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之歌

2021-11-11 13:45王鋒
火花 2021年10期
關鍵詞:青年人青春

王鋒

青年時代,露水掛在樹梢,結滿透明的惆悵。陽光灑在林間,編織金色的喜悅。歲月悄悄改變,不憂愁的臉沒有了喜樂悲愁,不倉皇的眼變得渾濁和傷感,莽撞的少年,如今為生活四處奔波。鐘情的少男和懷春的少女,最熟悉的街,已是人去夕陽斜。

——題記

下筆之前,關于以青春為主題的動念已然過去幾個月。糾纏于精力和熱情,放棄了多篇不同主題的創作。當時的靈感和創作沖動已經消散無幾,不得不感慨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復返。但這個創作題材始終在腦??M繞,揮之不去。加上最近觀看《覺醒年代》,心潮澎湃,胸臆難平,寫下這個主題的情緒便更加強烈了。何必阻擾,順其自然,怠惰終究抵不過久違的激情,青春之我見隨筆間流淌。

經常有人說當你開始懷念青春、對往事喋喋不休之時,證明你已經開始老去,至少你已不再青春了。我一直在回避這個問題,不是不敢承認,而是沒有想明白。青春是什么,是一種生理年齡,亦或是心理狀態。青春該如何度過,是轟轟烈烈,還是匆匆忙忙。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今年的一些經歷和碎片化的歷歷往事,讓我試著去讀懂青春這本久違的書。

青春是戰天斗地中覺醒

一蓑煙雨任平生。在那個由混沌向覺醒轉變的年代里,那時的青年人注定是不平凡、不平常,也是不平靜的。那一代青年學子們憂國憂民,奔走呼號、馳騁南北,慨當以慷,視死如歸,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探尋救國之路,不惜以身殉國;他們的青春不是在教室里安靜度過的,是在田間地頭深一腳淺一腳的調查中度過的,是在工廠車間慷慨激昂的演講中度過的。手無縛雞之力的“秀才們”,痛打國賊,力爭國權,將國民的注意力關注到國家命運上。他們將理想、犧牲和家國情懷融入血液,像一面面旗幟迎風飄揚,像一顆顆新生的細胞激活孱弱的肌體。從山西走出的中國青年革命健將———高君宇,曾立下革命誓言: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閃電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他的短暫而光芒的革命生涯以及吶喊的誓言成為一代革命青年的縮影。

那一批年輕的教授們、大師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以筆桿子作為武器勇敢斗爭,以柔弱的文人身軀,以血薦軒轅的大無畏氣魄,喚醒沉睡許久的東方雄獅。有人以斗士自勉,有人以士大夫自居,一個堅持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一個堅持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個堅持革命之斗爭,一個堅持學問之研究。一次又一次道路的論戰、制度的論戰、文化的論戰,讓彼時國人再一次開眼看世界,束縛在思想上無形的繩索漸漸松綁。他們是居廟堂之高的教書識字的先生,他們也是處江湖之遠諫言上書的國民。他們用微薄的力量化作如蠟燭般的微光,照亮這個風雨飄搖的被秋風所破的“茅屋”,他們以子規啼血般呼喚蒼生早日覺醒,工人覺醒了,農民覺醒了,商人覺醒了,士兵覺醒了,越來越多不同階層的人們覺醒了。

三言兩語恐難描繪那個時代青年人的群像,他們是痛苦的,掙扎的,換來了如今我們無需痛苦,不再掙扎?!熬l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們用一生去苦苦追求真理,愿做“九死而不悔,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急先鋒,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許生命短暫,在最寶貴的年華倏忽泯滅,但人生的價值不外乎于此。至此,就在那個充滿激越的1919年5月,中國青年人的精神在血與火的淬煉下被塑造下來,他們是當代青年之楷模,是當代青年精神的臍帶,血脈相連,賡續光榮與夢想至今。每每回想至此,總有莫名的激動,青春當如斯。

青春是苦勞筋骨中的覺醒

沒有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沒有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歲月靜好的年代,青春又該是什么模樣。

