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南地區小麥對土壤條件的要求及麥田整理技術

2021-09-08 13:06劉金洲
河南農業·綜合版 2021年8期
關鍵詞:耕層礦化淮河

劉金洲

信陽市2019年小麥種植面積3 146.66 km2,1/2以上在淮河以南。麥農為了達到小麥優質、高產、穩產、高效的目標,對小麥的種植技術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近些年,對土壤的要求越來越嚴格。

一、小麥對土壤條件的要求

小麥生長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大部分土質都適合種植小麥,但中壤土和黏壤土較差。在不同土壤種植小麥,產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土壤肥力和所采用的技術措施。黏性土壤有很好的保肥保水能力,后期可以少澆水,生長較好,小麥的千粒質量高,缺點是質地黏重,整地困難,土壤透水透氣性差,不能使苗全、苗勻,并且開春后土壤的溫度上升慢,幼苗生長緩慢,常有“發老不發小”的現象。對于黏壤土應抓住適耕期,看墑情抓住機會整地,在播種期內播種,以達到全苗和培育壯苗目的。沙性土壤和黏壤土相反,土地易整理、易全苗,開春后氣溫上升,幼苗生長快,但沙地保水保肥能力差,易早衰,常有“養小不養老”的現象。在操作技術上,結合土質情況,既要防止后期早衰,又要防止千粒質量下降,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為小麥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適合小麥生長的耕層土壤理化性質:土壤容質量1.1~1.3 g/cm3,總孔隙度50%~55%,水穩性的團粒結構40%左右,土壤pH為6.0~8.5,土壤含鹽量低于0.25%。每667 m2麥田產量在450 kg以上的耕層土壤肥力基礎為:有機質含量在1%左右,全氮0.007%以上,速效磷20 mg/kg左右。高產麥田每667 m2產量650 kg,有機質含量在1.3%~1.5%,全氮0.01%以上,速效磷20 mg/kg以上,速效鉀100 mg/kg以上。就目前而言,提高小麥產量的關鍵措施是培肥地力。

二、麥田整理技術

麥田整理技術是利用農業機械對土壤的耕作層和表土結構狀況進行調整,協調土壤當中的水、肥、氣、熱等相互關系,為小麥播種后提供較易生長的土壤環境,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蟲害的技術。整地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小麥的出苗率、生長勢、分蘗成穗、單位面積穗數、穗粒數、千粒質量等要素和產量的形成。在豫南地區,麥田整地是小麥栽培技術生產體系中最重要的基本環節,特別是淮河以南都是久水田,在水稻收獲前,應及時對水稻田進行排水,水稻收獲后抓住墑情,及時進行耕翻、深松耕、旋耕、耙地、耱地、鎮壓等。在淮河以北,可以在適播期內進行麥田整理,形成一個耕層深厚、地面平整、土塊細碎,上虛下實的耕作層。

(一)深耕

土壤翻耕是最常見的土地整理的基本技術。一般由旋耕機翻耕的深度不同,分為淺耕和深耕,通常翻耕的深度在25~30 cm為深耕。大量實踐表明,深耕可以打破土壤犁底層,使活土層的厚度增加,耕作層的蓄水保墑能力增加,改善土壤通氣透水性能,加快有機質分解和無機營養礦化。深耕還可以將有機肥、秸稈、殘茬以及表土存留的病菌、病蟲孢子等埋入土中,對小麥赤霉病、紋枯病、全蝕病和線蟲病具有重要的防治作用。旱地、灌溉麥田和稻茬麥田深耕的增產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對淮河以南的稻茬麥田要增加深耕次數,一般2年深耕1次,因為稻茬麥田的稻氣性差,活土層中的有機質分解緩慢,無機營養礦化的速度較慢。深耕之后,要讓翻耕的土壤礦化(一般為7 d),達到無機營養礦化、殺死當中的有害病菌的目的?;春右员钡纳惩?,因為土壤透氣性好,可以減少深耕次數,但要做到淺耕和深耕交替,至少要3年深耕1次。

(二)深松耕

用無壁犁、深松鏟、鑿形鏟對耕作層進行全面或間隔深位松土,不翻土層,一般耕深25~30 cm,最深可達50 cm,可以打破多年形成的犁底層,使深層土壤中的礦物元素充分氧化,增加土粒間空隙,便于土壤接納更多的雨水。地面秸稈覆蓋,可減輕風蝕、水蝕和土表水分蒸發。當前,深松耕逐步與條帶免耕相結合,主要在南部山區地帶和丘陵的半干旱地區。

(三)旋耕

旋耕可以打破表土層,平整地面,把犁、耙、平三項作業集于一體,省工省時。旋耕機械作用于表土較深16~18 cm,一般為15 cm左右。旋耕不能疏松耕層,長期旋耕使土壤耕層變淺板結,不能接納較多的雨水,無法將殘茬、秸稈及病蟲卵、孢子埋入土中,蟲害源增多,下茬蟲害加重。旱地麥田旋耕表土快速失墑,若播種過深,會影響出苗率,還會影響麥苗生長,在墑情較差的情況下,旱地不宜使用旋耕。在平原地區,如果僅用旋耕而不用釘齒耙進行耙、耱,會造成表土過分疏松,小麥播種過深,出苗率低,冬季小麥不黏土,苗長勢弱,易發生凍害。所以,旋耕必須與耙、耱、鎮壓相結合。

(四)精細耙地

深耕與精細耕地密切配合,營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是保障小麥在播種后苗全、苗勻的關鍵?!扒锖笠粡堜z,麥收一盤耙”,深刻揭示了耙對小麥苗全、苗勻的作用。深耕后土垡高低不平,中間空隙較大,易失墑,必須及時耙地。所謂精細耙地即在麥田翻耕后,用圓盤耙和釘齒耙分別耙幾遍,直到坷垃粉碎、地面平整為止,壓緊耕層,上虛下實,使小麥種子播深不超過5 cm,出苗后根系與土壤結合緊密。近年,有些農民在翻耕后,再用旋耕機打碎垡頭,表層土疏松,下部蹺空,容易造成播種過深,不易出苗,冬季幼苗根不黏土,易發生凍害。所以,旋耕后,一定要與耙、耱相結合,壓實表層土,以利出苗,保證壯苗安全越冬。

猜你喜歡
耕層礦化淮河
淮河
輪作制度對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狀影響的研究
秸稈還田對耕層土壤理化性質及冬小麥-夏玉米產量的影響
耕層殘膜回收機的工業設計研究
中國凈水器研究現狀與展望
險渡淮河
貴州黃壤性水稻土不同粒徑有機碳之間的礦化差異
成都市龍泉驛區耕層土壤養分現狀分析
淺析克什克騰旗朱家營子高嶺石成因
湖北銅綠山銅鐵礦床礦化富集規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