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住宅建筑設計中的公共空間探討

2021-10-30 02:27王剛
國際建筑學 2021年6期
關鍵詞:公共空間建筑設計

*通訊作者:王剛,1985年9月,男,漢族,山西懷仁人,現任青海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建筑設計。

摘? ?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關注的目光從生活質量向生活舒適度方向轉變,此種轉變不僅體現在室內的生活舒適度方面,同樣也體現在對公共空間的舒適度的要求方面,這已經逐漸成為商品房吸引業主購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城市住宅建筑設計中的設計師要著重考慮到廣大業主對住宅公共空間的需求。

關鍵詞:城市住宅;建筑設計;公共空間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people’s material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ir attention has changed from life quality to life comfort. This change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comfort of indoor life, but also in the comfort requirements of public space, which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commercial housing to attract owners to buy. Therefore, designers in urba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focus on the needs of owners for residential public space.

Keywords: Urban hous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Public space

一、引言

在我國城市建筑中,小區建筑是城市住宅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公共空間也是小區住宅建筑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老百姓住宅舒適度的體現[1]。在新時代的快速發展下,人們對住宅周邊的公共環境的要求也在不斷地增加,而公共空間合理設計,則是滿足人們的日常精神文明生活的支撐之一。

二、城市住宅建筑設計中的公共空間的必要性

城市住宅建筑設計當中的公共空間本身是對城市的本質的呈現,具備獨特性和系統性的特征,首先是能夠推進可持續創造空間的建設;其次則是能夠切實有效地提升城市內部的軟環境的質量,使得人類能夠和自然保持和諧共處。全方位地推進現代城市住宅建筑設計當中的公共空間的建設的意義主要體現于以下幾點。

(一)為用戶締造更為良好的環境

公共空間可以說是現代人的生活的關鍵場所,在對其做設計和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行之有效地考量到公共空間是否宜居,充分結合居民的民族習慣和風俗習慣,切實有效地提升居民生活的舒適度,以便于從根本上促進住宅的宜居度的提升。從住宅的公共空間視角來進行分析的話可以發現,公共空間主要包括住宅、景觀、綠地以及停車場等重要組成部分(如圖1所示為我國某地區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多樣化的模式可以促使城市內部的宜居性顯著提升,行之有效地滿足居住者的需要。尤其是在人口數量飛速增加的情況下,如何行之有效地平衡建筑的宜居性以及成本的關系已經成為設計人員需要進行重點思考的問題。

(二)有效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

公共空間的設計情況將會直接代表住宅建筑的整體形象,同樣地,其也是小區居住質量是否能夠滿足實際需求的重要考量指標。如果是從整體化角度著手分析的話,如果能夠將住宅空間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就可以極為有效地優化完善公共空間的功能性,促使城市當中的居民可以更加便捷有效地完成對公共空間的利用,從城市居民角度著手分析問題,通過科學方法完成對景觀、小品、道路和廣場等的科學設計,不僅僅是城市的鮮明特征的重要標志,同樣地也能夠促使城市當中的居民生活質量獲得本質上的提升,促進城市的深遠建設和發展。

三、城市住宅建筑中的公共空間設計方法

從設計基礎角度著手分析問題,可以發現現階段城市建筑住宅空間主要包含的內容是商業空間以及住宅空間,公共空間可以說是現階段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入的場所,其應用的頻率相對較高,同樣也是城市當中的居民進行交流溝通的重要場所,所以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綜合考量采光、人文以及通風等多方面要求,這樣才能夠在保障公共空間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根本上滿足居住者的實際需要。

(一)對標準層的公共空間的設計

對于城市住宅建筑來說,標準層的公共空間是同層鄰居間進行相互交流最多的場所,同時也是老百姓每天必經之地,因此標準層的公共空間建設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老百姓鄰里之間和諧的重要保障[2]。對我國部分城市的住宅建筑的標準層建筑的調查結果來看,我國的住宅小區建筑的標準層的公共空間涵蓋了住戶房屋之間建設的空間、走廊空間、樓梯空間等。作為居民互相交流的重要場所,如果其利用率增加,那么小區居民之間的和諧度也就會有效地增高。因此住宅建筑設計師在對標準層的公共空間進行設計時,要將公共空間對小區和諧環境的影響充分地考慮進去,通過刺激小區居民的互相交往。

1. 對樓梯空間的設計

住宅建筑的樓梯間和電梯間是老百姓往返的重要方式,對增進鄰里的感情交流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3]。電梯間是城市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間,也是鄰里之間交流得比較多的公共空間[4],對其設計需要充分遵從人本原則,如圖2所示。

樓梯間相比電梯間來說,其作用要廣泛許多,除了是老百姓回家的路徑同時也是消防通道,是城市住宅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構成部分。設計師在對樓梯間進行科學設計的時候,要對樓梯間的作用進行正確的解讀,既滿足老百姓休息的需求,又能夠最大程度發揮樓梯間的作用。

2. 對走廊空間的設計

對城市住宅建筑進行走廊空間設計,最常見的就是連廊式的公用空間的方式。由于其設計以及建造過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只需要一條過道就可以串聯起一層的住宅用戶,因此連廊式的公用空間的建筑方式在城市住宅建筑中是最常用的,且其利用率也比較高,連廊式建筑方式早在我國改革開放時期就已經存在,由此可見它的傳承性以及持續發展性。

