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紓:科舉圈子外的風華絕唱

2021-10-12 12:14簡福海
福建文學 2021年10期
關鍵詞:林紓

簡福海

1

孤燈下,關于林紓的史料層層鋪開,連綿的是無法一眼洞穿的歷史,然而,那沉甸甸的譯著又在證實:在時間的卷宗里,他活成了一冊珍貴的孤本……

1852年11月,林紓在初冬的南方出生了,嘹亮的啼哭掃過柔軟起伏的烏山支脈。天色湛藍,山見蒼翠,東南形勝之地,終年不見蕭枯。父親為他取名“群玉”——好一個溫潤的名字。

父親林國銓是鹽商。在林紓5歲那年,發生了船舶觸礁事件。頃刻間傾家蕩產,只好從當時的玉尺山舉家遷至橫山,此去不過兩三公里,卻掉入了另一種生活。暗誓東山再起的林國銓拋家別子,跨過一灣海峽,來到舉目無親的臺灣淡水,開啟全新的逐夢之旅。

父親轉身,走遠,變小,直至消失,林紓都不曾掉落一滴淚,他并非不傷心,而是堅信父親很快能歸來,賺取足夠錢財供他上學。然而,剛到臺灣那陣,好運沒有眷顧這個潦倒的商人,林家只能靠林紓祖母和母親做針線活支撐生計。幸好,林紓聰明上進,給凄清的陋屋暈染了幾許暖色。

盡管家徒四壁,對于林紓的教育,家人沒有絲毫馬虎。林紓的外婆深受丈夫影響,她在林紓的培養上不惜血本——不僅為林紓聘請了私塾老師,還把殷殷冀盼滲入日常生活。她時常把5歲的林紓領到丈夫書房靜坐,讓他觸摸四壁書籍,在潛移默化中,讓林紓早早浸潤于書香墨韻中。

除文化上的教導,目光深遠的外婆還注重林紓心性的塑造。有一次,她看到林紓垂涎鄰居家的荔枝,便典當自己珍愛的衣服,購回一大籃子,她邊幫外孫剝荔枝,邊循循善誘:“孺子不患無美食,而患無大志?!?/p>

在匱乏的物質生活中,這真是不一般的荔枝,它已成為育人的道具。語重心長的幾句話,猶如白鹽入水,不知不覺讓人深嘗其味,以至于多年之后,短短幾個字仍然是“重章復奏”,銅錘似的,時時敲打著林紓。

與外婆的苦心孤詣不同,林紓的祖母表現出一貫的恬淡知足,她對后輩的期望也僅僅停留在平安健康的層面。偶爾,操勞的祖母會在絲瓜藤下,搖著蒲扇,哼著民歌童謠,有一搭沒一搭地與林紓交談,她低緩平和的語調就像催眠曲,足以讓孫子的夢想瞌睡……

無錢入私塾、無米下鍋、無力挽救難產嬸嬸性命、無法拉住父親遠行腳步的種種慌亂無奈,以及逼仄的居所、破舊的衣服、家人不眠不休的操勞……林紓一一目睹、經歷。在深宵的嘆息和眼淚之后,這些經歷落在林紓思想的河床,蕩起了早慧的波紋。11歲的林紓,曾在墻壁上畫過一具黑漆漆的棺材,旁注“讀書則生,不則入棺”。

當磨難被踩在地上,就會變成墊腳石,提升著他的高度,促使他將心氣自拔于狹隘的天地,將激情播灑在每一寸光陰上。

然而,對著這樣一個執著上進的孩童,叔叔林國賓卻不看好,他曾當眾評議林紓:

兒雖善讀,顧燥烈不能容人,吾知汝不勝官也。

不過,有些冷水是基于厚愛和了解才澆下的。燒紅的烙鐵,需冷水淬火,吱吱幾聲,白煙散去,抵達新的硬度。顯然叔叔是深愛侄兒的,只不過這桶冷水夠猛,讓年幼的林紓懊惱了好一陣,幸好不曾澆滅他內心燃燒的火焰。他心中充滿夢想。然而,意料不到的是,正當林紓為找到求學的方向而躊躇滿志時,父親的信函隔海而來,忽然打亂了他的步伐,先前的抱負如泡沫般消散。他只能聽從父親的安排,背起行囊,一步一回頭,怏怏然登上搖搖晃晃的小船,前往臺灣淡水擔當父親生意上的幫手。

