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體質學與基于經顱多普勒血流動力學參數的相關性分析

2021-10-29 02:20史永梅張文征賈衛華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1年20期
關鍵詞:濕質陽虛椎動脈

陳 星,史永梅,張文征,賈衛華

經顱多普勒超聲(TCD)評估腦血管疾病可實時監測顱內血管的血流動力學情況,具有經濟、無創、方便等優點[1-2],研究人員不斷更新TCD參數以提高評價腦血流動力學的能力[3]。中醫體質學說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內經》萌芽,經過《傷寒》《金匱》發展,《景岳全書》完善,不斷總結升華最終形成中醫體質學說[4]。國醫大師王琦教授經過30余年研究,基于大量臨床觀察[5],對內容進行增補,形成現有的9種基本體質類型[6],可全面反映人群的中醫學病理生理特點[7]。本研究結合新的TCD血流動力學參數,基于現有的中醫體質量化積分,探討血管超聲在中醫體質辨識中的結合位點,為中醫“治未病”思想進一步提供數據支持,對中西醫結合的辨證論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門診病人38例,其中男14例,女24例;年齡(52.53±16.30)歲;身高(164.82±7.22)cm;體重(66.0±12.6)kg;健康體檢11例,主訴頭暈病人16例,主訴頭痛病人11例;伴隨疾?。焊哐獕?例,高脂血癥8例,冠心病3例,2型糖尿病2例。

1.2 檢測方法 TCD檢測:應用美國Natus公司生產的TCD診斷儀(型號:SONARA/tek),探頭頻率2 MHz。通過顳窗、眼窗和枕窗,分別記錄雙側大腦中動脈(MCA)、雙側頸內動脈終末段(ICA)、雙側頸內動脈虹吸段(CS)、雙側大腦前動脈(ACA)、雙側大腦后動脈(PCA)、雙側椎動脈(VA)、基底動脈(BA)近遠端的血流信號,共測量14個血管部位的S1峰時流速(Ys1),心臟舒張期血流速度(Vedv),達S1峰時間(Ts1),并進一步計算S1峰血流加速度(Ss1)=(Ys1-Vedv)/Ts1(見圖1)。同時根據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制定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8]中醫體質量表進行評定,并進一步計算轉化分。

圖1 血流動力參數標注圖

2 結 果

2.1 中醫體質與Ys1的相關性分析 Ys1.右側頸內動脈虹吸段(RCS)和痰濕質呈正相關(r=0.461,P<0.01),Ys1.左側頸內動脈虹吸段(LCS)和痰濕質呈正相關(r=0.469,P<0.01),Ys1.左側大腦后動脈(LPCA)和濕熱質呈負相關(r=-0.367,P<0.05),Ys1.右側椎動脈(RVA)和陽虛質呈正相關(r=0.332,P<0.05)。詳見表1。

表1 中醫體質與Ys1的相關性分析

2.2 中醫體質與Ss1的相關性分析 Ss1.RCS和痰濕質呈正相關(r=0.383,P<0.05),Ss1.LCS和痰濕質呈正相關(r=0.403,P<0.05),Ss1.右側頸內動脈終末段(RICA)和濕熱質呈正相關(r=0.329,P<0.05),Ss1.LPCA和氣虛質呈負相關(r=-0.498,P<0.01),Ss1.LPCA和陽虛質呈負相關(r=-0.433,P<0.05),Ss1.左側椎動脈(LVA)和陽虛質呈負相關(r=-0.321,P<0.05),Ss1.基底動脈近段(BA80)和陽虛質呈負相關(r=-0.335,P<0.05)。詳見表2。

表2 中醫體質與Ss1的相關性分析

3 討 論

腦血流頻譜形態[9]可反映顱內血管病理改變,隨著年齡和血管危險因素增加,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性改變,包括顱內動脈的全身血管均發生血流動力學改變[10];心動周期內左心室收縮形成第一個峰即為S1峰,Ys1和達峰時間與腦動脈硬化關系密切[11],達峰時間由于測量值變化范圍較小,常較難特異性識別,Ss1是綜合峰時流速和達峰時間的指標,通過血流加速度方式反映血流動力學改變,并與體質轉化分聯合進行多角度評價,為臨床中醫體質分型和中西醫結合辨證論治提供可預測的數據支持。

對峰時流速的分析發現,痰濕質與雙側頸內動脈虹吸段Ys1呈正相關。分析血流動力學指標,頸內動脈虹吸段解剖走行具有獨特的“U”“C”等,隨著動脈粥樣硬化性改變,易受到血流沖擊并形成血管狹窄,導致血流速度局部升高。痰濕質人群具有痰飲內停、化為濕邪、黏滯重濁的體質狀態,心腦血管狹窄損傷心肌細胞和神經細胞引發疾病。相關研究顯示,中風、胸痹是痰濕體質人群的主要發病傾向[12],與倪玨民等[13]研究結果一致,即腦血管病病人以痰濕質人群居多。分析Ss1提示雙側頸內動脈虹吸段與痰濕質呈正相關;基于峰血流加速度與峰時流速兩個指標的分析結果,提示顱內雙側頸內動脈虹吸段血流動力學參數在辨識中醫痰濕質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應給予更多關注。

Ss1相較于峰時流速可提供更多的中醫體質相關結果;陽虛質與左側椎動脈、基底動脈近端Ss1呈負相關,左側大腦后動脈的Ss1與陽虛質和氣虛質呈負相關;特征性反映顱內后循環血流與氣虛、陽虛質密切關聯,陽虛質陽氣虛衰,代謝活動減退,與氣虛質存在元氣不足、肌肉無力、短氣自汗等特征相符。陽氣虛衰無力行血,可能與血流加速度降低有關。付信曉[14]研究顯示,氣虛質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TCD改變率較多。因此,后循環血Ss1可作為提示陽氣虛衰等體質的敏感指標。

顱內前后循環由于解剖結構不同導致血流頻譜存在差異。濕熱質與前循環血流呈正相關,與后循環血流呈負相關、陽虛質與右側椎動脈呈正相關。分析頸內動脈系統血管路徑彎曲較多,易受血流沖擊,縮小血管局部管徑,增加血流速度,而濕熱質存在濕熱內蘊、灼傷津液的病理機制,可能與前循環血流加速度升高有關。后循環椎動脈顱外段均為骨性結構,動脈搏動性相較于前循環較弱,椎基底動脈受管徑不對稱和走行影響出現后循環血流流速減慢,濕熱質人群由于氣滯不暢造成大腦后動脈峰時流速降低的可能,仍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和針對性機制研究。

本研究樣本量有限,研究對象為門診病人,人群體質常兼夾體質,各有偏重,因此,體質量表的9種體質轉化分可有效反映中醫體質和腦血流動力學關系,針對中西醫結合的體質疾病預測可結合其他生化檢測指標,將提供充足的數據支持,促進中醫體質學說的內涵豐富和疾病辨識,對“治未病”理論指導下的中醫臨床干預具有指導意義。

猜你喜歡
濕質陽虛椎動脈
中醫體質與輕度認知障礙的相關性研究
對上頸椎后路手術并發椎動脈損傷防治策略的探討
中醫針灸聯合推拿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效果分析
貴州苗族痰濕質及瘀滯質人群面舌圖像特征分析
中老年人痰濕質評分與認知功能相關性研究
中醫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探究
健脾祛濕顆粒輔助治療痰濕質原發性高血壓40例臨床觀察
分析益氣強心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陽虛水泛證的效果
彩色多普勒評價椎動脈走行異常的臨床價值
陽虛體質遇倒春寒易失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