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20年我國大麥栽培技術研究文獻分析

2021-09-14 03:22王小強宋磊李璐曾興權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16期
關鍵詞:文獻分析文獻計量學大麥

王小強 宋磊 李璐 曾興權

摘 要:為深入了解掌握有關大麥栽培技術研究現狀,采用文獻計量學統計方法,以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為數據來源,對2010—2020年國內發表有關大麥栽培技術研究的335篇文獻,從文獻的主題分布、不同年份的文獻發文量、不同文獻的來源分布、不同學科類別的發文量、基金項目支持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我國大麥栽培技術研究文獻以啤酒大麥和栽培技術為主題的最多,為200篇。從不同年份的文獻發文量看,2010年發文量最多,為42篇,占檢索文獻總數12.54%;2019年最少,僅18篇。從不同學科分類看,作物發文量最多,為285篇,占85.33%;大麥與谷類科學的文獻來源分布發文量最多,為83篇,占32.42%?;鸱植挤矫?,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基金的為27篇,占比32.14%。

關鍵詞:大麥;栽培技術;文獻計量學;文獻分析

中圖分類號 S51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6-0052-04

Analysis of Literature on Barl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0

WANG Xiaoqiang1,2 et al.

(1Tibet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 Nyingchi 860000, China; 2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Lhasa 850003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barle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335 literatures on barle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published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0 were analyzed by using bibliometrics statistical method and the data source was CNKI full-text database. The main analysis includes the subject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the amount of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different years,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literature sources, the amount of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the support of fund proj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rgest number of literatures on barle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focused on the topic of beer barley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ccounting for 200.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different years,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2010 was 42. Accounted for 12.54% of the total retrieved literatures, the least in 2019, only 18 literature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crop published the most papers, accounting for 285 papers, 85.33%. The source distribution of barley and cereal science literature was the largest, accounting for 83 articles (32.42%). In terms of fund distribution, there are 27 funds with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lan funds, accounting for 32.14%.

Key words: Barle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Bibliometrics; Literature analysis

人類農業活動是一切人類社會活動的基礎和物質保障,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作為在全世界農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大麥,是農作物的重要組成部分[1]。大麥是中國的原產作物之一,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歷史[2]。在大麥屬近30個種中只有栽培大麥具有經濟價值,栽培大麥種根據小穗發育程度和結實性可分為3個亞種,即多棱大麥、中間型大麥和二棱大麥[3]。通常所說的大麥包括帶殼的皮大麥和裸大麥,穎殼與穎果相聯結是帶殼皮大麥的主要特征,裸大麥的內外穎與穎果相分離,籽粒裸露在外。因地區不同,大麥又有元麥、米大麥、青稞之稱[4]。作為世界最古老的糧食作物之一,大麥的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南緯50°到北緯70°之間,總產量僅次于小麥、水稻和玉米[5]。作為高寒地區的主要作物,大麥具有高產、穩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泛、生育期短等特點,其抗旱性和抗鹽堿能力也比其他禾谷類作物強。

隨著農業、工業及其他相關產業和技術的快速發展整合,加之消費需求和生產的變化,我國對優質大麥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加,其不僅可以作為優質飼料,也是很好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F如今,大麥已經不僅僅作為糧食作物提供給藏區居民,同時也是麥芽啤酒及畜牧養殖等產業的原料和飼料供給物。因此,開發大麥產品有利于實現種植業與養殖業、食品加工業和其他行業的協調發展,有利于提高糧食生產的商品率和農產品的多層次增值,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使農業結構更加合理[6-8]。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大麥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進一步提高大麥產量,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9]。為此,筆者以中國知網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數據來源,對2010—2020年發表在國內有關大麥栽培方面的文獻進行了統計分析,以期為今后大麥研究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為中國知網,以“大麥栽培技術”為主題,檢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國內期刊上發表的有關大麥栽培的文獻,共計335篇,包括文獻綜述、學位論文以及簡報等形式。