淺淺的海水,照見了他單薄的倒影。

2

收貨、賣貨、記賬,日復一日,偶爾伏在柜臺上打盹,堅持在燭光下讀書,時常張望對岸的故鄉……在濤起帆移的淡水碼頭,林紓對似水流年的無情和日復一日的蹉跎,多了一層深切體會。

眨眼間,兩年的青春歲月,人生的黃金年華,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在臺灣的碼頭奔流而過。

南方港城,時常下雨。彼時的林紓,如同一頭困獸,陷在命運的荒野中,無法抽身逃脫。

后來,一紙“鴛盟”救了他。那一年,林紓18歲,一門親事把他從臺灣拉回。返鄉途中,林紓給自己取了“琴南”之名,更名之舉并非執意割斷過去,只是對來日又有了全新的向往。

回到福州橫山的泗洲巷,溝沿上低伏的蕨草簇擁著巷子向前延伸。林紓緩緩走過。巷子時彎時直,忽寬忽窄,仿佛來了又去的夢。

巷子兩側樓墻架著細長竹竿,挑掛各色各樣的衣裳,水珠紛落,他不躲閃,反而在晶瑩閃亮的水滴中仰望。這是他從小生活的地方,那衣裳之上的藍天,陌生而又熟悉,純凈而又高遠。

沒過幾天,林紓便被帶去相親。女子名叫劉瓊姿,林紓初見便與她情投意合。很快,春天還沒結束,林紓便把她娶進了家門,開始平穩幸福的生活。林紓沉浸其中。

誰知,靜美的時光并不長久。危機就像懸在頭頂的團團烏云,隨時變成瓢潑大雨兜頭而下。祖父在初夏走了,緊接著父親染肺病而死,幾個月后,祖母閉眼。密集的訃告、奔涌的哀思、短促的祭奠、長久的創痛……笙簫皆默。

林紓自己也不幸罹患肺疾,喘咳不止。林紓深深體會到一種無力感。

他需要排解的出口,練起拳劍,與朋友縱酒論詩。江湖俠氣中,林紓難免胡言狂語,有一次放言:

我的一支筆靠在南門城墻上,沒有人搬得動……

如此自我標榜,自是招來一片哄笑,林紓也被貼上“狂生”標簽。這對18歲血氣方剛的林紓而言未必是件壞事,相反,帶給他很多的力量:有低落時的自勵自強,有出人頭地的破釜沉舟,也有撞向明天的赤身一搏……

他沒有退路,也不想有退路,必須在文字的世界里,淬火煉金。

3

接下來,讀書、畫畫、參加科考,成了林紓的生活常態。但林紓翻開書本卻多半為了詩文興趣,與科舉只是若即若離、藕斷絲連。由興趣出發的書目選擇,自然與科舉“八股”相去甚遠,屢屢名落孫山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林紓的岳父劉有棻性格溫良,對林紓沒有半句責備和打擊,反而是以經濟上的接濟對林紓進行實質性的幫助和勉勵,他讓林紓辭去塾師之職,專心溫書迎考。

經過命運的碾壓,更懂親情的溫度,林紓暗暗將興趣擱置起來,專攻“八股文”,但沒想到,那次考試依然沒有出現驚喜。后來,林紓的胞弟林秉耀為了支撐林紓的科舉之路,遠赴臺灣經商,1878年不幸病歿他鄉。林紓從沒為科考失敗落過淚,但弟弟的早逝卻使他涕淚四下——他覺得虧欠了弟弟,必須給弟弟一個交代。1879年,終于中了秀才。面對這來之不易的登科及第,他的雄心壯志隨之如風帆般鼓了起來,期待自己下一步的中舉。

1881年,林紓的岳父還來不及享受女婿中舉的榮光便過世了。林紓悲痛不已,此后沉舟破釜。翌年,魁星高照,林紓與陳衍、高鳳岐、鄭孝胥、方家澍及李宗言、李宗祎兄弟等一同中舉,他們有個共同稱謂——壬午舉人。

