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冀魯豫根據地的戰勤負擔

2021-10-15 12:40張昆明
文史月刊 2021年9期
關鍵詞:浪費群眾

張昆明

戰勤是為了支持部隊作戰提供的各種后勤服務,包括運送糧食彈藥之類軍需物資、抬送傷員、做軍鞋、為軍屬代耕農田等??谷蘸徒夥艖馉帟r期,晉冀魯豫根據地的群眾除了交糧納稅,還承擔著沉重的戰勤負擔,為反抗侵略、支持民族解放戰爭作出巨大貢獻。

抗戰時期支差:成為民眾法定義務

為抗擊日軍,在運輸糧彈、修筑工事、轉運傷員、交通破襲等方面,需要廣泛發動群眾,動用大量勞力,形成“有糧出糧,有力出力,人人有責”的抗戰局面,因此,根據地將人力畜力服役作為法定義務。

1941年7月22日,邊區政府頒布《晉冀魯豫邊區軍事支差條令》,明確規定:凡年齡在16歲以上、50歲以下之男子,及一對牙以上之驢、騾、馬、牛(不能馱載及駕馭之牛除外)、駱駝得參加服役。

軍事支差業務大體上分為參戰工作、支差、義運三類。

參戰工作是指戰時跟隨部隊行動,協助部隊運輸軍需品和勝利品、抬運傷病員、帶路送信、破壞敵人交通及封鎖線軍用工事、修筑我軍工事或交通等。服役人員3天以內自帶給養,由縣政府在地方糧內統籌開支,從第4天起伙食由部隊供給。

支差是指平時幫助軍事機關運輸軍需品或公用物品,協助軍事機關遷移。

義運是指為部隊和軍事機關義務運輸公糧。

減免和照顧支差的情形主要包括:年齡在16—18歲,或因體力弱不能負重者,只跟牲口或服輕差;不能走長路的人,以及獨身商人可支短差;不脫離生產的區級干部支半差;村長、民政學校中常任義務教員、患病者、工廠工人礦工,均不支差;經證明有病或在生產前后一個半月內的牲畜不支差;民兵參加縣區訓練、區干部到縣區開會,在一天以上,造成誤差,不再補差。

用差的機關部隊,須按規定為服役的人畜提供食宿、草料,標準為:每人每日小米1斤6兩或雜糧2斤、菜金2角;驢每頭每日干草8斤、料1斤;牛每頭每日干草10斤、料1斤;騾馬每頭每日干草10斤、料1斤半;駱駝每頭每日干草12斤、料2斤。支差路程在35里以內者,按半日計算。

為避免超重,損害健康,人畜運輸重量也有規定:每人負重不得超過60斤,每頭驢不得超過90斤、騾馱140—160斤、牛馬馱120—150斤、駱駝不得超過300斤。

根據地在用差手續上,分為《用差證》《撥差證》《換差證》,三個證只能使用一次,超過填寫日期半月或涂改都無效。一般情況下,是由旅級或軍分區以上政治機關填寫《用差證》,由首長簽名蓋章,再經專署批準,由縣政府撥差,發放《撥差證》。若《撥差證》超期,用差部隊或機關人員需拿《換差證》到縣政府或區公所辦理換差手續。戰爭時期,形勢千變萬化,緊急情況下,來不及辦手續,旅級或軍分區以上政治機關也有權臨時向縣政府、區村公所直接要差。

民國時期,交通和生產條件還很落后,山區群眾運送物品主要靠人背畜馱。據邊區政府“首府縣”涉縣1942年底調查統計,全縣人力共164576人,其中16—50歲82674人,15歲以下和50歲以上81902人;畜力共有牲畜18677頭,其中毛驢15870頭、騾子730頭、馬80頭、牛1988頭、駱駝9頭。各村成立有自衛隊、畜力隊,負責派差。村畜力隊設隊長1人,下分幾個班,每班設班長1人,管理牲畜15—17頭。1942年7—11月,涉縣在人力上支差2928人、義運733人,在畜力上支差2808頭、義運704頭。

磁武縣1942年4—12月統計,在人力上支差8人、義運8人、參戰13人;在畜力上支差3139頭、義運783頭、參戰184頭。

林北縣1942年4月12日—12月25日統計,以工計算,人力支差99個工、義運148個工;畜力支差2778個工、義運12698個工。

優待抗日軍屬:提高群眾參戰熱情

抗戰時期的戰勤工作,又稱“抗勤”,縣、區、村成立有抗勤委員會,其中優待抗日軍屬也是一項重要工作。而優屬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起初管理無序到逐漸規范的過程。

