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動媒體京劇《真假美猴王》實驗短片的藝術表現研究

2021-09-10 05:05張曉華
藝術科技 2021年14期
關鍵詞:AR技術京劇

摘要:互動媒體京劇《真假美猴王》實驗短片集合了沉浸式虛擬場景、增強現實特效、同虛擬人物實時交互表演等綜合技術運用場景,為了解、欣賞、體驗戲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诖?,本文探索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結合以增強藝術生命力的意義及其未來價值。

關鍵詞:互動媒體技術;AR技術;京劇;《真假美猴王》

互動媒體技術最早被應用于游戲、軍事、醫學等實用領域,涉及演藝領域時,受人追捧的影視、歌舞類大型表演首先受到影響,但這僅是一個開始。近年來,互動媒體技術更是在話劇、戲曲等傳統表演藝術形式中不斷拓展。然而,傳統表演形式極高的程式化、規范化的特點,反而成了與這些科技結合的限制,因此結合顯得尤為困難,甚至牽強,所以局部或小范圍的嘗試很有必要,而京劇《真假美猴王》實驗短片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產生的一部實驗作品。

1 京劇《真假美猴王》實驗短片的設計主旨

2020年可以說是互動媒體技術在舞臺演藝領域的應用和嘗試最為廣泛的一年,并且在2021年的央視春節晚會上得到了集中的體現。例如,首次采用8K超高清視頻進行演播,首次運用AR(增強現實)、XR(擴展現實)技術直播。千變萬化的全景虛擬場景讓演員可以根據屏幕畫面與身邊的虛擬元素互動。有專業人士表示,2021年春晚是有史以來最重視科技的一屆,可稱為“科技春晚”。正如藝術家譚盾所說,“今天已經是一個科技的時代,涉及科技美學的問題,這就是藝術甚至聽覺和視覺(領域)要關注的問題”[1]。

基于互動媒體技術在舞臺藝術方面的全面展開,我們將焦點聚集在如何將其應用于傳統戲曲表演上,經過調研和前期設計,最終決定制作京劇《真假美猴王》實驗短片,以真假美猴王的對打為核心,呈現一段基于互動媒體技術的京劇表演。這段表演集合了沉浸式虛擬場景、增強現實特效以及同虛擬人物實時交互表演等綜合技術運用場景。最終,通過戲曲藝術與互動媒體技術的結合,拓展傳統舞臺表現的維度,進而探索現代科技助力傳統藝術的新方式,增強傳統演藝形式的表現力,使其更加符合時代審美,煥發新的光彩。同時,為戲曲藝術的普及與推廣提供更加多元和便捷的平臺,為更多的受眾了解戲曲、體驗和欣賞戲曲、熱愛戲曲提供更多新的可能。

2 京劇《真假美猴王》實驗短片中互動媒體技術的設計應用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我國各傳統戲曲劇種都曾表演過這個故事。不同的是,我們并不滿足于傳統戲曲中對于兩個猴王的同度刻畫,而是在短劇中賦予了假猴王更加豐富的含義,他不僅是取經路上的一個妖魔,還是對于取經人意志的考驗,他的樣貌與真猴王無二,與其說他是妖魔,不如說他就是孫悟空的鏡像,是他心中的心魔,在取經路上不僅僅有“打怪升級”,更為艱難的是對信心的考驗,悟空最終戰勝心魔,堅定了取經的決心。有了這個理由,我們就為此段亦真亦假、魔幻的AR特效表現找到了恰當的立足點。

2.1 AR表現概念設計

此次研究的目標不僅僅是要在舞臺上呈現沉浸的虛擬場景、增強現實特效,重要的是體現劇中真假兩個猴王對打和斗法的即時互動感?;诖?,我們最終決定通過諾亦騰動作捕捉技術達到這個目的,即用3D軟件制作一個虛擬的美猴王,覆蓋貼圖和綁定骨骼之后,一位穿戴動作捕捉無限傳感器的京劇演員在表演場地外控制3D虛擬猴王(圖1),捕捉場外演員的動作信息,其身體的運動和姿態數據可以實時傳輸到Notch渲染引擎中,數據再從Notch傳輸到disguise服務器,最終再由disguise將數據信息輸到LED屏幕,此時舞臺上便會出現活動的虛擬美猴王。該模型所有的動作信息與場外京劇演員的表演動作完全匹配,虛擬美猴王實時呈現在舞臺上,真猴王與虛擬假猴王就能實現實時互動了。

2.2 AR特效路線設計

這出戲的核心是AR技術的表現。傳統京劇表演的動作程式比較嚴謹規范,舞臺效果較為單一,當融入了AR特效后,如美猴王在翻騰或者舞動金箍棒時,會伴有各種炫酷奪目的特效,從而增強現場的美感和激烈程度。

