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視閾下新型農民教育培養的目標內涵闡釋及作用機理:以大湘西為例

2021-11-11 08:05滕湘君張世兵
農技服務 2021年9期
關鍵詞:視閾教育培養湘西

滕湘君, 張世兵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湖南 長沙 410201)

大湘西地區地處武陵、雪峰兩大山脈和云貴高原環繞的廣大地區,行政區劃包括懷化市、張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及邵陽市西部的洞口、綏寧、城步、武岡、新寧、隆回6縣(市),區內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1]。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基礎條件,當地農村貧困比較突出,加之留守農民年齡偏大、文化素質不高,脫貧任務艱巨。為解決輸血式扶貧的不足,克服扶貧-脫貧-返貧的怪象,必須進行造血式扶貧,從改變農民的觀念和素質出發,進行新型農民教育培養,使其成為推動現代農業和精準脫貧的強大引擎。為推進大湘西地區新型農民教育培養的實施提供參考,從精準扶貧視閾總結大湘西新型農民教育培養的特點,指出新型農民教育培養的目標內涵,并分析新型農民教育培養推進精準扶貧的作用機理。

1 精準扶貧視閾下大湘西新型農民教育培養的特點

1.1 鮮明的時代性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培養新型農民有利于西部地區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釋放農村經濟活力[3]。從精準扶貧視閾開展新型農民的培養教育,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使其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進一步激發“三農”發展的持久活力,既能實現新時代推進大湘西地區精準扶貧既定方略,又能成為全面決勝小康的內在動力。因此,精準扶貧視閾下大湘西地區新型農民教育培養彰顯著先進性、使命性的特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1.2 任務的艱巨性

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是新時代推進大湘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由于大湘西地區自然環境和經濟社會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精準扶貧進程中僅靠輸血式扶貧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只有實施造血式扶貧,通過適度發展產業,加強新型農民教育培養,提高農民素質,才能實現和鞏固精準扶貧成效。當前我國農村每年有900萬~1 000萬人向城市轉移,農民工總量達2.6億,部分農民工城市化后不愿再回農村,給貧困地區開展新型農民教育培養帶來巨大挑戰。大湘西地區農村發展較緩慢,各村發展參差不齊,離城市較近的農村發展相對較好,離城市偏遠的農村發展較為落后。青壯年農民一般知識文化水平較高,但不安于留守農村,普遍外出打工,留守農村的青壯年急劇減少,留守人群主要是老幼婦孺,加劇空巢村現象。這些留守人員年齡偏大,知識文化水平不高,往往安于現狀,接受新事物的觀念和能力弱,為開展新型農民教育培養形成較大制約,使大湘西地區新型農民教育培養的任務艱巨而復雜。

1.3 手段的多樣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業態不斷出現,實施新型農民教育培養的手段也隨之多樣化,相關教育培養平臺紛紛涌現,線上與線下、傳統手段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不同的方法與模式。如積極推動“送教下鄉”活動、選派科技特派員定期或不定期現場傳授農業技術推廣知識,或是通過科技直通車建立流動課堂,深入田間巷尾進行宣傳和指導[4]。同時,發揮開放大學在培養新型農民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電視、廣播、網絡、視頻等對農民進行技術推廣培訓,很好地將相關技術傳授給農民。利用高校優勢,在各高校建立資源庫,積極搭建平臺,通過慕課形式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另外,各扶貧單位或個人駐村入戶,精準把握農戶需求,分析農戶致貧原因,通過言傳身教,切實解決農戶的貧困問題。還可將科研課題的實施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結合農民的需要開展課題研究,提高農民素質。此外,針對部分具有一定經驗和自學能力的返鄉農民工,根據其需要,采取專題模塊、就業熱線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培訓[5]。

1.4 內容的指向性

針對大湘西特殊的地理環境,現代農業主體缺失,農民主體功利主義較強的特點,需因材施教開展農民教育培養,既要綜合考慮農民當前和未來的發展,又應根據當地農民的實際需要量身打造教育培訓內容。首先,教授農民信息技術和技能,提升農民利用信息化手段,如電商和微商等有效參與市場經濟的能力。其次,針對打造特色農產品基地,推進形成一村一品格局、發揮特色品牌效應,應根據產業特點,如茶旅融合等,傳授現代農業相關的科學文化知識。再次,圍繞選拔或培養一批市場意識強、具有一定超前視野的農民工或村干部做當地致富帶頭人,開展現代農業和市場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培訓,以更好其發揮精英效應,將其打造成為現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2 精準扶貧視閾下大湘西新型農民教育培養的目標內涵

精準扶貧視閾下對大湘西地區傳統農民深入全面地開展教育培養,轉變其傳統的思想觀念,進一步豐富其文化知識,提升其專業技能,使其樹立現代農業和現代市場經營意識。由此,推進實現傳統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綜合素質發生根本性變化,素質顯著提高,能夠利用自身優勢為自己獲得一定收益,逐漸擺脫貧困,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和智慧農民。從相互關系上看,農民具有一定的文化,有利于其懂技術、會經營;農民懂技術和會經營,會去學習更多知識。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相輔相成,進而形成農民的高素質(圖1)。

