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
——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科技創新發展紀實

2021-11-16 01:20梅方義
中國煤炭工業 2021年10期
關鍵詞:智能化科技

文/梅方義 汪 琳

近年來,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去雜歸核,治虧創效,以科技支撐產業轉型升級,以創新驅動破解企業之困,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十三五”期間,陜煤集團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從2015年的1906億元、0.53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403億元、175億元;優勢產業規模顯著提高,從2018年開始,陜煤集團旗下煤炭、化工、鋼鐵、裝備制造等產業板塊開始全部整體盈利。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大關、利潤突破100億元大關,經營業績創歷史最好水平?!笆濉逼陂g,累計完成科技投入356.85億元,累計完成研發投入312.42億元;申請專利2294件,授權2023件,其中發明專利218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5項。陜煤集團“雙創中心”被工信部列為2019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單位。陜煤集團連續七年入圍《財富》世界500強榜單,2021年位列榜單第220位,較上年排名大幅前移53位。

一個個亮眼的數字,表明了陜煤集團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格局加速形成,規模實力、收入利潤不斷取得新突破,踏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

2014—2015年,宏觀經濟形勢錯綜復雜,煤炭市場進入寒冬。陜煤集團經營舉步維艱,老礦區和陜鋼集團虧損更為嚴重。

陜煤集團敏銳把握黨和國家在新時代的相關戰略部署,通過以“退”為“進”,新核準10處煤礦、新增產能6920萬噸,優質產能占比達到95%以上,競爭力站牢全國第一方陣。

這其中的優質產能就包括“十三五”期間建成投產的榆北煤業礦區。經過“規劃設計—實施建設—優化提升—基本成型”四個階段,目前榆北煤業小保當、曹家灘兩座新建智慧礦山基本成型,用工人數比初設核定減少1700余人,全員工效超過1200噸/工,開采效率領跑行業。

在曹家灘公司,單月快掘速度達到2200米、單面單班生產達到3萬噸、一節火車車廂裝滿僅需54秒、一輛汽車裝滿煤僅需要40秒、一鍵就可啟動順逆煤流。

而這些則是基于智慧系統。

在黃陵礦區,其地質條件復雜,煤、油、氣共存,水、火、瓦斯、煤塵、頂板以及油型氣、油氣井“七害”俱全,賦存有薄、中、厚煤層。早在2014年4月,黃陵一號煤礦自動化工作面率先達到了工作面內“有人巡視、無人操作”的常態化生產,開創了綜采工作面采場無人化采煤的先河,如今的智能化建設“更上一層樓”。作為地質條件最為復雜的礦井,黃陵礦業建設的智能化體系更具有推廣性和說服性,更能展現陜煤集團的智能化水平。

2021年8月5日,在陜西煤業2021年煤礦智能化建設推進會上獲悉,陜煤集團創造了首個全國智能化無人開采工作面、首個大采高智能化無人開采工作面、首個薄中厚煤層智能化開采全覆蓋、首個發布煤炭行業智能化開采技術標準、首個透明地質精準開采、首個全國智能化掘進機器人、首個人工智能+諾莎智能風險管控系統7個“全國首個”的可喜業績。而在2020年底發布的國家首批71個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名單中,陜煤集團7對礦井入選,是入選數量最多的企業。

目前,在陜煤集團36對生產礦井54個采煤工作面中,有39個工作面實現了智能化,智能化產能達到1.6億噸;建成四大類29套快掘系統,最高單進突破2800米;所有礦井的生產輔助系統全部實現智能化;5大類機器人和智慧平臺加速推進應用,實現采煤、掘進、輔助、機器人、監測監控、智慧管理等多個方面的智能化。

不僅如此,近年來陜煤集團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部署、面向行業重要難點問題、面向企業轉型升級需要,加大重大基礎研究和戰略技術攻關力度,全力推進能源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和分質清潔高效利用的共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重點突破,保持行業領先,為產業技術進步和推動能源革命積累原始資源。

國家能源煤炭分質清潔轉化重點實驗室

2021年5月,全球首套50萬噸/年煤焦油全餾分加氫制環烷基油項目在神木煤化工富油公司一次投料開車成功,并產出合格產品。研發“煤氣熱載體分段多層熱解成套工業化技術(SM-GF)”“大型工業化低階粉煤回轉熱解成套技術開發與應用”等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自有創新技術,進一步加快了“煤炭分質利用制化工新材料園區項目”建設進度,吸引了高端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入園,實現煤炭資源與高端制造產業的銜接。

