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間觀寺

2021-09-10 06:04陳順祥
鄉村地理 2021年1期
關鍵詞:貴州建筑

陳順祥

位于貴陽市中心的黔靈山作為清代初期逐漸興起的佛教名山,如今已經與現代的城市公園融為一體。每天流連忘返于山水之間的人們,可能大部分已經不去山頂的弘福寺,抑或去了,也不會想像到這座寺廟與貴州佛教史的關系。其實,黔靈山之靈氣所在,蓋因其山有弘福寺。自古名山僧占多,說到弘福寺,不得不說到赤松和尚。

赤松和尚所處的年代,正是明清交替,戰亂頻生的年代,也是貴州佛教迎來發展高峰的時代。佛教進入貴州始于何時,至今仍無確切證據。據王立平《貴州佛教史》,西晉末期即有四川僧人由“蜀川牂牁道”經今黔西北前往印度求佛,這條文化交流之道即“蜀身毒道”。唐宋時期,黔北黔東佛教受四川影響而興。明代,貴州外來移民增多,佛教也隨之而入。特別是明末清初之際,永歷帝避難入黔,大批明朝遺民也跟隨而入。因故國淪陷之痛與抑郁不得志,文人由儒而佛帶動了貴州佛教的發展。誠如陳恒先生在《明季滇黔佛教考》中所言:“明季中原淪陷,滇黔猶保冠帶之俗,避地者樂于去邠居岐,故佛教益形熱鬧”。

在這場政治與文化避難的運動中,僧人成了一群特殊的避亂群體?!肚蠒翡洝份d明季黔僧百余人,其中避亂入黔者有20余人,丈雪、語嵩、赤松等皆因亂避居而闡教黔中。他們既是佛學的思想家,又是播布佛教的實踐者,最終成為影響貴州佛教發展的一代宗師。丈雪于南明永歷三年(清順治六年,1649年)于遵義禹門山開臨濟禪宗道場,建禹門寺。寺有山門、中殿、大殿、藏經樓等,號稱“黔北第一名剎”。禹門寺于咸同年間被毀后,黎庶昌曾進行修復,但之后不久又毀于火災。今寺廟建筑為近年所建之仿古建筑,已不復古寺之風。語嵩于南明永歷十年(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攜徒入息烽西望山。語嵩與其弟子于山上分建八廟,宗風之盛,遠播黔省內外。時逢永歷帝入滇,明朝遺老赴西望山隨語嵩習禪者絡繹不絕,錢邦芑等南明舊臣與語嵩為友,互相切磋禪學。語嵩寂后,錢還為其撰寫《塔銘》。惜西望山寺宇大多毀于咸同之亂,光緒年間雖然重建了鳳池寺等寺廟,但“重建者,因陋就簡,無復重樓杰閣之觀”。今除鳳池寺外,余皆為遺址。

赤松和尚,四川潼川人,法名道領,別號黔靈,赤松乃其字,原俗姓韓,名景琦,生于明崇禎七年(1634年)。清康熙九年(1670年),赤松杖策游方攀援大羅木山(即今黔靈山),便有了在此建寺宏愿。得到山主羅妙德施舍,赤松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開建寺廟,歷一年建成大殿及兩廂房屋、僧寮??滴跏辏?674年)建觀音殿。后經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兩次建設,到赤松和尚圓寂的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弘福寺已經規模宏闊,聲名鵲起。世稱黔靈山為“黔南第一山”,弘福寺為“黔中第一佛教叢林”。

弘福寺沿中軸線共有五重:山門、天王殿(彌勒殿)、觀音殿(大悲殿)、大雄寶殿(大殿)、毗盧殿(后殿)。毗盧殿左側為藏經樓,樓下三間為說法堂。五重殿旁有方丈苑、尊客寮、如意寮、云水堂、禪堂、法堂、戒堂、廚倉等建筑。今存諸建筑中,大雄寶殿為唯一的木構建筑,其余均為后期鋼砼仿古建筑,有失深山古廟之韻味。大雄寶殿面闊五間,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結構,重檐四周帶廊歇山頂建筑,規制較高。建筑雕梁畫棟,翼角塑卷草、鰲魚,正脊為卷草透空花脊,上塑雙龍,寶瓶脊剎。從大梁題記來判斷,此建筑應為宣統二年(1910年)重建。

