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融入高校傳媒類專業的價值與路徑探究

2021-11-02 03:04陳昊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17期
關鍵詞:融入路徑課程思政

摘要:如今,互聯網和移動媒體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催生了各類新的社會問題。在這樣的媒介和社會環境中,國家和行業需要的媒體人不僅僅要具備較高的媒介素養和專業技能水平,更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人文素養。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傳媒類專業課教學中不僅僅是對我國“教書育人”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在新的媒介和社會環境下,社會、行業對“準傳媒人”提出的新的要求。課程思政的融入需要以合理的頂層設計為基礎,以課程創新與教師綜合素養提升為關鍵點,以靈活的教學效果評價標尺為保障,才能更好地將“育人”與“育才”相結合,培養出高素質的媒體人,滿足社會和行業對媒體從業人員的需求和期待。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傳媒專業;融入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7-0234-03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1]?!罢n程思政”概念自此提出,學界對此展開了全方位的研究,至今為止,在課程思政的核心內涵、重要意義、具體課程革新、專業教師角色等問題上,都有了豐富的成果。

目前,學界關于課程思政融入傳媒類專業課的研究總量較少。研究視角大致可以分為宏觀與微觀兩類。宏觀視角關注課程思政融入傳媒類教育的頂層設計,如王文思的《傳媒院?!罢n程思政”建設的路徑研究》從專業課程協同發力、構建制度保障、搭建實踐平臺三個角度較為宏觀地探索了傳媒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路徑[2]。劉彤的《傳媒類“專業思政”建設的三個突破口》從確立人才培養目標、推動“黨口+教學+科研”的合力機制、構建并拓展實驗室以及實踐基地的育人功能等三個方面探討了傳媒類“專業思政”建設的頂層設計[3]。微觀的研究主要將重點放在課程思政融入具體傳媒類專業課的研究上,如鄭士辰的《影視傳媒類專業課程思政實踐探索——以“影視藝術概論”為例》[4]、張偉,高國慶的《高校藝術專業思政課與專業課融合路徑研究——以浙江傳媒學院抗疫系列音頻微劇創作為例》[5]等,這些文章深入挖掘某一門專業課或教學實踐的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較好地結合在一起,為課程思政融入傳媒專業課提供了新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但總的來說,學界目前關于傳媒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總量較小,尚未出現系統、全面的成果,仍需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為我國高校課程思政的開展提供可復制的經驗。

二、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傳媒類專業課的必要性

(一)課程思政有利于改變我國思政教育的“孤島困境”

我國古代儒家的教育理念是培養一類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以德性教育為中心的整全人格的塑造,是儒家的教育目標和理想,也是兩千多年來儒家教育的歷史實踐[6]。由此可見,“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是我國傳承已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傳統,旨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塑造健康的人格,找到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向和途徑。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涇渭分明的現象明顯,思政課承擔“育人”的使命,專業課承擔“育才”的責任。但在如今復雜的國際局勢和社會環境下,僅依靠思想政治課完成“立德樹人”的使命顯然是不夠的。課程思政概念的提出正是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革新。從思想政治教育來看,課程思政有利于整體提高我國高校學生的思政政治水平,改變我國思政教育的“孤島困境”[7],從專業教育來看,思政教育的滲透也是對專業教育的擴展和升華,有利于專業教育實現“術”與“道”的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并舉,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培養出能夠肩負起國家和民族未來希望的高素質人才。

(二)新的社會和媒介環境對“準傳媒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曾提出“媒介即訊息”的觀點,認為每一個時代所使用的媒介才是一個時代真正有價值的訊息。每一種新的媒介的出現都會為人類帶來新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催生出新的行業,但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會帶來新的社會問題和挑戰,如電視媒介興起后出現的“容器人”,互聯網興起后出現的“網癮癥”等。在自媒體、移動媒體逐漸成為主流的今天,每一個人都是內容生產者,網絡賦予我們每一個人表達、評論、監督的權利。移動媒體催生的外賣、快遞等行業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與此同時,“眼球經濟”“流量經濟”的興起讓海量、真假難辨、低俗的信息充斥了我們的生活,也讓謠言、流言、網絡暴力、網絡詐騙等社會問題有了生根發芽的土壤。如何凈化網絡空間,如何在復雜的媒介環境中傳達和引導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這是人們正在面臨的重要挑戰。

