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精神的時代特色與現實價值

2021-09-17 05:12張民省關多義
史志學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現實價值

張民省 關多義

摘 要 產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太行精神,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領導太行抗日根據地軍民創造的太行精神,把中國革命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境界,具有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性,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先進性,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實踐性,改造社會、探索治道的民主性等鮮明特色。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腳踏實地、奮斗不息的精神內涵,是今天中華民族實現新百年奮斗目標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激勵黨員干部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汲取堅定信念、追求真理、執政為民和艱苦奮斗的巨大力量。

關鍵詞 太行精神 時代特色 現實價值

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誕生,到1949年建立新中國,在與國內外敵人斗爭中創造了一系列革命精神,激勵著共產黨人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迎來了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其中延安精神和太行精神同時產生于抗日戰爭年代,把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創造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新形式——游擊戰爭和根據地建設,并由此贏得抗日民族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如果說,延安當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指揮部,那么太行根據地就是抗擊日寇的主戰場;如果說,延安是毛澤東思想走向成熟的“研發基地”,那么太行山根據地就是實踐毛澤東思想的“現實舞臺”;如果說,延安精神是旗幟、是方向,那么太行精神就是實踐、是探索。偉大的太行精神因為包涵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領導藝術和工作作風,所以在新時代仍然是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不斷攻堅克難、實現最新使命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太行精神的時代特色

早在2009年5月,時為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在視察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時就對弘揚太行精神強調,“要結合新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對黨對人民對事業的忠誠;堅持執政為民的政治立場,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錘煉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品格,始終保持知難而進、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堅守黨的政治本色,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1]。2020年5月,習近平擔任總書記視察山西時特別指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文化建設,堅持不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提升道德情操、樹立良好風尚、增強文化自信”[1]。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告訴我們,太行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太行軍民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亡的關鍵時刻、在與日本帝國主義浴血奮戰中用鮮血和生命孕育的精神財富,凝聚著激勵中國共產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和中國人民奮斗前行的巨大力量。

(一)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為主要任務,具有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性

太行精神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滅亡中國的危急時刻,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在太行山燃起的抗日戰爭烽火硝煙中,帶領英雄的八路軍和太行根據地人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民族魂。與中國人民近代以來所進行的許多次反侵略斗爭相比,太行精神的實質:首先,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大發揚(民族性);其次,抗日戰爭把民族解放戰爭與民族民主革命任務結合在一起,是更高層次的、意義更為深遠的愛國主義運動(革命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說:“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盵2]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人民抗戰精神的高度評價。太行精神作為中國人民抗戰精神的典型代表,是戰斗在太行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將士和根據地人民群眾,同仇敵愾,團結奮戰,不怕流血犧牲,克服重重困難,戰勝國內外敵人的英雄寫照,是太行抗日根據地軍民用鮮血和生命澆灌而成的精神之花,是集救民族于危難之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的合成。

(二)把民族解放戰爭與民族民主革命任務相結合,具有堅持真理、超越歷史的先進性

太行精神作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閃耀著追求真理和弘揚真理的思想光芒。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戰開始以后,中國共產黨把發動全民抗戰、奪取抗戰勝利視為自己的核心任務。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身在延安,心在全國,著力轉變革命策略,積極發動抗戰力量,為抗日戰爭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最后勝利指引方向。1938年5月,毛澤東面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速勝論”和“亡國論”的論調,發表著名的《論持久戰》的演說,指出“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革命戰爭,它的勝利,離不開戰爭的政治目的——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因此這場戰爭必將“達到最后驅敵出國,保衛祖國,建設新中國的政治目的”[3](P439)。有了這樣的思想指引,使初入敵后戰場的八路軍戰士和地方干部面對“廣大群眾的民族覺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足,大多數民眾的無組織,軍力的不堅強,經濟的落后,政治的不民主”等形成的困難環境,“共產黨員不能不自覺地擔負起團結全國人民克服各種不良現象的重大責任”[3](P509),從而為“動員全民族一切生動理論,為克服困難、戰勝敵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3](P511)。就這樣,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旗幟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太行根據地人民政治覺悟迅速提高、軍事本領迅速提升、經濟建設自給自足,以“小米加步槍”的裝備對付著日軍飛機大炮的圍攻。他們有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堅強意志,因此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中,始終走在了時代前列,為完成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使命發揮了先導、先鋒、模范和榜樣的作用。

