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墨、道音樂美學思想的現實價值及意義

2021-08-27 17:26王雨馨
藝術評鑒 2021年13期
關鍵詞:現實價值意義

王雨馨

摘要: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我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百家爭鳴”盛象,其中以儒、墨、道三家的思想影響最為深遠,時至今日,它們依舊煥發著勃勃生機。本文以儒、墨、道三家的音樂美學思想為基礎,在總結其思想共同點的基礎上,結合當今社會生活實際,對儒、墨、道三家音樂美學思想在當今社會的現實價值及意義展開具體論述。

關鍵詞:音樂美學思想? 現實價值? 意義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3-0016-03

西周末年,周初精心建立的“禮樂政治”開始瓦解,周王室的衰微使得東周逐漸分裂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各諸侯自立為王。與此同時,諸多學派及其思想家紛紛著書立說,以博取統治者的青睞和認可,從而形成了我國歷史上繁盛的“百家爭鳴”時期。各學派各抒己見,其言論還涉及音樂方面的內容,其中以儒、墨、道三家學說最為突出。各學派圍繞“音樂的作用及其實用性”這一中心問題展開論戰,又可分為“倡樂”“非樂”兩派?!俺珮贰迸梢匀寮覍W說最具代表性,“非樂”派以墨家和道家學說最為突出。這些光輝璀璨的音樂文化思想在我國音樂思想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深深地影響著我國音樂美學的發展進程,如淮南子的新道家音樂美學思想、董仲舒對儒家所提倡的“禮樂”的批判繼承……無不體現著春秋戰國時期儒、墨、道三家音樂美學思想的縮影。直至今日,它們依舊散發著勃勃生機,影響著當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一、儒、墨、道音樂美學思想分析

春秋戰國時期,儒、墨、道三家音樂美學思想在當時有著廣泛的影響,但三家音樂美學思想就其內容而言又各有不同。不論是儒家所推崇的“中和”之“樂”,還是墨家所推崇的“非樂”觀點,亦或是道家所追求的“至樂無樂”,均體現出不同的內涵。

(一)儒家的音樂美學思想

儒家的音樂美學思想又可細分為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人的不同思想。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仁”的核心理念對我國幾千年來的思想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在孔子看來,“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①”。音樂對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它可以“移風易俗”,還可以“安上治民”,從而達到“禮樂治國”的目標,整飭當時“禮崩樂壞”的社會局面。然而,孔子對可以起到“移風易俗”“安上治民”作用的音樂有所限定,即其“盡善盡美”與崇雅貶鄭的思想內容——只有表達內容“善”、表現形式“美”的音樂,才可成為具有教化作用的音樂形式。而“惡鄭聲之亂雅樂也②”,如“鄭聲”一般的靡靡之音只會沖擊雅樂,擾亂社會秩序,終將成為國之禍害。

孟子在繼承孔子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孔子的音樂美學思想,他同樣“惡鄭聲,恐其亂樂也③”。同時,他還闡發了“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④”的思想,進一步深入到音樂本體層面的探究,提出“樂之實,樂斯二者,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⑤”,即音樂的本質就在于表現人內心的情感。

荀子作為儒家音樂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繼承孔孟思想的同時,進一步從生理和心理角度探究了音樂審美活動的心理機制。荀子認為:“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樂則必發于聲,形于動靜;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是矣⑥”。又針對墨子的“非樂”思想進行駁斥。

綜合孔、孟、荀三者的音樂美學思想可見其共同之處,首先三者都提倡“禮樂治國”,認為西周時期的的禮樂制度使得國家發展穩定,等級關系協調,因此主張恢復“禮樂制度”,才能終結當前社會之亂象;其次,三者都承認音樂的社會功能和教育意義。既然“禮樂制度”是實現政通人和的最佳途徑,那么對“樂”的選擇就要有所規定,不能響度過大,也不能不加節制。只有“中和”之樂才能對上約束,對下制衡;最后,諸如“鄭衛之音”的淫詞艷曲亦不能縱欲享受,即“鄭聲淫⑦”,淫聲禍國,過渡沉溺于此將對國家殆害無窮。因此,儒家的音樂美學思想希望通過“禮樂制度”,整飭“禮崩樂壞”之亂象,從而結束戰爭,實現社會安定和國家統一的目標。

