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探究

2021-09-22 13:54郭曉雯
成才之路 2021年30期
關鍵詞:世界觀人生觀德育滲透

郭曉雯

摘 要:青少年階段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黃金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最大特點就是可塑性強,開展品德養成教育尤為重要,有利于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語文教材蘊含豐富的德育元素,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文章對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進行探究。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滲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21;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0-0143-02

教師日常教學不能只是將關注點集中在文化知識的傳授上,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對學生進行德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初步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閱讀教學、識字教學、寫作教學、課外實踐等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既能享有良好的學習體驗,又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道德素養,塑造高尚品格。

一、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字的特征以及結構,體會漢字的博大精深。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討論,發現文字結構與所蘊含的意義之間的關系,把識字教學與德育相結合,幫助學生在學習漢字的同時悟出一些生活的哲理。例如,在教學“打”這個漢字時,教師要先帶領學生進行正確的認讀,然后對其結構進行分析,再提出相關的問題。同學們知道這個字的含義嗎?這個字怎么組詞呢?學生會通過查閱工具書說出這個字的含義,還會組成“打罵”“打架”等詞語。在對學生的答案予以肯定的同時,教師要告訴學生打架、罵人都是不對的,也是不禮貌的,引導學生自覺規范言行舉止。再如,教學漢字“致”的時候,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現“至”字末筆“橫畫”更改為“提畫”的這一變化,了解漢字書寫“迎讓穿插”的規則,并由筆畫之間的謙讓,引申到人與人之間的“謙讓”。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既能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又能使識字教學變得輕松愉快,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更多的快樂。

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元素,積極滲透德育。為此,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找準德育滲透的切入口,使語文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起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以提升學生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立足教材,拓寬知識面,助力精神感悟

從小學階段就對學生進行德育,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成長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新課程改革實施以后,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內容都會圍繞一個中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單元意識”,深入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元素和知識內涵,讓學生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為加深學生的體驗,教師可搜集一些相關的視頻和圖片,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以突出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在欣賞西沙群島的美麗景色時,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在學生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探究,如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及其戰略意義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融入祖國領土的相關信息,介紹中華民族的開拓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和守島戰士的奉獻精神。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在學生心中播下家國情懷的種子,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2.體會故事魅力,汲取正能量,助力品質形成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充滿正能量的小故事,對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通過學習,學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情感,感受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質,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時,教師要重視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刻畫,引導學生閱讀人物故事,對文章內涵進行深入分析,增強學生的代入感,讓學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并被人物的精神所感染,不斷汲取正能量,助力高尚品質的形成。

3.感悟文章細節,引發深思考,助力親情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中的細節進行分析,并通過這些細節體會文章所表達的真情實感。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時,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品味一個父親在遇到災難時的形象,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想對父母說的話。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生都希望父母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自己,都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對自己的關愛,感恩之情油然而生。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學生把自己想對父母說的話寫下來,并交給自己。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教師可把它交給學生家長。這樣,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想法,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有利于孩子的進步與成長。

三、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提高學生認知能力,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重點內容,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以及人文精神,讓學生有新的體驗。因此,教師應將德育與寫作教學聯系起來,在寫作教學中適時滲透德育,對學生進行熏陶,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精神營養,助力學生成長。語文,就其功能而言,最重要的是完成兩方面的任務,即閱讀與寫作。寫作也是對學生開展德育的一個有效途徑。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語言將自己的心之所想表達出來,抒發真情實感。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生活化教學,將寫作過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獲取更多的寫作素材。教師可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生活,從中受到思想教育和人生的啟迪。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留心生活,發現自己身邊的美,并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例如,在以“我眼中的正能量”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也可以為學生提供這類素材,以歌頌真善美,弘揚正能量,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

四、在課外實踐中滲透德育

素質教育的實質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教師在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適合學生的實踐活動和實踐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教師可組織朗讀比賽、辯論賽等實踐活動,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此外,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樹立文化自信。

五、結語

總之,青少年階段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黃金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最大特點就是可塑性強,開展品德養成教育尤為重要,有利于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語文教材蘊含豐富的德育元素,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語文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深入剖析,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元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潘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20.

[2]宗愛芳.指向核心素養的學科德育滲透研究——以小學語文學科為例[J].教育參考,2019(02).

[3]蘇海峰.潤“德”細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幾點做法和體會[J].小學教學研究,2018(08).

[4]耿俐如.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12).

猜你喜歡
世界觀人生觀德育滲透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觀
智能化的“世界觀”
蘇軾所寫墓志銘與祭文里的人生觀
遠洋東方境世界觀售樓處
走向理性:近代以來中國世界觀的嬗變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