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會計人才培養機制研究調研報告

2021-08-23 02:43聶書云
錦繡·中旬刊 2021年10期
關鍵詞:會計人才機制建議

聶書云

摘要:我國“十四?五”及中長期規劃中,把鄉村振興提上至國家戰略,可以想見,在“十四?五”期間,我國農村地區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將會爆發式增長。然而,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有序發展的核心是規范管理,財務核算與管理是管理中的重要環節。目前,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會計機構不健全,人員不專業,持續教育缺乏長效機制,導致核算不規范,監督乏力。課題組將圍繞該問題進行研究,通過調研,發現了諸多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農村新型主體;會計人才;訓育;機制;建議

在我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村新型會計主體會計人才須順應時代發展。各級政府、行業組織也應加強對農村新型會計主體會計人才業務進行專業系統培訓,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因此,摸清農村會計人才的現狀,找出存在的相關問題,有利于提升農村新型會計主體會計人才的整體素質,助力鄉村振興。為此,本課題組特進行了針對四川省遂寧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會計人才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研,形成了本調研報告。

一、情況綜述

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本課題組安排了專人設計了調查問卷,并于2020年11月-2021年4月,通過隨機調查方式,對遂寧市轄區內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樣本單位共100個,其中農業公司17個,占樣本總數的17%,家庭農場10個,占樣本總數的10%,專業合作社71個,占樣本總數的71%,種養大戶2戶,占樣本總數的2%。2021年5月-6月,課題組對收回的100個樣本問卷資料進行了整理分析,為形成課題調研報告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調研結果

(一)會計業務開展方式

調查顯示,遂寧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有52%是通過代理記賬方式開展的相關業務,有22%的主體建有專門會計部門處理相關業務,有17%的主體是臨時請人做賬,有9%的主體是老板或股東自己記流水賬。

(二)會計人才錄用方式

在建有會計機構的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中,會計人才的錄用方式有48%來自朋友推薦,有26%是人才網招聘,有14%是老板或股東親戚,有12%是通過大中專院校招聘來的。

(三)會計人才的學歷情況

調查發現,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中會計從業人員的學歷有28%是本科學歷,53%是大專學歷,19%是高中學歷。

(四)會計人才專業對口情況

調查中,我們了解到遂寧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會計從業人員中有68%的人才是專業對口的,有32%不是專業對口的,有的根本沒有學習過財經類專業。

(五)會計人才繼續教育情況

調查問卷顯示,遂寧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中,會計人才有58%的是經常參加各類形式的繼續教育培訓,有33%的是偶爾參加,有9%的是從未參加任何形式的會計專業培訓。

(六)希望提高專業技能的方式

據調查,遂寧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有59%的希望對會計人才進行理論知識培訓的同時,強化實踐操作培訓,有28%的認為,應對會計人才進行集中培訓,有13%的認為應一對一指導。

(七)財務核算及管理規范性

遂寧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中,有46%的主體認為自身財務核算與管理比較規范,有27%的認為很規范,有24%的不是很規范,3%的認為自身在該領域不規范。

(八)會計人才面臨的最大問題

調查發現,遂寧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中有46%的會計人才對政策不清晰,有23%的會計人才業務不熟悉,有18%的會計人才對內控流程不熟悉,有13%的會計人才缺乏職業道德。

(九)對自身會計管理的合理分析情況

在對遂寧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會計管理工作合理性調查中,有73%的認為自身會計管理比較合理,有20%的認為不是很合理,有7%的認為不合理。

(十)會計人才職業道德調查情況

在對遂寧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會計人才職業道德調查中,發現有88%的認為會計人才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有12%的認為自身會計人才不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

三、存在的問題

(一)人員執業能力有限

調查發現,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會計人才能力有限,一是學歷較低,職稱不高,有的根本就沒有專業技術人才,全靠舉辦者記流水賬。二是對政策法規了解甚少,缺乏學習通道,影響業務有序推進。三是繼續教育流于形式,甚至有的根本就沒有繼續教育,對專業人員后期繼續發展影響深遠。四是職業道德水平較低,由于不了解政策法律,不熟悉業務,致使從業人員無法全部了解會計主體的業務情況,導致很多業務無法準確核算。

(二)會計機構不健全

調查顯示,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會計機構不健全,絕大多數是通過代理記賬方式開展業務,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設置會計機構,這就導致難以發揮會計的核算和監督職能,致使賬務核算混亂,會計信息不能準確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

(三)核算管理不規范

由于農村新型會計主體中,缺乏高學歷高職稱的財務人才,現有人員對《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不熟悉,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服務的會計主體是干什么的,對相關業務流程都不了解,這必然導致會計人才想當然記賬,致使核算不準確,管理不規范。

(四)缺乏長效培養機制

調查發現,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中缺乏對會計人才的長效培養機制,有的甚至連繼續教育都不知道,當然也不知道在那里學、怎么學了。在眾多財政主導的專業培訓中,缺乏對農村會計人才的專業培訓計劃,就算有培訓,也流于形式,注重理論,沒有針對性,使受訓人員無所適從,培訓效果差,接受了培訓也還是做不來。

四、幾點建議

(一)提升會計人才學歷職稱水平

由于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會計人才的學歷偏低的情況,建議通過諸如成人學歷教育等多種方式提升在職人員的學歷層次。針對職稱較低的情況,建議加強引導,積極宣傳,促使更多的人參加國家會計相關專業初級、中級甚至高級職稱的考試評定,提高專業人才的專業水平。

(二)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機構

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應加強建立健全會計機構設置,確實沒有條件或規模很小,基于成本考慮,沒必要設立專門的會計機構的,應尋找有資質的代理機構,選擇業務經驗豐富的會計人才代理記賬,同時加強與會計人才的溝通交流。

(三)建立會計人才的長效訓育機制

加強對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會計人才長效訓育機制,對規范企業核算及管理至關重要。調查中,有46%的主體認為應建立區縣財政部門主導的農村會計人才定期培養機制,有25%的認為應通過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方式培養農村會計人才,有16%的認為應建立鄉鎮財政部門主導的短期培訓機制,有13%的認為應構建相對集中的遠程代理記賬訓育模式。有77%的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認為應加強對會計人才會計法律法規、職業能力進行培訓。

參考文獻

[1]宋曉梅.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會計,2006,(02):47-48.

[2]王秀琴.當前農村會計管理的對策思考[J].農村財務會計,2005,(04).

[3]聶衛東.關于實行農村會計代理制的時間與探索[J].農業科技管理,2006.25(05):77-78.

[4]王靜.農村財務管理[M].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1:32-33.

[5]高祥曉,安存紅.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20):41-42.

[6]王麗芹,李文德.村級財會工作的改革取向和模式選擇[J].中國農業會計,2006,(05):26-27.

[7]崔國平.農村財務會計管理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農業大學,2007,51-70.

[8]王玉香.對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01,(07).

四川省財政廳2020年重點科研課題,編號:2020-SCKJKT-003

猜你喜歡
會計人才機制建議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關于鐵路會計人才培養的探討
“互聯網+”創新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現代學徒制在創新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
三代人的建議
皮革機制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