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道治理護岸護坡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研究

2021-09-22 02:14張輝
科技研究 2021年22期
關鍵詞:河道治理

張輝

摘要:在河道治理中為滿足堤防安全需求該項技術配置有較高強度的大骨料,此外配合活性菌劑的混凝土骨料層能夠明顯改善植被的生長條件,充分發揮生態修復中生物基質的功能作用。

關鍵詞:河道治理;護岸護坡;生態修復技術

一、河道治理護岸護坡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研究方法

(一)骨料層基礎平臺設計

采用多孔骨料充填六棱混凝土預制塊,并以C20框架梁為基礎完成護岸的澆筑施工,該過程無需對原有堤防實施破壞、拆除等結構性措施。將水、減水劑、P.O42.5水泥、粒徑45mm的單一石料均勻混合,機械攪拌120min后制成骨料基礎層,控制澆筑時間不宜超過30min。

(二)護岸植被配置

通過野外實地調研,選擇虉草、紫羊茅、高冰草等適合于寒冷地區的禾木科,以及紫花苜蓿、波斯菊等豆科和菊科類地被植物,生態植物選用了藜科的駝絨藜,護岸植被配置方案見表 1 。

(三)土壤菌群分析

為深入探究生物基質對不同植物生長的綜合影響,選擇試驗植物為高冰草,試驗播種量25g/m2,播種面積40m2,土壤有機質含量取適合于植物生長的5.2%,生物機質與試驗土壤養分見表 2

1、清理整平達標河段坡面,在密實度符合試驗要求的基礎上支框架梁模板,并按標準規范完拌機,經均勻攪拌處理出料運至工作面澆筑、整平。

2、控制攪拌機與澆筑作業面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20m,對于超過要求的應對試驗作業面或攪拌地點轉場,為了保證試驗質量控制整個操作流程不超過10min。

3、拌合料澆筑完成后,必須對其表面做整平處理,3d內嚴禁加載負荷、行車以及行走。每天早晚2次對試驗作業面進行養護,連續養護3d,若3d內雨陰雨天氣則無需養護。

4、完成澆筑7天后開展生物基質層試驗,初期保墑可用20-50g/m2的無紡布覆蓋,并利用竹簽或鉛絲扦插固定無紡布。

5、結合天氣情況對生物基質層進行澆水養護,陰雨天氣無需澆水而蒸發量較大的晴熱天氣應在早7點前澆水。

(四)質量檢驗

設計生物基質試驗模塊尺寸為200mm×200mm,將混凝土骨料層標準養護30d后取出以備試驗使用,按照GB/T50082的要求控制模塊制作尺寸誤差、維護方法和試驗制件方式,由此完成混凝土骨料層的質量檢驗。

現場采集已播種的高冰草試樣,并檢測分析所采集的多種處理方式下的植物樣品。然后采集表層基質5cm土壤試樣,測定其含水量、孔隙率、酸堿度等指標,為保證檢測精準度現場開展4組平行試驗。樣品采集范圍取50m2,按照標準計量6t/hm2、高劑量12t/hm2兩種比例摻入生物菌劑。對植物生長試驗設置不施肥、施有機肥兩種方式,并對土壤孔隙水含量、表層基質5cm土壤酸堿度、分蘗數、單株重量等指標,按照不同生長時期分別測定。

二、河道治理護岸護坡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研究的結果分析

(一)添加劑用量影響分析

使用添加劑后明顯增強了生物基質減少骨料層的功能,其它成分的調節和添加劑的黏合作用顯著提高了骨料層的抗壓強度,在較少水泥用量的情況下具有較為明顯的提升其抗壓強度的效果。此外,在不同生物基質型號相同配合比方案下骨料層的抗壓強度存在一定差異,實際施工過程中要考慮不同設計需求合理選擇相應的型號,也可考慮設計單位、施工條件等要求定制單獨的型號。

(二)水泥用量影響分析

試驗分析生物基質骨料層抗壓強度受不同水泥用量的影響,水泥用量與抗壓強度在相同試驗條件下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骨料層的抗壓強度試著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即骨料試樣的抗壓強度由增加的水泥用量提供。然而,增加的水泥用量必然會導致工程成本的增大,所以為優化工程造價成本應重點控制水泥的用量。此外,孔隙度與水泥用量總體上存在負相關性,骨料模塊的孔隙度隨著水泥用量的增加而減小,水泥用量達到370g/cm3時孔隙度達到30%左右,試驗孔隙度在不同水泥用量條件下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

三、技術優勢與應用潛力

(一)生態混凝土技術優勢

在河道治理中應用生物基質生態修復技術,能夠明顯改善土壤的活性、物理與化學性能,顯著增加其生物菌落。在基質層中活用菌落的豐富度較高,這為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快速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等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可以防止水體受有機化肥的二次污染,在改善水質條件的基礎上滿足河流生態景觀需求,為維持較長的生態效應以及良好的植物生長狀況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專業化撥冗多樣性的生態植物,試驗區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生態修復效果。多種保水、保肥材料的施用為生物基質上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環境,生物基質技術具有明顯的植被修復效果,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其生態效果顯著,且能夠保證河道防洪安全。

(二)生態技術的應用潛力

通過試驗分析植物生態修復效果以及生物基質下的生態修復技術,該項技術可結合實際施工條件、土壤類型、氣候特點等應用于城市段河流和中小河流的生態修復。在實施工程措施的基礎上達到長期的修復效果。此外,試驗配合比為0.35的骨料層混凝土能夠達到F200抗凍等級,滿足河道防沖和寒冷氣候要求。在北方地區該項技術具有廣泛應用的潛力,在不調整骨料、普通水泥用量配比的情況下,BSC-WY系列添加的使用也可使混凝土達到F200抗凍等級,因此具有較好的實際應用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河道護岸護坡生態修復技術作為水利部重點推廣的實用新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我國水生態修復、河道綜合治理等諸多領域。該項技術能夠綜合考慮綠化與生態效益,解決傳統剛性混凝土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郭美平.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護岸防護施工技術分析[J].技術與市場,2021,28(06):123-124.

[2]宋玲.基于生態護坡的河道治理模式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21,49(02):96-98.

猜你喜歡
河道治理
淺談農村河道綜合治理中的生態護岸工程
自嵌式生態擋墻結合砼擋墻在河道整治中的應用
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態修復探討
淺談靜荷載試驗中的自平衡測試方法
河道險工治理技術與護岸工程探討
大凌河及小凌河歷史變遷分析
毛祁河綜合治理工程施工組織探究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水土保持的有效實施
感潮河段堤防護坡應用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