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公共事件下慈善組織的實踐與思考
——2021年上海慈善論壇紀實

2021-11-06 09:33整理白蘆
至愛 2021年10期
關鍵詞:慈善事業慈善應急

整理|白蘆

鐘燕群

2021年上海慈善論壇于9月5日——第六個“中華慈善日”如期舉行。由于此前多地疫情反彈,經多方商討,論壇確定采取在多地設置會場以及線上分享和線下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線下的兩個會場分別位于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和上海研究院。本次論壇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文匯報社主辦,上海研究院現代慈善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承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實驗室首席專家、上海研究院現代慈善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宣布論壇開幕。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長李培林致辭?;饡硎麻L鐘燕群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慈善組織的實踐與思考》為題作主旨報 告。

成果發布環節中,鄭秉文發布《現代慈善前沿叢書——公益組織與公共救助》;騰訊區域發展部上海站副總裁尹婷發布了《2021互聯網慈善報 告》。

在主題發言環節,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教授王振耀,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院教授傅昌波,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鄭樂平,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基金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田豐,上海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上海市法學會慈善法治研究會理事魏艷,基金會長寧區代表處會長陳建興,上海厚天減災救援公益促進中心法人、副理事長肖功建等,分別與線上線下的專家、學者、公益人士作了交流和分享。論壇尾聲,上海大學法學院院長、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學國對整個論壇進行了總結。

基金會榮譽理事長馮國勤,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施德容,基金會副理事長、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謝玲麗,基金會副理事長周珊珊,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上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克斌,基金會財務總監陶清,《文匯報》副總編輯王勇,上海玉佛禪寺法師慧覺,上海研究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公益人士等共50余人參加了線下論壇。

論壇致辭環節,李培林就認真貫徹“8·17”會議的精神,推動上海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談了三點看法:

第一,“8·17”會議精神為處理慈善公益、社會公平、共同富裕和構建協調分配制度的關系指明了方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現共同富裕就要下決心解決我國在發展中出現的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慈善公益事業是對社會公平的必要支撐,屬于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在自愿基礎上靠道德力量驅動,對一個國家的共同社會道德規則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國慈善公益事業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要貫徹中央這次會議精神,把它作為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一個難得的機遇。

第二,“8·17”會議精神為慈善公益組織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如何發揮更大作用方面指明了方向。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慈善公益組織積極動員社會募捐,為疫情防控提供資金和物資支持,開展各種志愿服務,關愛受疫情影響的特殊群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箵粜鹿诜窝滓咔槭菍ξ覈鐣卫淼囊淮未罂?,同時我們看到有些社會組織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和短板。這是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我們應該補齊短板不斷完善,抓好自身建設。

第三,“8·17”會議精神也為上海研究院現代慈善研究中心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5月3日,至今已有4年多,我們應借此機會認真研究一下研究中心的發展方向,找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使研究中心的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上海是我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全國慈善事業在未來也會有一個非常大的發展,要研究慈善事業的發展規律,以及在上??偨Y出一套可以具有普遍意義的我國慈善發展的規則和理論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研究中心應該認真總結一下,如何結合上海的需求和全國的發展,有一個更高的、更準確的站位,推動新一輪的發展。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榮譽理事長馮國勤(中)、理事長鐘燕群(右)、副理事長謝玲麗(左)

基金會理事長鐘燕群圍繞主旨報告的主題闡述了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社會組織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當中的作用

早在 2019 年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進行的第19次集體學習的時候,總書記就強調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借鑒國外應急管理的有益做法,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

近年來,國家還不斷地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政策,支持引導社會力量有序、高效地參與應急救助工作。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當中強調,建立起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健全常態化的管理和應急管理動態銜接的基層治理機制。

作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慈善組織能否在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當中擔當起相應的責任?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和災害救助中,究竟具有怎樣的作用和優勢?以下結合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后,我們慈善組織整個運作的機制和抗擊新冠肺炎病毒戰“疫”中的做法來談一些我們的認識。

第一,中國慈善事業是中國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社會治理制度的組成部分。它有別于以市場為主導的初次分配和以政府為主導的第二次分配。它是以社會為主導的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社會力量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愿行動等方式濟困扶弱的行為,是對再分配的有益補充。慈善事業也是中國社會保障和民生保障體系的組成部分。

因為扶貧濟困、助老助殘、扶幼恤孤、防災救災等本身就是現代慈善事業的重要內容,慈善事業又是中國社會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我國的現代化需要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共同體,社會成員也需要有參與奉獻社會,并發揮作用的這樣一種途徑。慈善組織可以說是非常有效的橋梁與載體,慈善本身還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它是體現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溫度、氣質和魅力的思想道德基礎,是國家和城市軟實力的精神品格的組成部分。