今黔中佛寺現存建筑之歷史悠久者,當首推平壩天臺山伍龍寺,其次為安順圓通寺,再者為盤州普福寺。

天臺山伍龍寺位于平壩區天龍鎮?!镀綁慰h志》載:“天臺山寺建于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白云寺僧所建”。后歷經多次擴修,始成今日面貌。伍龍寺由兩道山門,寺門,東西廂房,大佛殿,玉皇閣,祖師殿,經堂等建筑組成,雄踞天臺山巔,坐東南向西北,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大佛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1.5米,明間進深三間,通進深8.95米,為前帶廊穿斗抬梁混合式懸山青筒瓦頂建筑。明間為抬梁式構造,梁架下施藻井,脊檁有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墨書題記,可證此殿為已知保存至今黔中殿宇之最早者。廊間挑枋上施駝峰,其上為卷棚,月梁和駝峰上雕刻有精美的人物花草圖案,挑枋頭施垂瓜柱。明間前檐柱下有須彌坐獅子柱礎。玉皇閣面闊三間,通面闊9.1米,進深三間,通進深7.75米,明間為穿斗式三重檐歇山青筒瓦頂,由于受山頂地勢的限制,前檐為三重檐,后檐為單檐。頂層為面闊一間的閣樓,通常不上人,在三層的梁架上有崇禎十年(1637年)墨書題記。天臺山伍龍寺精妙之處在于其建筑空間的處理,在逼仄的孤峰之上采取穿插、錯落、拓補、假借等手法,硬生生將一座完整寺廟建了出來。寺廟雄峙峰頂,猶如一座石頭城堡,四周的墻體均用石頭砌筑,高大、厚實的石墻與山崖渾然一體,被譽為“隱藏在深山中的明珠”。

圓通寺位于安順市區中華南路西秀山北麓,坐南向北,寺后西秀山上有石塔一座,名西秀山白塔,又名望城塔、文峰塔,為安順老城八景之一的“筆鋒聳翠”。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圓通寺始建于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永樂六年(1408年)、天順四年(1460年)、萬歷二十年(1592年)多次重修,后毀于兵。明崇禎年間再次重修,大殿明間七架梁有崇禎七年(1634年)的題記。清嘉慶和道光年間又多次修葺。圓通寺大殿為穿斗抬梁混合式歇山青筒瓦頂建筑,磚石山墻。面闊五間,通面闊22.20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3.05米。前檐明間置石踏步,地面青石對縫鋪墁。共有落地柱28根,均為四楞石柱,柱下置覆盆式石柱礎。梁架明間兩縫為抬梁式結構,次間、梢間各兩縫為穿斗式結構。老角梁斜下出檐,置于挑檐水平交點之上,后尾穿入次間檐柱。老角梁上置仔角梁,有沖翹。前檐挑檐枋上有龍頭紋飾。檐柱間額枋上置風窗,下置隔扇門窗。隔扇門窗雕刻精美,有神仙、人物、樹木、寶瓶等圖案。圓通寺的建造手法古老、技藝精湛,建筑采用覆盆式柱礎,明間三架梁、五架梁碩大的月梁做法,為貴州古建筑所僅見。其保存下來的藝術構件——駝峰、雀替、角背、梁頭雕刻等,風格粗獷古拙,堪稱貴州早期建筑藝術中的精品。

盤州普福寺位于盤州水塘鎮上午屯,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緊貼大士庵后檐建一個四角攢尖頂方亭?,F存大士庵、大殿及其兩配殿和方亭(亦稱戲樓)。普福寺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十一檁,雙步前廊,穿斗抬梁混合式結構,硬山青瓦頂。大殿十分重視前檐及廊間裝飾,明間檐柱石獅高柱礎,雕刻精美。雙步廊架使前廊開敞軒亮,梁架雕刻古樸大方,梁頭卷云、雙魚吐水卷紋柁墩及月梁做法,為貴州現存早期建筑的難得實例。明間五架梁用材較大,使用減柱造,大大拓展室內空間。目前,對于該建筑始建的確切年代尚無定論,但從梁架構造來看,專家們普遍認為應為明末清初之遺構。

道教之傳入貴州,宋代已經有了比較確切的記載。仙人洞為元代道教進入貴陽的見證。明代以后,道教在貴州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一些道教建筑在貴州遍地開花,城隍廟、東岳廟、玉皇閣、關帝廟、炎帝廟等建筑成為每個府、州、縣城市建設的“標配”。隨著儒、釋、道三教的深度融合和對民族地區原始宗教的吸納,在貴州逐漸形成了以佛教為主體的佛道儒巫混雜合流的宗教信仰格局。于是,普遍出現儒釋道三教神祇共處一地的現象。如鎮遠青龍洞,既有儒家的紫陽書院,也有佛家中元禪院,還有道家玉皇閣、老君殿。貴州佛寺道觀曾于咸同時期的少數民族起義而遭到大量破壞,故而今現存寺觀建筑多為光緒、民國之后的建筑。

