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大學學生資助與貧困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討

2021-09-10 07:22袁嘉辰楊李芳史鑫蔣楠
紅豆教育 2021年7期
關鍵詞:后疫情學生資助貧困學生

袁嘉辰 楊李芳 史鑫 蔣楠

【摘要】本文以鶴壁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貧困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法、文獻研究法來研究貧困學生的心理狀況,通過分析疫情對貧困學生心理的影響、探討如何讓學生更有尊嚴的獲得資助以及如何及時了解貧困學生心理變化等問題的探討,讓貧困學生更有尊嚴,讓資助更有溫度。

【關鍵詞】后疫情;學生資助;貧困學生;心理健康。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爆發以來,全國各高校為防控疫情,大多采用線上教學,大學生居家學習成為主要的學習方法?!胺獬恰背跗?,由于對疫情的不了解,加上長時間封閉在家中,導致一些大學生心理產生了波動,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封城”使得家中的經濟狀況更加困難,一些貧困學生產生了人際敏感、恐怖、抑郁、焦慮等情緒問題。這時,對貧困學生心理狀況的精準摸排,能夠有效預防大學生心理障礙并且指導大學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疫情期間,鶴壁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學生資助服務站聯合醫學院心靈小屋心理輔導中心,開展了對貧困學生的心理情緒變化的調查,精準識別、精準資助。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脫貧決勝之際遭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避免因疫致貧、因疫返貧影響學生及其家庭脫貧質量和效果,國家高度重視疫情防控期間學生資助工作[1]。學生資助工作不僅要資助貧困學生的物質方面,還要關注貧困學生的心理變化,讓貧困學生更有尊嚴,讓資助更有溫度。

一、疫情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自疫情爆發以來,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的教學目標,高校采用線上教學的方法。疫情對社會生活秩序和教育教學秩序產生了嚴重沖擊,對學生以及學生家庭特別是對貧困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得這些貧困學生家庭的生活方式、經濟來源發生了改變,導致一些學生心理產生了一些變化。醫學院學生資助服務站聯合醫學院心靈小屋心理輔導中心對貧困學生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學生或多或少產生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心理變化。

(一)個人感到學習困難,心理焦慮。

在對1211名貧困學生的調查中,有273名學生表示有嚴重的學習障礙,疫情影響了家庭的經濟收入,父母無法外出務工,連續數月沒有收入,自己也無法進行勤工助學或兼職,家庭經濟陷入困境,經濟收入的下降是導致這些學生產生心理波動的主要原因。另有151名學生表示疫情影響了自己的學習進度,有焦慮的心理變化。

(二)人際敏感、抑郁問題比較突出。

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一些學生的產生了恐慌的情緒,這使得一些內向的貧困學生更加不敢與人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不敢與老師溝通,調查問卷顯示,有135名學生表示自己有抑郁的傾向,占貧困學生的11.14%。抑郁發生度的提高,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對開展精準資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原生家庭關系發生變化。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使得人們都進行居家隔離,貧困學生家庭環境發生了變化。長期以來,貧困學生家長常年在外務工,與學生交流過少,管理理念和教育手段簡單粗暴。疫情發生前,看似和諧的家庭環境,在經歷了幾個月的長時間相處,導致學生和學生家長之間矛盾突出、關系緊張。原生家庭關系的變化也是導致貧困學生心理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學生因此產生的厭學、焦躁的情緒,不利于學生的生活學習。在進行學生資助工作的時候應該關注家庭關系緊張的貧困學生,這些家庭困難的學生往往更容易產生脾氣暴躁、對學習自暴自棄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學生資助除了資助這些學生的物質生活,更應該起到資助的育人作用,幫助這些學生走出生活和心靈的困境。

二、大學學生資助如何尊重和保護貧困學生的自尊心。

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往往存在強烈的自卑意識和失落感、敏感的人際關系和孤獨感等心理問題,如何讓這些學生有體面的、有尊嚴的獲得資助,是研究的重點方向。

(一)大數據助力精準資助。

當前大數據已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大數據為高校學生資助提供了新發展、新方向[2]。通過分析學生校園一卡通消費情況,為學生提供隱性資助。建立貧困學生檔案庫,實行動態更新管理,全面跟蹤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動態。這種做法不僅能提高資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還能避免頻繁暴露貧困大學生的個人隱私,從而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3]。

