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機位網絡直播技術在高?;顒又械膽梅治?/h1>
2021-09-22 21:13黃蘇
科技研究 2021年22期
關鍵詞:網絡直播全媒體

摘要:當前科學技術情況下,網絡直播技術、新媒體技術方興未艾,各類直播APP、網絡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出來;而傳統的廣播電視技術也在原有的電視直播轉播基礎上,插上了網絡直播的翅膀,從直播手段、方式、平臺上進行了多方面結合,全民視頻時代到來。本文以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生軍訓匯演為例,通過10個機位的實時拍攝與現場導播,連接3個網絡直播平臺進行全網公開直播,這些都是在全媒體制作直播活動中的具體實施典范,基于全媒體視音頻多機位在網絡直播架構中的優勢體現,以實際工作案例重點應用分析了全媒體技術現場拍攝、制作、直播中技術運用、問題剖析以及應對策略,同時對未來融媒體時代的現場拍攝實時制作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網絡直播 多機位 全媒體 視音頻

每年大學新生都需要進行軍訓匯演,對于匯演內容的記錄,以往很多高校都只是采用1-2臺攝影(像)機進行新聞紀實的拍攝,我們學校以往采用的是傳統的多機位廣播電視制作技術進行現場切換、錄制,經后期編輯后再在校園電視臺進行內部播出;近幾年來隨著各個網絡直播平臺的興起、直播受眾的增加,我們在原有的傳統多機位廣播電視制作技術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全媒體音視頻技術、網絡平臺技術、移動技術對整個軍訓匯演進行了多角度、多機位、多視角的拍攝制作和多平臺、多鏈路、多種信號模式的網絡直播?,F就從整個直播系統的構成、搭建、機位布置、分鏡拍攝、音頻處理應用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直播系統的構成與搭建

視頻直播,從操作制作流程上可分為拍攝、導播、視頻采集、音頻嵌入、編碼、傳輸、解碼、渲染這幾個環節。首先在拍攝上目前最簡單的就是一臺攝像機進行不間斷的實時拍攝,在大型活動里要求多角度多景別的拍攝方式,則采用多機位進行拍攝,在實時拍攝的同時通過攝像機對導播臺進行信號傳送,導播根據幾個不同的機位拍攝內容來指揮各機位攝像師進行精確拍攝,最終切換最合適的鏡頭進行總輸出;導播臺的總輸出則是鏈接至網絡直播設備,讓直播設備對已經處理好的視音頻內容進行采集處理,直播設備在采集處理后進行編碼并傳輸至網絡平臺服務器,服務器對傳輸過去的內容進行解碼渲染再往各個終端進行分發,至此一個完整的網絡直播的流程就完成了。

這次大學生軍訓閱兵在直播采用的是三個播出平臺,一個是通過自己學校官網“校園電視臺”的直播平臺進行電腦端的網絡實時直播,第二個則是通過學校官方微信號進行手機、平板等移動端的網絡直播;第三個是通過購買服務,購買了目前市場上比較火爆且各方面比較穩定的一個第三方網絡直播平臺。其中前兩個平臺的上傳、編碼、解碼、分發都是通過目前國內前列的網絡服務器平臺進行處理,經過服務器處理后生成的網絡視頻流媒體信號再鏈接至學校相對應的直播窗口后臺,最終達到播出目的。這種情況在直播處理上流程可能要復雜,每個環節的技術支持上也需要時刻跟進,不過其中對音視頻參數如幀率、碼率、尺寸清晰度、音頻采樣率等相關參數的調整更加細致化,可調性、可控性非常高,對于更多深層次的技術開發的情況下可以采取這種方式。而第三個平臺是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則好像是傻瓜相機的自動模式一樣,所有相關參數都已進行了模塊化設計,需要技術調節的地方不多,直接使用也是在幾個模式里進行選擇,但需要進一步對相關細節參數的調整選擇就沒有相關可操作的選項了。也就是說前者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前提是得自己能操作,而后者則是它有什么你就只能在里面選擇什么來使用。

