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女性勞動力非正規就業影響因素研究

2021-09-10 07:22韓鎣
時代商家 2021年14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

韓鎣

摘要:隨著市場化與城鎮化的推進,非正規就業在就業人口里的比重越來越高。與正規就業相比,非正規就業難以保障就業者的基本福利。而農村女性作為就業領域的弱勢群體,非正規就業對其的影響將會更大。本文使用了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5年度的數據,利用logit模型進行逐步回歸,分析了個人特征、人力資本,家庭特征與家庭資本對農村女性勞動力非正規就業的影響。結果表明: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個人能力、伴侶收入與家庭經濟水平,均對農村女性非正規就業情況有顯著的影響?;诖?,本文提出規范勞動力市場、重視不同個體間的異質性以及提升農村女性勞動力的人力資本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女性勞動力;非正規就業;影響因素

國際勞動組織的就業報告顯示,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非正規就業的就業率普遍占據就業總量的30%以上,拉美與部分亞洲國家的非正規就業率在40%~60%之間,而非洲國家的非正規就業率更是在60%以上。由此可見,不論是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非正規就業都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現象。

與正規就業相比,非正規就業不僅平均工資更低,也無法提供從業者應有的福利待遇與勞動保障。農村女性作為弱勢群體,非正規就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會對她們產生更大的影響。因此,研究農村女性勞動力非正規就業的影響因素十分必要。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從從業者福利與保障的角度定義非正規就業,使用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5年度的數據,將影響因素分為個人特征、人力資本、家庭特征與家庭資本四類,分別分析其對農村女性勞動力非正規就業的影響,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應的政策建議。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使用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5年度的調查數據。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農村女性勞動力,指年齡在18~60周歲之間,擁有勞動能力且經常參與勞動的農村女性。當前學界對非正規就業并沒有統一的定義,本研究將簽訂勞動合同且享有基本的醫療與養老保險定義為正規就業,否則為非正規就業。刪除相關變量的缺失值與無效值之后,本研究的有效個案為1515個。

(二)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計量模型為二元logit回歸模型,其基本形式為:

其中下標i表示農村女性個體i;Yi為二值變量,表示就業類型;Xi為一系列解釋變量,對應的β1為解釋變量系數,β0與εi分別為截距項與隨機擾動項。

為了確保結果的穩健性,本研究將解釋變量分為個人特征、人力資本、家庭特征與家庭資本四類,采取逐步回歸的方法,依次加入模型進行估計。

(三)變量選取與賦值

本研究的核心變量的選取,賦值與統計見表1。其中被解釋變量為就業類型,是一個二值變量。若簽訂了勞動合同且享有基礎養老與醫療保險,則為正規就業,賦值為1;否則為非正規就業,賦值為0。解釋變量分為個人特征、人力資本、家庭特征與家庭資本四類,其中個人特征包括年齡與健康水平;人力資本包括受教育程度與個人能力;家庭特征包括未成年子女與高齡父母;家庭資本包括伴侶收入與自評家庭經濟水平。

二、實證結果分析

利用stata軟件,進行逐步回歸,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對于個人特征而言,模型4結果顯示年齡的增加會減少正規就業的概率,但其影響并不顯著,而更高健康水平會顯著提高正規就業的概率。該結果表明:年齡大、健康水平低的農村女性往往很難穩定、連續工作,更容易從事非正規就業。

對于人力資本而言,模型4結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與個人能力均對正規就業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意味著受教育程度高、個人能力強的農村女性更有可能從事正規就業,而低人力資本的農村女性往往不符合正規單位的招聘要求,更容易從事非正規就業。

對于家庭特征而言,模型4結果表明未成年子女的有無與高齡父母的有無均對正規就業有負向不顯著的影響。雖然這兩個變量的結果均不顯著,但其對正規就業的影響均為負向,說明家庭照料會加重農村女性的負擔,使其更容易從事非正規就業。

對于家庭資本而言,模型4結果顯示伴侶收入對正規就業有顯著正向影響,而自評家庭經濟水平對正規就業有顯著負向影響。同樣是代表家庭資本的兩個變量影響卻出現了相反的結果,很有可能的原因是伴侶的經濟水平高也帶來了家庭更多的消費,刺激農村女性對正規就業的渴望;而自評家庭經濟水平較高則意味著家庭經濟壓力小,使得其對工作的需求度減小,更容易從事非正規就業。

三、結論與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與實證,我們發現當前農村女性勞動力就業情況并不樂觀,正規就業者只占據了不足10%。在個人特征、人力資本與家庭資本三個方面,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個人能力與伴侶收入都會減少農村女性非正規就業的概率,而自評家庭經濟水平則會提高農村女性非正規就業的概率。家庭特征對農村女性勞動力的影響雖然不顯著,但未成年子女與高齡父母對正規就業的影響都是負向的,說明家庭照料會提高女性非正規就業的概率。

基于以上幾點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幾點政策建議:第一,重視勞動力市場上大量非正規就業的情況,采取政策手段與行政命令對勞動力市場進行規范化約束,促進勞動力市場的良性發展。第二,重視不同個體之間的異質性特征,在方案與政策制定的過程中照顧到不同類型的非正規就業者,切實保障非正規就業者的基本福利待遇。第三,積極推廣基礎掃盲、工作培訓、崗前教育,提高農村女性非正規就業群體的人力資本,增強其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吳燕華,李金昌,劉波.家庭老年照料對女性非正規就業的影響效應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8(03):47-57+86.

[2]燕曉飛,趙鑫全.培訓遷移、人力資本提升與非正規勞動力就業[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01):43-49+159.

[3]袁紅清,李荔波.休閑娛樂行業外來女性非正規就業分析[J].管理世界,2013(11):176-177.

[4]姚宇.國外非正規就業研究綜述[J].國外社會科學,2008(01):91-95.

[5]高玲芬,賈麗娜.論“非正規就業”的定義與測量[J].統計研究,2005(03):74-77.

[6]張華初.非正規就業:發展現狀與政策措施[J].管理世界,2002(11):57-62.

[7]丁金宏,冷熙亮,宋秀坤,B.Hammer,徐月虎.中國對非正規就業概念的移植與發展[J].中國人口科學,2001(06):8-15.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