(二)墨家的音樂美學思想

與儒家“倡樂”的音樂美學思想不同,墨子提出與之相對立的“非樂”觀點。墨子認為,統治階級享聲色之樂,必將搜刮民脂民膏以制作鐘磬琴瑟。然而,“雖……耳知其樂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非樂也⑧”。墨子承認音樂可以帶給人審美體驗,但統治階級享受音樂對王道和百姓并無好處,因此要對音樂予以摒棄。然,墨子“非樂”觀點的提出,表面看來是為百姓免除苦難,究其根本,墨子依舊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希望君王能免除百姓之苦,從而達到其“兼愛”“非攻”的核心思想理念。

(三)道家的音樂美學思想

道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老、莊二者,二者在音樂思想觀念方面都崇尚自然之樂,否定人為制作之樂。然而老子認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⑨”,天地間最美妙的樂音是無聲的、是超脫于精神之外的、是符合“道”的。莊子則分別提出“人籟”“地籟”“天籟”的不同概念,并認為“天籟”才是最美的音樂形態,這不僅體現出莊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樣也體現了其崇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⑩”的核心理念。

概觀老、莊二者的音樂美學思想,他們認為儒家所推崇的“禮樂制度”是對人本身的束縛和禁錮,即違背“道”,但老、莊依舊承認音樂的審美功能?;诖?,老子提出“大音希聲”,莊子提出“至樂無樂”的思想觀點。

(四)儒、墨、道音樂美學思想共同點分析

從上文儒、墨、道三家的音樂美學思想來看,三家思想在具體內容和對音樂的態度方面有所不同,但仔細對比又有些許共通之處:

首先,三家都承認音樂的審美功能。不論是儒家的“中和”思想,還是墨家的“非樂”思想,亦或是道家崇尚自然之樂的思想,他們都承認音樂可以為人們帶來審美體驗,使人們在精神或心靈上感到愉悅。

其次,三家都沒有離開政治談音樂。儒家希望通過發揮音樂的教育意義達成“禮樂治國”的目標;墨家認為音樂于王道萬民無任何益處,因而“非樂”;老子認為統治者的貪婪和欲望是引起國之禍患的罪魁禍首。

再者,三家的思想內容中都涉及到“欲”與“度”的內容。如儒家所提倡的“中和之樂”,要求所聽音樂不能響度過大,即對音樂響度這一概念的“度”的約束;墨家思想提倡“節用”,意為節省用度,反對浪費,因此反對統治者沉迷聲色享樂,亦是對統治者貪圖享受的“欲”的貶斥;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亦提出“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的思想觀念,認為統治者的欲望是導致戰亂的根本原因,因此人們只有懂得“滿足”,才能獲得長足發展,也是對“欲”的深刻剖析。

最后,三家都是站在統治階級立場上提出的思想觀點。儒家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認為只有恢復“禮樂制度”,才能維護社會穩定,實現長足發展;墨家站在統治階級立場上,希望統治者摒棄音樂,以免除人民苦難;道家站在統治階級立場上,認為統治者的欲望會為國家帶來災禍,只有無為而治、“知足之足”“法天、貴真,不拘于俗”,才可得以永恒。

二、儒、墨、道音樂美學思想在當今社會的影響

通過上文對儒、墨、道三家學說共同點的分析,可探知不論是三家對音樂審美功能的認定,還是結合政治背景談音樂,亦或是站在統治階級角度提出觀點,都在當時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其中,三家思想關于“欲”與“度”的思想內容,從另一個角度闡明了音樂在當時社會的作用和意義。時至今日,“欲”與“度”依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現實問題,比如購買欲是否應該不加節制地滿足、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無法自拔、青年群體熬夜現象愈發嚴重……這些現實性的問題都離不開“欲”與“度”的考量。故,三家學說對于“欲”與“度”的闡述,對于當今社會的許多現實問題,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一)控制“欲”

