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的點線面研究

2021-10-22 17:48魏旋君
人民周刊 2021年18期
關鍵詞:群眾社區生態

魏旋君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楊浦濱江,充分肯定楊浦將“工業銹帶”打造為“生活秀帶”的做法,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論斷。要求上海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這為全國的人民城市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系統回答了城市建設與發展為了誰又依靠誰的根本問題,深刻闡釋了創建怎樣的城市以及如何建設城市的重要命題,有力彰顯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人民屬性,賦予了“人民城市”的嶄新內涵。推進人民城市建設,我的感悟是,突出立足點,共繪風景線,優化社會面。

突出立足點——體現人民性特征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F代化城市的創建和治理,靠的就是人民的集體智慧和力量。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對于共產黨人而言,“人民”二字始終重于千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強調開展一切工作都要把人民放在中心地位,以人民滿意與否為衡量標準?!叭嗣癯鞘小钡睦砟钍恰耙匀嗣駷橹行摹钡乃枷肱c城市創建、治理和發展的有機融合,即為人民城市建設的立足點,要在新時代城市建設過程中,秉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將城市打造成百姓安居樂業的園地。突出“人民”的主體地位和價值導向?!叭嗣癯鞘腥嗣窠?,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設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深刻詮釋了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的重大命題,充分體現了“人民是歷史創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叭嗣裰辽稀钡某鞘邪l展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鏗鏘宣示一切依靠人民。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立足人民性,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揚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尊重城市居民對城市發展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鼓勵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真正實現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努力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的城市、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的城市,真正實現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人人出彩、人人參與、人人享有、人人溫暖、人人認同的“五個人人”目標,還要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廣闊的承載空間,為人民提供更加堅實的物質保障;人民群眾也才能享受到高品質生活,才能感受城市的溫度,對城市擁有歸屬認同,才能最終在這個城市扎根,在這個城市出彩。

共繪風景線——呈現系統性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边@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的宗旨、主體、重心、目標,深刻闡明了城市建設的方向。共繪風景線,呈現系統性思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發展思想導引行動指南。這一概念應涉及三個要素,即城市的建造者、治理者和使用者。在該理念的指引下,這三者有機整合在一起,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民既是城市的建造者,又是治理者和使用者,人民群眾的努力有了明確的方向,即為了他人的幸福,最終也成就了自身的福祉。具體來說,要把握“三好三線”。

劃好起跑線,共建人民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背鞘袣w根結底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建設與治理的方向。在城市建設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記城市屬于人民、城市發展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作為檢驗城市各項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生產、生活、生態各環節各方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目標是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充分釋放城市的發展潛力,使人民群眾得以享受城市生活的便捷與高效,真正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內容涵蓋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要圍繞人民群眾需要、貼近人民群眾生活、服務人民群眾利益。劃好起跑線,即以共建為根本動力,以共治為重要方式,以共享為最終目的,努力打造人人都有出彩機會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的城市,奮力開拓人民城市建設的新境界。能有效引導和依靠人民的力量來開展工作,最大程度上激發人民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運用集體智慧解決當下城市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