新的媒介出現會帶來種種社會問題,而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個人、國家媒介素養的提升。對個人來說,媒介素養包含了使用互聯網獲取信息的能力、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媒介內容生產的能力、抵御網絡誘惑的能力等。對于國家來說,媒介素養則包括網絡空間監督的能力、立法執法能力等。只有個體和國家共同提高媒介素養才能有效緩解和改善移動媒體帶來的問題與負面影響。而媒體和媒體人則是個體與國家中間的橋梁,這樣的角色以及復雜的媒介環境使社會對高校的傳媒類專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和個體相比,傳媒類專業的學生作為未來的職業媒體人,擁有更強的策劃、采訪、編輯、制作、主持能力,在內容生產和傳播上更加專業。走向主流大眾媒體,如電臺、電視臺、報社等單位的畢業生,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要承擔好上傳下達、輿論監督、社會風氣引導等責任。走向傳媒公司、自媒體平臺的畢業生,也有責任生產反映民眾聲音的、積極向上的優質內容,主動維護和引導網絡空間風氣,才能建立一個風清氣正的媒介環境。這要求高校傳媒類專業的畢業生,除了有專業的傳媒技術之外,還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理論及路線方針政策等有正確的認識,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明辨是非的能力、道德素養、社會責任感以及人文關懷意識。培養這樣的具有較高思想政治水平和媒介專業技能的媒體人,對于改善當下的媒介環境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對于傳媒專業學生而言,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不僅僅是為了培育合格的人才,更是每一個傳媒人職業素養的需要。

綜上所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傳媒類專業課教學中不僅僅是對我國教書育人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在新的媒介和社會環境下,社會、行業對“準傳媒人”提出的新的要求。

三、課程思政融入傳媒類專業課程的路徑

(一)頂層設計是基礎

高校傳媒類專業教育的頂層設計,決定了培養什么樣的傳媒人以及怎樣培養傳媒人的問題。因此,在教育目標設定、課程體系建構、教學評價體系建構時必須要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傳媒行業的需要以及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課程思政以立德樹人為導向,是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實需求。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傳媒專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對于社會、行業和學生都是至關重要的。首先,在目標的設定上,要厘清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關系,達到“育人”與“育才”相結合的高度,將德育貫穿專業課教學的各個環節,讓課程思政為傳媒類專業學生成長的全過程保駕護航。其次,在課程體系的架構上,要讓思政課、專業課、通識課共同協作,發揮思政課的顯性思政教育功能的同時,挖掘專業課、通識課的思政元素,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人文素養。同時,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推動多學科、多部門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體系。最后,建立科學的制度體系,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合理納入高校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中,將課程思政能力納入教師考核標準。頂層設計的完善是課程思政融入高校傳媒類專業教學的基礎。

(二)課程創新與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是關鍵

在頂層設計完善的基礎上,課程思政融入傳媒類專業課教學的關鍵有兩點:一是對專業課進行課程創新;二是提高專業課教師的綜合素養,以及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

在課程創新上,要找到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之間的契合點,首先要挖掘各學科的思政元素,使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基礎之上,增強人文修養,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比如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新聞播音的重要基礎就是對新聞的理解,停連斷句、重音等技巧都是建立在對新聞的理解之上,反之就很容易播成一片,甚至傳達錯誤的信息。因此,在新聞稿件播讀訓練時,可以選取與時事熱點、國家政策、思想政治等密切相關的片段,并引導學生探討新聞更深層次的含義及社會價值。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政治素養,培養學生關注社會民生的習慣。在朗誦稿件訓練上也可以選取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與紅色基因、歷史文化等內容相關的稿件,教師可以講解朗誦稿件的文化背景、歷史背景,深入剖析文字所傳達的情感,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與歷史人文修養。新聞學、傳播學等專業則要圍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行課程設計,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當代社會賦予傳媒人的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責任和使命??梢陨钊胪诰蛱N含著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歷史故事、中國民間故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信。在新聞史類的課程中,可以將中國史、黨史學習教育融合其中,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政治修養。除了理論教學外,在實踐操作訓練中也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藝術等專業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走基層、采訪等活動,讓學生走進真實的社會生活中去,了解社會現狀,真正理解各類國家政策的意義和實施現狀。在節目制作、視頻編輯等實踐中,給學生布置有助于提高思政水平、人文修養的主題拍攝任務,讓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提高思想境界。綜上所述,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進行的專業課程創新,必須結合本專業的特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養。