懸于福州蓮塘村舊宅的“文魁”大匾,四鄰八鄉無不引頸瞻望,那些目光匯聚成一道光束,指引著林紓向更高的階梯攀登,促使他鉚足勁兒準備京城的癸未科考。

也是那個冬天,林紓為自己更名“林紓”。為什么選擇這個名字呢?時至今日,站在歷史門前觀望的我們已難測玄機了,單從字面看,不難從“紓”字上尋得一種自求解脫的況味。在全力沖刺的人生岔路口,是能量的角力,是意志的對壘,一邊需要能力上的崛起,一邊少不了精神上的舒緩,一個“紓”字,不正好對應了此番心境嗎?

光陰的箭矢,嗖嗖向前不回頭,林紓在忐忑中迎來放榜的日子。從頭到尾找了幾遍,沒看到自己名字后,悻悻然南下。

來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林紓拜訪了浙江道監察御史林啟,彼時,這位林家前輩提出了“簡文法以核實政、汰冗員以清仕途、崇風尚以挽士風、開利源以培民命”的政見主張,像一股清新之風,洗心蕩胸,讓林紓折服。林紓的“宦情掃地”雖是后面的事,但那時已醒悟:跳出科舉的鐵圈,靠別的路子突圍,未嘗不可。

他繼續埋首書堆,彎腰伏案的脊背上似乎隱隱有光芒。

4

龍潭精舍成了林紓落第歸閩后的讀書之所、靜心之地?!懊献印惫┓钤趯儆谒母叨?,竹叢將喧囂隔在雜沓的腳步邊緣。林紓與自己的影子成為同路戰友,一起打撈書中的精彩。

漸漸地,林紓戀上了這個地方,他拿出家中積蓄在龍潭精舍后園筑了“浩然堂”。后來,有弟子在樓堂一側修建了“畏廬”供林紓休憩。

兩處建筑的名字都是林紓親起的,前者來自孟子語“吾善養浩然之氣”,后者出自林紓心中的敬畏:

夫據非其有,而獲重名美利,鄉黨譽之,朋友信之,復過不自聞而竟蹈于敗,天下之可畏者,孰大于此?

“畏廬”二字風骨峭峻,林紓喜歡至極。頭一回捧著詩集《閩中新樂府》登上福州文壇時,林紓就在序言中以“畏廬子”自稱。晚年,他干脆把它作為著述的名號,在《伊索寓言》一書中,故事結尾的起筆屢用“畏廬曰”。從《畏廬文集》《畏廬續集》《畏廬瑣記》《畏廬漫錄》等書名看,更是以開門見山的封簽之顯躍入眼簾。這些烙在著述中的符號,經受住了時間的磨損銹蝕,有著孤星一般的倔強之光。

翻譯成了林紓人生中的精彩華章?,F在,他進入公眾視野的形象多定格于“譯界奇人”。

蹚過時間的河流,翻檢他的首部譯著《巴黎茶花女遺事》背后的故事,不能抹去其好友魏瀚、王壽昌的功勞。

1897年,林紓剛剛喪失了相知相惜的妻子,心情低落。從法國歸來的魏瀚、王壽昌不忍好友在痛苦中沉淪,力邀他一起翻譯法國小說,林紓幾番推辭,最后以“須請我游石鼓山乃可”作為條件答應了。就在石鼓山蓮葉鋪水、畫舫接窗的游船上,王壽昌口譯了幾段,林紓被女主人公悲慘的命運打動,便在“耳受手追”中譯完《巴黎茶花女遺事》全書。

付梓刊行后,林紓手捧飄著油墨清香的書本,就像端持一個好夢,醞釀著抖擻的蘇醒。那一刻,頹唐自動消弭,力量重新膨起。

落日千帆低不度,驚濤一片雪山來。人人爭相閱讀,一時洛陽紙貴,好友嚴復更是替林紓高興,作詩盛贊。

聲名鵲起的林紓嘗到了甜頭,一發不可收拾。此后,林紓翻譯的作品源源不斷,用力之勤、涉獵之廣、速度之快令人驚嘆。他的合作者有王壽昌、魏易、嚴培南、嚴璩、曾宗鞏、毛文鐘等,譯著100多種。林紓對自己的筆頭功夫也一直充滿自信:

