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 “課程思政”的路徑研究

2021-11-12 09:43李良勇
文學天地 2021年8期
關鍵詞:融入路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思政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庫,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重大。在高職教育中,提升高職教師傳統文化素養,找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課程思政”的結合點,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融入路徑,再以恰當的方式有機融入,能夠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向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精神成長。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職;課程思政;融入路徑

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每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是民族的價值取向,影響著民族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個民族自我認同的凝聚力。中華傳統文化是保留在中華民族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是中華名族團結奮進的結晶。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

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各種思想的交鋒沖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尤其是三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對引導青少年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對培養青少年家國情懷、道德規范、品格修養等有重要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立德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尋找到其與各門課程的結合點,并將這些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融入各門課程的“課程思政”中,能夠充分發揮各門課程的協同育人作用,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的全方位理念,與顯性的思政課程形成合力,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尤其是對于理工科類專業多,文化素養類課程少,學生文化素養和思政素養普遍偏低的高職院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科教育中,梳理出各學科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高職知識體系教育的全過程,意義重大。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課程思政”的現狀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系統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習近平高度重視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并在多個場合強調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意見》指出,要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把高校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高地。上至黨中央,下到地方政府,都已明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思政”教育中,受到極大的重視。通過調研發現,大部分教師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自身教學都有很大幫助,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思政”具有較大的可能性。但受調查對象普遍認為難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實際教學過程中。究其根本,在于教師本身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了解不夠,自身文化素養不足,難以找到融入點。由此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極受重視,但各方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思政引起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他們從自身任教的學科出發,更加注重傳統文化在學科教學中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但就目前來看,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一是注重單一課堂的融入,缺乏系統的構架,不夠全面,缺乏整體設計。二是研究不夠深入,停留于表面層次的融入,只重引入但忽略解讀,學生反應甚微。三是重視傳統文化目標的設定,但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夠多樣化,融入方式比較僵化,學生不易接受,無法做到潤物無聲。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并提出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教材編寫等方面“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由此可見,在高職院校單純開設傳統文化類課程是不可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思政”應該是全方位、全過程的。

1.提升高職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有“課程思政”的意識和決心;其次是熱愛傳統文化,對其內容比較了解,才能更好將之融入“課程思政”。因此,要更好地運用傳統文化的思政價值,教師必須有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教師要加強自身傳統文化素養的提高,積極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同時,還應將傳統文化素養的提高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師風師德培訓、教學能力專題培訓、業務學習等集體研修學習中,營造學習氛圍,提升教師學習傳統文化的主動性,培訓學習習慣,讓傳統文化的學習常態化,從而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2.梳理思政元素,找出結合點

中華傳統文化的范疇極為廣泛,涉及哲學、文學、德育、宗教、語言文字、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戲曲、醫學、武術、建筑、服飾、民宿、美食等諸多方面,這些內容蘊藏在公共基礎課程中,蘊藏在文史哲類、經管法類、教育學類、理工類、農學類、醫學類、藝術類等七類專業課程中,蘊藏在實踐類課程中??梢哉f,每一門公共課程、每一門專業課程、每一門實踐類課程中都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在其中找到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不難。

公共基礎課程的設置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分為社會科學公共基礎課、自然科學公共基礎課,實踐環節公共基礎課。教育部發布的指導性意見提出,公共基礎課程學時不少于總學時的25%,比重較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情懷、高尚道德修養、先輩們的奮斗精神等均可潛移默化融入其中。

每一個學科專業都有不同的特色和優勢,每一個專業知識體系中都蘊含了豐富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可以融入豐富的傳統文化。在文史哲類專業中,可以融入天人合一、貴和尚中的文化;在經管法類專業中,可以融入仁、義、禮、智、信的德法兼修的文化;在教育類專業中,可以融入正心修身、仁義愛人的君子文化;在理工類專業中,可以融入古代大師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在農學類專業中,可以融入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精神;在醫學類專業中,可以融入儒家的仁者愛人的儒家文化;在藝術類專業中,融入中華貴和尚美的美育精神。比如《新時代背景下宋朝“八德”文化在保險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的應用》一文梳理出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核心的“課程思政”內容,并提出了重點措施,比較具有代表性。