(三)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實踐性

實踐性是中國共產黨人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之一,也是太行精神中一個重要的特點。全面抗戰開始之初,中國共產黨人就堅定地認為“兵民是勝利之本”和“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1](P521),因此迅速調整戰略方針,通過開展廣泛、細致的群眾工作,解決八路軍深入敵后的兵源、財源等問題,使整個太行山區呈現出“村村像軍營,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據地,一片練武聲”[2]的景象。在抗擊日軍對根據地的“掃蕩”“蠶食”斗爭中,太行根據地軍民創造出如:破襲戰、伏擊戰、麻雀戰、地雷戰、窯洞戰、圍困戰等因地制宜的戰術,打得敵人暈頭轉向。根據地的人民群眾自覺組織起運輸隊、擔架隊等,運送軍需物資、救護戰斗傷員、協助打掃戰場,維持社會治安,發揮了充分的后勤保障職能。而為了減輕人民群眾負擔,根據地的各級政府在黨的領導下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實行統一累進稅、公開村政財務、反懲貪污浪費等政策。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貫徹了實事求是、同心同德的工作方針,所以才有效地動員起根據地的全體人民并最大限度投入抗戰,把昔日封閉落后的大山深處變成了最有生機的地方,使根據地的抗日軍民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堅力量。

(四)包含著我們黨執政為民的光輝實踐,具有改造社會、探索治道的民主性

今天,我們回看7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抗戰,已經不單是謀求民族獨立的救國戰爭,而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極端的歷史條件下改造舊社會、建立新制度的政治道路探索。1941年,中國共產黨人在敵后建立了根據地的地區,就普遍開展了帶有民主色彩的村選運動,如《晉察冀邊區選舉條例》明確規定:“凡在邊區境內年滿18歲之中華民國人民,不分性別、職業、民族、階級、黨派、信仰、文化程度、居住年限,經選舉委員會登記后,均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盵3]在具體組織實施的過程中,“選舉委員會事先發選票,拿著投票箱回收選票;由投票所代筆;將豆子放入侯選人前面的碗里;選舉人集會、舉手表決”[4]等等??梢哉f,這種新鮮的參與形式,讓老百姓大開眼界,因此最大限度地把社會各階層的人們團結在了共同抗戰、一致對外的旗幟下,成為根據地抗日民主運動的積極分子;同時太行根據地還進行了建立民主政權的嘗試,依據“三三制”原則,“不論政府人員中或民意機關中,共產黨員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張抗日民主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占三分之二”[1](P760),建立了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抗日民主政權的最高形式——臨時參議會和政府機關。按“三三制”組建的抗日根據地政府是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們的政權,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于漢奸和反動派的民主專政”[1](P741)。正是由于這種民主政治制度的推行,極大地激發了根據地人民的政治參與熱情,調動了社會各階層人民的抗日積極性。

二、太行精神的新時代價值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高度評價延安精神,“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全面從嚴治黨要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盵1]與習近平總書記贊揚的延安精神相一致,太行精神及其實踐體現了對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堅持,對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貫徹,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包含著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同樣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仍然是指引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

(一)凝聚黨員干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信念

一百年黨的發展史告訴我們,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在抗日戰爭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孕育出的太行精神,展示了太行兒女堅決聽從黨的指揮,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優秀品格。他們面對兇狂的敵軍進攻和圍困,“在黨的領導下,始終保持誓死不做亡國奴、為民族獨立而戰、為工農大眾的自由而戰的理想信念”[2],凝聚起抗戰到底的強大力量。從一開始的支援友軍,到后來發揮側面牽制,從抗戰之初的游擊戰爭到后來的正面進攻,從局部戰場到擴大戰線,一次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將游擊戰爭的熊熊烈火燃遍了太行山的每個角落。今天,我們的黨員干部大都生活在和平年代,雖然少有機會經歷血與火的考驗,但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更從太行精神中汲取堅守理想信念的營養。各級黨委要切實擔負起教育干部堅定信念的主體責任,以引導全體黨員干部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里的學懂,就是要做到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可以然。這里的弄通,是要掌握這一思想的基本概念,主要內容,要充分理解具體論述的要義,學全、學準,融會貫通,汲取真理的力量。