第二,慈善組織貼近社會,根植社會,具有靈活性、自發性、反應迅速的特點。這為參與到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為社會組織是黨和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慈善組織一邊連著黨委政府,一邊聯系著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一邊服務國家大局,一邊服務困難群眾。慈善組織在應急管理當中的角色和價值,主要體現為通過發起或參與多部門的合作行動來減輕突發事件的沖擊,填補因為急而造成的服務缺口,發揮政府功能補充者的作用。慈善組織在資源動員、公共服務、構建應急治理共同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從而可以發揮慈善組織在應急治理當中的社會黏合作用,推動應急治理體系結構的優化,以及整個社會治理結構的優化。此外,慈善組織提供的應急志愿服務可以有效地組織社會各方面力量,提供應急設施、物資裝備和人力隊伍,協助社會參與主體提升組織動員的能力。

第三,慈善組織可以快速地實現跨界協作與溝通??缃鐓f作是慈善組織提升效率、增加價值的有效方式。這種新的思維和運作方式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慈善公益的特性以及互聯網公益、數字化公益的蓬勃發展,為組織之間、部門之間和地區之間的聯系提供了便利,使人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互動和協作。

比如疫情暴發以后我們可以第一時間與武漢市慈善總會、武漢市紅十字會,以及湖北省慈善總會等當地的慈善組織做好工作對接,接著主動與市經委、商委、民政、衛健委、海關、交通委等建立工作協作關系,積極了解本市醫療機構、赴鄂醫療隊、交通道口以及社區防疫一線等的實際需求。這種組織間、部門間的及時溝通、協作提升了我們抗疫援助系列項目的及時性、精準性和有效性。

第四,慈善組織具有激發社會公眾愛心、善心和社會責任的功能。慈善組織通過傳播現代慈善文化和理念,探索和創新慈善模式,營造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社會氛圍,吸引和聚集社會各界資源,激發廣大民眾的愛心、善心,并為人們的愛心、善心提供可靠、可信的實現渠道。

慈善公益組織在突發事件中所體現的不僅僅是慷慨的資助行為,更是通過內心的升華與自覺的奉獻,提升與豐富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文化內涵。所以慈善公益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上海作為文明城市的思想道德基礎,也是城市軟實力的生動體 現。

二、我們的實踐與下一步繼續努力的方向

基金會成立27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統籌協調下,我們基金會在歷次重大社會公共事件中都齊心協力、群策群力,通過高效的內部決策和管理體制,完善的跨界協作協調機制,快速進行信息收集、發布和反饋機制,以及高效的網絡平臺和數字化手段,為參與應對突發事件和抗災救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歷次的抗災救災當中證明了慈善組織在突發公共事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整合多方社會力量,建立跨界協作機制。在每一次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基金會都會在第一時間積極主動整合各界資源,建立協作協調機制,根據實際需求做好援助項目的策劃。這種及時溝通和跨界協作,提升了援助系列項目的及時性、精準性和有效性。

二是強化組織管理,制定高效的應急工作方案。遇到突發公共事件和自然災害,基金會根據重大突發事件的具體情況制定出一整套高效的應急工作方案,有序高效、規范透明地推進每一個項目。

三是堅持需求導向,確保應急救援的及時性和精準性,及時將有限的資源給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最需要的人的手中。充分發揮慈善組織的應急和拾遺補闕作用,把每一份愛心迅速地傳遞給需要幫助的地方和人。

四是強化全過程透明,持續提升機構的公信力。在項目運作和信息公開方面,基金會工作團隊認真策劃各類援助項目,對每一個項目方案堅持通過審議和決策程序進行確認。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做好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的監督。

五是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完善應急管理機制。經過歷次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和救災減災活動的實踐磨煉,基金會已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應急管理機制。包括決策管理、信息發布、需求對接、項目實施等一系列流程,形成了一整套相關的管理制度和運作模式。

這些實踐當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實踐當中也發現有一些需要進一步堅持和完善的地方。主要有:

一是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廣泛參與。充分發揮我國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從黨和政府層面要更加注重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加強政府與社會力量、市場機制的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完善政社協作應急管理體系。通過這次疫情的檢驗,也反映出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中,還有待進一步重視慈善力量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加強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互動協調,政府作為重大公共應急事件響應的主體,應更好地引導社會各個層面有序有效地參與,更緊密、更高效地連接,在應急管理機制中能夠有更具體的制度性安排。

