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蘇里大學 初體驗

2021-10-27 07:12郭詩語
中學生天地(B版) 2021年9期
關鍵詞:密蘇里學院大學

郭詩語

“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留學體驗大打折扣。許多同學雖然出了國,卻只能關在房間里上網課,無法真正融入當地生活。我很幸運,趕在疫情來臨前,去美國體驗了一段精彩的留學生活?;貞浧鹪诿芴K里大學當交換生的那半年,無數精彩的畫面從我的腦海中涌現出來。

初識“哥村”與“密大”

走下飛機的那一刻,我驚訝極了——所謂機場,竟只有三兩座平房。在去學校的路上,連綿不絕的玉米地從車窗外飛馳而過,美國給我的初印象不是繁華大都市,而是夢回高中地理之“美國農業帶”。

這就是位于美國中部的密蘇里州哥倫比亞市,這里農業發達,地廣人稀。哥倫比亞市只有十萬人口。你能想象嗎?在這里,超過六層的建筑就能被叫作高樓,但這樣的高樓屈指可數。難怪當地的中國人把它叫作“哥村”。

“哥村”有多片幽深的森林,如果你住在南邊,每天上下學的公交車會穿越一個自然保護區,司機開車時格外小心,生怕撞傷了突然沖出來的小鹿。最驚艷的是“哥村”的落日時分,火燒云把天空染成緋紅色,好似一幅油畫。城郊的空曠田野里,有一棵四百多年的大橡樹,它靜默地撐開枝杈,守護著這片土地。夜晚,它頭頂的蒼穹星河璀璨,像是匯聚了整個宇宙。

我就讀的密蘇里大學位于哥倫比亞市中心,學校沒有圍墻,與城市融為一體。密大校園十分美麗,既有攝人心魄的哥特式建筑,也有古樸典雅的紅磚建筑,樹木的多樣性可以媲美植物園,隨處可見跳躍跑動的小松鼠。在校園中心的弗朗西斯廣場,保留著六根愛奧尼石柱,那是百年前學校遭遇一場大火后未被燒毀的遺址。如今,人們可以隨意地爬上石柱,晃蕩著腿,邊喝汽水邊聊天。

新生開學典禮就在弗朗西斯廣場舉行,簡單的致辭后,學生們聚集著從石柱間奔跑穿過,各領一盒學校特制的冰激凌,吃完就算完成了成為“密大人”的儀式。這種別開生面的儀式,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密蘇里大學創立于1839年,是當時密西西比河西岸唯一的大學。不同于那些精英云集、金光閃閃的常春藤私立名校,這是一所充滿地道美國風味的公立大學。除了教育學生,公立大學還是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注重科研。我當交換生的那年秋天,密蘇里大學教授喬治·史密斯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我有幸在新聞發布會現場一睹其風采。

開學那些新鮮事

社團招新意味著新學年的正式開啟,那段時間,校園里每天都熱熱鬧鬧的,走幾步就有熱情的同學塞給我海報和小禮品,或是拉我去吃免費的披薩和牛肉漢堡。傍晚熱氣散去,圖書館前的廣場上經常有年輕人聚集在一起,玩顛水球等小游戲。在路燈下,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真誠的喜悅。就我個人經歷而言,在美國學習期間,總是被友愛包圍。

和美國女孩凱瑟琳認識的第二天,她就邀請我和另一個中國同學去參加樹林派對。怕我們迷路,她還熱情地開車到公寓樓下來接我們。樹林里的木屋塞滿了年輕人,原來這是一場大學城的聯誼活動,只有我們兩個亞裔面孔。

密蘇里大學有著濃厚的運動氛圍,這里擁有全美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的大學體育館,攀巖墻、搏擊館、跳水臺……你能想象到的運動場所學校里面都有,甚至還有溫泉館與桑拿房,那是體育愛好者的天堂。

橄欖球絕對是美國校園競技體育的核心,密大的橄欖球隊是代表密蘇里州的一支傳統強隊。每逢九月橄欖球賽季,整個“哥村”都沸騰了,人們穿著黑金兩色相間的主場球衣,臉上貼著老虎(球隊吉祥物)貼紙,絡繹不絕地走向比賽場館。禁不住好奇,我去觀看了一場密蘇里州隊與愛荷華州隊的比賽,看臺上水泄不通,在拉拉隊的鼓動下,觀眾的吶喊聲震耳欲聾,還有時不時升起的煙花……讓我著實體驗了一把美式橄欖球文化。

