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兵團連隊“兩委”建設問題研究

2021-09-15 02:09張麗梅劉德友
兵團黨校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連隊兵團建設

張麗梅 劉德友

[摘要]新形勢下,兵團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兵團團場連隊是兵團基層基礎細胞單元,連隊“兩委”是加強新時代兵團連隊建設的關鍵。比較分析改革前后連隊“管理者”存在的問題,梳理出制約“兩委”班子建設的主客觀因素,提出加強連隊“兩委”班子建設的對策,對于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揮兵團“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特殊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兵團;連隊;兩委;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7?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1)04—0036—06

[作者簡介]張麗梅,女,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黨委黨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法學、管理學;劉德友,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黨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團場發展。

兵團連隊是兵團的基層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連隊這個基礎牢不牢,關鍵看“兩委”班子。在兵團改革大潮面前,“兩委”們面臨著身份轉換、角色轉換、思維方式轉換、工作方法轉換以及工作目標任務重點轉換等諸多方面的挑戰與考驗,在思想、心理、信心以及能力等方面都表現出不適應。

團場綜合配套改革是兵團深化改革的基本單元和基礎工程,連隊作為團場的基本組成細胞,在2017年中央部署兵團體制機制改革中,由過去行政管理機制,改革為連隊黨支部領導下的基層民主管理體制;連隊“兩委”成員的身份,由過去企業管理人員身份轉變為職工身份,團結組織帶領連隊職工群眾對連隊事務進行自我民主管理。連隊管理方式方法和“兩委”身份的變化,給連隊“兩委”提出了新要求,給新時代兵團連隊建設帶來了新挑戰。

一、改革前連隊干部與改革后連隊“兩委”狀況比較分析

(一)改革前后連隊人才狀況

1.改革前,人才短缺的問題比較突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兵團連隊與全國農村一樣,逐步出現人才匱乏的現象,連隊引進人才難,留住人才難,是兵團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出現的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改革前,連隊干部人才短缺的問題已出現端倪,連隊人才難引進、不好育、用不好、留不住的現象不斷加劇,連隊干部的后備力量嚴重不足,連隊人才青黃不接、后繼乏人,制約連隊發展;連隊干部年齡老化、后備力量匱乏,缺乏吸引力、發展青年黨員困難;連隊人才規模不夠、質量不高、結構不優、能力不足等人才短缺的問題日益凸顯,但沒有擺上議事日程。

隨著兵團團場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團場連隊人口也不斷地向團部集聚,人才短缺的問題更加突出。截至2017年末,第四師174個連隊,常住人口500人以下的連隊91個,占連隊總數的52.3%;常住人口500—1000 人的連隊57個,占連隊總數的32.8%;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連隊26個,僅占連隊總數的14.9%。連隊各類實用人才11334人,僅占連隊勞動力的16.8%,反映了連隊人才總量嚴重不足的客觀現象。據調研,第四師農牧一線職工3.89萬人,直接從事農牧業生產的人員3.32萬人。

改革前,連隊干部由上級委任調派;改革后,連隊“兩委”從職工隊伍中民主選舉產生。據第四師團場上報材料匯總,改革前(2016年底)后備力量數245人,改革后(2019年底)后備力量數368人,后備力量雖有所增加,但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

(二)改革前后兵團連隊管理者隊伍短板及強弱項顯現

當前兵團農業已進入了一個新生產水平,是一項技術需求較高的現代產業,需要一支專業素質較高、管理能力較強的連隊干部人才隊伍?,F實是連隊干部隊伍專業素質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弱項和短板,難以回應連隊發展壯大和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是創新動力不足。習慣于過去對職工的行政管理方式,習慣于傳統的地頭農業,欠缺對“互聯網+”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現代農業經營管理、旅游與康養等新興業態的了解,對一些新的農業生產技術與方法缺乏有效掌握與實操,對農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能力不高,尤其是主動提出農業生產的技術創新需求能力與動力不足,對科學技術的接受能力應用能力都較差。二是帶領職工闖市場的能力不足。兵團農業“五統一”的管理模式,決定了連隊干部主要在農業生產環節上發揮管理作用,養成了連隊干部按照上級計劃指令開展各項工作的習慣,同時也制約了連隊干部及其職工直接面對市場的營銷能力的歷練。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后團場退出企業職能,“兩委”及連隊職工成為名副其實的市場主體,“兩委”帶領職工闖市場的能力嚴重不足的短板暴露顯現。

