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問題與對策

2021-09-09 03:48張翠霞
中國集體經濟 2021年27期
關鍵詞:發展問題農業經濟新農村建設

張翠霞

摘要:新農村建設為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經過一系列的政策改革,我國貧困農村地區實現了全民脫貧。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和農業大國,農村地區始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隨著改革的不斷完善,城鄉一體化發展對農業發展也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必定會阻礙新農村建設。因此,針對這些不足,要切實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進一步加強管理,做到有效解決問題。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發展問題;解決對策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農村建設離不開新思想的指導,以往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應用于現代,不僅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且還會對農村經濟改革造成消極影響。因此,相關部門應當針對發展中的不足進行深入分析,明晰農村未來的發展趨勢,創新農村經濟的管理手段,做到與市場接軌,從而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穩步發展。

一、農業經濟發展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有待完善

傳統工業經濟管理體制雖然在目前的農村發展中仍然有適用的方面,但是目前城鄉一體化進程也對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應當做到與時俱進,才能符合時代的發展。在農村地區,若仍然按照原有的經濟管理體制進行發展,則會與時代發展相悖,不僅不利于農村地區的發展,而且還會對農村的農業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從而提升農村的管理體制和管理能力。

(二)工作效率較為低下

目前,農村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關注的重點,同時也是順利進行新農村建設的保障,但在實際工作中,農業部門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但是由于農村情況比較特殊,在某些地區并未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首先,基層農村管理人員并沒有意識到農村經濟發展,在全國經濟增長中的重要地位,且對目前農村經濟發展進程和社會發展形勢也缺少有效的認識,造成了其工作效率低下的現象。

與此同時,農村基層管理部門的整體素質較為缺乏,其實踐能力和管理手段成為制約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針對這一現象,相關部門在進行經濟管理過程中,需要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及整體素質,并轉變其觀念,認識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工作效率。最后,農村地區管理人員數量有限,且農村地區事務眾多,各方面都需要管理者,且農村管理人員不足,也成為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缺乏對于新型技術的應用和創新

農村地區相對于城市而言,其信息接收能力較為閉塞,且接受新型技術的能力不足,在某些地區其發展方式主要以傳統為主。但是,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進步,已經衍生出了眾多農業設備和機械,這些設備投入到農村地區,能夠極大地節省人力物力,還能促使我國農業朝著機械化程度進行發展。此外,在農村地區,由于傳統觀念的束縛,人們普遍不樂意接受新事物,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購買機械設備價格昂貴,雖然能夠節省農業生產中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后續還需對設備進行維修以及保養,且要承擔損壞的風險。其次,缺乏能夠操作專業設備的相關人員,農村地區人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且操作這些新型設備需要相關人員具備專業的操作能力和知識,但是由于農村地區缺乏專業人員,影響其專業設備的操作,進而制約農業經濟的發展。

(四)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

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也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目前農村地區勞動力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新一代年輕人脫離農村的意識愈發強烈,這種教育觀念導致了眾多農村優秀的學生即使具備較高的能力,但也不愿意留在農村發展。其次,農村地區工作崗位較少,且工資待遇較低。因為農村地區缺少更多的工作崗位,這就使眾多青壯年勞動力不得不離開家鄉進城務工,青壯年勞動力是農村農業發展的主力軍,勞動力的缺失,對農業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制約。

最后,農村土地收益不高,影響農民農業生產的興趣。在我國眾多農村地區,其農業發展主要是依靠農作物種植,在進行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需要投入的資源較多,不僅包括化肥農藥等經濟投入,而且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來進行農田管理,但是農產品的價格普遍不高,去除成本后的利潤更是所剩無幾,所以在某些地區,依靠農田進行發展的農業經濟不僅無法獲得提升,反而出現了眾多的閑置農田,這都對農業經濟的增長造成了制約。

二、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具體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農村地區的發展方式,主要依托黨中央和國家的引導,導致農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當與國家經濟發展相一致。因此,農村地區在今后的發展模式中,應當在原有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下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此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在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完善過程中,應當將新農村建設政策作為基礎,深入分析各個地區的農業特點,從而進行計劃性的完善,以此來保證政策改革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對新農村管理制度進行完善時,要注意對原有生產模式進行創新,對于原有生產模式中的有利成分進行保留與創新,并將農業生產與市場相結合,改變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迎合市場的發展需求,通過實踐不斷完善工作理念。

此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農產品的需求品質也發生了轉變,這為農業結構改革提供了契機,所以可通過打造品牌效應與高質量農產品的方式,提升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再借助先進的生產技術與加工方式,形成一條完整的農產品產業鏈,從而促進農業經濟水平的增長。

(二)積極引進先進技術,提升經濟管理質量

目前,各類新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于農業生產活動中,通過信息技術提升管理中的交流,以此保證經濟管理具備有效性。在農業生產中,通過先進技術能夠極大地解放生產力,從而彌補由于農村地區勞動力不足造成的缺陷。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通過提升機械化程度和信息交流能力,可進行集中性的農業作業,對農村中的土地進行集中管理,從而節省人力。因此,未實現農業集中管理化的地區,可以借鑒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且積極向上級申請財務補貼,給予農民機械上的補貼和支持,從而降低人工成本,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猜你喜歡
發展問題農業經濟新農村建設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幾點建議
基于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探索
我國商業銀行私募股權基金業務發展問題研究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