描好幸福線,共治人民城市。城市建設的總要求,應從人民城市的人本價值、生命體征、戰略使命、精神品質、主體力量5個方面的根本屬性,系統闡釋“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精神實質;從大民生視野、軟實力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規范化建設、系統性防控、共同體意識6個方面,城市的承載能力成為人類宜居生活的重要載體,主要應突出生態優美、生產興旺、生活舒適指標。涵蓋科技創新、就業創業、住房保障、醫療衛生、品質環境、教育資源、文物保護、綠色環保、交通便捷、人工智能等內容。要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設人民城市的生態文化,要緊密結合城市社會生態倫理、生態道德和生態審美的特點,共同推進節能環保、低碳循環、清潔高效的生產方式,共同踐行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的生活方式,倡導垃圾分類新時尚,引領生態文化新風尚,營造人人關心、重視和參與生態環保的良好文化氛圍和社會基礎。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建設,助力人民城市治理現代化。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生態環境建設必須強化公平性和品質感,關注每一位市民的真實感受。要更好地理解每一位市民對生態環境質量實實在在的要求,更加注重從數量達標向質量、功能達標轉變。生態環境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關鍵環節。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固守城市安全底線。生態環境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越大,風險點越多。守住城市生態環境安全底線,要以系統性思維、全周期管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嚴格環境風險預警管理,強化重污染天氣、飲用水水源地、危險廢物處置和管控、重點排污企業的排放、核與輻射安全等日常管控和預警工作;加強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管理,深入推進跨區域、跨部門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協調機制;提升風險防控基礎能力,加強智慧監測管控能力建設,為人民城市建設提供堅實的生態環境安全保障。提升生態環境發展品質,建設人民向往的生態之城。把市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追求作為一切工作出發點,把察民情、聽民意、聚民智作為謀劃工作的著力點,把市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生態環保工作成效的落腳點,努力建設人人都有成就感、參與感、品質感、溫暖感、歸屬感的生態之城?!耙匀嗣駷橹行摹钡闹卫砝砟钜髲娜罕姷囊暯谴_定政府改革“改什么”,用群眾的語言設定政府改革“怎么改”,以群眾的感受評判政府改革改得“好不好”??梢哉f,每一位市民都是城市治理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筑好保障線,共享人民城市。注重城市創建和治理理念的創新。采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時代的共享優勢搭建治理平臺。營造讓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城市幸福感。打造充滿活力的機遇之城,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創業平臺、事業舞臺,努力為工作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提供用武之地、打開成功之門。整合審批、服務、執法等方面力量,把社區打造成為城市治理的堅實支撐和穩固底盤。扎實推進基層黨建、強化科學管理、嚴格社區治理、完善公共服務。把城市建設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通過“破七難”,即困難群眾生產生活難、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行路停車難、清潔難、辦事難,解決群眾反應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維護每個人的權利,保障每個人全面發展,尊重自由,有效維護和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發揮人民主體地位,擴大公民的決策參與。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

優化社會面——再現協同性使命

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充滿感情、滿懷真情地做實辦好民心工程,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更好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充滿感情、滿懷真情地做實辦好民心工程,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要始終堅持以“生活品質之城”為引領,系統打造“品質城市”“品質產業”“品質環境”“品質生活”,形成先進的生活觀念、豐富的生活內涵、健康的生活方式、優越的生活環境與健全的生活保障,使“生活品質之城”成為城市發展的最鮮明特征與最硬核實力。

一要把握人民城市的主體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緊緊依靠人民推進城市建設,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強化人民群眾參與的制度化保障。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最大限度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人民群眾成為城市發展的積極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暢通渠道平臺、完善協商民主、加強基層治理,更好保障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堅持黨建引領,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推動共治自治中的組織領導作用,更好強化街鎮、社區在基層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共同推進社區“微治理”,持續完善家門口服務體系,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

二要營造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接納新觀念、包容新事物、支持新創造,推動涌現更多激蕩人心的奮斗故事。堅定走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有精神、有品格,有擔當、有作為,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人民城市建設中展現更加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三要把握人民城市的精神品格,著力提升城市軟實力。凝聚起建設人民城市的強大精神和品格力量,要追求卓越、對標對表、更高站位、更大突破,以不懈攀登、不斷超越的志氣心氣,敢闖敢試、敢于創造,匯聚人氣、集聚人才、凝聚人心。

四要培育社會復合主體,推進多元治理?,F代社會治理需要更加重視充分調動和發揮社會組織的橋梁作用,實現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合作共治。要推動包括群團組織、行業組織、中介組織、志愿者團體等在內的各種社會組織發展壯大。健全社區治理體系,推進基層治理。著力完善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三位一體”社區治理體制及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協同”治理機制,做到社區工作社會化、社區管理規范化、社區資源整合化、社區設施配套化、社工隊伍專業化、社區活動群眾化,最大限度滿足社區成員的公共需求,最終實現社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目標。

五要各部門積極配合。邀請專家學者開展人民城市指標體系研究。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主流媒體擔當創新,共同推進人民城市建設,加強引導督導,弘揚新成效。分級分層分類組織“人民喜愛的城市、人民滿意的城市、人民功勛的城市”評選表彰,在“十四五”期間,爭取有新的突破。

猜你喜歡
群眾社區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社區大作戰
多讓群眾咧嘴笑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