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特征及演唱

2021-08-25 22:04陳靳
參花(下) 2021年8期
關鍵詞:特征

摘要: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把中國文化瑰寶古詩詞與音樂藝術相結合,配以優美的鋼琴伴奏,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學習古詩詞藝術歌曲,不僅能夠提升聲樂學習者的文化素養,更能夠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本文從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特征和演唱兩個方面來探尋古詩詞音樂的魅力所在。

關鍵詞:古詩詞藝術歌曲 特征 演唱要點

藝術歌曲最早產生于浪漫主義時期的歐洲,它是一種將音樂與詩詞巧妙結合、鋼琴伴奏占據重要位置、側重描寫人的內心情感的藝術體裁。它強烈的表現力和手法多變的創作技巧,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在歐洲聲樂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是西方藝術歌曲和中國古代詩詞歌賦的高度結合,借鑒了西方的創作技法,同時加入民族性的內容織體,是以詩詞歌賦為歌詞,作曲家進行譜曲的聲樂作品。具有中華民族詩詞韻律的獨有風格,曲調優美,意蘊豐富。在學習聲樂過程中,古詩詞藝術歌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塊,選擇合適的作品,能夠極大提高演唱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認識,以及演唱者的藝術修養。

一、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發展及特征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西方藝術歌曲傳入中國,在新文化運動的促進下,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應運而生,以青主根據蘇軾詞創作的《大江東去》為標志,出現了一批致力于探索中國藝術歌曲的音樂家。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按照創作特征可以分為四類:(1)根據古詩詞進行譜曲,是對古代詩詞的二度創作,以古詩詞意蘊來抒發現代人心境,占據著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大部分。例如黃自譜曲的《花非花》(白居易詞),陳田賀譜曲的《采桑曲》(鄭震詞),黎英海譜曲的《春曉》(孟浩然詞)和《楓橋夜泊》(張繼詞),劉雪庵譜曲的《紅豆詞》(曹雪芹詞)等。(2)將民間歌曲與古詩詞進行結合創作出來的藝術歌曲,例如《陽關三疊》(王維詞),這種藝術形式通過廣大群眾的口口相傳,形成了獨有的藝術風格特點。(3)根據現代白話詩進行創作的詩詞。在新文化運動思潮的影響下,眾多詞作家創作出題材豐富、結構規整,又抒發心境的詩詞,曲作家依詞譜曲,傳唱度很高的有李叔同作詞的《送別》等。(4)根據歷史傳說進行改編的詩詞。詞作者將經典歷史傳說改編成現代詩詞,作曲家根據現代創作技法創作,將歷史故事用煥然一新的形式呈現出來,其中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木蘭從軍》等。

古詩詞藝術歌曲將詩詞與音樂相結合,意境優美,音韻絢麗。筆者對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特征有以下幾點探索:

(一)依詞譜曲

因是先有曲,后有聲,所以大多依詞譜曲,這就是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第一個特征。這種形式對作曲家的要求很高,不僅要有合理的曲式結構安排,還要和詩詞句合轍押韻。借鑒了歐洲的創作手法,對旋律的走向,調式的變化也有著嚴格的要求。中國古詩詞含蓄的表達方式和對聲律之美的雕琢,無不是作曲家進行藝術歌曲創作的靈感所在。例如黃自的《花非花》(白居易詞),原詞雖然只有短短的30多個字,但是黃自卻賦予了它優雅的曲調,細膩的和聲。音韻的譜寫是按照整首詩詞的平仄規律嚴格發展的,旋律的安排利用了級進上行和七度大跳,音韻與旋律兩者完美結合,看似素雅,實則飽含深情。

(二)極致的藝術性

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第二個特征是具有很高的藝術性。例如黎海英的《楓橋葉泊》(張繼詞),具有典型的古曲風格。首先,曲作者在創作手法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國式詞曲的優美典雅,調性手法的使用卻異常豐富,頻繁的調性轉換,曲中運用了七聲雅樂調式,結尾卻轉成了傳統的六聲調式,這種手法在中國的作品中不常見到。其次,本曲在鋼琴伴奏上也做足了功夫,純五度和弦用在了每一小節的開頭,琴聲響起時,就仿佛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敲打在耳邊,直擊聽眾心靈,伴著琴鍵的流動跳躍,潺潺流動的江水好似就在眼前,“月落、烏啼、江楓、漁火、鐘聲”形象鮮明,讓人置身于美妙的畫卷之中,這種情景交融的畫面具有極強的藝術性。作曲家在歌詞的選擇上,十分注重詩詞的文學價值,一般會選擇具有深遠意境、內涵深刻的詩詞,中國古詩詞本身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語言與旋律的結合,織體與調性的分布,充分表現出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高雅與精致。

(三)與西方技法結合

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第三個特征是中西結合,中國古詩詞的線性之美與西方精湛的作曲技法,創造了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獨特的聲樂作品形式。例如馬思聰作曲的《長相思》(李白詞),本曲的三個樂段,在節拍、和聲、調式調性上都采用了西方作曲手法,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曲不光使用了大量的西方技法,還借鑒了古人白石道人的曲譜,中西思維交融,使古詩詞藝術歌曲散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古詩詞藝術歌曲以上的特征,不僅展現了它獨特的文學內涵、聲腔意蘊,更是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保留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音樂的譜曲又借鑒了歐洲技法,這種多元文化的結合,體現出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和精神風貌。