周末駛向龐泉溝親近自然,一路開車欣賞沿途風景,而那些如苦行僧般的騎自行車的追風少年,則是風景里的點綴,不過是生命中匆匆的過客。從下榻的民宿老板口中得知,原來與那些騎手們同住屋檐下,心里還是充滿期待的,騎手們風塵仆仆走進旅店已是后半夜。經過一天調整,傍晚時分,月明星稀,華燈初上,燃燒的熊熊篝火,讓冷眼旁觀的我恍如隔世。篝火照映著每個略顯稚嫩的臉龐,屋檐下的微光拉長了每個人的身影,席地而坐暢談著一段注定難忘的苦旅。他們或用詩意敘述自己的心路歷程,對當下的思考,對未來的迷茫;或不約而同地唱和著《夜空中最亮的星》《少年》,不是他們這個年紀的《水手》,沒有伴奏,但發自內心充滿真誠的歌聲最容易打動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每一個看上去都不是那么的孔武有力,有矮小、有瘦弱、有文質彬彬……滿身塵土多少顯得有點狼狽。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略顯黝黑的皮膚依然藏不住他們的樂觀、堅韌和無所畏懼,疲憊的身體無法掩飾心里的火和眼里的光。這一路的艱難險阻,我是無法想象的,但我相信也是遠超出我的想象的。他們用幾天的行路難,濃縮了人生下半場生活、職場等方方面面的是非成敗,也許他們現在還不自知。在他們身上看不到防斷腸的牢騷,化不開的戾氣之類的喪文化,沒有無休止的內卷和宿命般的躺平。他們昂揚奮發的精神,就像驚蟄后從泥土里奮力鉆出的小蟲,就像雨后無法壓抑的春筍,于我心有戚戚焉。

我欽佩他們的勇氣,沒有患得患失,敢想敢干,不怕失敗。帶著內心如火種般的希望,橫掃內心的陰霾和畏懼。我贊賞他們的精神,挑戰自我,突破自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與自然、與自我其樂無窮的斗爭中尋找人生的坐標。他們沒有困于書屋躲進小樓成一統,他們沒有屈服于商業蠅營狗茍奔走財富,以野蠻其體魄的方式拓展認知的邊界,集眾人之力,用眾人之智,凝聚眾人之友誼,告慰最好的年華。

韋伯有一句名言:“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的動物?!鼻啻嚎梢悦悦@ьD知難而行,青春可以義無反顧頭破血流,青春可以偏安一隅虛擲光陰,青春可以建功立業無問西東。青春究竟該如何安放,星辰大海不是唯一的方向。他們賦予了這時期青春獨有的意義。我想一定會有人說他們是莽撞的少年,無知而無畏,沖動而不計后果。但年輕的時候總會做一些傻事、瘋事、荒唐事,而那些傻事、瘋事、荒唐事變成傷口處的痂,揭掉后終有烙印,那烙印或留在身體或留在心底,注定將成為不惑或知天命之年難以忘懷的談資,無論那時的你是歸于平庸還是小有所成。

篝火漸漸熄滅了,路燈越來越暗了,激動的心情歸于平靜,年輕人開始計劃著回程路線和遭遇困難的心理建設。抬頭若即若離的星河,低頭忽明忽暗的篝火,仿佛預示著: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我突然有種莫名的舍不得,也許是舍不得一場充滿驚喜的偶遇,也許是舍不得那個再也回不去的青春。計劃妥當,一個個年輕人和我簡單做了道別,哼著意猶未盡的歌曲,還有忽遠忽近的口琴聲漸漸消失在黑夜里。韶華易逝,就像指尖的流沙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有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偶然相遇,轉眼就各奔東西。而有些人無心插柳,然則不期而遇。大抵人生就是這般如此。面對這一幕似曾相識的情景,中年人看到了曲終人散的悲涼,青年人看到了下一個未知的戰場。恰巧這個故事也是發生在五月,一個青年人慶祝的時刻。