我們現在看到的多數戲曲類視覺特效以“傳統錄制+后期特效”的技術為主。例如,錄制好表演視頻后,用Adobe公司的After Effects和Premiere等軟件進行后期剪輯和處理。這種方法雖能方便地將現場錄制和特效設計準確結合,但無法呈現表演的臨場互動感,并且大量使用特效極易導致人們的審美疲勞,這與AR技術所營造的現場實時的直觀感受相差甚遠。

我們的目標是力求達到現場與虛擬人物表演和AR特效實時呈現的舞臺效果,這就一定要避免“錄制+特效”的方式。因此,實驗采用Notch實時渲染引擎來制作完成AR部分的特效。Notch制作舞臺效果優勢突出,具有實時渲染能力和復雜的粒子生成、高度的場域、程序化、燈光及材質的設置和操控功能,并能將所有的AR效果向Disguise GX2播控設備進行無障礙數據傳輸,最終達到現場表演時在攝像機前端實時疊加AR特效的目的,觀眾就能夠通過攝像機和輸出屏幕實時觀看有AR特效的京劇表演了。

2.3 實時動作捕捉技術路線設計

動作捕捉也是本實驗劇的重要一環,如演員②配合演員①表演劇中的互動情節(圖1)。雖然兩位演員仍依據傳統京劇動作程式表演,但兩人的空間位置關系發生了根本上的改變。演員①扮演的真猴王在舞臺中表演,觀眾可見;演員②則身著動作捕捉裝備在舞臺一側表演,通過對他動作的跟蹤采集,操控虛擬猴王模型在舞臺上表演。這最大限度地呈現了真猴王的現場表現力,同時增強了虛擬猴王的虛幻感,從而產生了不同于傳統京劇的表現形式(傳統京劇中真假猴王都由真實的演員直接裝扮表演),讓人立刻感受到戲中“真與假”的表演暗示和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見圖1)。

在動作捕捉技術操控方面,目前較多使用光線追蹤技術實施,這要求在設有若干攝像機或布滿攝像頭的實體場域中進行,攝像頭數量決定動作捕捉的精確度,比較典型的設備是OptiTrack,現場需搭起腳手架支撐攝像機,演員需穿著專門的動作捕捉服裝表演。這種做法成本較高,并且特制的動作捕捉服限制了演員的臨場表現和發揮,所以我們選擇了采用無線數據傳輸模式的諾亦騰動作捕捉設備。這個設備的好處是比較輕便、易于攜帶,且不受場地和服裝的限制,完全可以適應大多數應用場景[2]。在實驗彩排時,采用了代級較低的Perception Neuron2.0系列,所以只能捕捉到演員大的肢體動作,細微的手勢動作就無法捕捉了,因此就出現了虛擬猴王手型僵直、無法彎曲的情況,這有違人體動態規律,是預演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接下來我們擬采用代級更高的諾亦騰設備解決這一問題,力圖達到精確捕捉人物動態的目的。

相較而言,在預演階段采用的動作捕捉設備是一款入門級有線動作捕捉系統,雖輕便易操作,但由于沒有裝載無線傳輸信號感應器,現場操作時常常會出現對演員動作捕捉不精確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采用具有全身無線數據傳輸、低延遲高精度、高電磁耐受性等特性的高端設備。而諾亦騰專業級動作捕捉設備Perception Neuron Studio系列憑借其專有的嵌入式數據融合系統和人體動力學系統以及物理引擎算法,不僅可以使骨骼信息被精確捕捉到,也能為使用者提供平滑而準確的動作捕捉數據,完全滿足以上的需求。

3 京劇《真假美猴王》實驗短片的最終呈現

最終,在2021年3月6日的匯報演出中使用了諾亦騰專業級動作捕捉設備Perception Neuron Studio系列。此設備是諾亦騰公司的最新產品,比前幾代設備更加精準,其在硬件、軟件、算法、易用性及環境適應性等方面均有多項提升,并且增強了手部動作捕捉能力,解決了預演時虛擬模型無法識別真人手部彎曲動作的難題,這樣在表演時就可以捕捉更多的細微動作,增強虛擬猴王的生動性了。

在預演過程中,由于慣性動作捕捉設備的特點,假猴王被真猴王棒擊后,總是出現卡頓、無法消失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更新動作捕捉設備的基礎上,最后又增加了一個AR粒子消散的特效,以表現虛擬猴王的“幻滅”效果,加強真猴王驅除心魔的寓意。

3.1 最終呈現中的VR特效設計

VR(虛擬現實)部分重點體現的是美猴王的內心活動及其跟場景、佛像的互動,此環節的特效更加多元,比如真猴王對佛像下跪時,伴隨鐘聲佛像顯靈,顯現佛光效果,暗示佛祖對真猴王的內心的感應和指引。

