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茶產業“十三五”回顧與“十四五”展望

2021-09-10 07:22孫越赟肖瑤
中國茶葉 2021年6期
關鍵詞:發展展望十四五十三五

孫越赟 肖瑤

摘要:總結了陜西茶產業在“十三五”期間的主要發展成效、發展措施和存在問題,分析了陜茶在“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機遇,并論述了“十四五”時期陜茶發展的重點任務。

關鍵詞:茶葉;陜西省;“十三五”發展回顧;“十四五”發展展望

Review of Shaanxi's Tea Indust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SUN Yueyun, XIAO Yao

Shaanxi Provincial Horticultural Technology Workstation, Xi'an 710003,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main development results, measures and issues of Shaanxi tea industry during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Shaanxi tea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period, and discussed the key task of Shaanxi tea development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Keywords: tea, Shaanxi Province, "13th Five-Year" development review, "14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rospect

陜西具有悠久的產茶歷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蘊?!笆濉逼陂g,陜西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3+X”特色產業發展和“三年百市”營銷行動為契機,堅持以市場引領生產發展,按照“擴規模、優品質、塑品牌、提效益”總體部署,茶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茶業已經成為陜南山區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帶動近百萬群眾脫貧致富,實現了“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發源于陜西的“涇陽茯茶”,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已成為陜西茶葉又一張靚麗的名片。

一、 “十三五”期間茶產業發展回顧

1. 主要成效

(1)產業規模效益穩步提高

“十三五”期間,陜西茶園面積穩步增長,茶園管理、產品質量、綜合效益顯著提升。至“十三五”末,陜西茶園總面積達到19.53萬hm2、干毛茶產量11.30萬t、產值184.84億元(圖1),分別較“十二五”末增加35.71%、56.94%和85.30%。

(2)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堅持“做優綠茶、做靚紅茶、做大黑茶”的發展理念,不斷優化茶葉產品種類,形成了綠茶、紅茶、黑茶和高檔、中檔、低檔等多品種、多層次協調發展的茶產業布局?!笆濉蹦?,陜西綠茶、紅茶、黑茶分別占茶葉全年總產量的85.67%、4.29%和9.57%。

(3)產品質量品質顯著提高

堅持“產業發展,品質先行”的原則,以建設生態綠色高標準茶園為抓手,通過政策扶持、技術研發、質量測評等途徑,不斷規范提高陜茶產品質量?!笆濉逼陂g,陜茶累計獲得國內有影響力的茶葉評比特等獎18項、一等獎86項。

(4)公共品牌知名度顯著提升

發揮政府、協會在公共品牌建設中的作用,重點打造“漢中仙毫”“安康富硒茶”“秦嶺泉茗”“涇陽茯茶”四大區域公用品牌。安康富硒茶、漢中仙毫、涇陽茯茶的品牌價值分別達29.94億元、29.37億元和5.79億元[1]?!皾h中仙毫”獲得中國茶葉優秀區域公用品牌稱號。

(5)產業脫貧增收成效顯著

陜西茶葉產區主要集中在陜南山區,是全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陜南三市各級政府將發展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建成了秦嶺南部、巴山腹地超6.7萬hm2綠色生態茶葉帶,形成了產銷一體化的茶產業體系,成為陜西省產業體系最健全,脫貧效果最好的農業產業之一,累計帶動25.5萬貧困戶、77.9萬貧困群眾脫貧。

2. 主要措施

(1)持續加大政策扶持

“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將茶產業列入“3+X”特色產業發展的主要產業編制發展規劃,安排專項資金,落實重點任務,積極推動產業發展。省級財政累計投入4.5億元專項扶持資金用于茶產業發展,各市、縣(區)也投入了大量產業發展資金,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2016年,省農業農村廳將西鄉、紫陽、商南三縣確定為轉型升級示范縣建設,連續兩年每縣支持1 500萬元資金,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

(2)強化核心技術引領

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以茶樹品種改良、茶園管理技術、茶葉加工技術為核心要素,依托科研院所和專家團隊,推廣了以“陜茶1號”為代表的六大主導品種;通過集成創新、試驗示范,形成了陜西省茶樹無性系良種繁育、無性系良種茶園建設、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和茶葉清潔化生產四大核心技術,實現茶園品種良種化、栽培標準化、生產無害化、管理機械化,茶葉質量和產品安全顯著提高,茶園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3)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堅持“市場引導,扶優扶強,創新融合”的原則,支持陜西茶企做大做強,重點扶持了一批茶葉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基地)”的發展模式,把貧困戶聚在龍頭企業上、嵌在產業鏈條中,激發產業發展活力。全省茶葉企業達到1 275個,茶葉專業合作社693個。其中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3個,省級龍頭企業44個。

(4)挖掘陜茶歷史文化

陜西產茶歷史悠久,是最早主導貢茶制度化的產區之一[2],深入挖掘陜茶歷史文化,通過絲綢之路文化之旅活動的成功舉辦、以茯茶為背景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播放,將陜西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陜茶優異的內在品質有機結合,賦予了陜茶新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特色,增加了陜茶產品附加值。

(5)推動茶旅融合發展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充分發揮陜南茶區突出的自然生態優勢和陜西緊鄰茶葉銷區市場、交通便捷的區位優勢,開發茶旅融合線路40多條,帶動了茶文化在餐飲旅游、影視文學中的熱度,既傳承和弘揚了茶文化,又發展壯大了茶產業。