教育部發布的指導意見強調,高職院校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占總學時50%以上,專業實踐類課程要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此,必須充分運用傳統文化中的勞動精神和艱苦奮斗的品質和意志作為此類課程思想政治建設的重點。比如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農耕文化、《禮記》中“凡內外,雞初鳴,咸盥漱,衣服,斂枕簟,灑掃室堂及庭,布席,各從其事”的勞動教育規范以及中國古代的家訓、詩歌中的勞動教育內容均可列入其中。又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尚書》中的“克勤于邦,克儉于家”、《警世通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傳統文化中的吃苦耐勞、卓絕奮斗的內容是“課程思政”的重要來源。

3.科學構架,完成課程設計

找到契合點,還要進行科學的構架,“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的難點即在于此。課程設計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構的系統活動,包括教學目標、重難點、內容、組織、實施、評價等工作過程?;凇叭庇说睦砟?,“課程思政”的設計也應該融入課程設計的全過程中,優化教學內容、調整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精心組織和實施,形成體系。目前,很多高校已經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全過程作為教學考核的重點。那么,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政內容融入其中呢?具體可以參考如下設計:

首先根據課程體系確定章節內容,根據教學內容設定恰當的德育目標,再在傳統文化中去尋找實現德育目標的相關素材,落實到教學大綱的修訂、教材的編審等方面,貫穿于教學的各環節,進行春風化雨般融入。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研究中心積極組織開展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活動,精選出30個專業(類)的優秀教學設計,從課程基本情況、德育教學設計及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教學效果等四大板塊進行系統設計,并集合成冊進行出版發行。

“課程思政”的融入貴在“無聲”。當教師帶著說教的態度給學生灌輸思想教育,學生肯定會抵觸,所以,傳統文化的融入,應該采用隱性的方法,滲透到課程設計的每個部分。如在《管理學原理》講解學習管理學的意義時,可以通過講解傳統文化中的“以民為本”和“天下為公”引導學生強化擔當意識和使命責任,通過講解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辯論等方法,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對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百家爭鳴、和而不同,深刻體會傳統文化中儒、道、法為代表的治國之道、為官之道、為君之道。

4.科學評價,推廣優秀案例

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的評價,可以全面了解教和學的情況,及時進行診斷改進,同時還能起到監督和強化作用,有效推動教學目標的達成?!罢n程思政”背景下的課程評價,不僅是評價知識的習得和能力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思想境界和精神的提升。評價內容上,注重融入與學科相關的傳統文化內容;評價方式上,強化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以及思想政治素養的變化;開展評價的過程中,不單純是定量評價教師的問卷,也不單純是定量評價學生的試卷。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課程思政的考核更多的是通過深入教師的教學,感受課堂是否充滿“中國味”,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學生的學習感悟、學生的行動表現等,察看學生是否富有“中國心”,是否飽含“中國情”等。

科學的教學評價可以推選出優秀的教學案例,只有將這些優秀的案例進行宣傳和推廣,供同行參考和借鑒,才能夠發揮研究的最大作用。高校教師專業發展聯盟持續關注高校(包含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并整理了一大批可供學習的案例進行分享,其中不乏傳統文化的融入,給廣大高校教師提供了學習平臺。

“課程思政”有助于“立德樹人”總目標的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人格的健全、三觀的形成和對民族認同、文化自信的培養有重要作用,將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思政”,融入高職教育全過程,將有效推動高等院校成為社會主義文明高地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英龍、曹茂永等.課程思政——我們是這樣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版.

[2]崔小云、冼梨娜.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政教育教學課程實踐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20(11).

[3]李瑞萍.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中思政元素的開發與思考[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3).

[4]王星遠.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研究[J].浙 江 工 貿 職 業 技 術 學 院 學 報,2020(04).

[5]李紅梅、鹿存禮.新時代“課程思政”研究:綜述與展望[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01).

[6]繆煜清.在化學課程思政中融入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教育的途徑[J].高教論壇,2020(05).

[7]郁 濤.地方“紅色+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徑[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4).

[8]張永康.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的價值意義與實現路徑[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6).

[9]馮莉.工業設計類課程思政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教育[J].科教文匯,2019(12).

本論文為瀘州職業教育研究中心2020年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課程思政”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LZJY-2020-06)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良勇(1983-),女,四川瀘州,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文化文學。

猜你喜歡
融入路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究
關于五大發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職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模式全過程路徑的探索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思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