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室-腹腔分流術后顱內引流管36例CT觀察

2021-10-26 04:15陳思怡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影像科福建福州350000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1年19期
關鍵詞:分流管側腦室腦積水

陳思怡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影像科 (福建 福州 350000)

內容提要: 目的:分析腦室-腹腔分流術后顱內引流管CT成像特點。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接受腦室-腹腔分流術的患者中隨機抽取36例,以隨機數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肉眼觀察,觀察組在肉眼觀察的基礎上,于術后第2天和第3天,實施CT檢查,觀察患者CT成像,總結腦室-腹腔分流術后顱內引流管CT成像特點,對比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根據CT成像結果,可觀察患者顱內引流管位置與腦室大小,觀察組術后并發癥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腦室-腹腔分流術后顱內引流管CT成像可呈現患者顱內引流管位置,評估患者術后癥狀改善狀況,為患者術后病情治療提供指導,改善預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適當縮短住院時間。

腦室-腹腔分流術是腦積水患者的常用手術,于患者側腦室枕角穿刺,將分流管近端植入患者腦室內,將分流管遠端植入患者腹腔內,使患者腦室內的大量腦脊液分流至患者腹腔內,以此改善腦積水患者癥狀,使患者痊愈[1]。在臨床實踐中,常用的分流裝置為可調節式分流管,術后可根據患者臨床癥狀與病情發展,調整分流管壓力,使分流參數與患者實際相符,避免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2]。為改善預后,可于術后行頭部CT檢查,根據CT成像,觀察患者顱內引流管位置與腦室變化,準確評估患者術后恢復狀況,了解顱內分流管運行狀況[3]。為探究腦室-腹腔分流術后顱內引流管CT成像特點,總結腦室-腹腔分流術后引流管維護要點,本文于本院接受腦室-腹腔分流術的患者中隨機選取36例進行分析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36例接受腦室-腹腔分流術的患者為樣本,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8例,男9例,女9例,平均年齡(42.4±11.2)歲,高顱壓性腦積水患者16例,正常顱壓腦積水2例。觀察組18例,性別: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齡(42.7±10.9)歲,高顱壓性腦積水患者17例,正常顱壓腦積水1例。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患者確診為交通性腦積水;②患者頭部CT顯示腦室系統擴大;③患者可耐受全麻手術;④患者可接受術后半年的隨訪;⑤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患者精神失常;②患者合并嚴重臟器疾??;③患者治療期間出現顱內引流管故障,顱內引流管堵塞,顱內引流管穿刺等并發癥;④患者合并嚴重神經系統疾病。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對照組3例患者使用PT分流管;6例患者使用RADIONICS一體分流管;9例患者使用PS-Medical分體分流管。術后給予常規維護,包括一般消毒、引流管觀測等。

觀察組3例患者使用PT分流管;5例患者使用RADIONICS一體分流管;10例患者使用PS-Medical分體分流管。在常規維護的基礎上,于術前與術后,分別行CT檢查,檢查儀器為西門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掃描儀。

1.3 觀察指標

①CT成像特點。根據患者腦室-腹腔分流術前與術后第2天、第3天的CT檢查結果,總結CT成像特點。②手術指標。統計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包括引流管脫出、引流管堵塞、引流管感染三類。

1.4 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 CT成像特點

根據患者CT檢查結果,12例患者顱內引流管位置正常,位于患者穿刺側側腦室部位;3例患者的顱內引流管通過穿刺側側腦室穿透至對側腦室部位,RADIONICS一體分流管患者2例,PS-Medical分體分流管1例;3例患者的顱內引流管頭部一側部分區域通過穿刺側側腦室穿透至同側腦室外,穿透部位的長度約1.5~2.0cm,RADIONICS一體分流管患者1例,PS-Medical分體分流管2例。

顱內引流管位置正常的患者以及顱內引流管穿透至對側腦室部位的患者,顱腦CT成像顯示,和術前相比,患者腦室顯著縮小,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顱內引流管穿透至同側腦室部位的患者,顱腦CT成像顯示,患者腦室無變化,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在術后2個月,1例PT分流管患者的顱內分流管腹腔端從患者臍旁穿出;在術后3個月,1例PT分流管患者的顱內分流管在排便時從肛門脫出,2例患者復查時行分流管取出術。

2.2 手術指標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1%,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術后并發癥對比(n=18,n/%)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2.26±2.57)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6.39±3.14)d,2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腦積水是神經科常見疾病,任何年齡的人群均可發病,嬰幼兒和老年人為該病高發群體,嬰幼兒的臨床癥狀為頭圍增大、嗜睡、醒時哭鬧不止、眼睛“落日征”,發病晚期會阻礙嬰幼兒正常生長,致其智力下降[4];成年人的臨床癥狀為頭痛、身體失衡、小便失禁、記憶力減退等[5]。手術治療是臨床常用治療手段,在實施手術前,需行頭顱CT,了解患者腦室擴大狀況與腦部皮層萎縮程度,查找患者出現腦積水的原因,對癥治療。在術后,行頭顱CT,可根據CT成像,評估患者腦積水術后療效、觀察患者腦積水術后并發癥等,為患者預后提供指導[6]。

本研究發現,在觀察組36例患者中,6例患者顱內引流管位置出現變化,3例患者因顱內引流管位置變化,預后不佳,腦室大小無變化,臨床癥狀未改善。該結果證實,CT成像可觀察患者顱內引流管的具體位置,評估患者腦室大小,為患者預后評估與病情觀測提供參考。在CT成像中,患者的顱內引流管呈高密度條索狀影,醫生可以此判斷顱內引流管的位置,如患者顱內引流管位置正常,且患者腦室有所縮小,可評估腦室-腹腔分流術成功,患者預后良好;如患者顱內引流管穿至腦室外,可評估腦室-腹腔分流術失敗,需重新植入顱內引流管[7]。在臨床實踐中,醫生應合理選擇腦室端長度,在成年人腦室-腹腔分流術中,以腦室三角部作為穿刺部位時,腦室端保留長度在7~8cm即可,避免術后患者顱內引流管位置出現變化,改善預后[8]。觀察組術后并發癥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腦室-腹腔分流術后易出現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發癥,加重患者病情,影響預后,根據CT成像結果,可更全面地評估患者顱內引流管運行狀況,實施針對性治療措施,精準調節顱內引流管的壓力,避免顱內引流管出現堵塞、感染等并發癥,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根據CT成像結果調節顱內引流管壓力,可給予患者個性化維護與治療,改善預后,促進患者恢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頭顱CT可實施灌注成像,根據掃描成像的數據,計算患者腦血流量、腦血容量等指標,更為準確地評估患者術后病情發展,以此調節顱內引流管壓力,強化腦室-腹腔分流手術效果[9]。

綜上所述,腦室-腹腔分流術后顱內引流管CT成像可觀察患者顱內引流管的具體位置與患者腦室變化,為術后手術效果評估與治療提供參考,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使患者盡快痊愈,盡早出院。

猜你喜歡
分流管側腦室腦積水
腦室-腹腔分流術失敗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腦積水額角穿刺腦室心房分流術后腦室端分流管堵塞1例報道
揭密:腦積水的“水”哪來的?該怎么處理?
什么是腦積水?
147例側腦室增寬胎兒染色體核型分析
可調壓式分流管治療老年腦積水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對策探討
腦室外引流在小兒腦室
--腹腔分流管更換術中的作用
側腦室內罕見膠質肉瘤一例
側腦室注射DIDS對缺血再灌注腦損傷大鼠神經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腦積水的影像診斷技術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