太行山地瘠人貧,參加八路軍的青年90%以上是貧苦農民出身,文化程度低,甚至很多是文盲。往往貧窮、文化低的群眾,在村中地位低下,即使家中有人參軍,因多是普通戰士,也改變不了家庭地位。而且,全面抗戰初,山區很多老百姓不了解八路軍和國民黨部隊的區別,存在“好人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陳舊觀念。

涉縣大規模的優屬工作,是從1941年開始的,因全縣征兵參戰,當年搞了一次優待活動,向參軍家屬發放糧食。但是缺乏審核制度,導致優屬工作亂象叢生:糧食分配不均勻,有的家屬分得多,有的分得少,還有很多沒有分到;抗屬認定也不規范,一些非抗日家屬得到優待,甚至有的偽軍家屬也分到1—3斗糧食,引來群眾一片抱怨。

從1942年起,涉縣優屬工作才逐漸走向正軌,縣、區、村三級成立“優委會”,組織開展登記、審核、調查和優待工作。在村一級,抗日家屬5人以上者,成立“抗聯會”,選出一名會長,協調解決抗屬困難。

根據地對抗日軍屬的優待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項:

精神優待:端午、中秋、“雙十”、春節等節日,組織干部到抗屬家中慰問;區干部下村開會,設“抗屬席”,邀請抗屬講話,以示尊敬;動員群眾給抗屬送禮,請抗屬吃飯;村中吃席,請抗屬坐“首席”。

勞力優待:組織人員給抗屬耕地、挑水、送煤送柴。

土地優待:沒收漢奸土地,或分配公地、社地,優先照顧貧苦抗屬,讓其耕種或租種。

糧食優待:抗屬領取糧證,按規定領取糧食。

涉縣為水、旱地制定用工標準,每畝地分別需20個工和10個工。對抗屬而言,享受的優待是,按照每人不超過1畝的標準,可以自行找人代耕家中土地,或由村里的代耕隊幫助種田。而為抗屬代耕土地的人員,每個工頂村里支差1天。據涉縣1942年中秋節總結優屬工作,全縣軍屬412戶、1126人,發放糧食63.44斗;113戶、216人,享受打柴、擔水服務18945斤(次);105戶、259人享受勞力547個工;土地優待337畝。

據磁武縣1943年1月總結優屬工作,在勞力優待上,全縣69個行政村,有9個村各成立1個代耕隊,為軍屬代耕土地51畝。西峧村動員富戶拿柴給抗屬燒,賈壁村組織人員每月給每戶抗屬送1筐煤,石步槽每月為1戶抗屬送三四筐煤,并擔水。索井在反維持斗爭中,從退款里抽出1000元,購買660筐煤(每筐80斤,共52800斤),分給村里七十多個抗屬和其他一些村民。在土地優待上,大水沒收漢奸土地2畝,分給2個抗屬;安子嶺沒收漢奸土地4.5畝,分給4個抗屬;劉家莊沒收毒品犯土地2畝,分給1個抗屬;北賈壁5個抗屬租種公地10.5畝,索井20多個抗屬租種公地60余畝。在糧食優待上,游擊區封鎖溝以西15個村,為大多數抗屬發糧食,少數發偽鈔;溝東莊村以糧折鈔,并給抗屬減少支差,每人每月減少支差30個;全縣共發放優待糧122606.5斤。

這些優待,反映了抗戰時期優屬工作的特色。

解放戰爭出勤:群眾負擔加重

解放戰爭時期,由于戰爭規模龐大,部隊作戰頻繁,加上組織管理不善,一些部隊、機關和單位亂派差,根據地很多地區的戰勤負擔加重。

1947年3月,太行行署統計,由于戰爭關系,1946年太行區群眾的勞力負擔成為抗戰以來最重的一年,出勤負擔空前繁重,農忙時節也無法避免出勤。在根據地腹心地區,一般村莊的出勤勞力(16至50歲),全年人均支付勤工達45—50天,邊沿區或作戰區群眾出勤在100—120天,個別負擔特別重的地區,人均達到150天以上。自然,也有個別負擔特別輕的村莊,人均15天左右。經統計少數村莊,在農民耕作季節內,服勤時間占21%,若與糧款負擔相比,勞力支付占邊區糧款負擔的141%。在群眾戰勤負擔中,義運、參戰、代耕、出勤的比例分別占25%、18%、16%、16%,而其他未經正式手續支撥,由機關干部戰士亂要亂派的差務占到25%,讓民力造成很大浪費。在武安冶陶,民力浪費比例達到30%。很多地區的服勤面窄,大批干部不服勤務,一些民兵也不出勤,不服勤的人占應服勤人的1/5,甚至有的地方達到2/3。