二、多機位錄制技術

多機位錄制,又可以稱EFP,即電子現場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它是將兩臺或兩臺以上攝像機通過切換臺等現場制作設備連結成為一個完整的拍攝和編輯系統,運用該系統來進行現場拍攝和現場編輯的節目生產方式。EFP也是電視技術迅速發展的產物,它是一種適用于"野外"(準確的說是"臺外")作業的電視節目生產方式。它必須具備的技術條件是一整套設備系統,包括兩臺以上的攝像機,一臺以上的視頻信號(圖像)切換臺,一個音響操作臺及其它輔助設備(燈光、話筒、錄像機運載工具等)。

本次軍訓匯報演出共計1萬余人,全部以連隊為單位組成方陣在學校田徑場進行匯報閱兵。機位布置如下圖所示:以主席臺為中心,左右兩邊分別為看臺一區和二區,正對面是整個田徑場弧形跑道和操場,10臺攝像機圍繞田徑場按逆時針順序布置,數字編號為1-10號機。其中1號機布置在主席臺面向位置,負責主席臺出席領導的正面拍攝并兼顧軍訓隊伍的細節抓拍;2號機布置看臺一區前面,主要負責各行進的閱兵方陣的正面近景拍攝、表情描寫;3號機則布置在直行跑道終端與弧形跑道拐彎的交點,主要負責對各行進的閱兵方陣的正面全景拍攝;7號機則布置在直行跑道另一端起點附近,主要負責對閱兵方陣的單獨拍攝與跟進;8號機是一支8米搖臂,架設在看臺二區旁邊的位置,主要負責對行進中閱兵方陣隊伍及腳步變化的搖、移拍攝并對主席臺及附近場景的記錄等;9號機使用的拍攝器械是穿戴式的穩定器(斯坦尼康),他主要在跑道邊主席臺正對面的位置從另外的角度對閱兵隊伍中受訓學生的中近景等局部進行細節描寫,以及對后面流程中頒獎、代表講話等進行前期內部蒙太奇創作;除了8號機使用搖臂、9號機使用穩定器拍攝以外,特殊角度拍攝器材還有10號機,10號機是一臺無人機,它除了負責對整個軍訓閱兵的整個場地進行全景俯拍外,還需要兼顧各個隊伍的空中視角以及流程中節目表演(如隊列排字等)的實時記錄;另外在田徑場另一邊沿線依次布置的4號機、5號機、6號機則是從全場的左、中、右三個位置分別以中景到全景的景別以不同角度對整場活動進行實時記錄。所有機位布置好后就需要進行信號線路連接,除了9號機穩定器和10號機無人機信號通過無線圖傳傳輸外,其他8個機位全部以有線對接方式通過內嵌音頻信號的高清SDI線傳輸至切換臺,切換臺分別按照各機位編號對應接入切換臺編號畫面,活動進行時將由導播進行現場剪輯切換達到實時的節目輸出。

經過各機位攝像機位的拍攝并與音頻處理后,所有音視頻信號都單獨輸入至切換臺,經導播切換后可同時輸出至錄像機進行實時錄制,輸出至直播設備進行直播推流,同時還可傳輸至現場監視大屏或LED大屏進行現場投屏。從切換臺總輸出的節目信號需要網絡直播出去需要滿足幾個條件:首先需要可以采集視音頻信號的直播設備進行視音頻采集;其次,需要連接比較穩定的網絡對所需推流的視音頻信號推送至網絡服務器平臺;最后,需要可用來播放的視音頻服務平臺和播出窗口進行實時播出。達到幾個條件,一場直播活動才得以從最初的視頻拍攝、音頻采集處理到多機位切換導播再到現場節目輸送至直播設備進行推流直播完成整套流程。

