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鐵人精神甩掉中國“貧油”帽子

2021-09-29 13:01李照
科學大觀園 2021年19期
關鍵詞:玉門王進喜鐵人

李照

上世紀60年代,大慶石油大會戰時,王進喜帶著石油工人喊出了“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邁號子,讓中國徹底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

2009年,一部講述王進喜生平的電影《鐵人》直接英譯為了Iron Man,人們說,他是鋼鐵之軀,又有滿腹柔腸。

王進喜去世后,鐵人精神的接力棒傳到了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手中,時至今日仍深刻地影響著大慶城市的風格氣質。

就像城郊隨處可見正在運行的抽油機那樣,以一種恒定的節奏,不知疲憊,生生不息。

鐵人一口井

大慶市紅崗區解放村西行約3公里的鐵人紀念館舊址院落里,高大的楊樹林郁郁蔥蔥,陽光從縫隙里灑下來,投落在“鐵人一口井”上。

49歲的李士梅每天一早會準時出現在這口薩55井旁巡查,擦拭井口,檢測錄入數據,她個頭不高,看有些儀器數據要踮著腳才能夠到。

這是王進喜在1960年4月帶領1205鉆井隊到大慶后打下的第一口井,它的“誕生”僅用了5天零4個小時,創造了當時石油鉆井速度的最高紀錄。

李士梅是第七代管井人。在大慶油田,這是少有以“代”計算的崗位,薩55井是鐵人精神的薪火之源,守護與傳承的意義不言而喻。

1992年,李士梅被分配到大慶油田采油二廠第五作業區采油45隊,負責管理守護“鐵人井”。父親得知后十分欣慰自豪,叮囑她一定要“好好干”。李士梅的父親是1960年山東兵團支援石油會戰時來到大慶的,那個年代掀起的“學鐵人”風潮深深影響了所有的石油人。

李士梅常聽父輩提起“老會戰”時期的艱辛。石油會戰的主戰場薩爾圖地處高寒地區,遍地荒原、沼澤和鹽堿地,冬季長達7個月,最低氣溫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凍土層達2米厚。幾萬人從全國四面八方集中到這里,“頭上青天一頂,腳下荒原一片”,各項物資和后勤保障嚴重不足。

1960年3月,薩爾圖仍是一片冰天雪地,一列列滿載著工人的列車駛進了松遼平原。當時松遼局勘探大隊總務科長朱開茂負責接站,他回憶,一個身披老羊皮、肩背小挎包、頭戴一頂半舊前進帽的漢子剛跳下火車就連珠炮拋出三個問題:“我們的鉆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里?這里的鉆井紀錄是多少?”

這個中年漢子就是王進喜。剛到薩爾圖,王進喜和隊友們住在舊馬棚里,刺鼻的馬糞味伴著吹進屋里的雪花久久無法散去。工人們抱來羊草往地上一鋪,坐下來啃干糧,沒有水就敲下一根冰溜子湊合。

王進喜一刻也沒有停過,他帶領的1205隊工人本著“鉆機沒來不能等”的思想,借工具、找鍬鎬、挖池子、打水井,為開鉆做準備。

1960年4月2日到4月5日,注定是載入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三天三夜”,王進喜和1205隊工人們靠大繩拉、肩膀抬、撬撬杠,用人力把龐大的鉆機卸下車,并運到井場,巨大的井架徐徐挺立起身軀,矗立在荒野上,直指藍天。

1960年4月14日,1205隊到大慶打的第一口井薩55井開鉆。

王進喜的“鐵人”之名是在這段時間傳開的。當時,他住在當地一位姓趙的大娘家,整日泡在井場極少回去。據王進喜的隊友許萬明稱,當時趙大娘在井場看到王進喜在泥漿槽子里枕著牙輪鉆頭睡覺,心疼地感嘆“王隊長真是個鐵人啊”。

從十斤娃到石油工人

1923年,王進喜出生在甘肅省玉門縣一個貧窮的村里。父親王金堂將剛出生的嬰兒裹上一件老人衣服放進一個草編筐子內稱重,整十斤,于是王進喜得名“十斤娃”。

1937年,玉門老君廟地區發現油田,王進喜進了油礦做雜務小工,那時候玉門老礦流傳著一句話“鉆井的老虎,煉油的狼,總務后勤是小綿羊”。王進喜一心想當跟“井”和“油”打交道的技術工人,總是逮著機會就問專業問題。

新中國成立后,王進喜終于實現了這個夢想,他通過選拔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

上世紀50年代任玉門油田老君廟區隊黨總支書記滿應科回憶,解放前玉門老君廟的鉆井速度比較低,一是工人操作不習慣國外的鉆機和設備,二是當時存在“長工活,慢慢磨”的現象。

滿應科記得王進喜自從當了司鉆工人后,對這種現象看不慣,“他說‘長工活,慢慢磨那是對付地主和資本家的方法。咱們現在是主人了,是給國家干、給自己干了,主人不能干長工活。要把柴油機開大,把轉盤開快,狠狠地打,快快地打!”

進入新世紀,開發海外市場被提上日程。2005年,得知有機會去海外打井時,李新民主動請纓:“把井打到國外去,這是老隊長的心愿?!?/blockquote>

在玉門油田,王進喜帶領貝烏5隊創出了月鉆5009米的全國最高紀錄,這支鋼鐵隊伍成為祁連山上一個標桿。20世紀中期,許多西方石油地質專家、學者篤信“海相生油”學說,得出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大膽提出“陸相生油”理論,石油勘探戰略東移為大慶油田的發現做了鋪墊。王進喜主動請纓,他從貝烏5隊挑選精兵良將,組建了一支鋼鐵隊伍,翻過嘉峪關一路向東,“要把落后貧油的帽子甩進太平洋里”。

這場持續3年多的大慶石油會戰,共探明面積達86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建成年產原油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累計生產原油1166.2萬噸,占全國同期原油產量的51.3%,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的面貌。

1963年12月4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新聞公報》宣布:“我國需要的石油,過去絕大部分依靠進口,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了”。

猜你喜歡
玉門王進喜鐵人
尋訪鐵人精神之旅
品讀鐵人微笑,鑄就非凡人生
鐵人王進喜(節選)
王進喜:一條鐵的家規
叩問玉門
CHINESE IDOL
玉門關開通四方
有關玉門、玉門關研究中幾個重要問題的再探討
從鐵人文化體系的形成看鐵人文化的繁榮
王進喜:“石油鐵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