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玉米產量提升的農藝技術措施概述

2021-10-31 19:32李冬梅
南方農業·中旬 2021年3期
關鍵詞:農藝植株產量

李冬梅

中圖分類號:S513文獻標志碼: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20

玉米作為一種廣受人們喜愛的糧食作物,不但具有營養價值高、食用口感好的顯著優勢,還能推動農產品加工領域可持續發展。但隨著人們對玉米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傳統農藝技術措施與田間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社會對農作物產量的實際需求。因此,相關農業技術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創新與研發農藝技術措施的重要性,根據玉米作物實際生長情況針對性地調整與改進新型技術手段,以此為玉米產量的提升提供技術支持。

1 影響玉米產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1.1 自然條件干擾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具有明顯差異性,如部分地區水資源極度匱乏,而另一部分區域降雨量充足、光照強度適宜,這在某種程度上嚴重限制了玉米生長發育情況,個別地域的玉米產量甚至呈負增長態勢,無形中打擊了這些地區種植戶的積極性。

1.2 病蟲害防治問題

在玉米生長期間,最常見的病蟲害類型包括根腐病、黑粉病、黑穗病、玉米螟、灰飛虱以及甜菜夜蛾等,相關種植戶若未及時根據具體的病蟲害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會對玉米產量增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還可能導致玉米絕收[1]。玉米根腐病的發生與腐霉菌密切相關,一旦玉米植株患上根腐病,其植株中胚軸和根系將出現褐色并軟化,最終至完全腐爛,對其根系生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與此同時,患根腐病的玉米植株也較為矮小、葉片呈黃色、大量幼苗直接死亡,嚴重限制了玉米產量的提升。

1.3 人工種植技術有限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部分種植戶對田間管理的重要作用缺乏基本認知,并未實時監測玉米植株的生長狀態,也未結合玉米實際生長情況進行灌溉施肥處理,致使玉米的生長和發育面臨著嚴重阻礙。例如,部分種植戶的施肥頻率過低,王米攝取的營養物質含量遠未達標準,導致玉米植株出現嚴重的青黃不接現象,并且在玉米授粉過程中,還無法保障其授粉的均勻程度,從整體上影響玉米產量的提升。

2 促進玉米產量提升的農藝技術措施

2.1 積極采取排澇措施,適量施加化肥

玉米植株較為高大,光合作用會加快其水分流失速度,因此玉米植株對水分的需求相對較高。但玉米吸收的水分含量一旦超標,將會導致其處于過度飽和狀態,無形中加劇了玉米植株葉片的水分蒸騰效應,嚴重影響玉米植株對營養吸收的均衡性,最終引起玉米倒伏、早衰,間接造成玉米生產效率低下?;诖?,相關種植戶必須積極對玉米植株采取排澇防漬措施。1)在雨季來臨時加大玉米田地的巡檢力度,及時對積水過多的田間區域進行排澇處理,為玉米植株營養成分的吸收提供良好保障。2)在玉米開花的初期階段,應根據玉米生長的實際情況適當施加磷肥或精肥。3)在玉米出苗過程中,適當噴施鉀肥,避免玉米植株發生早衰現象,從整體上促進玉米植株健康生長。

2.2 合理把控種植密度,及時清除病株

若玉米的種植密度過高,很可能導致植株無法充分接受到光照,進而造成玉米植株對氮、磷、鉀等礦物質的吸收效率降低,甚至呈現嚴重的空桿病狀,導致玉米植株的息體生產產量降低。針對此問題,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種植戶必須嚴格把控各植株的行距與間距,使玉米在透光性強、通風順暢的環境下健康生長[2]。1)通過等行距的方式種植玉米植株時,應確保玉米植株的行距維持在60~73 cm,以此為玉米植株抽雄前葉片、根系分布的均勻穩定性奠定良好基礎,真正幫助玉米植株獲得充足的光照與營養成分。2)通過寬窄行的種植方式間隔玉米植株時,應將寬行距保持在83~100 cm,窄行距設置為33~50 cm,并結合玉米植株的種植密度確定株距。此外,若玉米植株種植在土壤相對肥沃的區域,還應在苗期適當噴施磷肥,同時在果穗分化期間增加施肥量,并清除玉米種植區域中的病株與弱株,從而充分滿足玉米植株對營養成分的需求。

