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認知行為療法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2021-11-10 13:45張莉琳
康頤 2021年11期
關鍵詞:認知行為療法恢復精神分裂癥

張莉琳

【摘要】目的: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給予認知行為療法,探究該治療方法對于患者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近兩年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所有患者采取分組的方式進行分析,其中的34例納入到對照組中在治療期間給予常規的護理方法,另外的34例則納入到研究組,在治療過程中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認知行為療法。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對兩組患者的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進行對比。結果:在社會功能上,患者各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同時研究組的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生活質量上,除生理因子以外,心理因子、社會因子、環境因子評分均較護理前提高,且研究組的提高幅度明顯更大,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治療期間給予認知行為療法可有效改善其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在整體上促進患者的恢復。

【關鍵詞】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裂癥;應用價值;恢復

【中圖分類號】R473.7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51

精神分裂癥在精神疾病中屬于較為嚴重的類型,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目前,臨床上對于精神分裂癥常給予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從長遠看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不令人滿意,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不高。有大量的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聯合應用心理療法效果顯著。其中認知行為療法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主要方法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癥狀,減少疾病的復發,有利于增強患者的社會功能及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選取了6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分組的方式對比了常規護理方法與認知行為療法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本院近兩年收治的符合診斷標準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共計68例,其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60歲,最小年齡為19歲。將所有患者在隨機的原則下進行分組處理,其中的34例納入到對照組中,另外的34例納入到研究組中,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結果顯示組間差異并不大(P>0.05),有進行深入研究的價值。

1.2方法

對照組中的34例患者在用藥治療過程中給予常規的護理方法。研究組中的34例患者則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認知行為療法,在整個干預過程中共分為三個階段:(1)建立治療關系:患者入院后首先對其資料進行全面的收集,并向患者介紹認知行為療法的具體實施內容、干預達到的目的以及預期達到的效果。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患者重建對疾病的認知,有效識別情緒,教給他們放松的具體方法[1]。給予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療,采取啟發、誘導及暗示的方式,讓患者得到更多的安慰。另外,讓患者對暴力行為發生的方式及發生前的體驗分享出來,使他們逐漸學會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以不同的方式來分散注意力。(2)鞏固治療關系:在進行4次干預后應對治療關系進行鞏固,對患者的資料進行補充,明確治療目標,解析并處理患者的關鍵問題。(3)結束治療:在對患者進行7-8次的干預時應涉及到有關的服藥依從性、疾病的復發識別與應對。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進行觀察比較。其中社會功能采取個人與社會表現量表進行評定,量表包括的具體指標有個人關系和社會關系、對社會有益的活動、自我照料、擾亂及攻擊行為,評分為1-6分,分數越高則患者的情況越嚴重。生活質量采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進行評定,量表包括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社會因子及環境因子,得分越高則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評分均記為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進行t檢驗,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使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社會功能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所有患者的社會功能各指標評分均降低,則研究組的降低幅度更大,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與干預之前比較,兩組患者除生理因子以外,心理因子、社會因子、環境因子各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的升高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當前,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率較高,但其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確,一旦發病后會影響到患者的感知覺、思維、心理、行為等方面的異常及障礙,且在治療后有較高的致殘率和復發率。因此,應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癥狀。為了有效地促進患者的恢復,有大量的研究顯示,在對患者應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同時應進行心理方面的干預,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采取針對性的心理治療方式。認知行為療法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治療方法不僅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精神癥狀,同時在改善患者的社會關系、提高其生活質量。另外,認知行為療法操作起來較為簡單,治療周期短,見效快[2],便于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推廣應用。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經過認知行為干預后社會功能各評分及生活質量各因子評分均明顯優于常規干預的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認知行為療法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施冬青,王玉城,胡海萍.團體認知行為治療聯合常規治療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作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20,30(1):53-56.

[2]歐印紅.認知行為療法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臨床護理,2020,12(6):518-521.

猜你喜歡
認知行為療法恢復精神分裂癥
隨訪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依從性影響
奧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癥的常見類型
撥開精神分裂癥的迷霧
認知行為療法聯合咪唑斯汀治療慢性濕疹的臨床療效觀察
利用存儲系統恢復服務器系統
認知行為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中的應用
認知行為療法對醫學院校心理危機干預的實驗研究
心理咨詢技術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