1.2 研究方法 使用中國知網高級檢索方法,搜索內容為:發表年份、資源類型、研究層次分布、文獻來源、學科領域分布等字段;數據采集時間范圍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及Excel等統計分析軟件對各項數據進行處理得到相關數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年份文獻發文量 2010—2020年在國內期刊發布相關大麥栽培技術的研究文獻共計335篇。由圖1可知,2010年大麥栽培文獻的發表量最多,為42篇,占檢索文獻總數的12.54%;2019年發表的最少,僅18篇;2010—2013年發文量呈下降趨勢;2013—2015年文獻發表量呈小幅上升走勢;2012年、2014年與2015年發表量均有36篇;2015—2019年文獻發文量呈下降趨勢,2020年為20篇,占比為5.98%。

2.2 不同主題的發文量 由圖2可知,從搜集的335篇相關文獻中選取前10個不同的主題層次進行分析(含交叉文獻共計427篇),其中,以啤酒大麥為主題的發文量最多,為101篇,占23.65%;以栽培技術為主題的有99篇,占23.19%;以新品種為主題的68篇,占15.93%;以特征特性為主題的有36篇,占8.43%;以大麥品種為主題的35篇,占8.20%;以高產栽培技術為主題的28篇,占6.56%;以保山市、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江蘇省、保大麥20號為主題的分別有19篇、15篇、14篇、12篇,分別占4.45%、3.51%、3.28%、2.81%。表明我國大麥栽培研究的主題主要集中在啤酒大麥和栽培技術,而對于在高產栽培技術、優質高產栽培技術、保大麥20號等方面的研究則較

2.3 資源類型分布 如圖3所示,在搜集的335篇相關文獻中,共有6個資源類型的分布,篇數期刊的為最多,達286篇,占85.37%;碩士的13篇,占3.89%;成果17篇,占5.07%;報紙的5篇,占1.50%;博士3篇,占0.90%,國內會議2篇,占0.60%。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大麥栽培文獻研究期刊類型最為之多。研究關于對大麥栽培的博士類型很少,應加大對大麥栽培的研究力度,在全國高校廣泛開設作物栽培課程,還有,會議等知識的傳播是農民獲取大麥栽培的重要橋梁,也尤為重要。

2.4 文獻作者隸屬機構分布 由圖4可知,所搜集的335篇相關文獻中,有226篇是文獻作者隸屬機構分布的,云南省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發文量最多,達31篇,占13.72%;其次是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啤酒原料研究所、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發文量分別為17篇、12篇、10篇,分別占7.52%、5.30%、4.42%;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和揚州大學均為8篇,占比均為3.54%;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黑龍江農墾管理局最少,都是2篇,占比均為0.88%。因此,云南省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有關栽培技術研究具備明顯優勢,而剩余的64篇相關文獻,占28.32%。由此可見,培養大麥栽培技術這一領域的專業人才極為重要,其相互協調,相互發展。

2.5 文獻來源、學科領域分布 由圖5可知,對文獻來源分布中前10名共190篇文獻進行分析,其中刊登在《云南科技報》《江蘇農業科學》上的均為10篇,均占5.26%;《大麥與谷類科學》的文獻發表量最多,為83篇,占43.68%;發表在《農業科技通訊》的為30篇,占15.79%;發表在《現代農業科技》的為20篇,占10.53%;發表在《中國種業》為9篇,占4.74%;發表在《甘肅農業科技》的為8篇,占4.21%;發表在《種子》《湖北農業科學》均為7篇,均占3.68%;《中國農業科學院》發表量最少,為6篇,占比3.16%。

由表1可知,僅對330篇相關文獻進行不同學科類別統計得出,作物學科類別發文量最多,達284篇,占86.06%;農業經濟為24篇,占7.27%;畜牧為5篇,占1.52%;蔬菜為4篇,占1.21%;食品為3篇,占0.91%;農業資源與環境、瓜果、草學、果樹、工業經濟均為2篇,均占0.61%。說明研究學科領域分布不均,以作物學科類別研究的發文量為最多,草學、果樹、工業經濟類別方面研究的極少。

