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緩和醫療如何幫助我們

2021-11-11 05:39羅點點
癌癥康復 2021年2期
關鍵詞:安樂死病房痛苦

□羅點點

美國一家緩和醫療機構的迎門宣示語是:“請支持我們,因為您總有一天需要我們?!边@是說,無論國王貴胄還是販夫走卒,都是緩和醫療幫助的對象。當然,末期病人碰到的各種問題,更亟待緩和醫療的救助。

先說說什么是末期病人?!爸尾缓昧恕薄翱焖懒恕笔侨粘Uf法。文雅一點的詞是“病入膏肓”或者“來日無多”。醫學文獻中的表達則正式嚴謹:“以合理的醫療判斷,無論采取什么醫療手段,病人的情況將持續惡化,生存期不超過六個月”。末期病人的定義,在各種文獻中大同小異。相對而言,香港醫管局文件中的定義較為寬泛。

既往,末期病人通常有三種選擇。第一是回家。既然治不好了就只有回家??蜌獾尼t生會告訴病人:“回去想吃點什么吃點什么,想喝點什么喝點什么……”其實誰都明白,說得不好聽就是讓人回家“等死”。第二種選擇是病人留在醫院繼續跟疾病“斗爭”。因為戰勝疾病的奇跡永遠激動人心。好聽的說法是“不放棄希望”,不好聽的是“死馬當活馬醫”。第三種選擇很激烈,因為不愿忍受痛苦和拒絕成為別人負擔而“安樂死”。好聽的部分是“安樂”,不好聽的部分是那個躲不過的“死”??墒?,在很多國家里安樂死違法,法律和道德風險都很高。

讓末期病人在沒有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回家,與其說是對病人和家庭的巨大挑戰,不如說是巨大災難。因為沒人知道,在死亡來臨之前,末期病人會遇到多少不能處理的問題。而留在醫院堅持,最后的日子多半要在重癥監護病房中度過。拖延多少時日,忍受多少痛苦都可以先不算,人財兩空往往是必然結局。這就不難理解,如此絕境中,為什么有人會冒著巨大風險求助于“安樂死”。對安樂死引起的倫理危機和法律困境,我們已經談論了太多內容和太長時間。尤其是,這種醫生協助下的自殺,就算真能幫助一些人脫離苦海,可其中最強烈的反對聲音,恰恰來自那些協助自殺者——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中許多人認為,這種行為是違背醫生職業道德的。

與這三種選擇相比,緩和醫療可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它既不讓末期病人等死,不建議他們在追求“治愈”和“好轉”的虛假希望中苦苦掙扎,更不容許他們假“安樂”之名自殺。而是要在最小傷害和最大尊重的前提下讓他們的最后時日盡量舒適、寧靜和有尊嚴。

緩和醫療真的能做到這一點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它從創立的第一天起,就把末期病人的痛苦和需要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

經過分析和歸納,末期病人最常見的一組身體癥狀是由一系列功能紊亂和退化引起的,它們是:

◇疼痛、出血、浮腫;

◇脫發、消瘦、外貌巨大改變;

◇咳嗆、吞咽困難;

◇憋悶、喘息;

◇惡心嘔吐、腹脹、食欲不振或根本不能進食;

◇排泄不暢或失禁;

◇衰弱、焦慮、幻覺、失眠或倒錯;

◇各種程度的意識混亂或缺失;

……

單子可以列得長而又長。

同時,即將來臨的死亡帶給病人的精神壓力常常超過身體不適。其中恐懼和憂慮最為顯著,最常見的是:

◇忍受難以忍受的痛苦;

◇無邊的黑暗和萬劫不復;

◇經濟重擔;

◇來不及完成未了心愿;

◇喪失自我,成為別人的負擔;

◇沒有隱私,不能維持起碼的尊嚴;

◇給家人帶來傷痛;

……

單子也可以列得長而又長。

緩和醫療就是在體察所有這些不幸和痛苦之后,規定了自己的任務——那就是不再首先考慮治愈疾病,而是首先考慮病人的舒適、安寧和尊嚴。這些任務可以歸納為:

◇提升病人生活質量;

