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整體結構 提升語篇解讀能力

2021-09-10 07:22俞蔚
名師在線·中旬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祥林嫂情感分析

俞蔚,女,1968年2月出生,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現任啟東市教師發展中心教育科研科科長,從事高中語文教學20余年,倡導“綠色·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新穎、獨到,歷屆高考成績名列前茅,曾獲“啟東市德育先進個人”“啟東市三等功”“啟東市十大優秀女園丁”“南通市五一巾幗標兵”“南通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南通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個人”“江蘇省學陶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從事教育科研工作8年來,不斷夯實研究根基,主持省級課題3項、南通市級課題2項,參與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1項;在省市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開設省級講座8次、市級講座26次。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少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分析解讀作品,但是在解讀作品時常常拘泥于個別詞句,沒有讓學生基于作品的上下文語境來理解重點詞句,更沒有在整個語篇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導致學生的理解是片面的、割裂化的。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從文體等整體角度入手,探究作品的結構,從而提升學生的語篇解讀能力。

一、從文體特征切入,理性梳理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蔽捏w是區分文章的標志,而不同文體的作品具有典型的特點。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作品的文體特點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

例如,在教學《雷雨》一文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整體閱讀作品,并說說該作品展現的是什么內容,然后讓學生嘗試總結戲劇故事的特點,并思考戲劇故事和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不同之處。學生發現戲劇故事具有強烈的沖突性,基于“三一律”來安排結構,如《雷雨》就將主要情節都安排在一天內,相對來說,小說的結構安排更加自由。由此學生總結出,戲劇故事由戲劇性的情節組成,線索安排十分清晰,情節設定比較新奇。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戲劇的語言和小說的語言有哪些不同。學生發現,戲劇中大量的內容是臺詞,展現的是人物的對話,運用口語較多,雖然也有一些簡要的詞句提示人物的動作,但并不太多;小說在細節展現上不僅有語言描寫,也有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各種不同的細節,語言風格更多元化。經過對比分析后,學生對戲劇的文體特點有了深刻的認識,找到了它和小說的不同之處。

二、從表達方式切入,分析主題

優秀的文學作品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記敘、描寫、抒情等角度入手分析文章,同時分析文章如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作品的主題,進而使學生對文章有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一文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作者運用了怎樣的方式來描繪秋天的景物。學生發現,作者采用了橫向的結構,安排了秋天的早晨、秋天的槐樹、秋天的蟬等五個不同的方面,這樣能更清楚地展現出秋天獨有的景物;作者采用了摹繪的修辭手法,用語言將事物的聲音、色彩等都展現了出來。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文章表達的情感,思考哪些詞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情懷。學生通過分析了解到,作者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將北國的秋天和江南的秋天進行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故都深切的愛。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作品的表現手法說一說文章的主題是什么。學生經過分析總結出:作者描寫了故都的景物,他的目的是表達對故都的愛,文章表達了濃厚的愛國情懷。

三、從行文章法切入,厘清思路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行文章法,思考作品如何按照“起、承、轉、合”的順序來進行創作。這樣,學生就能領悟作者的創作思路,也能發現其中的獨特之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探究作者的思維方法,總結出文章的寫作方法。

例如,在教學《祝?!愤@篇文章時,教師提出問題:“作者是否按照時間順序來寫文章呢?他為何要在文章的開頭部分就寫祥林嫂的死呢?文章特別寫到祝福習俗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這些問題促使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思考,并從作品的行文特點入手分析創作思路。教師先讓學生整理出文章的大綱,學生發現作者并未按照時間順序來創作,而是先寫了祝福的場景,并寫了在新年氛圍中祥林嫂死了。此后,作者又回憶了祥林嫂一生中的幾個重要的片段,展現了她在封建禮教的迫害下痛苦的一生。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又寫了魯鎮的繁華氣氛,而祥林嫂在這祥和的氣氛中卻無人過問,凄慘死去。通過分析,學生了解了文章一開頭就寫祥林嫂的死能給讀者一種震撼,讓讀者產生探究祥林嫂死因的欲望。此后,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分析作者為何要寫“祝?!眻鼍?,文章的題目為何是《祝?!?。學生認識到,這樣能形成一種反襯的效果,用祥和、熱鬧的氣氛反襯出祥林嫂的死,就能更好地體現祥林嫂的悲慘,并讓讀者反思這種悲劇產生的原因,進而對文章的意圖有了深刻的認知。

四、從層次變化切入,感受情感

大部分文學作品有情感上的層次變化,如果學生能弄清楚文章中情感變化的原因,就能理解作者的創作思路,也能更準確地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內心世界。

例如,在教學《琵琶行》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情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作者如何將琵琶聲和情感烘托融合在一起。學生從詩歌的整體順序入手分析其情感變化,發現作者一開始的情緒就比較低落,他感受到的周邊景物也帶有凄涼之感;此后作者寫了傾聽琵琶曲的情況,他的情感也隨著琵琶的聲音而跌宕起伏,形成了共鳴;在琵琶女講述自己的遭遇時,作者感受到了對方的凄涼,同時回想起了自己的人生,感同身受,所以作者再次聽到琵琶聲的時候,再也控制不住感情,不禁落下淚來。由此可見,作者的情感變化和琵琶聲、琵琶女的表述是彼此呼應的關系,隨著傾聽的不斷深入,作者的情感也被推到了頂點,最終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覺。在這樣的閱讀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作者情緒的變化,也和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進而體會到了其喜怒哀樂。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時要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結合文章的聚焦點輻射全文,然后引導學生展開分析,這樣學生就能基于整體語篇展開解讀,從而提升閱讀能力。

猜你喜歡
祥林嫂情感分析
分析:是誰要過節
情感
回頭潮
臺上
論祥林嫂悲劇人生中的笑與哭
柳媽的善良是把刀
《祝?!返呐砸暯墙庾x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文學教育(2009年12期)2009-04-13
Units?。保场保唇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