三、音頻解決處理

在現場制作中音頻的解決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攝像機現場拾音。就是將攝像機隨機音頻和視頻通過數字信號一起直接輸入至切換臺進行音頻處理,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音頻便于采集,攝像機周圍聲音都可以收錄進來,對于被拍攝主體的拾音具有針對性和廣泛性,缺點就是隨機話筒雖然采集周圍聲音廣度大,但是由于靈敏度等細小的參數不可調,周圍所有響動特別是環境噪音、風聲等都被采集進來,導致聲音不干凈、底噪明顯。二是使用無線胸麥錄音。將無線胸麥的接收端掛載在攝像機上,插入攝像機外部音頻輸入端口,再對攝像機音頻輸入的相關菜單進行設置;無線胸麥的發送端則佩戴在演員或被采訪對象身上隨身佩戴,演員所開口的每一句話(音頻)都通過無線胸麥發送至攝像機音頻系統,在音頻和視頻信號同步處理好以后,通過SDI/HDMI線以有線傳輸或無線傳輸的方式輸送至切換臺即可。這種方式暨可以解決噪音問題又避免了復雜音頻拾音問題,在演員不多的情況下適合采用,而大型活動里面則會有點顧此失彼了,除非是在多種音頻采集方式里綜合運用處理。三是外部音頻輸入嵌入。就是將外部調音臺或外接麥克風等外部音頻設備單獨接入切換臺處理與視頻信號進行合成;這種方式主要依賴外部音源的輸入,盡管切換臺可以對輸入的音頻進行簡單的音量大小進行調節,但主要音頻的調諧如高中低音的配比,音質的均衡效果等具體細節調諧還是得靠調音臺來進行前期調音,通過調音臺的一系列調音處理基本達到錄制要求才能輸入視頻切換臺和視頻進行音視頻同步合成處理;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音頻已經處理干凈和諧,不會有雜音和噪音等不良的音頻質量,所有需要使用到的音頻信號專門由調音師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實時處理,且除了話筒聲音能完美輸入外,其他如伴奏、歌曲、音效等所有能進入調音臺的各類音頻信號都可拾取,反正最終進入切換臺的音頻都是通過調音臺將每個音源處理調諧好了之后輸出的主路音頻;不僅如此,各個音頻進入調音臺進行處理后,調音臺還可以分出多路輸出音源分別輸出至監聽、錄音和現場擴音等。只是此種方法使用成本比較大,需要音頻設備比較多,技術服務人員的配合要求也高,主要使用于大型演出、戶外活動的使用。

本次軍訓活動里音頻的處理采用了三種方式互相配合解決:一是攝像機現場拾音,選擇了5號機和9號機打開隨機麥進行現場環境聲音的拾取,但也只是拾取所有人齊聲喊口號、歡呼和鼓掌的那段時間的環境效果音,其他時候由導播把這兩路攝像信號的內嵌音頻給關閉,以免噪音過大、風聲一直存在的問題。二是對于節目表演里領唱(領誦)采取佩戴無線麥克風的方式對個人進行拾音,保證了領唱(領誦)最干凈清晰的聲音。三是音頻內錄,從旁邊調音臺的輸出接口里接出經過處理好的線路音頻,正?;顒拥闹辈ヒ纛l也是以此為主,以另外兩種方式的為輔打個配合而已。

四、結語

近年來,網絡直播方式越來越多種多樣,技術手段也在不斷更新進步,全媒體制作技術也從最初的廣播電視系統自產自銷開始逐步向其他相關行業發展滲透,一般高校大型活動以此方式方法基本都能滿足整個活動的全流程、多角度、多方面的覆蓋,并能促使高校傳統廣播電視制作類相關專業與新興網絡傳媒等專業群深度融合,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更進一步為網絡直播的實時性、立體感、現場感的深層優化目標提供了研究空間與研發動力。

參考文獻:

[1]徐云,黃銀萍.新媒體多機位網絡直播的實踐與思考[J].傳播與制作,2020(05)

[2]胡當,楊帆.電視新聞專題報道中多機位拍攝手法初探[J].新聞傳播. 2015,(23)1059-1062.

[3]周密.國慶閱兵直播的視聽呈現和技術表達[J].聲屏世界. 2019,(11) 13-14.

作者簡介:黃蘇、1989年出生、性別男、漢族、籍貫湖南寧鄉、本科學歷、三級攝像師職稱,研究方向為影視拍攝制作相關專業。

猜你喜歡
網絡直播全媒體
網絡直播的發展研究
媒介時空觀下的網絡直播研究
從新媒體藝術角度淺析網絡直播的娛樂創新
國產小成本電影全媒體推廣的邊際效應探究
淺析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淺析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
網絡直播下身體在場的冷思考
全媒體環境下主持人競爭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體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