動:

一方面為保證服務項目的穩定進行,通過鏈接社會資源來為服務提供資金支持,獅子會為社會工作者提供了萬元的資金支持,幫助社會工作者解決燃眉之急;而針對服務站志愿者提供服務時間不穩定,社區居民主動提出愿意犧牲自己相應的時間,作為服務站的常駐志愿者。就這樣,社會工作者從服務的直接提供者逐步轉向為資源的連接者,慢慢解決了社會工作者所面臨的資金及志愿者時間上不充分不穩定的問題。

另一方面針對于服務對象,流動兒童融入城市的狀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成長之路,融入得越好,他們的學業狀況和身心狀況就越良好。針對以上問題,社會工作者鏈接沈陽各景點負責人,為孩子們提供了免費游的項目,帶服務對象去感受沈陽,從政治、經濟、經濟、生態等多方面對沈陽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進而對沈陽產生歸屬感,生活獲得滿足感。

反思:

在有了比較充裕的資金以及社會支持以后,社會工作者的服務站運行逐漸走向了正軌。但是當社會組織提供給社會工作者的資金慢慢減少時,社會工作者意識到來自社會的資金總有耗盡的一天,社區內的非專業志愿者也總有不做的一天,如果想要長久性的將服務站運行下去,社會工作者需要的就不僅僅是社會上的援助,社會工作者更需要的還有政府的支持。隨著近年來政府購買項目數目的增多,社會工作者考慮到為何不能運用政府資源解決社會問題呢?

(四)鏈接政府資源

行動:

社會工作者積極尋找相關政策,也向督導老師提出求助,鏈接政府資源,將零散的活動整理成一個整合的項目,參與到了政府舉行的公益創投項目,持續了四年之久。

在鏈接政府資源的過程時,社會工作者不斷參與到其中,通過豐富的特色活動和主題活動,增長孩子們的見識,提供心理陪伴,促進其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發展;引導社會理解和認同服務對象,打造衛生、安全、健康、友好的服務對象成長空間,促進社區服務對象健康成長。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公信力做社會工作者的靠山,使社會工作者更容易被居民接納,為社會工作者的服務提供便捷,同時提升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能力。

反思:

社會工作者從服務提供者、賦能者再到資源鏈接者,由政府購買服務,經過不斷的實踐反思,社會工作者開始思考如何能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服務中來,將服務對象化零為整,由在社區內聚到一起提供服務,變成化整為零,分散到各個社會組織,得到更專業化的學習,由大家一起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服務,同時,社會工作者開始思考如何形成服務對象與提供服務者身份轉換的閉環,即可以是服務對象也可以為其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形成一個良性互動,此時就需要政府出面了,政府作為中間人備書,同時撬動社會組織和服務對象及家庭。

(五)資源整合

行動:

社會工作者作為社工專業的學生,一直依靠社工服務中心進行服務。通過社會工作者多年持續的專業服務,在社區內、社會上有了一定的影響,居民對社會工作者高度認可。社會工作者不僅通過直接進行服務和鏈接社會資源,同時社會工作者也撬動社會組織,連接服務對象和社會。最近,社會工作者也正在開展“社會組織一對一幫扶”項目,發動教育培訓機構,為貧困服務對象提供免費的教學,但要求受服務者學會助人,達到助人自助的同時也要回饋社會,受助人和其家長也要進行志愿服務,形成培訓機構幫扶服務對象、服務對象及家長幫扶其他人群的閉環模式。

四、反思與總結

最開始,社會工作者作為服務的直接提供者,社會工作者只強調了“施與授”,但伴隨著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社會工作者的身份逐漸轉變為賦能者,讓服務對象學會助人自助,有能力解決自己面臨的困境,將“善”的種子給予服務對象,使其學會助人,形成大公益、大慈善、大社工的理念。對于出現的問題,社會工作者重新回到“人在情境中”的理念,使服務對象從受助者逐漸轉變為助人者,同時社會工作者作為資源整合者,弱化國家與社會對立的局面,使其能夠相互支持與融合。最后,社會工作者為解決社會問題,幫助困境服務對象解決各種問題,滿足其作出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社會工作者的身份在此轉變,從賦能者轉向資源的連接者和整合者。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社會工作者真正將書本概念應用到實際的活動中去。

我們在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從懵懂無知逐漸轉變為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從開始的提供服務到后期的資源鏈接,社會工作者在其中真正展現了社會工作的專業性,撬動社會組織,連接服務對象和社會組織。目前,東北市場發育良好,但是社會信任度普遍不高。若真正使政府成為中間方,為社會組織與受益群體兩者備書,以此獲得信任,就能真正地將市場、社會、國家高度整合,從而幫助受助群體。

作者簡介:侯品喆(1997.4—),男,漢族,籍貫:遼寧盤錦人,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學院,20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社會工作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者服務站對象
社會工作者職業化和專業化的現狀及對策
曬曬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擬推薦對象
貴州首個標準化7×24政務服務站正式運行
翠苑一區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正式揭牌
馬戲團
幫你加油
幫你加油
攻略對象的心思好難猜
圖說車事
我國女性社會工作人員的激勵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