三是加強社會組織之間的互動協調。在重大公共應急事件響應中,社會組織之間的互動關系,應該引起相應的重視,要更緊密地實現信息資源對接,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要完善慈善組織自身的應對機制。突發事件發生后快速響應和救援的操作流程,及時尋找政府未能或者尚未顧及的社會問題,并力所能及地給予補位。在志愿動員、募集和使用善款方面快速搭建平臺,重視研發一些長期性的公益項目,致力于社會倡導和推動政策創新等工作,還可以研究設立突發公共事件響應的專項儲備基金。這樣可以在事件出現的最初階段迅速撥付資金,支持開展相關的干預行動。

總之,在突發公共事件面前,我們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做法,但還需要不斷地總結、完善和提高。相信今天論壇的諸位專家、學者們的發言建議也一定會對我們有所啟發和幫助。慈善事業是崇高而偉大的事業,正因為如此,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探索和創新,不斷地去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戰,并在每一次挑戰的應對中,不斷地提升我們自身的能力,同時也為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設作出一點貢獻。

王振耀:第三次分配與慈善事業

王振耀

王振耀談到了第三次分配的時代必然性,即經濟發展的必然,也就是繁榮與財富增長。人類文明到了一個重大轉型期,王振耀稱之為善經濟時代,善經濟需要考慮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與慈善事業聯系緊密,宏觀政策涉及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的保障。王振耀提出三條建議:一是全社會都需要公益慈善規劃,包括個人。慈善規劃要納入家教、家風建設之中,學校的公益活動將其列入課程了,要與公益慈善結合、與志愿服務結合。二是要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與政策,鼓勵向上向善,特別要積極發展基金會或者其他慈善組織。三是廣泛建立有影響力的公益慈善項目,要實現幾千萬人的使命型就業,解決老年人、兒童與殘障人服務的多項重大社會課題。

傅昌波:明確功能定位,推動蓬勃發展

傅昌波

一、關于慈善事業的定位

我們黨和國家,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是高度重視慈善事業的,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但是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財富量級和第三次分配的地位不匹配。究其原因是,一方面,實際上是理論支撐比較薄弱,因為經典馬克思主義對于資產階級的慈善有一些明確的批評,經典馬克思主義對于中國慈善事業的認識有什么新的進展和變化的研究是不足的;另一方面,一些西方的理論直接搬到中國來是水土不服的,而基于中國傳統文化中慈善的研究仍然是不足的。我們一定要從中國式發展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樣的高度來理解中國在新發展階段的慈善事業。

慈善事業是一個很重要的共建的載體。慈善事業也是共治的重要力量,十八大以后鮮明地提出要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公民用二次分配之后的合法收入基于道德和信念的力量來捐贈,是一種利他的行為。參與公共議題的改善、解決公共社會問題、提升社會福利、提升社會文明,體現的是一種共治。

共同富裕是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相關制度的調整,慈善事業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實現形式,也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一個多維度框架的重要路 徑。

二、關于慈善事業的十項功能的初步設想:

促進社會正義、補充社會保障、協同社會治理、塑造核心價值、培育責任公民、推動商業進化、保持社會創新、發展民間外交、提升家庭文明、實現自我價值。

鄭樂平:近十年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趨勢、挑戰和應對策略

鄭樂平

最近十年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個人財富的增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不斷推出和逐步完善,特別是《慈善法》的頒布,慈善創新日趨多樣化,特別是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運用,流向慈善領域的資源規模和種類不斷擴大。中國慈善事業進一步向法治化、專業化、規?;蛧H化的方向邁進。

趨勢:慈善事業的作用和價值日益凸顯、慈善捐贈規模和慈善組織數量不斷擴大、慈善創新要求多樣化、公益數字化成為一個新的公益生態、公開透明成為慈善組織的生存之道、跨界協作成為一種新常態、公益與商業的融合。

挑戰之一:如何扮演好慈善資源供應方和需求方的中介者和連接者的角色?如何擴大慈善捐贈規模?如何獲得更多募款?

挑戰之二:在互聯網和公益數字化時代,如何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如何成為一個卓越的慈善組 織?

挑戰之三:如何提升公眾的慈善意識、參與意識和志愿精神?