再比如真假美猴王打斗環節的VR特效,在第一次棒擊假猴王時,假猴王變化出了一個“光盾”進行抵擋,這實際上是做了一個VR多排圓圈特效,從視覺上看上去很像一個“光盾”,同時也是為了與最終棒擊假猴王湮滅的特效形成對比,特意區分兩次棒擊的效果,形成視覺反差,使打斗場面顯得更加激烈和精彩,同時調節觀眾的情緒。

3.2 最終呈現中的AR特效設計

真猴王在開場時有一個翻跟斗的亮相動作,在此特意設計了翻滾的AR前景粒子特效,以強化演員翻滾的方向感和動勢,增強了高難度動作表演的視覺效果。

為了體現美猴王高強的本領和調皮的性格,專門設計了多處跳躍和舞動金箍棒的動作,我們在此疊加了兩層AR特效,一層是用Notch設計的旋轉的黃色粒子特效,一層是用AE設計的帶有通道的紫色電流特效。兩層AR特效疊加豐富了魔法的既視感,將打斗場面和視覺效果推向了高潮。

3.3 最終呈現中的MR特效設計

打斗場面是整部短片的高潮,我們使用了VR和AR結合的MR(混合現實)特效,即背景LED屏實時渲染的紅色旋渦粒子VR特效,混合疊加在前景層圍繞假猴王旋轉的AR利劍動畫特效。兩種不同的視覺特效穿插在一起,給打斗場面增加了更多的即時互動感和強烈的視覺感受(見圖2)。

可以說,最終整部短劇的排演克服了預演中出現的大多問題,最終達到了各種互動媒體技術的一個極優的呈現,這對于全體課題組成員來說是最好的激勵。當然,作為一部實驗作品,其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點,比如視覺場景的優化不夠、石頭和地面缺乏材質和肌理感,虛擬美猴王造型的制作還顯粗糙,骨骼綁定和UV貼圖的真實性與精細度也有待提高,以及各種特效的進一步優化和處理,我們將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逐步解決和完善此類問題。

4 互動媒體技術與戲曲藝術融合的展望

今天,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現代舞臺迎來了大的變革和機遇,這給予了新科技與傳統藝術融合無限的發展前景。我們已經可以看到,VR、AR、MR,乃至XR等技術在很多的現代舞臺藝術中被頻繁應用,從其中優秀者中不難看出它在未來的應用價值。因此,我們應該在傳統舞臺藝術中大膽地進行此類技術的嘗試與創新,用符合時代審美的新技術達到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為傳統戲曲注入新的活力。

當然,我們在熱情嘗試的同時還要時刻保持一種理智而冷靜的研究態度,避免在創作中對新科技的刻意而生硬的應用,這樣只會破壞傳統藝術本來的美感,從而適得其反。正如京劇大師梅蘭芳曾提過的“移步而不換形”[3],要使戲曲藝術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進步,發揚和升華其精神內涵與意象之美。這就要求我們藝術科研人員要不斷地加深自己在傳統文化方面的底蘊和修養,同時積極主動地了解和學習當代新的演藝科學技術,掌握這些新技術的應用模式和表現特點,使其有效地融合于傳統文化。

5 結語

互動媒體京劇《真假美猴王》實驗短劇從開始的創意、劇目的選擇與策劃,到前期排練、中期合練與修改,再到最終短劇演示攝錄完成歷時一年多,是創作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期間,問題不斷地出現和被解決,最終團隊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呈現結果。

這次小小的嘗試讓大家深刻地感受到了新的互動媒體技術帶給傳統戲曲藝術不同于以往的觀看感受和體驗。它極大地拓展了傳統舞臺的呈現形式,利用數字互動媒體技術的數字化表現,構建了炫酷的舞臺效果,強化了舞臺藝術形象,烘托了現場氛圍,使觀眾在觀演時獲得了更具有時代感的審美體驗。因此,小到創作小品,大到創作劇目,與互動媒體技術的結合都值得積極嘗試和探索,這非常有利于戲曲藝術在當代的推廣和發展,也勢必會推動一種全新的戲曲表現形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彤.春晚不好看了?牛年春晚借力科技煥發新機[J].人民郵電,2021(02):1.

[2] 從動作捕捉到虛擬現實——諾亦騰的成長之路[J].互聯網經濟,2016(12):42-43.

[3] 程從梅.戲曲文化傳播中公共交互媒體藝術的設計研究[D].北京:中國戲曲學院,2018:1.

作者簡介:張曉華(1978—),男,山西大同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數字藝術與設計。

猜你喜歡
AR技術京劇
京劇表演開始了
關于京劇穿越歷史傳唱不息的思考
我的京劇之路
創辦少兒京劇班
商業銀行應用AR技術前景探討
她眼里只有京劇一件事
初中英語課堂與AR技術有效結合的教學策略研究
從兒童閱讀方式的變化看童書出版風向
解析AR技術在動畫電影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