2.3覆蓋地膜,保證人工授粉頻次

溫度直接影響著玉米植株的生長狀態,相關種植戶應積極采取覆蓋地膜的措施,幫助玉米植株吸收土壤中的礦物質營養成分,從整體上提高玉米田間的地表溫度,以此為玉米植株提供相對溫暖舒適的生長環境[3]。對玉米植株實施覆蓋地膜操作時,可重點關注晚熟品種,尤其是玉米授粉或灌漿等特殊時期。在氣溫條件相對較低的環境下,玉米植株進行授粉與灌漿時將會面臨一定的阻礙,通過覆蓋地膜的方法可以幫助玉米植株盡早出苗,以此為玉米植株后期階段的生長發育奠定良好基礎。另外.玉米在授粉過程中,普遍受自然氣候條件影響而無法充分發揮最佳授粉效果,種植戶可以通過人工授粉的方式幫助玉米植株生長,盡可能在10:00前完成授粉,并且人工授粉的平均頻次應高于4次,從而在推動玉米果穗生長的同時整體提升玉米產量。

2.4 選擇優良玉米品種,避免倒伏現象

不同玉米品種的產量差距較大,若種植戶在初期階段未精心挑選玉米品種,很可能導致其在后期發生倒伏現象,進而嚴重影響玉米植株的生產產量?;诖?,種植戶在選種過程中,應盡可能選擇抗倒伏能力良好、病蟲害抵抗能力強以及顆粒飽滿的優良品種。同時,種植戶還應根據玉米植株在生長過程中發生倒伏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選用適合的農藝技術防治措施,具體可從以下4方面著手對玉米植株進行管理。1)玉米幼苗的莖稈是整個根系中最脆弱的部位,必須進行重點管護,確保玉米植株間距分布的合理性,這就需要種植戶結合田間實際種植情況精準把控種植密度,從源頭上避免倒伏現象的發生。2)在正式種植玉米植株前,種植戶應深挖玉米的耕作層,同時施加適量基肥。對氮、磷、鉀等營養物質的施加還需依賴種植戶實施的用量和配比,以此保證玉米植株能充分吸收相應的營養物質。3)在玉米苗期內,種植戶還可以通道蹲苗的方式推動玉米植株健康生長,從根本上避免幼苗產生徒長或倒伏現象,以此實現最佳增產效果。4)玉米植株抽雄期對水分的需求量相對較高,因此相關種植戶應積極為玉米植株灌溉充足的水分,幫助玉米次生根向下有效延展。但在灌漿期,應盡可能減少玉米植株的灌水量,有效防止植株產生倒伏現象。

2.5 建造玉米種植示范基地,加大農藝技術宣傳力度

大部分農村種植戶尚不具備種植玉米的基礎理論知識儲備和專業實操技能,在玉米植株實際種植過程中僅依靠自身積累的經驗進行種植,不但在農藝技術的認知方面有所欠缺,其對農作物機械設備的使用也存在各種問題和困惑,嚴重影響了種植戶的工作效率[4]。針對這種現狀,相關部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根據當地農業實際發展情況,建造可操作性較強的綠色玉米種植技術示范基地。這項舉措既有助于種植人員和當地企業充分認識到農藝技術的作用與價值,還能親身實踐綠色農藝技術的操作要點,為日后現代農業種植機械的應用奠定良好基礎。2)邀請當地優秀的種植戶和企業到示范基地觀察不同階段玉米植株的生長情況,并指派專門的工作人員詳細講解綠色農業種植機械的操作規范要點,從根本上加強農藝技術措施的推廣力度。3)積極采取有效揩施強化農藝種植技術,結合玉米生長特性與當地生態環境制定科學可行的種植方案,并適當加大綠色農藝技術的資金投入力度。4)高度重視注重綠色農藝技術的科研成果,積極為研究人員提供借鑒與學習新型技術的平臺,鼓勵研究人員向同緯度地區的發達國家請教玉米種植經驗,并將積累的實踐經驗應用到具體種植場景中,通過實踐活動檢驗真理的可行性。

3 結語

提升玉米產量不僅能為種植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能滿足人們對玉米的實際需求。因此,相關種植戶應積極采取排澇措施、適量施加化肥,合理把控種植密度、及時清除病株,覆蓋地膜、保證人工授粉頻次,選擇優良玉米品種、避免倒伏現象,同時借鑒與學習先進的農藝技術措施,采用合理的施肥與灌溉手段促進玉米植株生長,定期巡視與監管田間中玉米的生長情況,真正為玉米產量的提升提供技術層面的支持。

參考文獻:

[1]蔡展生.關于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措施探析[J-農技服務,2017(02):48.

[2]冀月林,玉米栽培適宜密度研究[J].山西農經,2019( 16):103-104.

[3]李強,王學磊,玉米產量提升的農藝技術措施研究[J].農家參謀,2018( 15):57.

[4]馮燕燕.優質王米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 03):195.

(責任編輯:劉昀)

猜你喜歡
農藝植株產量
不同施肥方式對茅粱糯1號農藝性狀和釀酒品質的影響
基層農藝技術推廣和應用的強化途徑分析
基于農業生產中農藝技術的應用研究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4月份有色金屬行業運行情況
長匐莖與塊莖
防治長茄彎果有竅門
國際茶葉產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膠產量增長65.8%
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知識歸納及試題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