黔中多山,貴州之佛寺道觀也多依山就勢而建。出于對宗教信仰的敬畏,工匠們將其智慧淋漓盡致地展現在這些建筑里面。奇峰、怪石在工匠的眼中已經不是建設的障礙,而是可以把玩的建筑元素。他們通過巧妙地處理,將建筑與自然山體渾然一體,形成了獨特的建筑景觀。其中的典型代表當屬鎮遠青龍洞和織金保安寺。

青龍洞號稱“入黔第一洞天”,由青龍洞、中元洞、紫陽洞、萬壽宮四大部分構成,計有佛寺、道觀、祭祠、會館、書院等建筑35棟和30余方摩崖石刻。大多分布在長約300米、垂直高約80米崖壁上,前臨?陽河,背靠中和山。眾建筑依山貼崖而建,既可單獨成組,亦可相互穿插,其建筑技術與規模,絲毫不遜于恒山懸空寺。青龍洞位于中和山南段,為道家建筑群,見諸史料記載最早者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此建真武觀。永樂年間在洞前增建玄妙觀。弘治至嘉靖間,又先后增建天妃廟、水府祠、澄江閣、竹柏雙貞堂、有斐亭、歲寒亭等建筑。明清以來幾經改建與復修?,F存建筑有山門、正乙宮、呂祖殿、僧房、觀音殿、斗姥宮、玉皇閣、望江樓等,多為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修。觀音殿與眾多道教建筑同在一組建筑群,足見“中和”之真義。紫陽洞位于中和山中段,明嘉靖九年(1530年),鎮遠知府黃希英倡建朱文公祠,“并置田若干畝,立石碑于洞口,曰紫陽書院”。歷經變遷,現存建筑有山門、諧趣亭、考祠、老君殿、圣人殿等建筑。其中圣人殿、老君殿均為光緒初年重建??检粲?982年春被山水沖塌,1984年修復。中元洞位于中和山北段,古稱的“北洞”和“中和洞”。

明嘉靖九年(1530年),鎮遠知府黃希英于此倡建中山寺,現稱中元禪院。后“工部侍中趙之緒構藏經樓。兵毀?!鼻蹇滴跷迥辏?666年)僧太圓重修?,F有山門、大佛殿、藏經樓、望星樓、獨柱亭、六角亭等建筑,均為光緒年間所重建。大佛殿重檐歇山頂,光緒九年(1883年)重建。底層為佛殿,原供釋迦牟尼銅像,并祀觀音、文殊、普賢及十八羅漢。二層為藏經樓。后檐墻門上方有“漸入佳境”字匾,再上塑“方壸圓嶠”四個大字。方壸、圓嶠皆為道家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題于佛教建筑之上,是否傳遞了佛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想呢?

織金保安寺又為另一建筑與山體融合的建筑群。保安寺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保安寺、觀音閣、地母廟倚一獨秀石峰建造而成建筑群,保安寺以天然溶洞和巖體作為布局的中心,依山就勢與山巖融為一體,寺中有洞,洞中有寺,體現了獨具匠心的建筑營造理念,在貴州山地建筑中有很強的代表性。觀音閣依慈云洞南洞口而建。南洞口從山頂至山腳如一刀劈開,遠望如兩山相合,頂部形成天然穿洞,仰望一洞穿天,頂露圓光。觀音閣依南洞口而建,建筑高度約為洞口高度的三分之一,遠眺為三重檐六角攢尖頂閣樓,實則為貼崖而建的“半邊樓”,檐靠巖壁而無翹角。底層為石砌門洞,內進為洞廳,靠里設佛龕,龕上原塑有觀音。當太陽斜射,陽光引入洞內照于佛像之上,更顯圣像莊嚴。建筑工匠們不僅將山洞、建筑融為一體,而且考慮了時節變化顯現的不同景象。這種將流動空間、時間都納入了建筑景觀設計之中的做法,正是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大師們孜孜以求的手法。難怪張開濟、祁英濤、杜仙洲等古建大師對保安寺盛贊有加。杜仙洲甚至動情地說:“不知道保安寺是哪位師傅設計的,他是無名的建筑大師,我要是見到他,要向他三鞠躬?!?/p>

類似平壩天臺山、鎮遠青龍洞、織金保安寺的山地建筑,貴州還有很多,諸如紫云縣紫云硐、梵凈山金頂、習水三岔河石窯寺、興義碧云洞等均有可觀之處。它們是歷代建筑工匠智慧的結晶。正是這樣眾多無名的民間匠人,在建設條件并不優越的黔中山地中篳路藍縷,創造了眾多建筑奇跡。他們的確是值得尊重的建筑大師。(責任編輯/黃莎莎)

猜你喜歡
貴州建筑
“貴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建筑與數學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貴州教育出版社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國家領導人與貴州
讓世界感知多彩貴州
想象虛無一反建筑的建筑
神奇的貴州面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