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涂片聯合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

2021-10-26 04:15周小娟歐陽良良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江西九江332000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1年19期
關鍵詞:檢測值血細胞涂片

周小娟 歐陽良良 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 (江西 九江 332000)

內容提要: 目的:對血液涂片聯合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應用于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方法:選擇2020年1月~2020年12月來本院接受血常規檢驗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集患者的血液標本,分別采用血液涂片和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兩種方法實施血常規檢驗,并對其各自的診斷陽性率進行計算,同時對血液涂片聯合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診斷結果與兩種方法單獨使用的診斷結果進行對照比較。結果:采用血液涂片聯合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各血液細胞的檢測陽性率和檢測值均略高于血液涂片,同時顯著高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除中性粒細胞計數檢測值外),前兩者的與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血液涂片聯合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實施血常規檢驗,可以發揮互補優勢,提高診斷效果。

血常規檢驗在臨床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可以為醫師提供患者的多種血液細胞的形態改變、數量變化信息,便于醫生對患者的疾病發生、發展情況進行預測和評估[1]。傳統的血常規檢驗多使用血液涂片檢查方法,其可以通過顯微鏡對各種血液細胞的形態進行直接觀察,并對其數量進行統計,但相對而言工作量比較大,耗時長,對檢測者并不十分友好[2];隨著現代臨床檢驗技術的發展和各種全自動醫療設備的應用,在血常規檢驗中,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的應用也得到十分廣泛的認可。本文選擇2020年1月~2020年12月來本院接受血常規檢驗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血液涂片檢驗法和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驗法等不同方法對其血液標本進行檢測,計算不同方法的檢驗結果,并對其單獨或者聯合應用的診斷效能進行比較。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選擇2020年1月~2020年12月來本院接受血常規檢驗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不合并血液系統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感染性疾病、器質性病變,并能在檢驗中積極配合檢測者的要求?;颊咧?,男105例,女95例,其年齡19~65歲,平均(42.5±6.7)歲。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

1.2 方法

采集患者的血液樣本,對其實施血常規檢查。

檢查前,要求患者禁食禁飲10h以上,在次日清晨實施血液標本的采集,采血位置為肘靜脈,采血量在2~4mL,操作嚴格遵照實驗室無菌操作要求,并在采血后2h內完成檢測。

將采集到的血液樣本平均分成兩份,一份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驗,另一份則實施血液涂片檢驗。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驗:檢查前確保質控品在控,觀察儀器的自動稀釋狀態,確保稀釋效果。檢測溫度(20±2)?C,檢測儀器為邁瑞生產的CAL-8000型全自動流水線血細胞分析儀。

血液涂片檢驗:將血液樣本涂布在涂片上,使其自然風干,對其實施染色處理(染色液為瑞氏染色液)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各種血液細胞的類型、形態和數量。顯微鏡為日本奧林巴斯公司生產的CX31型光學顯微鏡。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統計不同方法檢測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細胞、嗜堿性細胞的數量和檢測值,比較血液涂片和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單獨或聯合檢測獲得的檢測陽性率、檢測值之間的差異。其中,不同血液細胞的檢測陽性的判斷標準是[3]:血液樣本經全自動紅細胞檢測分析儀檢測后結果呈陽性,且經血涂片細胞形態學檢查后顯示結果基本一致,反之則為陰性。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對比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對比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血液涂片、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單獨或聯合應用檢驗各項細胞的陽性率比較

采用血液涂片聯合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細粒胞、嗜酸性細胞、嗜堿性細胞的陽性率均顯著高于兩種方法單獨檢測的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檢測檢測血常規各項指標的陽性率比較(n/%)

2.2 血液涂片、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單獨或聯合應用檢驗各項細胞的檢測值比較

采用血液涂片聯合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細胞、嗜堿性細胞的檢測值均略高于血液涂片的檢測值,同時顯著高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的檢測值,前兩者的檢測值與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三種方法在中性粒細胞的檢測值比較上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血常規不同檢測方法對各項細胞指標的檢測結果比較(n=200,±s,%)

表2. 血常規不同檢測方法對各項細胞指標的檢測結果比較(n=200,±s,%)

方式 單核細胞 淋巴細胞 中性粒細胞 嗜酸性細胞 嗜堿性細胞血液涂片 10.98±1.92 24.32±3.23 60.55±10.12 3.53±1.15 1.04±0.21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8.78±1.23 20.82±1.43 60.72±9.32 2.42±0.67 0.49±0.17聯合檢驗 11.34±2.05 26.63±3.57 61.03±9.54 3.92±1.40 1.15±0.26

3.討論

臨床檢驗是發現人體病變情況并制定合理治療方案的基礎,特別對一些隱匿性疾病,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4]。血常規就是臨床檢驗最基礎的診斷方式之一。本文對血常規檢驗中常用的兩種方法:血液涂片檢查和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并分析二者聯合應用的診斷效能。

從本文檢測結果來看,無論是在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細粒胞、嗜酸性細胞、嗜堿性細胞等的檢測陽性率還是檢測值的比較上,總體呈現出聯合檢測效果顯著優于血液涂片檢查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結果的情況,同時有血液涂片檢測結果略優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的情況(中性粒細胞的檢測值比較除外)。這是由于血液涂片檢查的方法可以通過顯微鏡對血液中各種細胞的形態進行直接鑒別和判斷,并能明確細胞的數量,檢測的準確性也就相對較高;而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則是借助光學與電學原理,對血液中各類細胞進行自動化鑒別、分類、計數的方法,其優勢在于檢測速度快,可以降低檢測人員的工作量。兩種方法也各有其劣勢,血液涂片檢驗的缺點在于需要檢驗人員對相關細胞進行手工鑒別、計數,工作量繁重,耗時較長,還可能因染色問題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檢測結果出現一定的誤差,在大量標本需要檢測時受限嚴重[5];而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在做血常規檢測時,則可能在機器自動操作過程中出現細胞識別錯誤的情況,使相關細胞的檢測值、檢測陽性率都下降[6]。

因而,通過血液涂片聯合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實施血常規檢驗,可以發揮互補優勢,提高診斷效果。

猜你喜歡
檢測值血細胞涂片
抗人T細胞兔免疫球蛋白對降鈣素原的影響
痰涂片與痰培養在下呼吸道感染診斷中的比較
直腸FH檢測剩余液涂片用于評估標本取材質量的探討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細胞發生的觀察
血細胞分析中危急值的應用評價
《2018年全國省級獸醫系統實驗室檢測能力比對結果分析》圖版
沙塘鱧的血細胞分析
低溫高速離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桿菌與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桿菌的比較研究
全血細胞分析儀配套操作臺使用體會
兩種試劑D-二聚體檢測值與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值的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