(二)凝聚黨員干部堅定目標追求真理的政治品格

孕育了太行精神的抗日斗爭實踐,是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光輝范例。在太行根據地軍民與天斗、與地斗、與敵人斗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做到了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開展大生產運動解決生存困難,開展整風運動解決思想問題,助推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的產生與成熟??梢哉f,太行根據地的黨政軍民不僅時刻聽從中共中央的部署,而且做到了理論聯系實踐,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所在根據地具體革命實際相結合,善于從自己成功經驗中總結前進的動力、從自己的失敗教訓中深挖致命的短板,所以才使這里成為中國革命勝利的出發地,并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天,中國共產黨人面對著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不斷,和國內局面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的形勢,領導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前無古人的事業,沒有現成經驗可循、沒有現成模式可鑒,我們必須繼承弘揚太行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持真理的指引,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懷律己之心,建惠民之功。

(三)凝聚黨員干部執政為民的政治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切成就,歸功于人民,只要我們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就沒有成就不了的宏圖大業?!盵3]太行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持持久抗戰、全面抗戰、奪取抗戰勝利的戰略基地,在開辟根據地、建設根據地的過程中,“山西最早在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政策和開展生產自救運動,走出了一條抗日根據地經濟建設的新路子”[4],既較好地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又滿足了戰時的軍需供應。同時根據地還實施了解放婦女、精兵簡政、掃盲識字等措施,把廣大農民引向文明、進步的幸福道路,這是以往革命史上所沒有的。八路軍做到了始終和根據地人民同甘共苦,并肩作戰,使共產黨、八路軍能夠在艱難的環境下不斷地生存發展。今天,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人民群眾依然是歷史的主人,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我們一定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的原則,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善于把黨的決策和主張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并在實際工作中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四)凝聚黨員干部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底色,也應是黨員干部在新時代立身創業的寶貴品質。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歲月,太行根據地的自然社會環境是一個溝壑縱橫、土地稀少、經濟生產落后、生活資料貧瘠的地區,加上外遭日本侵略者的“掃蕩”“蠶食”和封鎖,內受旱災、水災和蝗災的襲擊,在這樣一個缺少彈藥、糧餉、醫藥、被服的根據地,要生存和發展下去,何其艱難?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硬是憑著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與天斗、與地斗,克服了根據地上嚴重的物資短缺,甚至幫助當地老百姓解決了一定的生活困難。今天,軍事戰爭的戰火硝煙早已散去,缺衣少糧的窘迫也不復存在,但對黨員干部來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艱苦奮斗精神依然不能丟。因為艱苦奮斗的作風,既是一種自力更生、勤儉節約的品質,也是一種不畏艱難、銳意進取的思想品格。當然,我們今天講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也并不是主張人們去過“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否定人們追求合理的物質利益,而是提倡大力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我們要用太行精神去砥礪意志、陶冶情操,激發凝聚人心、戰勝困難的強大力量。

三、新時代弘揚太行精神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一個具有長期奮斗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黨,也是一個緊跟時代步伐、善于與時俱進的黨。黨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結合時代條件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盵2]太行精神不僅根植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在抗日戰爭烽火連天的年代,太行精神把源自紅船精神到延安精神的思想內核,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兩大歷史任務中發揚光大,托舉起黨的使命和人民的希望。太行精神作為偉大的抗戰精神的代表,在新時代更應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3],是我們黨新時代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

(一)用太行精神激勵黨員干部勇挑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巍巍太行,意志如磐。太行精神作為抗日戰爭時期愛國主義的旗幟,曾經發揮了激勵人心的作用,在新時代太行精神能否不斷弘揚賡續的關鍵,在于我們能否繼續把她升華為價值形態,再到實踐形態。當前,無論是我們由于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實現新的奮斗目標歷史使命的要求,還是基于黨所面臨的“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沖擊,又一次十分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發揮牽引、指向的力量,來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開闊眼界、提升抱負,激發不懈追求和經受嚴峻考驗的勇氣,樹立崇高的人生追求,不斷夯實理想信念之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太行精神就曾經是這樣的旗幟, 她不僅激發了太行根據地軍民以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敢于斗爭的風骨和魂魄,使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成為太行精神的重要標識。而且她凝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太行根據地軍民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革命意志,使之成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堅強力量,最后贏得了太行根據地從軍事到政治、經濟、文化事業的全面發展,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歷程中,弘揚太行精神將激勵黨員干部砥礪前行、奮發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二)用太行精神引領黨員干部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中國革命歷史證明,黨的團結統一是黨的力量所在??梢哉f,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秘訣,靠的就是“團結”二字。而太行精神的實踐再一次把團結和統一的印跡深深地烙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靈魂深處??谷諔馉庪A段的1939年,我們黨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鞏固黨的決定》指出,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必須切實提高干部的政治水準,提高鐵的紀律,保證思想行動上的一致。1941年,又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指出了為什么要增強黨性、缺乏黨性的具體表現和如何增強黨性等問題。這兩份文件為太行軍民緊緊跟隨中央決策,建立和鞏固根據地發揮重要的指引作用。今天,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但是也面臨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四大危險”,這就要求我們新時代的黨組織應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努力成為在思想上、組織上堅強鞏固的政黨,增強政治領導力、思想教育力、社會號召力;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團結起來,成為有組織的整體。全體黨員干部應從抗日戰爭勝利的經驗中,看到并汲取集中、統一、團結的價值和力量,增強黨性鍛煉,自覺遵守黨章黨紀,牢記入黨誓言,按黨的規章制度辦事,讓個人利益服從于組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于全黨的利益。

