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國際學生漢語言課程設置的調查研究

2021-09-26 11:47張曉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7期
關鍵詞:國際學生漢語言課程

張曉

[摘? 要]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為國際學生開設的漢語言課程中存在缺少統一開課方案、課程設置單一、開設隨意、語言文化技能訓練體驗較少等問題。本文結合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特色,以國際學生為核心對象,通過調研明確了漢語言課程在國際學生人才培養中的定位,以及語言文化類課程在國際學生學習和工作中的潛在功能,探索設置合理的漢語言課程體系,以期更好地服務于國際學生人才培養。

[關鍵詞]國際學生? 漢語言? 課程

2013年9月7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演講時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暢想。自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不斷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的培養力度。留學生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播中國文化的主要群體。國際漢語教育逐漸成為熱門教育項目,各領域紛紛掀起“漢語熱”,政界、商界、教育界都以不同的方式高調宣揚學習漢語的重要性。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校中,除了綜合性本科院校之外,各優質高職院校也逐漸成為國際學生來華的選擇。高職院校國際學生的培養及管理剛剛起步,因而國際學生的漢語言教育教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為國際學生開設了漢語言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大多高職院校為國際學生開設的語言文化類課程存在缺少統一開課方案、課程設置單一、開設隨意、語言文化技能訓練體驗較少等問題。高職院校如何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專業方向,培養國際學生的漢語言能力,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特色,以國際學生為對象,通過調研明確了漢語言課程在國際學生人才培養中的定位,明晰了語言文化類課程在國際學生學習和工作中的潛在功能,探索設置合理的漢語言課程體系,以期更好地服務于融合了高職特色和國際教育理念的國際學生人才培養。

調研方案設計

1.調研目的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辦學理念的影響下,為了適應“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新趨勢,了解國際化發展新需求,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高校應培養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筆者所在學校的課程組設計了“高職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調查問卷”和“留學生語言文化類課程設置調查問卷”,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通過問卷星網站分別對2所省內“雙高計劃”高職院校、1所省外高職院校的國際教育學院,以及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學院共4所學校展開了問卷調研。調研目的是,為明確漢語言課程在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學生人才培養中的定位和功能,合理設計漢語言課程人才培養方案的能力要素,全面構建適用于國際學生的漢語言課程教學體系,科學有效地組織漢語言課程教學,切實提高國際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與此同時,課程組對學?,F有4名留學生和6名任課教師進行采訪和問卷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分析后發現,本次調查客觀反應了高職院校國際學生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構建新形勢下符合“一帶一路”發展需要的國際學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了實踐依據。

2.問卷設計

兩份調查問卷中的題目均以封閉性題目為主,輔助增加開放性題目,鼓勵調查對象提出自己的見解,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高職院校國際學生人才培養過程中漢語言課程設置與教學的真實情況。

(1)高職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方案調查

為適應全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需要,了解留學生對專業人才培養的新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本次問題主要從全球化、國際化形勢下高職國際學生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急需增強的知識領域、專業課程體系應增設的課程、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等幾個方面進行設計。期望通過調研進一步了解國際學生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明確目前的國際學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國際化背景下需完善和補充的內容,從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合格的畢業生,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2)留學生語言文化類課程設置調查

一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留學生對專業培養方案中語言文化類課程設置的滿意度、應用度,以及對教學效果的追蹤與反饋;二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留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態度和興趣,以及關于傳統文化內容選取方面的建議。通過調查探索國際學生語言文化類課程設置的原則,以便打造出符合社會需要、被學生認可、能有力支撐相關專業教育教學和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可對接、科學規范、業內可借鑒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調研結果及問題分析

目前,來中國高職院校接受學歷教育的國際學生大多來自亞洲(如伊拉克、敘利亞、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泰國等)和非洲(如安哥拉、加納、贊比亞、塞內加爾等)一些欠發達國家,因宗教信仰不同、文化素養不同,大多數國際學生的漢語水平非常有限。有81%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漢語或英語水平最薄弱,其中,在漢語水平考試(HSK)中一級水平以下的學生有40.5%、一級水平的有54.4%,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在中國的生活、學習,也給教學帶來不少困難,嚴重制約教學的順利進行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為了讓高職國際學生盡快融入中國的生活和學習,學校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否科學、課程設置是否合理,都會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1.高職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調查

本次學校專業培養方案問卷調查共有4所省內外高職院校的79位師生參與,有74%的師生認為學校對人才培養觀念不夠重視,57.1%的師生對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整體狀況滿意,48%的師生對專業設置的合理性滿意。

在對專業設置的滿意度調查中,27%的師生認為“基本合理”,32%的師生“較滿意”,41%的師生認為學校對專業設置“不夠重視”。

在專業設置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依次排序為:專業更新慢,不能及時關注國際發展前沿(60.75%);專業國際化特色不突出(55.6%);專業結構未反映社會對人才結構的需求(43%)。目前,在推進課程體系國際化方面,有54.3%的調查對象對課程內容的國際化程度滿意,認為最大的障礙是課程設置中輕視了學生語言文化的基礎與需求(70.88%),課程結構單一(55.6%),課程缺乏實用性,難以應用到國際教育教學實踐中(54.4%)。

分析調研數據可見,多數高職院校國際學生專業培養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以下幾點。

(1)照搬國內專業培養方案,缺乏針對性。當前,多所高職院校國際學生的專業培養方案是國內學生專業培養方案的翻版,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特色不夠鮮明,不能完全適應高職教育的國際化新形勢和國際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大多高職院校沒有設置語言預科階段學習。由于留學生的漢語言功能較弱,致使學生在專業培養方案的實施過程中較為吃力,很多課程不能有效展開,難以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的預期目標。