荀子曾在自己的論述中說道:“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荀子認為人的欲望是人之本性,因此人的欲望應該得到滿足,但不是一概滿足,而是通過教育和教化使人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F實社會中,我們同樣面對著各種各樣的欲望,而是否都要滿足這些欲望則是值得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

現今部分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不舍晝夜地追求游戲勝利所帶來的快感,若贏則想要追求不斷的勝利,若輸則想要追求下一次贏。在這種心理作用的影響下,一而再,再而三地沉浸在游戲世界里,荒廢學業,最終導致一事無成。這種“求勝欲”人皆有之,追求勝利也是人之本性,但為了滿足自己的“求勝欲”而放棄當下應完成的主要任務,一味地追求“求勝欲”,則不免本末倒置。因此,對于欲望我們應予以滿足,“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但并非所有的欲望都要滿足,而是要通過教育使人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與之相對,當今社會所流行的“延遲享樂”就是對控制欲望最好的詮釋。所謂“延遲享樂”,即在無法滿足當下欲望時,通過一段時間的積蓄,在條件成熟之后滿足之前的欲望,從而獲得喜悅與成就感。這與荀子所提倡的通過教育使人學會控制欲望不謀而合,焉知不是儒家思想在今時今日的影響與遺存?

(二)把握“度”

儒家提倡“中和之樂”,認為音樂不宜響度過大;墨子提倡“節用”,以反對統治者奢靡享樂的生活……凡事若過“度”,則會產生不良的后果。古時統治者過度追求宮室華麗,這會增加百姓負擔,最終也必將失去百姓擁戴。今日,人們過度伐木墾地,造成土地沙漠化,繼而引起沙塵天氣;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忽視生態治理,使碳排放量增加而引起全球變暖;為方便出行而購買私家車,使私家車數量猛增,城市碳排放量升高,繼而引起霧霾天氣……人們過度地向自然索取,都將遭到自然的反噬。只有把握好“度”,才能得以長足發展。

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發言中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近年來,在我國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這一基本國策的指引下,我國生態問題已有所改善,由此才帶來如今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的結果。而把握“度”的概念,早在我國古代儒、墨、道三家學說中就已有體現,時至今日,它們依舊在為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養料。

(三)“常足矣”

老子認為,“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戰亂禍患歸根究底是由于統治者貪婪無盡的欲望所造成的,如果能懂得滿足,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故,控制欲望,把握分寸,不縱欲,不過度,方能“常足”。

三、結語

中華幾千年來的優秀文化,是我們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厚資本。儒、墨、道三家的音樂思想雖離我們相距甚遠,但其豐富的哲理和內涵,依舊在今天指引著我們的藝術事業不斷向前邁進。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從人民這一主體中來,到人民中去,創作屬于人民的藝術,同時高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偉大旗幟,在文化激蕩發展的今天,堅持做到文化自信,才能夠讓中華文化更加持久的煥發生機!

參考文獻:

[1]賈德永.禮記·孝經譯注[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8.

[2]朱振家.論語全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金良年.孟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4]張覺.荀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方勇.墨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2.

[6]賈德永.老子譯注[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3.

[7]王琪.莊子譯注精編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8]楊柳橋.莊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9]劉藍.諸子論音樂——中國音樂美學名著導讀[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10]陳四海.中國古代音樂思想[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0.

猜你喜歡
現實價值意義
有意義的一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馬克思社會結構理論的當代價值
盧卡奇物化理論對中國當代啟示
新媒體在高職生政治價值觀教育中的價值研究
低星級酒店員工晉升制度的優劣勢分析及對策研究
詩里有你
論巨型雕塑的多重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