在鋼鐵方面,加大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品牌效應在區域市場處于領先地位。在物流貿易方面,“三網一平臺”“智慧運銷”和“智慧零售”協同發力。在裝備制造方面,自主研發的世界首臺8.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機,填補了國內外技術空白。

同時,發揮現有金融平臺的協同效應,積極探索產融結合新方式,提前布局未來戰略新興產業。相繼成立了200余億元的各類創投及產業基金,瞄準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成功投資了隆基股份、贛鋒鋰業、江蘇恒神股份和青海恒信融鋰業等高新技術企業。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產業與科技融合發展

在陜煤集團,有一個技術創新基地,大量的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一批新型產業蓬勃興起,產業鏈和價值鏈不斷延伸……這就是陜西煤業化工技術研究院。

陜煤技術研究院負責人談到:“技術研究院事關陜煤集團轉型發展戰略,科技創新能力也是企業最突出的差異化優勢,掌握核心技術,意味著掌握未來?!弊鳛樾屡f動能轉換的平臺,陜煤技術研究院加快為陜煤集團高質量發展賦能。

——產業與科技融合發展。成立于2011年5月的陜煤技術研究院,以產業應用和市場創效為目標,側重于后端應用創新,明確提出“走特色鮮明的科技產業化與產業科技化融合發展之路”。

圍繞這一目標,研究院堅持將科技創新作為可以創造巨額價值,能夠支撐全集團產業鏈科技化、集約化、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產業來用心經營。在管理模式上,研究院率先嘗試革新“計劃管理體制”,積極推行“科技資源有償配置、科研成果有償使用、創新價值市場量化、創新收益共享激勵”的市場化運作思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優化創效與激勵為導向的科技管理機制,全面整合科技資源,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研究院遵循“堅持科技研發、市場開拓、生產經營、資本運作的路線圖”,耐心培育、厚積薄發,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據統計,近年來自主研發成果的中試及工業化試驗生產線已建設30條,其中有16條建成轉入試生產,在煤熱解—多聯產、煤制精細化學品、高端聚合物、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等10余個方向形成了近50種單體產品、近100種關聯產品,總體市場容量規模上萬億元。

27148系列鋰離子電池成功打入東風新能源、上汽大通等著名車企的供應鏈,并入選首批“陜西工業精品”;超級活性炭、石墨烯、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等一批工業化試驗項目生產線已經完成試運行,產品通過客戶驗證……這些科技成果表明研究院在加速陜煤集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在拓展新的領域,不斷打開發展新空間。

——打造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新格局。研究院在以自主創新研發為牽引的基礎上,也在借力發展中尋找契合點,充分依托社會科技資源,實現了自主開發、合作開發、委托開發并行發展。

在科研項目的前端論證和優選階段,研究院按照“價值引領、創新為基、掌控核心、開放配套”的實施原則,確定立項必須具備的條件為:顛覆性技術,知識產權清晰,預期產業化后投資收益率高,技術具有充足延伸和拓展空間,市場容量大。這也正是科研項目在高風險、高投入的同時,也能實現高回報、高收益的重要原因。

截至目前,陜煤集團共投入科研資金350多億元,僅研究院就開展重點科研項目200多項,引進院士6人、千人計劃3人、碩博士專業研發人員400余人,極大地促進了科研實力的整體躍升。

按照“國有體制、市場機制、世界水平”原則,陜煤集團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在西安總院基礎上,還成立了上海研究院、深圳研究院,謀劃成立北京研究院和日本、歐洲分支機構,基本形成“東西南北協同,輻射國際海外”的科研布局,同時構建了從實驗室到產業化全流程的七大基地平臺,打造出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新格局。

陜煤集團黃陵礦業二號煤礦職工在調度指揮中心進行智能化采煤作業

科技賦能追求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初秋時節,在被評為“國家級綠色礦山”的陜北礦業檸條塔礦業公司,礦區和道路兩邊綠樹成蔭,礦區內到處瓜果飄香……近年來,針對煤炭開采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問題,陜煤集團啟動了“陜北煤礦區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及生態重建技術研究與示范”科研項目,在陜北礦業各礦井相繼實施。

“十三五”以來,陜煤集團堅持“治改雙驅,減排增綠”工作思路,煤、化、鋼、電等產業清潔生產體系建設持續推進,新能源產業取得規模性突破,火電產業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改造,地面瓦斯抽采累計近1億立方米,發電8.3億千瓦時,商業化銷售1850萬立方米。目前,煤炭板塊已建成18家綠色礦山,入庫率達到50%;化工板塊所屬陜化、北元等7家單位已通過ISO14001體系認證,大部分企業尾氣已經實現了超低排放;實業集團經營管理10個國有林場,形成森林蓄積量105萬立方米,總碳儲量55萬噸,并以每年4%的速度穩步增長。