恃二三君子,為余口述其詞,余耳受而手追之,聲已筆止,日區四小時,得文字六千言。

口述者未畢其詞,而紓已書在紙,能限一時許就千言,不竄一字。

如鯨向海、似鹿投林,林紓找到了人生棧道,由此通向精神的道場。這也呼應了他早前的突圍念頭,他曾那么自戀且自信地高呼:“我的一支筆靠在南門城墻上,沒有人搬得動?!?/p>

他的著作,如天外飛雪,新奇地落在每一個人的視野。他瀟灑的身影,如背負長劍的大俠,獨步天涯,帶光而行。

當時有位名妓叫謝蝶仙,長于作詩,讀罷《巴黎茶花女遺事》,對譯者才華傾慕不已,想委身于他。林紓得知后很是感動,卻終究有所掛礙。譯出一個個驚世之情的林紓,卻不懂及時挽住一片情。他寫了一首《答謝蝶仙》,婉拒一顆熾烈的心:

不留夙孽累兒孫,

不向情田種愛根。

綺語早除名士習,

畫樓寧負美人恩。

之后,薄命的謝小姐沒多久就香消玉殞了,林紓好一陣難過,寫下“水榭當時別謝娘,夢中恍惚想啼妝?;陙砣暨^西江道,好認臨川玉茗堂”,表達哀婉之意,還多次把她作為小說里的女主人公。

5

晚年的林紓,是一個復雜的存在。原本他只想撲在“春覺齋”里研究他深愛的古文,可是風雨飄搖、兵荒馬亂,誰又能躲過小樓外的風雨?

在動蕩的時局面前,已知或未知,迂腐或開化,追隨或疏離,焦灼或欣慰,擔憂國家前途卻對舊世界的行將就木產生切膚之痛,執迷不悟地守舊卻又無法抑制新生,這矛盾掙扎的一切,終究組合出灰色調的碎片畫面——辛亥之年對“共和”的認同與期望,對議會制下“黨爭”的不滿與失望,對“政府”的維護與對“政客”的譴責,在五四時期對新文化的抵抗,以及前后11次拜謁光緒陵……

假如截取上述片段,大抵能拼接出如許畫面:時代車輪滾滾向前,一位老人站在騰起的煙塵里,不知今夕何夕,甚至對著呼嘯而去的車影痛罵幾聲,那佝僂的背影被夕陽拖得很長,很長……

翻開他的人生長卷,躍然于紙面的還有:那個出身寒微卻赍米贈師的讀書郎;那個坐對黃花微一笑而慷慨施助的善心人;那個在馬尾海戰失利后攔馬狀告福州軍務掩蓋敗績的真義士;那個仿照白居易的諷喻詩為兒童創作啟蒙歌訣的大詩人;那個不懂外語卻捧出皇皇譯著的翻譯家;那個在妻子逝世后遲疑續弦的癡情郎;那個在西湖缺樹處補栽垂柳的“西湖補柳翁”……

1924年10月,林紓走了,帶著73載春花秋月,帶著歡喜與疼痛,帶著榮耀與落寞,帶著迷惘與憂思,帶著彷徨與堅定……

福州北郊馬鞍山的林紓墓地依山望川,墓門前的石柱上鐫刻著他生前自撰聯:

著述儻沾東越傳,

功名早淡北山文。

以文傳世,借才立名,雖歷波折,卻也不朽。

想想多數人的生命模式大體都這樣,是與時代的聚合、出發、回歸、永別,包含人生的成敗、得失、明暗、轉圜。林紓亦在車水馬龍間追逐一生,在數不清的風雨跌宕中留下他的風華絕唱……

猜你喜歡
林紓
林紓的堅守
挑戰 突破 心態 成功不會外文也當翻譯家
林紓當眾燒借據
回望林紓:孝道、愛道與友道
林紓當眾燒借據
林紓當眾燒借據
林紓當眾燒借據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響了林紓的人生觀
擁抱
擁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