1948年4月13日,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滕代遠通過電報,向中共中央報告部分地區群眾戰勤負擔問題:河南濟源縣7個行政區、217個行政村、20.6萬人口,2/3是女人。因連年災荒、缺勞動力、戰勤負擔重,導致很多田地荒蕪。災情最為嚴重的是王屋山區,許多貧雇農甚至還有富農,賣兒賣女,換三四斗糧食度荒,出去討飯的人更多。

公糧負擔平均占到農民總收入的3/5。在勞力負擔上,濟源縣全勞力2萬人,1947年秋參軍4500人,實有15500人。1947年陳謝(陳賡、謝富治)大軍南下時,出修船工2萬個、組織群眾運糧150萬斤,僅六、七兩區運送柴草840萬斤、派擔架去臨汾2400人、為陳謝大軍運送彈藥及擔架達10760人。將20個村設為野戰醫院,這些村子群眾不出差,專門服務醫院,包括看護、洗血衣、磨面、割草作鋪草等,全村男女老幼加上小學的師生,都應付不過來。

在軍鞋負擔上,1947年,太岳四專署晉城、陽城、高平三個縣,7萬婦女做軍鞋75.6萬雙,平均每人做11雙,合米84672石。

在社會負擔上,包括勞軍、村公所辦公費、劇團費、擴軍費等,超過公糧負擔很多。

1948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批轉《滕代遠關于群眾戰勤負擔情況的報告》,作出指示:“望陳、謝及各前委各中央局嚴重注意此項報告,嚴格檢查部隊中浪費人力物力現象,迅即訂出制度辦法,加緊糾正。尤其要將前線依賴后方,不愿盡一切努力就地解決困難,一遇困難,就向已很困難之后方(許多地方已盡了超過其可能性的努力)作過分之要求,忘記了必須將戰爭負擔盡量加之于敵的戰略方針這一類錯誤思想加以檢討,徹底糾正?!?/p>

1948年,太岳行署調查統計民力不合理負擔問題,主要分為以下五種:

一是濫用民力。八縱從臨汾縣動用300輛大車,由聞喜縣七里店往翼城縣大河口運送炮彈,其中一半車輛拉食鹽。一專區召開土改會議時期,動用120輛車拉炭,拖延一個月仍未向群眾付腳價錢。

二是浪費民力。有的未精確計算,多報虛要,如軍區衛生部在二專署撥300副擔架,結果只用100副,其余200副空回,誤工3200個。有的是協調聯系上出了問題,八縱沁水兵站組織民工運送彈藥,結果到了目的地,并無彈藥可運,使民工空跑兩次,浪費民力3657工。四縱留守處在沁水要民工運輸彈藥,因沒人收,浪費民力13300工。安澤縣野戰二所兩次向地方要擔架,卻又沒用,浪費民力13000工。

三是組織不好。曲沃縣派400輛車到煤窯拉炭,因事先沒有組織好,窯上不發炭,車輛全部空跑。

四是重財糧輕民力。屯留大批壞糧不在當地處理,送到晉城出售,其實兩地銷售價格相同,浪費了大批民力?;艨h1000雙爛軍鞋不在當地處理,送到行署,浪費民力240工。

五是扣差不放。衛生部野戰八院在沁水等地撥差,扣留90個民工不放,讓其多住3天,不僅浪費了民力,還讓民工們餓了肚子。

節約民力:鞏固根據地

在戰勤工作中,種種濫用浪費民力、加重群眾負擔的現象,也引起各地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想方設法規范管理,節約民力,減輕群眾負擔。

1947年3月20日,太行行署發出《關于發揚民力節約民力的指示》,指出民力浪費包含兩種因素,一種是不該動用而動用,不需多用而多用;另一種是組織不好,計算不好。要求部隊和地方都要負起責任,合理組織,精確計算,科學使用,避免浪費民力。

猜你喜歡
浪費群眾
文明用餐,拒絕浪費
愛虛張聲勢的水
注意注意!吸管來襲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吃瓜群眾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眾前來省作協吊唁陳忠實先生5
各界群眾參加陳忠實遺體告別儀式
不怕群眾找我,就怕群眾不理我
爆笑網文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