綜上可見,改革前連隊干部專業素質和管理能力,越來越不適應連隊事業發展和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改革促進兵團連隊管理者隊伍結構優化

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看,2016年,第四師共有農業經營戶3.73萬個,其中規模農業經營戶0.98萬個;人員類型結構上,連隊人才持續流失嚴重,2017年以來,連隊職工子女大學畢業返連從事農業生產的累計953人 ,占同期畢業生的5.2%,且以大專、高職類為主。導致連隊出現人才荒蕪化的現象,主要表現連隊實用人才較少,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匱乏。

通過改革精兵簡政。第四師團場連隊管理人員從1879人減少到1139人,減少39.38%;同時,連隊管理人員年齡、學歷、性別結構進一步優化。

改革推進隊伍年輕化。改革前,連隊管理人員平均年齡41.47歲,改革后,連隊“兩委”平均年齡36.37歲,較改革前下降了5.1歲。改革前,35歲以下人數占連隊管理人員總數的30.34%;改革后,35歲以下人數占連隊“兩委”總數的45.13%,上升了13.41個百分點。改革前,50歲以上人數占連隊管理人員總數的25.55%;改革后,50歲以上人數占連隊“兩委”總數的5.88%,下降了19.67個百分點。

改革推進隊伍知識化。改革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占連隊管理人員總數的12.61%,改革后,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占連隊“兩委”總數的18.44%,上升了5.83個百分點。改革前,全日制大專學歷人數占連隊管理人員總數的11.44%,選舉后,全日制大專學歷人數占連隊“兩委”總數的22.83%,上升了11.39個百分點。選舉前,大專以上學歷人數占連隊管理人員總數的72.33%,選舉后,大專以上學歷人數占連隊“兩委”總數的89.29%,上升了16.96個百分點。選舉前,中專及以下學歷人數占連隊管理人員總數的27.67%,選舉后,中專及以下學歷人數占連隊“兩委”總數的10.71%,下降了16.96個百分點。

表1、表2數據反映出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從根本上扭轉、優化了基層連隊“兩委”的素質結構,連隊干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現代化、專業化的基底已經建成。

二、連隊“兩委”隊伍建設制約因素分析

制約連隊“兩委”隊伍發展的因素,表象看是人才隊伍儲備不足,導致無人可選和選人難。但從深層次看,有改革發展的不充分因素,比如居住連隊人員的銳減、職工收入的不能持續增加、連隊公共服務的滯后等,且不能隨著改革的推進迎刃而解;也有改革后“兩委”對新的身份不適應、發展前景不明朗等因素。

(一)改革發展的不充分制約“兩委”隊伍建設

1.連隊“兩委”后備力量儲備不足。隨著兵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擁有承包地的團場職工下地時間越來越減少,成為“地畔農工”,為更多增加收入,他們選擇土地流轉,成為“候鳥”。農工地頭作業時間越來越短,有了更多富余時間,加劇了連隊人員流動及常住人口的銳減,加速了連隊的“空心化”,給連隊管理帶來困難,致使連隊“兩委”人才儲備收窄。改革后,這種狀況不能立刻得到有效改觀,團場職工家庭的兼業收入仍然十分重要,第四師連隊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第一產業收入占比從2014年的53.92%下降到2018年的20.94%(統計年鑒數據),職工的平均收入中,地頭農業生產帶來的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呈現下降態勢。與2016年相比, 2019年第四師連隊職工收入中的農業生產收入所占比重下降的連隊有79個,占連隊總數的45.7%,職工大量收入來自地頭以外的其他領域。

2.連隊“兩委”有所作為的實現路徑不明確。連隊職工作為農業一線從業人員,僅靠土地收益,持續增加收入難度增加,兵團60多年的發展,從土地產生收益增加已近“天花板”。從地方實踐看,地方鄉村的發展壯大,多是走集體經濟的發展之路,是村“兩委”積極作為,增加村民收入,實現村民集體創收,破解村集體無錢辦事的有力之舉,也是實踐證明了的行之有效之路。改革前,連隊“兩委”發展集體經濟,被視為 “小金庫”,有紀律的弦繃著。改革后,壯大連隊“集體經濟”產生收入,實現連隊“兩委”有所作為,能更好地在連隊職工群眾中樹立威信,為贏得下一輪的當選打好基礎,本是無可厚非的好事。但改革后,團場沿用過去的考核機制,以至連隊“兩委”帶頭發展集體經濟無所適從,同時,連隊作為最基層的組織,沒有嚴格公共財政預算,這種做法與改革前的“政企不分”難脫關系,各級一直沒有明確,成為發展集體經濟的“攔路虎”。