(2)課程結構不合理,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高職院校國際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結構存在不合理、前后不銜接、不夠規范等問題,需要學校進一步論證、規范,合理布局。部分高職院校不能根據國際學生漢語言知識儲備和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設計針對性課程,語言能力培養的教學意識淡薄。由于國際學生所學的內容沒有結合各國家的實際,致使他們入學后學習進度跟不上,教學實用性差。

(3)國際學生跨文化交際問題凸顯。國際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面對這些文化背景的差異,學生會因陌生和不熟悉,而產生迷茫、害怕、抗拒、逃避學習等心理。如果學校不能及時引導學生排除文化背景障礙,會導致他們的語言交流失敗,甚至無法順利進行教學,教學目標達成度無法實現。

2.漢語言課程設置調查

通過調研數據反饋,開設語言文化類課程的高職院校只占招收國際學生學??倲档?4%,且該類課程開設數僅占總課程數的15%以上。49.36%的學校開設有聽說類課程的漢語言課程,45.5%的學校開設有漢語讀寫課程,具體如圖1所示。

經調查,大部分高職院校專業培養方案中的漢語言課程設置存在如下問題。

(1)高職院校對漢語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漢語言課與文化課是相輔相成的,了解中國文化可以幫助留學生更好地學好漢語,但大部分高職院校漢語言課的課時設置不均衡,有些學校漢語言課的課時比例為1∶6,這表明學校對漢語言課的重視度不足。

(2)技能訓練和文化體驗較少。高職院校對漢語言課程的技能訓練不夠注重,僅有50%的學校重視國際學生漢語言課程的技能訓練,教學內容覆蓋面也豐富多樣。但大部分高職院校漢語言課程的技能訓練課時安排較少且設置較隨意,缺乏對漢語言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此外,因文化差異、規模形式等客觀因素制約,漢語言技能訓練的形式單一,各活動之間缺乏關聯性和延續性,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很難達到語言學習訓練的系統性要求。

3.學生學習需求、滿意度、喜愛度調查

根據對學校2019級國際學生的調查與訪談,學生對語言文化類課程的滿意度普遍較高,學習需求較強烈,參與授課面談的學生大都表示對漢語言文化課程的喜愛程度較高,希望增加文化體驗課的學習次數。但由于國際學生的漢語水平有限,很多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漢語言基礎知識,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學生漢語言學習的積極性。

4.師資及教材情況調查

首先,缺乏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根據調研了解,目前陜西省內外的高職院校普遍缺乏專業化的國際學生語言文化類教學師資隊伍,承擔漢語言課程的教師大多數都是國際交流學院對外漢語專任教師或基礎學科部語文、英語的專任教師,也包括一些藝術教研室、體育部的兼職教師,所教授的語言文化類課程屬于業余教學,專業性薄弱,急需更多不同特長的專業教師。同時,部分教師缺乏系統的漢語言知識和相關技能培訓,教學形式較為單一。

其次,沒有適合國際學生實際能力需求的自編教材。根據調研結果顯示,有依照學生實際自編語言文化類課程教材的學校只占調研總數的5%,47.6%的高職院校用HSK考試教材和對外漢語專業教材,13.9%的高職院校選用引進教材。無論是理論課還是技能訓練課,大都沒有固定的教材。任課教師往往根據現有教學資源和學生的興趣來確定上課內容,教學計劃有些隨意,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

綜上所述,在高等教育國際化合作辦學的時代背景下,急需改革目前現有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搭建合理的語言文化類課程體系,以滿足高職國際學生培養的新要求。

漢語言課程設置思路

1.學校管理者和授課教師應積極轉變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包括三個層面,即任課教師的教育觀念,管理者的教育觀念和學習者的教育觀念。只有學校管理者和授課教師的觀念得到了轉變,學習者才可能改變學習態度,隨之促進語言教學效果的提升。

2.明確制訂課程方案的原則

一是遵循教育部《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管理規定》和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等相關文件規定,準確把握國際經濟和國際學生所在國家的社會發展需要;二是著眼于國際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將漢語言課程教學與學生的學歷教育和語言水平等級考試對接;三是結合國際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開發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法手段等。

3.設計漢語言課程的培養路徑

課程組結合所調研的高職院校國際學生漢語言學習狀況和課程設置現狀,為學生設計從零基礎到高級水平的教學計劃。針對國際學生入學的語言水平與交際能力,遵循語言學習的認知規律,依照學習需求和能力遞進原則,由易到難、有簡到繁,漸進式設置課程,安排教學內容,設計培養路徑。

4.課程教學與文化宣傳相結合

語言推廣和文化推廣在大多高職院校的國際學生培養中是脫節的。我國有著幾千年悠久的文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在國際學生漢語言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傳統文化的同步宣傳推廣。在實際教學中,漢語言課程體系的構建應以語言應用為目的,以實踐訓練為核心,以文化為背景,確保漢語言課程不斷層,特色文化活動不缺失。

參考文獻:

[1]韋丁榛.關于高職國際漢語跨文化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可行性探討[J].科技資訊,2018(9):182-183.

[2]張蘭.漢語國際教育推廣之現狀與發展——以泰國漢語教學推廣為例[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5(12):86-87.

[3]萬筱銘.“一帶一路”進程中漢語國際推廣問題探究[J].江西社會科學,2017(4):236-241.

作者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猜你喜歡
國際學生漢語言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一流專業 漢語言文學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簡介
美國留學教育動向及影響因素探析
來華漢語言預科生學習焦慮考察
遵從市場引導機制 力促職業教育發展
試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要性及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