專業課教師綜合素養的提高同樣是課程思政融入傳媒類專業課的關鍵。這里的綜合素養不僅僅是專業水平、教學能力,還包含了老師個人方方面面的修養。教師與學生的相遇雖然是以專業課的教學與學習為契機,但在這個過程中,呈現在學生眼前的不僅僅是一個專業知識輸出機器,而是一個“完整的人”,學生對某個老師產生欣賞和厭惡的情緒、接納或排斥老師的觀念也往往并不僅僅是因為老師的專業水平。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并不僅僅是專業上的,而是全方位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學生。一名優秀的傳媒類專業教師不僅應該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更應該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個人魅力去影響學生,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使其成為一個具有高尚情操和大局觀念的傳媒人。因此,思政教育本身就是傳媒類專業課教學題中應有之義。但由于我國高校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涇渭分明的現象長期存在,很多傳媒類專業教師缺乏主動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中的意識,對思政教育與課程思政的認識不足。

因此,應該對專業教師進行專門的思政教育培訓,調動傳媒類專業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專業課教師也要關注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傳媒行業是一個走在時代前沿的專業,為了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傳媒類專業教師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儲備,緊抓國內與國際行業熱點,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創新創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在生活上,也要不斷完善自我,開闊視野,與時俱進,提高自身修養,才能在自身不斷進步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加積極、正面的影響。

(三)建立靈活的教學效果評價標尺是保障

我國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建立還處在探索階段。目前,各高校、各學科都有較為完善的教學成果評價體系,但還尚未將專業課、通識課的課程思政效果評價納入其中。由于各學科具有不同的特征,且課程思政是一種柔性的、隱性的植入,很難用以往量化的評價體系進行評價。因此,必須對以往的課程評價體系進行創新??梢源_定的是,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標尺應該是靈活的、多樣的,而非單一的、僵化的。首先,應當建立完善、系統的量性調查問卷體系,開展關于思想政治水平的學生自評、教師自評和師生互評活動。其次,傳媒類專業可以從學生拍攝的影視作品、廣告設計、節目策劃、新聞采編等課程的作業入手,將作品、策劃、組織活動所體現的思想政治水平納入學生課堂打分標準以及教師課程思政效果評價體系當中。最后,搭建全校課程思政溝通平臺,經常開展傳媒類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評比、比賽、聽課等活動,階段性對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進行打分,同時給予教師們一個互相學習、借鑒的平臺。

四、結語

課程思政的概念雖然在2016年才被正式提出,但我國傳統教書育人的理念卻是傳承已久,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本身是傳媒專業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如今,媒介生態劇變,互聯網和移動媒體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催生了新的社會問題。在這樣的媒介和社會環境中,我國高校傳媒專業培養出的媒體人,不僅要具備行業要求的媒介素養和技能,更要有較高的思想覺悟、道德觀念以及政治和人文素養。因此,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傳媒類專業課教學中不僅僅是對我國教書育人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也是新的媒介和社會環境下,社會、行業對“準傳媒人”提出的新的要求。課程思政的融入需要以合理的頂層設計為基礎,以課程創新與教師綜合素養提升作為關鍵點,以靈活的教學效果評價標尺為保障,才能將“育人”與“育才”相結合,培養出高素質的媒體人,滿足社會和行業對媒體從業人員的需求和期待。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 王文思.傳媒院?!罢n程思政”建設的路徑探索[J].傳媒,2020(13):86-88.

[3] 劉彤.傳媒類“專業思政”建設的三個突破口[J].傳媒,2020(24):85-87.

[4] 鄭士辰.影視傳媒類專業課程思政實踐探索——以“影視藝術概論”為例[J].視聽,2020(7):243-244.

[5] 張偉,高國慶.高校藝術專業思政課與專業課融合路徑研究——以浙江傳媒學院抗疫系列音頻微劇創作為例[J].新聞文化建設,2020(6):1-2.

[6] 陳來.論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198-205.

[7] 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作者簡介:陳昊(1988—),男,河南駐馬店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融入路徑課程思政
云南融入“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路徑及對策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職業素養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路徑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究
關于五大發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職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模式全過程路徑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