3.連隊發展活力不足,對“兩委”吸引力不強。兵團七屆五次全會通過的《加強新時代兵團連隊建設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大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但連隊農工專業合作社,因起步晚、規模小,造成先天性運營不規范,實際上不可能在連隊產業鏈中開展經營活動,不能盡快扭轉改革后連隊生產活力不足的局面。兵團農業龍頭企業,雖然對兵團農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以農牧職工為社員的合作性經營組織,而是國有資本或社會資本控制的一般企業,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為目的,不能與職工實現利益聯合體。要改變把職工散戶看作兵團職工長期穩定的基礎,散戶職工農牧一線生產不可能通過合作社形成緊密聯系的利益聯結。相比美國合作社會不過幾千個,歐盟內部發達國家的合作社也不過十來個,合作社會資本構成及分配關系機制不能拘泥于舊的合作社傳統,要大膽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經驗,探索將有條件的農業企業由國資或私人公司轉型為農工合作社。這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必須朝著這個目標轉型發展。調查統計,改革前(2016年末),第四師農工專業合作社數量為159個;改革后(截至2019年末)發展到342個,目前正常運行的有256個。尚無由國資農業企業或私人公司轉型為農工合作社的;由書記、連長做法定代表人的占到30%以上??傮w看,規模不夠大、帶動力不夠強,作用發揮不充分,其經濟效益還不足以激發“兩委”積極加入、帶領打拼的能動性。

4.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滯后與繁榮發展連隊之間矛盾。連隊由于人口基數少,公共配套不完善是兵團60多年發展的現狀。連隊職工到人口居住集中且有較好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團部,是自然演化趨勢下的必然結果,不能人為強制性地要求職工必須居住在連隊,這與兵團邊境一線團場加強邊境連隊建設似乎產生了矛盾,不能用連隊人居環境整治過多地要求連隊職工必須在連隊完成居住條件的改造,否則事與愿違,只會造成建筑工程的浪費,也不利于團部城鎮建設的發展,團部形成萬人規模的小城鎮,更有利于學校、醫院、文化體育設施以及政府機構,維護成本會相對低廉。相反,兵團連隊,尤其是邊境團場的連隊,常住人口較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都不能滿足職工群眾生活所需。

兵團連隊既不是現代居民的小型居民點,也不是有效建設和維護公共服務設施的萬人左右的居住區,更不是小城鎮。這種不穩定的規模,從團場連隊的發展歷史看,這些連隊的職工都會大幅度減少,最終成為職工農業生產季節性的作業點,農閑時連隊就會沒有人居住。由此可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滯后不利于人口人才集聚與繁榮發展連隊之間產生選擇性矛盾。

筆者以為,兵團的連隊建設要有這樣一種理念:讓連隊職工到團部得到多種公共服務,而不是通過連隊人居環境整治,人為把職工拴到連隊居住,更不是通過提升連隊公共服務水平,在連隊基礎設施建設上過渡重復性浪費。

(二)“三個明顯落差”對“兩委”隊伍建設的挑戰

1.個人身份落差。改革前,連隊“兩委”以企業干部身份對待,是兵團整個干部隊伍的基層基礎,連隊“兩委”干得好可以不限頂地往上晉升。連隊“兩委”在外有面子,在家里有地位,能吸引和留住大量大學生進連隊“兩委”。改革后,連隊“兩委”與農業一線職工一樣,首先是一名一線的種地農工。沒有了企業干部身份外衣,導致連隊不能更好吸引大學進連隊“兩委”,無法向農民身份的父輩交待,家里不愿意,同學間相比,也感覺沒面子。連隊即使引進了大學生,他們多把連隊作為跳板過渡,選擇考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跳出連隊。2017—2019年,第四師19個農牧團場中連隊“兩委”中有87人考入了機關事業單位。

