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平面釘經皮傷椎短節段固定與經椎旁肌間隙入路治療胸腰椎骨折的療效及對骨功能的影響分析

2021-09-05 08:03陳偉雄徐昌奎雷宇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1年16期
關鍵詞:傷椎節段經皮

陳偉雄 徐昌奎 雷宇

胸腰椎骨折是指由于外界暴力因素所致的胸腰椎骨質連續性破壞,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脊柱損傷。胸腰椎骨折后可引起患者活動受限,患處疼痛難忍,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骨功能,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均造成影響[1]。單平面釘經皮傷椎短節段固定與經椎旁肌間隙入路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療方式,其能夠恢復患處正常骨結構,能夠矯正后凸畸形,但對于兩種手術治療方式的臨床療效仍存在較大爭議[2]。對此,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單平面釘經皮傷椎短節段固定與經椎旁肌間隙入路治療,旨在分析不同治療方式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詳見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于2018年9月~2020年9月接收治療的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觀察組中,男17例,女14例;年齡34~78歲,平均年齡(56.3±7.5)歲。對照組中,男19例,女12例;年齡27~73歲,平均年齡(56.5±7.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經由臨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胸腰椎骨折,所有患者均知情研究內容并自愿加入。排除標準:病理性骨折、骨質疏松癥患者、精神異常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經椎旁肌間隙入路治療,治療方式為:患者全麻后取俯臥位,后正中縱切口入路,以骨折平面為中心顯露,切開皮膚、淺筋膜,分離腰背筋膜,于棘突旁2 cm處縱向切開腰背筋膜,從最長肌與多裂肌間隙進入暴露各椎弓根釘進針點,常規植入椎弓根螺釘后增加腰骶角。

觀察組患者采用單平面釘經皮傷椎短節段固定治療,治療方式為:患者全麻后去俯臥位,腹部懸空,標記上傷椎極其相鄰椎體的椎弓根體表投影點,投影旁開約1 cm處作為穿刺點,采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穿刺針經皮逐層進入,穿刺點位于橫突中線與上關節突外緣交點作為椎弓根入點,穿刺針穿刺后平行上終板向前進入椎體約2 cm,拔出針芯,置入導絲,攻絲,置入單平面釘,根據骨折局部后凸Cobb角和傷椎壓縮程度預彎連接棒。兩側連接棒的安裝同時進行,避免應力集中出現釘道切割;適當撐開,恢復傷椎高度、矯正矢狀面后凸及冠狀面側凸畸形。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obb角、椎體壓縮百分率、椎管占位率、傷椎前緣高度比、VAS評分、TLICS評分及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治療后其各項身體指標均恢復正常,并未出現其他嚴重不良反應;有效:患者治療后其各項身體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并未出現其他嚴重不良反應;無效:患者治療后其各項身體指標均未得到改善或緩解,并出現癥狀加重情況,出現其他嚴重不良反應??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VAS評分:采用VAS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總分為10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疼痛越小。TLICS評分:采用胸腰椎損傷分類及損傷程度評分系統對患者治療后骨功能進行評估,總分為20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骨功能恢復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obb角、椎體壓縮百分率、椎管占位率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Cobb角、椎體壓縮百分率、椎管占位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obb角、椎體壓縮百分率、椎管占位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obb角、椎體壓縮百分率、椎管占位率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obb角、椎體壓縮百分率、椎管占位率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TLICS評分、傷椎前緣高度比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TLICS評分、傷椎前緣高度比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TLIC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傷椎前緣高度比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TLICS評分、傷椎前緣高度比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TLICS評分、傷椎前緣高度比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3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3 討論

胸腰椎骨折患者常合并神經功能損傷,且由于多數患者致病原因為高能損傷,也常出現多種臟器損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治療難度[3]。研究可見,多數患者在胸腰椎骨折后常見軀干以及雙下肢感覺麻木,或呈刀割樣疼痛,嚴重患者可見大小便失禁、雙下肢運動功能完全喪失,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4]。經椎旁肌間隙入路的手術方式可以完全暴露T10~S1的橫突以及關節突,且在治療中能夠很好的保證棘間和棘上韌帶的完整性,手術治療可不需要減壓[5]。有研究表明,經椎旁肌間隙入路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等優勢,其手術視野更廣,在手術治療后肌肉水腫發生率更低[6]。將其應用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療中可明顯減少肌肉剝離量,不易對腰椎神經后支等造成損傷,避免了側方肌肉等的牽拉[7]。以往的臨床治療中主要使用固定釘和萬向釘,根據患者實際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固位釘進行治療,但容易引起遲發性后凸畸形等并發癥[8,9]。單平面釘經皮傷椎短節段固定能夠將單平面釘植入上追后抬高傷椎上終板,方便傷椎復位[10-12]。此外,單平面釘尾部可在冠狀面上進行活動,方便連接棒的安裝,恢復上椎高度,且據相關文獻研究表明,將單平面釘經皮傷椎短節段固定應用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在治療后近遠期內均未出現遲發性后凸畸形、固定物松動等并發癥,具有一定的安全性[13]。

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單平面釘經皮傷椎短節段固定與經椎旁肌間隙入路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obb角、椎體壓縮百分率、椎管占位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TLIC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傷椎前緣高度比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單平面釘經皮傷椎短節段固定治療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椎管占位率等水平。相較于經椎旁肌間隙入路治療,單平面釘經皮傷椎短節段固定治療更能降低患者治療后疼痛程度,改善骨功能,提高傷椎前緣高度比和臨床療效,其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胸腰椎骨折的臨床治療中對患者采用單平面釘經皮傷椎短節段固定治療可明顯提高患者傷椎前緣高度,可幫助改善骨功能,促進患者身體康復,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猜你喜歡
傷椎節段經皮
頂進節段法最終接頭底部滑行系統綜合研究
經皮椎體成形術中快速取出殘留骨水泥柱2例報道
經皮傷椎強化聯合經皮骨水泥椎弓根螺釘短節段固定治療Ⅲ期Kümmell病的效果觀察
鐵路箱梁整孔預制架設與節段預制拼裝成本—進度集成決策
一種用于經皮脊髓電刺激的可調便攜式刺激器設計
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聯合經傷椎椎弓根植骨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觀察
單節段胸腰椎骨折兩種內固定方法的比較研究
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在膽汁瘤治療中的應用
腰椎融合術后鄰近節段退變的臨床研究現狀
橋梁預制節段拼裝施工技術發展概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