2.6 基金項目文獻 由圖6可知,基金資助論文根據資助類型不同,可大致分為以下4種類型:國家級基金、部級基金、省級基金和其他。其中,其他基金包括市級基金和所在單位基金。經統計,在所檢索出來的335篇文獻中,選取75篇文獻來分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7篇,占36.00%;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18篇,占24.00%,國家科學自然基金8篇,占10.67%;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為6篇,占8.00%;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為4篇,占5.33%;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引進國際先進科學技術計劃(“9487”計劃)、云南省省院省??萍己献饔媱濏椖烤鶠?篇,占比均為2.67%。表明相關大麥栽培技術在省級基金和其他項目資助方面較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也應加強,今后大麥栽培技術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探索。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論文數量從2015年至2019年一直呈下降趨勢,2020年逐步回升,表明大麥栽培技術應用達到較為成熟階段;2010—2020年相關文獻335篇,研究主題多集中于啤酒大麥與栽培技術上,文獻資源類型分布篇數期刊為最多,占85.37%;不同研究層次的文獻多集中于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自科)、工程技術(自科)、專業實用技術(自科)等方面;文獻來源及學科領域分布論文也有較多研究,相關大麥栽培技術的文獻刊登在《種子》《湖北農業科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期刊的較少;相關大麥栽培技術多應用于作物領域研究,占86.06%;在項目基金方面,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發文量為27篇,占36.00%。相關大麥栽培技術在省級基金和其他項目資助方面較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引進國際先進科學技術計劃(“9487”計劃)、云南省省院省??萍己献饔媱濏椖烤鶠?篇,占比均為2.67%;從數據看出,該技術研究領域應得到相關政府的資金保障和政策支持,通過加強專業種植栽培技術的培訓與會議交流,以此來推動我國在農業方面的發展[10-11]。

大麥是中國藏區最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其對于糧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社會人口總數的不斷上升,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對于大麥的質量、需求量也越來越高。以往只看重產量的栽培方式對于現代快速發展的社會已經不再適用,現在大麥種植要以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為原則,通過研究大麥栽培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來提升大麥高產量及栽培技術[12]。在大麥種植期間,病蟲害防治措施與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對于大麥健康生長與產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藏區大麥農業經濟發展也有著較大的幫助。因此,當地政府部門應當注重大麥種植栽培技術的應用工作,安排專業的農技人員對大麥種植進行指導和規范,促進大麥種植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13]。為此,我們應在繼承傳統栽培技術的基礎之上探索創新的栽培技術,以此來擴大對優質大麥的生產,緊緊跟隨時代步伐的發展要求,貼實際、講科學、追高效,積極提升我國大麥栽培技術在新時期的高質量與高水平[14]。

參考文獻

[1]陳明賢,張國平.全球大麥發展現狀及中國大麥產業發展分析[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0(4):1-4.

[2]賈小玲,孫致陸,李先德.中國大麥生產布局及其比較優勢探析[J].農業展望,2017(10):40-46.

[3]鄭家文.重新認識大麥[J].云南農業,1997(08):9-10.

[4]鄭家文.再談重新認識大麥(一)[J].云南農業,1998(08):8-9.

[5]李先德,孫致陸,張京.2014年世界和中國大麥生產與貿易形勢及2015年展望[J].農業展望,2015,11(2):43-47.

[6]鄭家文.再談重新認識大麥(二)[J].云南農業,1998(09):9-10.

[7]張融,李先德.飼料大麥的應用價值及開發前景[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5,21(7):27-31.

[8]楊濤,曾亞文,蕭鳳回,等.藥用大麥及其活性物質研究進展[J].麥類作物學報,2007,27(6):1154-1158.

[9]白鴿,劉艷,孫峰.淺談高產小麥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研究,2019(02):29-30.

[10]劉霄霖.青稞高產栽培技術及其推廣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15):24.

[11]單增卓瑪.青稞高產栽培技術及其推廣措施[J].河南農業,2019(5):25-26.

[12]史延濤.小麥栽培技術要點和發展情景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8(19):90.

[13]宋來梅.淺析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9,39(17):119-120.

[14]郭翔翔,任兆豫.小麥栽培技術的研究與展望[J].農民致富之友,2013(20):70,109.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文獻分析文獻計量學大麥
我的大麥哥哥
大麥蟲對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礦化作用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廣西民族研究》創辦30年來刊發文章的回顧與展望
慕課在中國研究進展情況的文獻分析
基于文獻分析的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研究述評
1例肺結核合并原位癌的病例報告
境外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研究的現狀和特點
大麥若葉青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