(6)加快陜茶市場開拓

按照“先市場,后生產”的理念,積極拓展陜茶市場。通過“三年百市”營銷活動,以及“茶藝大賽”“國際飲茶日”“一帶一路品牌萬里行”等宣傳推介活動,讓陜茶足跡踏至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30多個國內大中城市,進一步提高了陜茶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快了陜茶銷區市場的擴張。

3. 主要問題

(1)茶園管理水平不高

茶葉技術推廣力量弱,茶園建設管理粗放,茶樹受干旱、低溫影響嚴重,水肥管理不足,導致茶園建園效率較低、茶樹早衰現象普遍。

(2)生產機械化程度低

陜西省茶園建于陜南秦巴山區,70%以上為山地茶園,茶園立地條件差異較大,茶葉生產機械化程度低、推廣難。

(3)茶產業科研力量薄弱

陜西省茶產業科研隊伍力量不足,理論研究和實際生產結合不夠,產業科研力量亟待加強。

(4)茶葉企業綜合實力弱

全省有影響力的茶企少,目前僅有3家國家級茶葉龍頭企業,年均產值不足1.5億元,示范引領作用不強,茶企綜合實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5)茶葉品牌競爭力不強

區域公用品牌管理不規范,市場宣傳推介不夠,影響力低。企業品牌多而亂,省級名優品牌不足10%,市場競爭力弱。

二、茶產業“十四五”發展展望與重點任務

1. “十四五”時期陜茶發展機遇

(1)社會需求不斷增長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健康生活追求的不斷增強,茶葉作為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營養和保健功效顯著,消費市場廣闊。

(2)生長環境得天獨厚

陜南茶區是我國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涵養地,空氣潔凈,土壤富含鋅硒及有機質,無污染,適宜茶樹生長,是“長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綠茶重點區域”。

(3)產業發展政策利好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茶產業作為陜西優勢特色主導產業,能夠有效帶動陜南山區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發展目標。

(4)產業規?;A具備

“十三五”期間,陜西省茶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產業規模效益顯著增長,茶園面積、茶葉產量、茶葉產值等穩居全國前十,具備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2. “十四五”時期陜茶發展重點任務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康平利縣考察調研時指出:“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能夠在這里脫貧奔小康,做好這些事情,把茶葉這個產業做好”,這既是總書記對陜西省茶產業發展的肯定,也是對陜西省茶產業發展的期望與鞭策?!笆奈濉逼陂g,陜西省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穩面積、優結構、強品牌、提效益”的總體思路,持續“做優綠茶,做大茯茶,做亮紅茶”,提高夏秋茶利用率,提升陜西茶葉品質,延長產業鏈條,打造陜茶知名品牌,促進茶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推動陜西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1)完善良種繁育體系,推進高效茶園建設

加強以“陜茶1號”為主的無性系茶苗繁育體系建設,加大本地適生品種的選育和繁育,強化自主研發,推進茶樹良種選育與推廣工作。推進低產茶園改造,提升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茶葉標準園創建,實現品種良種化、種植規?;?、生產機械化。

(2)推進全程機械化,降低茶葉生產成本

一是對現有茶園進行分步實施宜機化改造,增強現代機械在茶園中的可操作性;二是積極爭取茶葉生產機械農機補貼,降低茶園機械購買成本;三是開展茶園機械操作現場培訓,提高茶農對茶園機械的使用技能。

(3)完善標準體系建設,保障茶葉質量安全

完善育苗、栽種、管理、采摘、加工、包裝、貯運等生產環節標準規程的制定和推廣,提高茶葉生產標準化水平。采取質量控制與跟蹤管理措施,健全施肥、用藥、采收、包裝等檔案建設與管理,嚴把茶葉質量安全。

(4)創新技術服務模式,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

加大培育新型茶葉經營主體,尤其是生產性社會化服務組織,使茶產業生產實現經營規?;?、產業服務全程化、從業人員專業化,達到進一步釋放產業潛能、解放茶農、提高茶農收入的目的。

(5)培育產業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核心,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自愿”的原則,引導企業與科研機構、茶葉合作社、茶農等形成聯結機制,培育支持茶葉龍頭企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帶動產業做大做優做強。

(6)強化品牌宣傳推廣,擴大陜茶市場影響力

打造以市域為基本單元的區域公用品牌架構,做大做強“安康富硒茶”“漢中仙毫”“秦嶺泉茗”和“涇陽茯茶”等區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強企業品牌,打好“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的組合拳,加快茶產業電子商務網絡建設,利用互聯網平臺發展“互聯網+茶葉”,宣傳銷售陜茶,提高陜茶知名度。

(7)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提高產業綜合效益

依托陜西文化大省的優勢,將茶產業發展與陜西豐富的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相結合,打造集生產、觀光、旅游、研學等于一體的茶旅融合示范基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茶產品與茶文化的一體化經營。

(8)健全人才隊伍體系,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加強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發揮陜西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的作用,研發市場前景廣闊、附加值高的茶葉產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不斷提高陜西省茶葉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產業綜合效益。同時,抓好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引進茶學專業技術人才,注重培養茶葉技能型人才和職業農民。

參考文獻

[1] 胡曉云, 李闖, 魏春麗. 2020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J]. 中國茶葉, 2020, 42(5): 24-38.

[2] 余悅. 陜西對中國茶文化有六大突出貢獻[J]. 西部大開發, 2016(7): 16-21.

猜你喜歡
發展展望十四五十三五
高?!笆奈濉币巹澲袑W科建設要處理好五對關系
“十四五”規劃研究的新坐標新方位
中輝大鵬數字電視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
爆破減振緩沖墊的發展和展望
淺析舞臺機械設備的管理與維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