密蘇里大學也是“Homecoming(回歸日)”的起源地。Homecoming是美國大學和高中的一大傳統節日,這是除了畢業典禮外每年學校最為喜慶隆重的日子。十月秋高氣爽,正是密大校友們回歸的好日子。學校的各院系、俱樂部都會為Homecoming提前制定主題、設計花車、排練節目。我們幾個中國交換生也被熱心于傳播中國文化的老師組織起來,學習打腰鼓。那天的花車游行從校內一直到市區,當地居民全家出動,在街道兩邊看表演,我們打了一路腰鼓,所到之處皆是掌聲,紅紅火火,吸睛無數。

世界上第一所新聞學院

之所以選擇來密蘇里大學當交換生,是因為它那赫赫有名的新聞學院。你也許不知道,這樣一個“鄉下”地方,在1908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所新聞學院。首任院長沃爾特·威廉寫下的《新聞記者的信條》,被一代又一代新聞人銘記于心。一屆屆畢業生從這里奔赴世界各地,逐漸成為各大媒體的“中堅力量”,他們記錄了時代變遷,支撐起一所老牌學院的榮光。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畢業生奔赴遠東,報道中國正在經歷的巨變,我所崇拜的《紅星照耀中國》作者埃德加·斯諾正是其中一員。那時候,一大批有志于新聞事業的愛國青年都曾求學于此——可以說,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為中國早期新聞事業的創立提供了幫助。如今依然佇立在新聞學院拱門下的一對石獅子,見證了中美人民的這段友誼。

在學校的開放日,我跟著本科新生們參加了校園游覽活動,新聞學院有多幢教學樓,志愿者為我們逐一講解。這些紅墻白窗的百年建筑,在綠蔭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古典雅致,內部卻極其現代化,所有電腦都是蘋果牌臺式機,錄制廳、演播廳的設備一流?!發earn by doing(在實踐中學習)”是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傳統,這里的學生同時也是正規媒體的記者或編輯,實操能力值拉滿。此外,新聞學院還擁有電視臺、電臺等媒體機構,不論你學的是新聞傳播的哪個分支,都能邊學邊做,得到充分的實戰訓練。

這所老牌新聞學院跟隨著數字時代的浪潮,實現了新聞與計算機科學的融合教學,比如數據新聞專業的學生要學習數據挖掘與分析、數據可視化、編程等非常硬核的課程。學院每年都舉辦新聞商業化項目的比賽,鼓勵學生跨學科組建團隊,獲獎項目能得到商業投資,實現落地。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在美國新聞界是一塊金字招牌,業界公認,這里的畢業生基礎扎實、功底深厚。若論本科階段哪所大學的新聞學院最好,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當之無愧。

我的老師有點“?!?/p>

普利策新聞獎被譽為“新聞界的諾貝爾獎”,是新聞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我曾以為它離自己很遠,只能相隔萬里拜讀那些獲獎作品,沒想到有朝一日我竟成了普利策新聞獎得主的學生。

我的第一堂課是新聞攝影。那天早晨,我滿懷期待來到教室,教室很寬敞,卻只有三排環形桌子。老師是一位帥氣的白人中年男子,笑起來十分和藹可親。我們的班級由來自中國、美國(其中有亞美尼亞裔和俄羅斯裔同學)、法國、塞維利亞、印度尼西亞的16名同學組成,是妥妥的小班化教學。

老師說我們是他的第一批學生,此前他在《圣路易斯郵報》就職。低調的他沒有再過多介紹自己。后來我登錄了學校網站,才發現這位老師來頭不小。他的職業生涯很輝煌,曾經供職于白宮,而在《圣路易斯郵報》任職期間,他和團隊獲得了2015年普利策突發新聞攝影獎。

新聞學院竟如此藏龍臥虎,第一位老師就讓我大為驚嘆,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還會遇到什么驚喜了。我能夠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們融洽相處嗎?我又會在這里學到些什么?我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了期待。

猜你喜歡
密蘇里學院大學
初等教育學院
衡水學院與美國中央密蘇里大學舉行校際交流暨兩校深入合作“云簽約”儀式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珍珠港歷史遺跡密蘇里號戰列艦紀念館
學院掠影
河北傳媒學院代表團成功訪問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
名校校訓——密蘇里大學
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獨立學院:“我該如何存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