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康復活動對CU呼吸衰竭患者康復的影響

2021-09-10 07:22李寧
醫學概論 2021年5期
關鍵詞:早期重癥監護室呼吸衰竭

李寧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復活動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選取我院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1例。觀察組實施早期康復活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康復情況,統計機械通氣并發癥情況,以對兩種康復方式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ICU內住院天數及 APACHE-Ⅱ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神經肌肉功能障礙及壓瘡例數均少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ICU呼吸衰竭患者應用早期康復活動能有效促進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復,縮短脫機時間。

關鍵詞:早期;康復活動;呼吸衰竭;重癥監護室;康復;并發癥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1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38~68歲平均為(50.12±6.31)歲;其中,重癥肺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肺氣腫9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7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35-67歲,平均為(50.00±6.52)歲其中,重癥肺炎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肺氣腫10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8例。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批準同意。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人ICU后,均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對照組患者給予1CU內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飲食護理、管道護理等。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活動。(1)依據患者病情評估其康復的風險事件,制定早期康復活動計劃每天進行患者的活動能力評估,根據患者活動量及活動強度酌情修改康復計劃。(2)人院后24h、病情平穩后即可開始早期的康復活動,進行肢體的被動按摩;定時輔助翻身,拍背,進行背部及受壓部位的局部按摩;患者力量恢復后,抬高床頭,進行足蹬式的下肢主動活動,并自主進行變更臥位;訓練自主床上坐起逐漸變為床邊坐位,綜合患者耐力,逐漸延長坐位時間。(3)當患者能自主抬腿后,適當進行床邊站立,時間不宜過久;隨著軀體機能的恢復,利用扶步行車進行獨立的行走,以5-10min為宜,緩慢的延長步行時間,逐漸進展為獨立行走間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康復情況及機械通氣相關并發癥。其中康復指標包括機械通氣時間、ICU內住院天數及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 APACHE-Ⅱ)評分。機械通氣相關并發癥包括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神經肌肉功能障礙、壓瘡和下肢深靜脈血栓。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 (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康復情況

康復活動后,觀察組患者的 APACHE-Ⅱ評分低于對照組,機械通氣時間、ICU內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兩組患者機械通氣相關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神經肌肉功能障礙及壓瘡例數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I CU內呼吸衰竭患者因各種原發疾病影響,出現肺泡萎縮、氣道塌陷等不利于有效呼吸的病變,即使在面罩加壓給氧情況下患者肺內仍不能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呼吸衰竭患者因氣體分布不均或肺內有效彌散面積減小,氣體交換受阻,血液中含氧量降低,血氧飽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壓增高,二氧化碳潴留導致俊堿平衡失調,電解質紊亂,逐漸出現全身各大器官的應激性表現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脅。機械通氣是有效緩解患者通氣的方法,在機器操作下能順應壓力的作用,在氣道口、肺泡之間建立壓力差,以正壓呼吸模式迫使肺內氧氣融合。但是呼吸衰竭患者因疾病、藥物、機械通 ? ?氣等原因,出現肌肉分解增多,微血管損害增加,神經、肌肉的營養供給障礙,致使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不利于患者的疾病好轉及后期的有效康復,可加重現有的疾病,增加患者的痛苦,

早期康復活動通過一系列自主或被動的運動,能減慢患者的肌肉萎縮進展,增加骨骼肌的肌肉力量,促進血液循環、減微血管的損害,改善局部的血流變;在運動時,患者因用力形成出現的呼吸加深、加快,利于腹肌、膈肌、肋間肌的鍛煉進而改善呼吸功能。逐漸進展的主動運動及其取得的康復效果,利于患者建立疾病康復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能動性與遵醫性。

本文中,以我院ICU呼吸衰竭患者為實驗對象,通過分組對比形式來檢驗早期康復活動的應用效果,觀察組康復相關指標中機械通氣時間、LCU內住院天數、 APACHE-Ⅱ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并發癥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2例、神經肌肉功能障礙1例及壓瘡例數2例,均少于對照組??煽闯鲈诮涍^早期康復活動后,患者得到積極有效、早期的被動運動,通過肢體的被動運動、定時的翻身、逐漸加量的自主運動及力所能及的自我護理,促進了患者肢體、受壓部位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局部新陳代謝及神經的敏盛性,減少患者的費用性肌肉萎縮及壓瘡的形成;同時利于患者的呼吸肌功能的保持,促進患者痰液的排出,改善患者肺功能縮短脫機時間及ICU內的住院天數。

綜上,早期康復活動對于ICU呼吸衰竭患者的脫機有促進作用,還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陳鑫,早期綜合干預預防機械通氣病人重癥監護病房獲得性衰弱發生的效果【J】 全科護理,2016,14(11):1118-1120.

[2]余燕梅,劉利華,蔣玉芳,等ICU護理風險管理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研究 中華醫院感染【J】 中華醫院感染 學雜志,2016,26(3):695-697

(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康巴什部重癥醫學科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000)

猜你喜歡
早期重癥監護室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內科治療臨床效果
無創正壓通氣對胸外科術后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
俯臥位通氣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分析
綜合護理在新生兒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集束化干預措施在預防ICU多重耐藥菌感染中的應用分析
早期應用瑞舒伐他汀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分析
試論重癥監護室的實習帶教體會
馬克思主義早期大眾化研究的重要學術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