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網絡直播:媒介融合時代下新聞報道的新思維

2021-11-13 03:57席元
聲屏世界 2021年7期
關鍵詞:網易春運新聞報道

□ 席元

新聞報道中的網絡直播和電視的現場直播有著密切的聯系。結合電視現場直播的特點,網絡直播可以定義為,伴隨事件的發生、發展進程,在現場利用網絡傳播工具,實現新聞內容的同步制作,在信息雙向流動互動的過程中實現信息發布的即時性。常見的形式有現場直播、圖文直播、音視頻直播等。從形式上看,網絡直播和電視直播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在新聞報道中,新聞客戶端對網絡直播的運用,有著自己的優勢與特點。本文以網易新聞客戶端為例,選取近年發生的重大事件,分析網絡直播在新聞傳播中的運用。

網絡直播進入新聞報道領域

網絡直播是通過新聞客戶端傳播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包含了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的傳播形態。它能在第一時間多方式、多角度呈現現場,受眾也可以實時觀看和參與討論,這種表現方式能夠在符合受眾接受習慣的前提下實現媒體與受眾共同完成新聞報道的需求。

從2016年開始,網易新聞客戶端便推出了“直播”模式,緊接著抖音、快手等聞風而上,在網易新聞客戶端的直播初始階段,他們把之前分散在其他各個垂直頻道的直播內容匯聚整合,實現了收看、查找、回看的一站直達模式,對已結束的直播內容進行了有效的積累。直播頻道使網易新聞客戶端中已經受到眾多用戶歡迎的直播類內容,能夠得到更好的曝光和傳播機會,同時也提升了用戶的新聞客戶端使用體驗。因此,網絡直播以專業化聚合的方式正式進入到新聞傳播中。

網絡直播新聞報道的呈現特征

門檻較低強調受眾的體驗參與感。網絡直播的門檻低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為傳播者,生產傳遞內容的門檻低。二是作為受眾,接收與互動的方式門檻低。首先是傳播者,一部移動電話、一部專用的說話設備就可以進行網絡直播活動。由于時間比較自由、進入門檻較低,為普通大眾提供平臺,用戶成為參與者。在“人人手中都有麥克風”的新媒體時代,受眾運用微博、微信等兩種主要工具,傳遞信息發表言論,但這兩種形式主要是提供文字、圖片以及短視頻的內容分享。網絡直播的出現,打破了短視頻內容的限制,可以隨時進入到直播平臺,長時間的進行內容的分享和接收。

直播頻道顯著降低了受眾發現優質直播內容的門檻,更加激發了網民收看直播、參與討論的熱情。例如,在2018年NASA發現了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就在全世界“藍星人”都為之震驚的當日下午,網易開通了“移民?外星人?專家解讀新地球”直播欄目,邀請北京天文館館長為大家答疑解惑,許多網民提出思考已久的關于宇宙的問題,除了科學報道直播,對日常新聞報道,受眾的參與積極性也比較高。

還原真實打破擬態環境的呈現。美國傳媒學家李普曼曾提出了“擬態環境”理論,該理論認為在現代社會,大眾傳媒空前發達的前提下,人們對事實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收到了各種媒體所提供的“象征性現實”的影響,這種影響導致人們對真實事件的認知產生偏移,最終在這種“擬態環境”中形成一種“擬態現實”。

網絡直播呈現的是一種“鏡子式”的客觀環境。它的本質特征是反映正在發生的事件及狀況,沒有媒體的前期策劃或者后期編輯的把關人程序,很大程度上并未受到媒體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對客觀環境的反映是無限接近于真實的。例如,“東方之星沉船事件”中,網易新聞客戶端直播配合新聞頭條專題,圖文還原事件全貌的形式,第一時間跟進沉船事故中緊急救援措施實施、遇難人數更新、遇難人員家屬安置等的最新進展,使得直播參與量近3000萬。

專業性強聚合碎片化實時直播。新聞客戶端中網絡直播頻道出現之前,直播類的內容都是呈碎片化分散在每個頻道中,受眾的注意力也是分散的,直播入口不易查找。同時,由于新聞客戶端的產品形態,一段時間后,直播節目的入口就會被其他新聞所取代,如果用戶沒有在直播期間打開新聞客戶端,就很容易錯過直播,并且也難以回顧直播內容,這導致受眾無法全面客觀地了解事件的完整面貌,在接收和理解信息時,減弱了信息的傳播效果。

直播頻道的出現,它的功能體現于新聞客戶端中各種直播欄目的“索引”。在直播頻道中,對直播內容的狀態進行了清晰標注,包含三個部分“即將開始”“正在直播”和“直播結束”。用戶只要進入直播頻道,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即將會有哪些直播登場,哪些直播正在進行,還有哪些直播剛剛結束,充分滿足用戶對于直播內容的需求,打破了傳統電視直播瞬時性的缺點。這讓那些一時錯過直播的受眾在事件發生之后,通過回看網絡直播,依然可以對事件的發展感同身受,成為事件的親歷者與見證者。