二、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

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種類豐富,例如《點絳唇·賦登樓》(王灼詞)一曲中充滿著氣勢磅礴,又明亮歡快的情緒,演唱時要求演唱者表現出大氣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情感語調。又如在古曲《陽關三疊》(王維詞)的演唱中,演唱者不僅要吟唱出關外的蕭瑟景象,還要表達出與友人將要離別的依依不舍之情。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對演唱者的要求很高,具有特色的聲腔、飽含深情的感染力,是對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的基本要求。要想完美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聲情并茂

中國古詩詞本就是一門具有深厚內涵的藝術形式,講究聲腔韻律,需要演唱者將自己在樂曲中所感受到的美傳遞給聽眾?,F代藝術歌曲歌詞直白,情感表達也更為直接,然而古詩詞藝術歌曲通常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婉轉細膩,詩詞里的每一個字都有獨特的聲調和格律,作曲家在進行創作時,樂曲的走向是根據詩詞的抑揚頓挫來譜寫的。首先,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對詩詞進行吟誦,結合實情實景,身臨其境地去感受詩人的內心情感,體會詩詞的意境之美。其次,演唱者要對作品的起承轉合有整體的把握,做到層次分明、情緒飽滿,一字一詞的節奏感都要把握準確,太快或太慢都會丟失作品的語境。例如在演唱藝術歌曲《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詞)時,演唱者要了解這首作品是蘇軾被貶官到黃州之后,游覽赤壁之時觸景生情所寫,此曲情緒飽滿,色彩變化豐富,采用了傳統五聲調式,演唱者要用積極的情緒去詮釋,語境上情緒飽滿,才能演唱出整首歌曲大氣磅礴的氣勢。最后,演唱者要極力發揮想象空間,雖然短短幾句,卻能表達出詩人喜悅、幽怨、激昂的情緒。古詩詞的演唱,要對語感和樂感嚴格把握,不僅要按照樂譜的編寫去演唱,還要從節拍、伴奏、裝飾音、變化音等多方面去充分挖掘整首作品。

(二)控制氣息

唱歌最基礎的就是氣息,完美地詮釋作品離不開氣息的支持,氣息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做到完美。吸氣的位置以及吸入氣量決定著音色與力度,但并不代表吸入更多的氣,發聲的力度就越大,氣息的充足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力度和音色。古詩詞藝術歌曲對歌者氣息靈活運用的把握要求更高,因為大多是一字一音或多音的創作形式,而且旋律和節奏變化非常豐富。作曲家在給古詩詞編配旋律時,偏愛用五度或五度以上的音程跳躍,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呼吸,會導致整首歌曲僵硬死板,失去了原有的意境。古代詩詞的字音排列講究,所以在演唱時要做到有韻味地吟唱,歌者的演唱呼吸要融入整首曲目里,一吸一呼都是感情變化的色彩語言。張弛有力、游刃有余、上吸下嘆的狀態才能使呼吸流動自如,更好地表達出作品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歌曲《如夢令》(李清照詞)的演唱中,此曲篇幅雖較為短小,但是對于演唱者來說,氣息的把握與運用靈活度都是一種考驗。此曲描寫的是詞人在醉酒后乘船歸家迷路后的場景,表達了詞人對美好過往的懷念,所以在演唱時,不能一味地呼出氣息,需要游刃有余地切換字音,做到婉轉細膩。在最后一句“爭渡”中,演唱速度雖然很慢,但氣息是飽滿拉緊的狀態,保持平穩避免出現聲音不穩的現象。聲音創造意境,氣息打造聲音,對氣息的把握顯然是唱好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文化修養

古詩詞藝術歌曲不同于歌劇和創作歌曲,它所展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這就要求演唱者不僅要有好的聲音、好的演唱技巧,還要對我國傳統文化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演唱者如果不懂是什么意思,就不能深入表達歌曲的意境了。演唱前首先要去了解整體歷史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介紹,整首作品在描述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筆者認為,中國的聲樂演唱者在此方面是有很多不足之處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對中國古詩詞認真學習,研究整首作品的思想內涵,通過查閱資料和文獻,去彌補自己的不足,全面提高文化修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古詩詞藝術歌曲是詩與樂的完美結合,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聲樂作品種類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傳唱古詩詞藝術歌曲,不僅能夠提高聲樂學習者的整體文化素養,更是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2]薛良.歌唱的藝術[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

[3]羅卉.淺析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審美特征[J].中國音樂學,2009(1):93-95.

[4]王希若.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審美意蘊[J].齊魯藝苑,2007(6):75-76.

(作者簡介:陳靳,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研究方向:聲樂演唱)

(責任編輯 劉冬楊)

猜你喜歡
特征
漢代嶺南考古學特征拾零
抓特征解方程組
白馬是不是馬
識別模型特征順利解三角形
春天來啦(2則)
抓特征 猜成語
不存在的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