(二)完善勤工助學平臺,提供豐富的崗位,讓貧困學生有尊嚴的獲得資助。

大學勤工助學是貧困學生在校期間獲取經濟收入的主要渠道,為貧困學生提供豐富的勤工助學崗位不僅是對學生資助的一種拓展,更是資助與育人的有機結合,讓貧困大學生通過勞動獲得酬勞,樹立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為貧困學生創設“有償資助”的隱形資助服務,不僅能幫助他們提升自尊、自強和自信,通過實踐崗位鍛煉綜合能力、拓寬視野、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幫助貧困學生提前積累社會經驗、明晰未來的職業規劃,并激發貧困學生的誠信和感恩意識[4]。

三、采用多種途徑了解并關注貧困學生心理的變化。

(一)健全貧困學生走訪機制,學校家庭雙聯動。

實地走訪是掌握貧困學生一手資料的有效方法,醫學院連續5年對特殊貧困學生進行走訪慰問,足跡遍布全省18個地市,275個鄉村,進村入戶,全面普及各項學生資助政策,進一步了解貧困學生家庭情況,對出現心理變化的學生,及時與家長溝通。家長需要仔細觀察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有意識地創造機會多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及時幫助他們宣泄不良情緒、排解心理困擾,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5]。通過學校與家庭雙聯動的模式,凝聚了教育合力,完善和豐富了學生資助宣傳以及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長效機制。

(二)建立學生心理突發問題預警機制,以寢室為單位,設立學生心理觀察員。

健全心理危機預警機制,促進干預機制規范有效運轉。醫學院積極探索心理健康管理新機制,建立對學生心理突發問題的早發現、早研判、早預防、早控制預警機制,依托醫學院心靈小屋心理輔導中心,每個班級設立心理委員一名,每個寢室設立學生心理觀察員一名,由心理輔導中心教師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培訓。形成環環相扣,層層聯動,多重預警,學生管理隊伍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密切配合,增強工作合力,及時發現學生的顯性和隱性心理問題,有效掌握學生心理危機信息,確保危機干預機制能及時啟動并有效化解危機事件。

(三)積極發揮醫學院心靈小屋心理輔導中心作用,為貧困學生提供值得信賴的傾訴渠道。

通過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機制,為出現心理波動和突發心理障礙的貧困學生提供疏解心理困惑的渠道。醫學院心靈小屋心理輔導中心聯合醫學院學生資助服務站協同工作,不僅為貧困學生提供經濟幫扶,還為學生提供心理援助。通過開展勵志教育、榜樣教育、感恩教育、生命觀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等多種形式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與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心理問題,幫助學生樹立“人發生心理問題是正常的、有心理問題求助是正當的、發現心理危機事件主動報告是正確的”觀念,提高學生面臨心理問題時的自助、求助、助人意識和能力幫助他們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質,使他們了解自我、接受自我,緩解心理沖突,克服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的缺陷,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6]。

參考文獻:

[1]周彩云,張白玉,毛詩雅,王瀚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啟示——基于20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某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調研[J].甘肅高師學報,2020,25(03).

[2]陳剛.數據賦能視域下高校精準資助的邏輯理路探析[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9(01):99-102.

[3]孫芳.貧困大學生心理資助體系的構建路徑[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1):52-54.

[4]譚琳,歐融.心理資本視域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探析[J].改革與開放,2020(11):110-112.

[5]孫芳.貧困大學生心理資助體系的構建路徑[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1):52-54.

[6]肖瓊,薛保勤.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劣勢及干預建議[J].中國青年研究,2007(01):83-85.

作者簡介:

袁嘉辰(1991.09-),男,漢族,河南鶴壁人,助教,本科,主要從事學生資助和學生管理教育研究;

楊李芳(1981.10-),男,漢族,河南鶴壁人,助教,本科,主要從事學生思政、就業創業、學生管理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后疫情學生資助貧困學生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后疫情”機遇(經濟茶座)
特朗普強勢開啟“后疫情”競選集會
“后疫情”時期,關于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
“后疫情”時代,中國自行車產業的藍圖與現實
陜西全省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
高?!皞呜毨爆F象成因分析與應對策略探究
新媒體時代學生資助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南明區離休干部黨支部慰問嘉潤學校貧困學生
淺談獨立院校輔導員在學生資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澳門愛心人士吳少芬、釋會明等赴興仁縣看望貧困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