圖1 新型農民素質的3個維度

2.1 有文化

有文化是指農民通過教育培養以后,文盲群體的文化程度能夠達到初中水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基本接近高中知識水平,文化知識儲備明顯提高,認知能力大幅改進,對惠農政策和其他涉及農業農村發展的相關宣傳內容能夠較快理解和接受。同時,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自主學習并獲取所需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或通過考取證書獲得一定的政策支持。此外,還具有一定的生態環保知識和意識,也沒有其他惡風陋習。

2.2 懂技術

懂技術是指農民通過教育培養以后,能夠按照農業現代化的客觀需求和發展趨勢,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改善農業生產和管理,能夠適應農業專業化、規?;涂萍蓟l展的要求,不僅在生產領域,在加工、營銷、品牌建設等方面也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如互聯網、多媒體、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能夠將農業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充分融合。

2.3 會經營

會經營是指農民通過教育培養后,能夠樹立現代市場營銷意識,準確辨識和捕捉市場信息,把握商機,開展策劃,結合現代營銷手段自主進行農產品銷售,實現產銷一體化。對于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能夠通過提升經營水平增強化解市場風險的能力。

3 精準扶貧視閾下大湘西新型農民教育培養的作用機理

精準扶貧的主要對象是農村和農民,而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關鍵是農業產業的發展[6]。面對資源、環境和經營方式的現實約束,農業發展方式將從依靠資源消耗、農資投入及犧牲生態環境的粗放經營轉向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的集約經營[7],形成農業產業的專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萍紕撔潞涂萍歼M步是實現這一過程的基礎[8],農民作為農業和農村的主體,是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的承擔者和推動者[9],因而也在農業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中具有重要作用。精準扶貧視閾下,通過建立相關的政策激勵機制、涵蓋自主學習、職業規劃和目標管理的自主提升機制、典型示范+集中培訓有機結合的創業培植機制和創新培養機制[7],開展系統和專業的新型農民教育培養,使其在自身積累的農業勞動經驗基礎上,掌握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可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減輕自身的勞動強度,增加從事農業的愉悅感,同時獲得比傳統農業更高的收入。由此,農民能夠體面地從事農業[7],加之其內生的鄉土情結與外生的產業帶動和政策扶持,農民選擇從事農業的意愿將會得到增強。從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這將有利于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和緩解農業人口老齡化。同時,農業比較收益的提高能夠增強農業的吸引力,促使更多資源投入農業[10],支持農業產業更好的發展。從人力資源開發的角度看,通過不同形式的教育培養,對廣大的農民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加強農業領域的人力資本積累,可將我國眾多的農業人口轉化為優勢人力資源[8],為轉變傳統農業經營模式和農業增長方式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10],進一步激發新的農村市場主體的發展潛能,增強農村經濟內生增長動力[7]。教育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新型農民,使其與現代農業的規?;?、集約化生產經營相適應,實現職業化,能夠促進農業領域的分工分業進一步細化[9],推進農業增長模式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第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7]。從宏觀的城鄉協調發展層面看,在富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大趨勢下,面向仍在從事農業的群體,大力實施新型農民的教育培養,提升農民素質,可增強現代農業技術的擴散與傳播,提高農業生產率,同時使農民能夠運用現代經營理念經營農業,形成專業化和職業化的新型經營主體,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進而使城鄉差距得以進一步縮小[7]。同時,在保障農業得以持續發展的前提下,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的合理流動將促進城鄉要素的流動與交換,推進現代農業和城鎮化協調發展[7],對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4 結語

在大湘西地區推進精準扶貧是深入落實國家精準扶貧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的重要舉措。為使當地農民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必須結合當地農民的實際情況,改變以往的輸血式扶貧,實施造血式扶貧,從而激發農民的發展潛力和活力,使農民自身內生的脫貧潛力和動力得到充分發揮。新型農民掌握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管理方法和具備科學的發展理念,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推進精準扶貧的人力支撐。新型農民教育培養是推進精準扶貧過程中進行造血式扶貧的重要舉措。正確理解新型農民教育培養的目標內涵及其作用機理,推動面向農業從業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工作,使大湘西地區農民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擁有一定的生產和管理技能、樹立新的經營理念,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逐步適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求,助力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由傳統的粗放型向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轉變[7]。從精準扶貧視閾大力開展大湘西地區新型農民的教育培養,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任務的艱巨性、手段的多樣性、內容的指向性等特點,因此,需進一步探索大湘西地區新型農民教育培養的路徑和措施,全面深入推進大湘西地區新型農民的教育培養,為該地區在新時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歡
視閾教育培養湘西
滑雪社會體育指導員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研究
從山東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準“滴灌”
湘西 國畫
增強學生職業能力,服務當地區域經濟
淺析小學教育的人才培養
與諸子湘西游
漂泊敘事視閾下評述《花樣年華》的藝術特色
女性主義視閾下小說《紅字》多維解讀
原型理論視閾下的于連形象
接受美學視閾下的《螺絲在擰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