2.經濟待遇落差。改革前,連隊“兩委”實行效益工資,團場以經濟發展指揮棒調動連隊“兩委”工作積極性,連隊“兩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加上階段性各項工作評比獎勵,大家工作比著干,干得好不僅收入多,而且職務晉升快,連隊“兩委”的工作積極性都比較高。改革后,連隊“兩委”實行基礎工資+績效報酬,總額限定在6.5萬元或7萬元,干得再好也不能突破上限標準,同時取消了各類評比獎勵,連隊“兩委”的收入,加上承包身份地收入,最高突破不了9萬元,連隊“兩委”改革后經濟收入與改革前形成了較大的剪刀差。這種落差在邊境師團和發展資源相對匱乏的師團表現更為突出。

另外,農工專業合作社激發連隊發展活力的作用還沒有效激發出來,合作社是能人經濟,領頭羊須是經濟能人,把連隊書記、連長培養成經濟能人需要時間;把經濟能人培養成連長、書記也需要時間。

3.職務晉升落差。改革前,連隊“兩委”在職業發展上是兵師團連的鏈條,干得好可以干到兵團機關做領導,連隊是兵團的人才搖籃。改革后,干部成長鏈條在連隊斷檔,在目前連隊“兩委”晉升渠道尚未打通的情況下,給連隊“兩委”的工作積極性和隊伍穩定性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根據馬斯洛夫的需求理論,綜觀我國干部隊伍激勵機制建設的待遇提高和職務晉升的兩個法寶,在待遇有所降低和職務晉升形成“天花板”的情況下,連隊“兩委”受落差的心理影響,工作積極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打擊,必然影響連隊各項工作的發展。改革后,團場普遍反映,連隊工作不如改革前規范有效,連隊“兩委”工作積極性在改革調整和適應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三、加強兵團連隊“兩委”隊伍建設的對策

由于兵團連隊主要參照地方鄉村管理體制改革,從近期看,解決好連隊“兩委”的建設與穩定,要結合改革的情況,積極汲取地方鄉村鞏固“兩委”的有益實踐,盡快完善形成一套有效的連隊“兩委”選、育、管、用的制度辦法。

(一)加強連隊“兩委”力量培育

習近平總書記《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指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人才是連隊“兩委”隊伍建設的基礎。著名農業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在《改造傳統農業》一書中也提到,“農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實現農業現代化中是頭等重要的”。在兵團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工,通過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等,著力解決把職工固定在地上,扎根在連隊,是落實兵團土地、職工、民兵“三位一體”基本制度成型鞏固的基礎。大力培育兵團新型農工,應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創新創業精神。新型兵團連隊農工從事農業生產更多是源于對土地、對連隊的深厚情感,能夠將“人”和“心”都撲在農業上。同時,他們文化水平較高,腦子活,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面對市場變化,敢于挑戰,敢于創新,能夠結合已有的理論知識及實踐經濟創造性生產,自己的雙手和汗水致力于勤勞致富。二是產業開拓能力。由新型農工組建農工專業合作社,能夠更為合理地配置連隊生產資源,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通過農工專業合作社,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有利于發展農產品加工、農副產品電商、休閑農業和連隊旅游等連隊產融結合項目。三是示范引領作用。隨著新型農工的成熟和完善,他們通過先行先試、傳授技術、供給生產資料、訂立銷售合同、組建農工合作社等方式,將“帶動作用”提升為“引領作用”。有了大量與新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新型農工,通過開展以把優秀青年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連干部、致富能手、產業帶頭人,加強后備連干部隊伍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雙培養一加強”活動,為連隊培養和儲備一定數量有思想覺悟、文化素質、職工特長和組織能力的帶頭人,充實連隊“兩委”后備力量人才庫,選拔連隊“兩委”就有了活水之源。