(三)用太行精神教育黨員干部認真處理好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人心向背,決定成敗。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也是太行精神的本質特征。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歲月,我們黨領導的八路軍和地方干部,為了贏得根據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時刻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同人民群眾建立了如“魚和水”“血與肉”的親密關系。所以,廣大人民群眾才會在黨的干部遇到危機時,主動站出來用生命保護他們,用自己的乳汁喂養他們的后代,才使我們黨在艱苦、不利的環境下卻能茁壯成長,支持中國革命取得最后勝利??梢哉f,一部太行根據地的抗日戰爭史,就是我們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寫照,至今許多八路軍與當地民眾魚水情深的故事,仍然恒久流傳并感人至深。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征程上,我們必須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對落實太行精神的指示,“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的政治立場,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1],從抗戰精神中汲取在新時代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本領。努力做到不僅真情傾聽群眾呼聲、關注群眾訴求,把人民群眾的意愿掛在心上,而且能夠俯下身去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把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作為決策和干事的出發點,以扎扎實實的工作業績造福于民。

(四)用太行精神鼓舞黨員干部樹立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品格是太行精神的精髓,是太行精神最具標識性的精神內核。在抗戰最艱難的歲月,根據地軍民外受日軍的瘋狂進攻,內遭艱苦自然環境的威脅,連武器裝備和后勤補給都時常供不應求。但是,太行根據地上的黨政基層干部硬是抱著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忠誠,顧全大局,始終保持著知難而進、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這種深層厚重的家國情懷和堅毅的抗戰意志,再次說明了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今天,我們強調領導干部要樹立太行精神,干事創業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時刻保持奮發有為、永不懈怠的精神面貌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這不僅意味著要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更意味著要保持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大無畏氣概。太行精神啟示各行各業各地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要敢于改革創新,突破陳規,大膽探索,銳意進取。既要切實加強學習,做到政治過硬,不斷增強觀大勢、謀全局,干大事、做實事的能力和態度,善于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引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又要注重實踐,爭取本領高強,樹立專業精神,提高專業能力,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領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水平,創造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

四、結語

太行精神具有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的民族性,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先進性,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人民性和全面動員、廣泛參與的民主性,不僅是“偉大建黨精神”[1]的時代化和具象化,而且是對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在今天,仍然堪稱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思想燈塔。

(責編:趙麗丹)

The 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stic Value of Taihang Spirit

Zhang Minsheng Guan Duoyi

Abstract Taihang spirit, which originated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is rooted in the rich soil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Taihang spirit, created by the soldiers and civilians of the Taihang Anti-Japanese Base Area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aised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spirit to a new level. Taihang spir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constantly striving for self-improvement and marching forward bravely, the advanced nature of adhering to truth a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he practicality of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and one mind, the democratic character of reforming society and exploring the ways of governance and other distinctive features. Its rich and profou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is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for the next 100 years. It can inspire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to firm beliefs, pursue truth, serve for the people, and work hard.

Keywords Taihang Spiri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Realistic Value

猜你喜歡
現實價值
淺析房產檔案管理工作的現實價值和意義
淺談新形勢下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現實價值
馬克思社會結構理論的當代價值
盧卡奇物化理論對中國當代啟示
學習英美文學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新媒體在高職生政治價值觀教育中的價值研究
低星級酒店員工晉升制度的優劣勢分析及對策研究
論我國傳統道德的誠信規范及其現實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