連廊式的公用空間的建筑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用少量的建筑資源盡可能多地解決多戶住宅公用空間的需求。雖然連廊式的公用空間的建筑方式能夠節省資源,但是其單一的設計風格越來越不符合現代社會人們對住宅舒適度的要求,再加上走廊周邊的住戶的建筑方式等都是一樣的構造,在明確的區分上有很大的分辨困難,沒有懸掛門牌的情況下,很容易讓住戶迷失方向[5]。因此,傳統連廊式的公用空間的建筑方式在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新要求的情況下,逐漸被新興的建筑方式所替代。

3. 對住戶內部的空間設計

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大發展,人們對賴以生存的主要場所——住宅的舒適度的要求在逐漸加大,尤其是對內部建筑空間的合理設計是人們提高居住舒適度的重要保障。在以往對集合性的住宅進行調查走訪的情況來看,人們在居住的過程中,無論內部建筑空間的大小人們都習慣性地往室外的空間地帶堆放雜物,是人們生活中長期形成的一種自發性的行為。是為了增加自家使用空間面積的潛意識的一種行為[6]。

(二)屋頂花園的公共空間設計

1. 對屋頂公共空間設計分析

屋頂公用空間也是城市住宅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優勢在于在住宅建筑的樓頂開平公共空間,可以在城市土地日漸減少的情況下,滿足人們對土地公共空間使用的需求,而且不用占用公用的綠化空間,合理地利用屋頂的公共空間資源,也是提升居民生活環境的有效措施,也是最節約成本的措施。其次可以有效地緩解城市日漸嚴重的環保問題,針對屋頂公共空間的利用情況,相關的學者曾做過一個調查報告,報告中稱城市住宅建筑的屋頂如果種植超過70%的綠植,那么就可以減少整個城市百分之八十的二氧化碳的排量,從而有效地保護了城市的生態環境。除了能夠凈化城市的空氣之外,對屋頂公用空間的合理使用還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內澇的危害,并且是人們的住宅居住環境也得到了良好的優化,如圖3所示,為屋頂花園的基本構成。

2. 將城市住宅建筑的屋頂作為公用空間的問題所在

雖然屋頂公用空間的合理利用有眾多的好處,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屋頂花園的公共空間是住宅建筑的重要組成環節,也是人們在建筑中垂直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不是息息相關的,因此人們會忽視掉屋頂花園公共空間的有效使用,加之住宅建筑的垂直電梯無法直達屋頂,對人們進出非常的不方便,這也是導致屋頂花園的公用空間普遍使用率不高的原因。其次供整座住宅建筑正常生活的各種機械設備等都被放置到屋頂的位置,如果居民要大量的開發屋頂花園的使用率,勢必會對后期的設備故障維護等造成一定的阻礙作用,再加上居民在種履職的時候,多少都會對設備的正常運轉起到不利的影響。

(三)屋頂公用活動空間的設計

要想保證城市住宅建筑的屋頂活動空間得到有效地利用,設計人員在進行屋頂活動的設計環節時,首先就要解決居民出行到屋頂活動取得交通運輸問題。只有便利的交通條件,才能促使人們產生參加屋頂花園建設的積極性。在我國目前的屋頂活動區的垂直運輸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 城市住宅建筑最頂層的安全樓梯和電梯都可以直通屋頂活動區,直達式的垂直交通為居民提供明了最大的交通運輸便利。

2. 相對于第一點的垂直交通設立的住宅建筑外圍的螺旋式的樓梯到達屋頂活動區的方式。

無論哪一種交通方式都能夠有效地促進居民對屋頂活動區域的開發利用。除此之外,對屋頂活動區域也要進行多樣性、多元化的設計,使屋頂活動取得內容變得豐富起來,不僅提升了居民對參與屋頂活動區建設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城市住宅建筑的屋頂活動區的利用率。城市住宅建筑的屋頂花園。

四、結束語

為了提升城市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間的設計和使用率,建筑設計師在對公共空間進行設計時,要充分滿足人們對住宅環境舒適度的要求,激發居民參與公共空間的建設中,提高城市居民住宅的公共空間的使用率,從而優化居民小區居住的整體環境,提升居民居住舒適度的體驗。

參考文獻:

[1]陸煒.住宅建筑設計中的公共空間設計[J].建材發展導向(下), 2021,19(5):194-195.

[2]李好明.城市住宅建筑設計中的公共空間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1(1):11-13.

[3]鐘偉.略論中外公共圖書館建筑空間設計的六大理念與實踐[J].國家圖書館學刊, 2021,30(1):53-60.

[4]張偉.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設計分析[J].建筑與裝飾, 2021(13):33-34.

[5]陳盛德,何鏡堂,蘇朝浩.場地集約下高層建筑底部空間公共性形態設計研究——以廣東省交通設計大廈為例[J].華中建筑, 2021(2):33-36.

[6]程興東.公共建筑與城市公共空間的融合與共享——歐洲公共建筑規劃設計案例的啟示[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21(2):13-14.

猜你喜歡
公共空間建筑設計
安東尼·高迪建筑設計研究
敘事思維下的建筑設計與表達
傳統建筑設計元素在現代商業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劇院建筑設計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劇院
淺談現代建筑設計創新的方法
城市更生的公共空間:香港舊城華人歷史街區的保護發展經驗
關于漢畫像石圖形符號在公共空間中的作用摭談
廣西南寧市金湖廣場使用狀況評價
現代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像素藝術探究
“物”化的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