青春是回眸與眺望間的覺醒

青春可以心安理得地發呆、海闊天空暢所欲言,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人到中年,所有這一切的付出都是成本,計算著值得不值得。青春可以談論夢想無論實現與否,人到中年眼里看到的是生計無著誆論夢想。青春是相信未來此心可鑒,中年是活在當下靜水流深。青春是在經濟約束下的思想自由,人到中年是在經濟相對自由下的思想約束。如此一來,青春時期顯得尤為可貴。套用《麥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的一句話,青春時期可以為崇高的事業奮斗乃至犧牲,而成熟的中年人為崇高的事業卑賤地活著。也許還有少數中年人歸來仍是少年,但至少大部分中年人奢談夢想,孤獨而現實地活著。

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獨。年輕時享受熱絡,而人到中年孤獨是一種享受。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寫道:“一個人在這樣蒼茫的月色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蹦贻p時的傷疤可以快速自愈,中年以后的傷疤需要時間,需要獨自在搭建的洞穴中去舔舐慢慢愈合。中年人無疑是勇敢的,他們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無所謂高貴與低賤,無所謂自由與枷鎖,只是人在旅途中不同階段、不同群體所給予的共識。與角色的妥協和和解,共生共長,各自安好。倘若理解青春之存在意義,青春不過是一種心理狀態而已,偶然的錯過,必然的相遇,行之不遠處,還會有青春中年、青春古稀、青春耄耋爾爾,翻閱關山青春無疆。反之,青春是一種生理機能的感受,偶然的相遇,必然的錯過,則青春必將漸行漸遠,只落得人到中年后的“此情可待成追憶”。

別來無恙的青春

有些人老去,而總有人正年輕。青春是一團燃燒的火焰,熱量驅動自己不斷向前,挑戰黑暗和無畏,而那光亮則照耀他人,曾經或將要經歷青春的人,不忘那團不滅的火焰。

青春是關不住的青鳥,驕傲而自信,挑戰囚籠的束縛,欲與蒼穹試比高。

青春是一閃而過的流星,璀璨然而短暫,劃破天際,留下追求真理的足跡。

青春就是野花野草,各自散落天涯,即使蒼天大樹矗立眼前,即使被無數次踐踏,依然倔強地抬起頭向往陽光。

耕讀傳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讀書人、士大夫恪守不息的圭臬。讀是讀書,是求知;耕是勞作,是實踐,二者結合就是陽明先生倡導的知行合一。讀了許多的書,對未來總會充滿希望和想象,即使艱難困苦。詩人食指在《相信未來》里寫到,當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頑固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走過了許多的路,對當下秉持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縱然泰山北斗。北島在《我不相信》中這樣寫到,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綿延千年,如今的青年人依然在耕與讀中孜孜以求。與時間為友,把春夏和秋冬鎖在門外;和時間作伴,闖東南和西北路在腳下。

什么是青春,兩位詩人給出了一種答案,相信未來和我不相信。

如何度過青春,借助凱魯亞克的一句話,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看著以上滿紙荒唐言,但總算心正意誠。而吳曉波在《激蕩三十年》寫過這樣一句話,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對青春這個美好的經歷終于釋然。他在書中激昂地寫到:當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銳不可當。萬物恣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江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這樣的激蕩時代,我們還趕得上。因為我們就在這個時代。

很喜愛李大釗先生的《青春》,磅礴的氣勢、宏大的格局、優美的文字,像黎明破曉前的沖鋒號,喚醒沉睡的青年人。也是他這篇文章,鼓勵我淺談對青春的愚見。至此,借文中經典片段共勉諸君。

“吾愿吾親愛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資以樂其無涯之生?!?/p>

青春,好久不見;余生,來日方長。

猜你喜歡
青年人青春
平凡中的偉大 青年人的楷模
青春睡不著
掉發變胖失眠,現代青年人早衰現狀
材料作文“做一個Nice 青年”導寫
埋線:1厘米提升的青春
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鐘
青春獻禮
青春不打烊
青春正當紅
大師搖頭的玄機(外一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