策略之一:在互聯網數字化時代要善于用數字化工具,通過數據的分析了解捐款的預期,然后制定一些捐款的方式,不斷完善策略,要學會分析數據,利用數據,從數據中發現問題、發現有用的信息。

策略之二:通過創新和橫向合作來創造價值,成為卓越的慈善組織。

策略之三:普及現代慈善文化和實踐。如重視早期的公民教育。

李?。夯ヂ摼W何以消解志愿失靈——基于第三部門抗擊疫情的行動分析

李健

過去兩年內發生基于武漢蔓延到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和我的團隊對慈善組織參與抗疫做的一些觀察寫出了這篇文章。

通過研究背景、框架和分析過程得出以下結 論:

政策建議:

一、大力發展互聯網募捐,指導完善、便捷、規范、暢通的籌資渠道;

二、為社會組織各項業務應用提供穩定、高效、安全、可擴展的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服務;

三、推動慈善捐贈信息共享與聯合獎懲,優化社會組織信息查詢、預警提示、在線投訴舉報服 務;

四、構建全國統一、上下協同、綜合支撐的“互聯網+公益”平臺,同時支持多平臺協同發力,為社會組織在線協作提供基礎設施。

田豐:共同富裕中志愿服務的作用和路徑思考

田豐

我們的研究團隊提出了幾條尚不成熟的建議:

第一,提高志愿服務在第三次分配和整個社會分配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

第二,要注重志愿精神的傳播和引領,增強公眾對第三次分配的參與度,提升第三次分配的比 重。

第三,以志愿服務為樞紐,促進第三次分配的內部循環,推動第三次分配的制度化、常態化。

魏艷:突發公共事件中慈善捐贈的法律規制

魏艷

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談關于慈善捐贈在這次疫情當中所涉及的問題:

一是募捐主體與接受捐贈主體資格問題。二是慈善捐贈的監管問題。三是慈善捐贈的稅收優惠政策和法律規制問題。關于這三個問題當中的法律問題也可以總結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關于慈善捐贈的常態下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可能是法律的缺失、沖突。第二個方面是常態下的法律制度是有法可依的,但是在運行當中、執法當中出現了不利的情況。第三個方面是疫情情況下、非常態情況下法律制度的缺失問題。

陳建興:慈善組織參與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回顧和建議

陳建興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社區疫情防控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同樣疫情也對慈善組織的參與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我們長寧區代表處從以下四個方面應對疫情:將社區防控作為慈善組織參與的重要戰線;匯集資源,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加強公益形象塑造,贏得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同;開設“凡人善舉”捐助窗口,凝聚愛心戰“疫”情。

通過抗擊疫情,慈善組織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得到了優化,增強了慈善組織的應變能力,但是還存在著差距:第一,區代表處在項目策劃、籌款、管理、資助等環節的專業能力還沒跟上慈善發展的需要;第二,我們的線上服務能力比較薄弱,慈善組織要利用互聯網技術開拓更多的資源,學會更加高效且生動地展示服務成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傳播公益理念充分利用好社會捐贈方和受益方的互動平臺,使互聯網的透明創新共享連接與慈善事業進步的融合發展,還有差距;第三,區代表處參與突發公共事件應對的制度化渠道還有待提升。疫情防控期間區政府與區代表處之間的協調機制正在加強,區政府應將慈善組織納入應急預案當中,使其更好地協同政府積極應對突發事件。

肖功建:新時代慈善事業與民間救援力量融合發展思考

肖功建

報告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匯報:

第一,災情形勢不容樂觀,防災減災任務任重而道遠;

第二,慈善事業與時俱進;

第三,民間救援力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四,慈善機構對民間救援的助力作用。

“厚天”這個名字取自于《易經》的“厚德載物”,所以叫厚天救援隊。厚天救援創建于2012年,屬民非類社會組織,系上海首支成立的民間救援機構,獲評中國4A級社會組織。2019年正式納入市應急管理局救援指揮體系;2020年榮獲共青團中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務先進集體,并被評為上海十佳公益機構,以及上海市百佳社會組織。2013年成立全國厚天應急救援隊聯盟,協調全國各省市厚天應急救援隊相關任務。

國內外重大救援任務

文學國:論壇總結

文學國

一是聚焦在慈善和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是未來研究的熱點問題。在第三次分配方面,慈善機構和從事慈善研究的人員都有廣闊的天地。

二是聚焦疫情背景下慈善公益組織有所作為的問題,這個主題研究也是非常深入的,幾位專家在相關領域里均做了非常深刻的闡述。

今年的慈善論壇實現了預期的目標,取得了預期的成果,期待明年再相會。

猜你喜歡
慈善事業慈善應急
肩負使命的奶奶
慈善之路
他們承諾捐出半數以上財富投入慈善事業 超過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贈誓言”
情景構建在應急管理中的應用
應急救援要訣“少 快 短”
應急管理部6個“怎么看”
慈善事業法與社會治理現代化
關于慈善行為和慈善促進的幾個問題
深入實施慈善法 促進廣東慈善事業大發展
慈善組織相關知識問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