網絡直播報道的新形態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大媒體網站及新聞客戶端利用網絡直播進行各類新聞現場的報道,包括全國“兩會”的開幕式和會議全程、重大突發事件、政府重大決策項目發布、節假日交通路況、社會新聞等現場報道和實時報道。在這些直播過程中,網絡直播表現出新形態,特別是近年來隨著VR技術的不斷成熟,360全景式新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新聞報道已經朝著“浸新聞”時代不斷發展。

360°全景新聞增加新聞現場感。360°全景新聞是浸新聞現今最主流的形式,它讓受眾得到了浸入式體驗,之前難以嘗試的事物在此環境中也可以得到虛擬體驗,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便是VR最基本的功能,同時更是新聞報道的出發點和一直以來的目標。從“原畫復現式”新聞到“沉浸參與式”新聞,全景新聞中的游戲元素增加了新聞的趣味性及互動性,同時新聞視頻增加了現場感及體驗感。拍攝中,多次使用航拍,記錄下了各個方向的圖像和聲音,通過對環境的虛擬與重建,使受眾獲得更加真實的體驗。

如網易新聞客戶端對春運360小時全景直播,做了“直擊春運”的專題。專題采用直播這一形式,表現更加直白更加快速。為了表現春運是個持續的過程,突出過程化時間,所以為直播專題加了一個時限:360小時,即覆蓋春節期間15天時間,海陸空全景直播“春運”。首先是陸地,網易記者變為網絡直播者,在他們回鄉途中,從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實時發回相關報道,通過語音、短視頻直播“春運”旅客、鐵路、機場、車站工作人員的“春運”心情。特別是在航空方面,2019年網易獨家視頻直播東方航空的“春運”實況,從臺前到幕后,從客運大廳到行李裝卸室,從“花樣空姐”到“男神鮮肉”的乘務組凌晨備戰,獲得了大量第一手信息,并在第一時間傳遞給大眾,這次直播體驗是網易新聞客戶端持續時長最久的,也是觀眾體驗最為真實的一次“春運”直播。

聲畫兼并多維度數據報道。隨著媒體和受眾的地位逐漸模糊,受眾既是傳播者,也是接收者,對內容的選擇大大增加。新聞客戶端依靠全新的技術工具優化報道內容,同時根據用戶的興趣口味、閱讀習慣和新媒介傳播規律的資訊,制作更加優良的新聞專題。

在“春運”直播報道中,網易新聞客戶端告別了傳統專題文字報道模式,加入了大量視頻、圖片等可視化內容,對“春運”過程中發現的重要資訊進行報道和評論,同時以Html5、圖文漫畫等方式進行可視化處理。同時,資訊中還大量引入權威部門發布的交通路況、氣象預報、擁堵指數等數據,多角度豐富資訊維度,使得報道本身的呈現方式更為多元,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便于移動端的閱讀傳播。

VR新聞特殊設備助力實現效果。VR新聞,即虛擬實境新聞,不同于一般的視頻新聞,內容的傳播和接收需要借助特殊的設備才能實現。網民打開客戶端,佩戴專業的設備,比如頭盔或者是眼鏡,身臨其境地觀看新聞報道。VR新聞顯著改變了新聞報道線性且較為固化的樣式,從受眾視角出發,跨越時空便捷,使得受眾、編輯、記者同為新聞當事人,同為事件的“中心”,從而產生“共情效應”。為了增強直播中的互動,增加用戶的交流與黏性,“視頻直播+聊天室”模式是最常見的方式,直播期間,推出特效道具、周邊產品等衍生品。除此以外,付費觀看模式也在逐漸成熟。

結語

網絡直播在新聞報道中的運用將成為主要方式,它對信息傳播實現更快的頻率,也能達到更廣的覆蓋范圍,傳輸成本幾乎為零。網絡直播各種新的報道方式也在不斷嘗試發展中,但網絡直播新聞報道也存在無后期剪輯,不夠專業、不夠規范,把推拉搖移拋之腦后,設備和技術無法跟上等問題。未來,新聞報道中將更加完善網絡技術,提高新聞報道的水平,充分運用網絡直播的方式,第一時間將新聞傳遞到受眾眼前。

猜你喜歡
網易春運新聞報道
當代青年生活定律
“春運”來臨,古人也鬧心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網易考拉的“一千零一夜”
2018將迎來怎樣的春運
讓春運報道更加實用
十年春運路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如何讓新聞報道鮮活起來
新聞報道要求真實的細節描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