在當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取得這些成效實屬不易。據悉,陜煤集團同時涉及煤炭和鋼鐵去產能。而在2015年,正值鋼價低迷之時,陜煤集團在企業經營最困難的時候,并沒有一心放在“跑銷售”上,而是對陜鋼集團投資23億元進行環保設施改造。

當時的陜鋼集團已連續虧損4年。對于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如此巨額的資金,投還是不投?陜煤集團領導班子反復研討,陜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照乾始終堅持社會責任和環保責任大于經濟利益,主張堅定不移地投資,并強調環保改造不能有欠賬。

數據顯示,近年來陜煤集團對陜鋼在節能、環保、生態修復等方面累計投入40多億元,綠化面積達到184公頃,建成100多個技術先進的節能環保項目,廠區實現“四季常綠、季季有花、成林成帶”。

持之以恒的生態建設,實現了經濟效益、環保效益、社會效益“三贏”的綠色生態格局。鋼鐵市場形勢一有好轉,陜鋼集團便得以滿負荷生產,打破了持續6年虧損的局面,2017年實現利潤18億元,2020年行業競爭力排名A級(特強),入選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在近期世界鋼鐵協會發布的《世界鋼鐵統計數據2021》上,陜鋼集團以粗鋼產量1318萬噸躍居世界鋼鐵業第31位,“十三五”期間排名提升18個位次。陜鋼集團龍鋼公司和漢鋼公司分別取得了國家4A級和3A級工業旅游景區授牌。

匯聚“才富”效應構建科技創新生態體系

日前,陜煤集團陜北礦業紅柳林公司任保利大師工作室喜獲2020年“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榮譽稱號,成為陜煤集團首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陜煤集團積極探索科技創新發展路徑,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生態。完善創建機制,探索創新運行模式,致力于搭建一個創新技術攻堅的平臺,充分發揮技能團隊的集聚、輻射和品牌效應,使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讓更多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标兠杭瘓F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面對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挑戰,面對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陜煤集團探索走出了一條“高端領軍人才+勞動者素質全面提高”的人才興企路子。

陜煤集團現有國家能源煤炭分質清潔轉化重點實驗室、煤炭綠色安全高效開采國家地方聯合共建工程中心等5個國家級科研平臺,30余個省級科研平臺,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產業聯盟等各專業研發平臺;擁有1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0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立了陜煤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臺、創客空間、科技信息數據庫等科技創新配套支持平臺。充分利用好這些平臺資源協同、互補、聚合作用,通過發揮科技創新人才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推廣中的作用,大力促進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示范應用,促進煤炭、化工、鋼鐵、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在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方面,陜煤集團采取在職學習、脫產培訓、專題講座、技術研討等方式,引導專業人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知識、鉆研業務、科技攻關上來。在高技能操作人員培訓方面,通過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能鑒定、導師帶徒、技能大師工作室平臺建設,成就越來越多的“陜煤工匠”。

在“陜煤杯”2020年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陜煤集團包攬了四個單項金牌,實現了所有參賽單位均獲獎,創賽事設立以來參賽企業最佳成績。

這些高技能領軍人才在企業高質量發展中通過技術創新和科研攻關,不僅為企業帶來了財富效益,更匯聚了“才富”效應。全國技術能手馮敏領辦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完成科技創新項目260項,實現經濟效益3000萬元;陜鋼集團“薛立宏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棒材頭接尾連續軋制自動化控制技術,在同規模軋鋼線相同作業率情況下,提升小時產量8%以上,年創造經濟效益1120萬元以上……

面對到“十四五”末,實現“16555”戰略目標,即到2025年,以10萬左右產業工人,6000億元左右資產總額,完成不少于5000億元營業收入,市值不低于5000億元,實現500億元利潤,靠什么來實現?

楊照乾表示,第一要靠科技創新。

“十四五”時期,陜煤集團將緊緊圍繞總體戰略,從企業發展戰略出發,面向產業發展技術領域,深入實施科技強企、人才強企、創新驅動戰略,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構建多層次開放式高效創新體系,奮力打造創新型領軍企業。

“未來,企業的競爭實質是科技實力的競爭,登高望遠,我們還只是邁出了第一步?!睏钫涨赋?。

相信陜煤集團將會把12萬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12萬人的創造力發揮出來,積極探索科學的科技創新發展路徑,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環境生態,向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闊步前行!

猜你喜歡
智能化科技
智能化戰爭多維透視
住宅小區弱電智能化工程建設實現
筆中“黑科技”
智能化的“世界觀”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