◇將因臨終末期病癥所引起的所有痛苦和不適減至最低;

◇在得到舒適照顧的同時保有尊嚴;

◇獲得充分正確的醫療資訊;

◇有自主性的醫療決策;

◇進行余生規劃和完成未了心愿,包括有足夠時間與親人告別;

◇圓滿看待有意義的人生;

◇親人離世后,對家屬進行慰藉。

要完成這些任務,顯然要有多方面專業人士的合作。所以,緩和醫療前所未有地強調跨專業的團隊合作。強調運作良好的團隊,一定不單是由醫務人員組成。心理師、營養師、有經驗的社會工作者、宗教人士、志愿者,還有音樂或者香薰治療師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成員。

此外,非常重要的是,末期病人希望達到的生活品質通常需要在一個溫馨的環境中實現。家是人感覺最溫馨的地方,所以,對那些希望在家中離世的末期病人,緩和醫療團隊會非常支持這種愿望,并提供足夠的居家照顧。而對那些不具備條件在家中辭世的病人,緩和醫療病房則是一個“像家一樣溫暖”的地方。病房中必要的設施通常包括:

◇安靜并注意私密的病房;

◇兩人以上的房間,床位之間要有能開合遮擋物;

◇只需很少力氣就能讓病人自己操控的電動輪椅和多功能病床;

◇無障礙并有防跌倒扶手的衛生間、走道和其他移動空間;

◇能舉辦小聚會或展覽的多功能廳,通常有不間斷的咖啡或茶水供應;

◇能進行簡單烹飪的廚房;

◇適合與家屬共同進餐的餐廳;

◇特制洗澡設備,供衰弱到不能行動的病人使用;

◇室外花園和活動場所;

◇“回顧生命”所需的小空間和音像編輯設備;

◇彌留時供單獨使用的,適合不同信仰的儀式的告別室;

……

在這個盡量舒適的環境里,最受尊重的是病人。不僅所有的硬件設施最先考慮到他們的需求,在精神上,他們也是這里的主人。一切決定都要經過病人的同意才能執行。醫生提出的建議和措施也本著這種精神,是對病人最沒有傷害、困擾和最接近自然的。

如果病人能吃,就不輸液和打針。除非不得已,不在病人身上插管子,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統等。

總而言之,病人對自己有完全的決定權。醫務人員的職責是解釋所有建議和措施的作用以及它們帶來的后果等。

當然,在這些盡量人性化措施中,最重要的還是癥狀控制。不用確實的醫療手段把末期病人的身體痛苦減至最低,就談不到好的生活質量。一切精神和心理的關懷也會失去基礎。所以,在以后的幾期里,我們要說些與癥狀控制有關的話題,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我們要解釋進入緩和醫療的病人為什么要放棄使用生命支持系統,如果不放棄,這個系統會帶來什么痛苦和傷害。您可能會發現,《不要疼痛》《心肺復蘇和放棄心肺復蘇》和《喂食管和呼吸機》這三篇,是在《生前預囑十講》中已經有的內容,如果您已知曉,可以略過不看。但是,生前預囑與緩和醫療密不可分,需要了解的內容多有重疊。此次撰寫,是從緩和醫療角度再次闡述。所以,如果您不太忙,再次從新的角度復習這些內容,恐怕也會有所收益。

本章內容從什么是末期病人以及他們需要什么講起,盡可能詳細地描述了在緩和醫療病房中發生的事情。這種鋪排,是希望您能設身處地地想象出緩和醫療到底能給末期病人提供什么樣的幫助。從實用角度了解緩和醫療,常常是最有效且便捷的途徑。

我們真想知道,在了解了這些內容之后,您是不是覺得,與末期病人既往只能作出的三個選擇——回家“等死”、人財兩空以及醫生協助下的自殺相比,緩和醫療顯得更容易、真誠和善良?您,以及像您一樣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看重尊嚴的人們,是否更容易接受它呢?

(來源:選擇與尊嚴網站)

猜你喜歡
安樂死病房痛苦
一種病房用24小時尿蛋白培養收集器的說明
分擔痛苦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們
暴力和痛苦
相守70年 同日安樂死
2009中國CEO痛苦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