(二)拓展連隊“兩委”發展空間

連隊“兩委”是連隊振興的關鍵所在,讓連隊“兩委”有用武之地,是連隊“兩委”班子建設的著力點。發揮連隊“兩委”帶頭人作用,提高連隊“兩委”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是動力源,鼓勵把連隊事當成自家事干,要讓人特別是年輕人、高學歷的年輕人看到連隊“兩委”是可以干,不比自己的外面務工差,要在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上“雙加強”,把連隊“兩委”帶頭人隊伍建立起來。建立政治激勵機制,創造連隊“兩委”有更多機會考進團場機關公務員或進入事業編制體系,拓展連隊“兩委”成長空間。充分發揮連隊“兩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帶頭作用,需要有相應的產業支撐、平臺依托、政策支持。按照兵團建立健全脫貧攻堅長效機制要求,“到2022年,大多數連隊集體經濟收入不少于10萬元”。鼓勵連隊組織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及連隊社會化服務,興辦各類經營實體,多業并舉、多措并施,積極興辦二、三產業,增加集體收益,逐步消滅“空殼連隊”,解決好“有錢辦事”的問題。健全民主理財制度和財務公開制度,嚴格規范連隊集體資金的使用,杜絕不合理開支。關鍵是要發好農工專業合作社,著力培養合作社“董事長”,尤其是要把“班長”“副班長”培養成名副其實的“復合型領頭羊”,提升連隊集體經濟增收能力,從而實現收入水平的提高,最終激發出“兩委”帶領連隊職工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從調研看,流失的連隊“兩委”多數是因為收入偏低,要在工資待遇很難大幅提升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從連隊集體經濟中提取連隊“兩委”獎勵性薪酬辦法,讓他們感到“有奔頭”“不吃虧”。

(三)強化連隊“兩委”組織領導

加強連隊“兩委”班子建設,是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把連隊“兩委”班子建設情況納入師市、團場基層黨建工作考核內容,嚴格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加強對連隊“兩委”班子建設的組織領導。

1.堅持問題導向,有的放矢加強連隊人才隊伍建設。連隊發展產業不僅需要選準產業,搞好種植管理,而且還需要懂經營。連隊人才短缺的普遍性,錯綜復雜的根源可歸結為:落后于城鎮的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和經濟發展緩慢;收入待遇低、工作任務重,職工身份發展空間少,顧家養家壓力大。兵團連隊是兵團履行職責使命的基礎,破解連隊“兩委”人才短缺,要圍繞連隊人才振興打足“提前量”。首先要完善激勵機制,培養一批懂農業、愛連隊、愛兵團的“兩委”,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把黨中央對兵團支持政策落實好,讓職工群眾得到實惠,這是連隊人才振興的關鍵,有了這樣一批素質高的連隊“兩委”,帶領連隊振興,促進連隊產業發展,才能吸引各行各業的帶頭人回來,形成連隊人才振興的良性循環。

2.定向開展人才引進,促進連隊人才回流。連隊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同于城市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追求“大而全”,要有一定的指向性與方向性。連隊人才要振興,首先要改變人才由連隊向城市單向流動的不可循環的現象,讓從連隊成長起來的年輕人,通過上學、參軍、打工、經商種方式離開連隊,在城市里得到很好發展的人士,想方設法“引回來”,實現“人才回流”。同時,積極吸引城市各行各業的人才到連隊來創業發展,借助他們的智慧來推進連隊建設與發展,讓他們與連隊職工共建共享連隊振興成果。

3.創新選才機制,強化留才措施。創新性運用“本土導向+考試招聘+上崗鍛煉”的選才機制,加大連隊“兩委”后備力量的培養。大學生連官發揮了“外力”助推作用,由于“只鍛煉不扎根”,難以從根本上改變連隊“兩委”隊伍老化弱化現象。連隊“兩委”選人、留人難,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邊境團場的普遍困境。要“不走尋常路”,不搞廣撒網,在選人中突出本土導向,從連隊外出務工青年中選拔,他們家庭在連隊、家人在連隊、成長在連隊,容易融入連隊,也容易做到感情在連隊,有利于扎根連隊,用好這部分人,有利于吸引更多連隊青年返鄉。優化育才機制。當前連隊“兩委”的待遇、管理、考核等方面仍面臨機制障礙,影響基層隊伍活力,需要從強化激勵培訓,完善考核評價等多方面完善機制,讓更多青年英才扎根連隊。

連隊“兩委”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只有綜合施策、綜合發力、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才能把兵團大廈的根基建設得更加堅實。

責任編輯:楊偉民

猜你喜歡
連隊兵團建設
寒露
連隊文化創新對連隊管理創新的影響探索
新形勢下兵團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踐行路徑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南疆兵團少數民族聚居團場連隊經濟發展調研
兵團今年引進內地高校畢業生2600余人
關于發展連隊經濟的思考
60年,鑄就不朽精神豐碑
上聚人心 兵團精神領航
淺析后進連隊主官的五種心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