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自主培養模式下預科生教育管理反思及對策探究

2021-11-17 12:42張祎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21年42期
關鍵詞:南京農業大學預科生預科

張祎

[摘? ? ? ? ? ?要]? 高校自主培養模式下的民族預科教育能夠使預科生盡早融入內地高校氛圍,對實現預本教育銜接、提高預科教育質量具有積極意義。以南京農業大學少數民族預科班為實驗基地,從四個方面的適應情況對少數民族預科生開展調研,反思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同時提出內地高校教育管理預科生的對策建議。

[關? ? 鍵? ?詞]? 預科教育;自主培養;性格特征;農業院校

[中圖分類號]? G64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42-0110-02

一、充分認識少數民族預科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民族預科教育肩負著為我國各民族地區培養和輸送高級人才的重擔,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對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具有重大意義[1]。預科教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現在發展已經有60多年,最初采用的是委托培養的“基地模式”,但這種模式在新時期也逐漸表現為:忽略了個體差異,不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分類培養;受制于基地教學資源,難以保障學生的培養質量;學生與目標高校物理分離,漠視了學生的發展要求[2]。為了彌補這種“基地模式”培養的不足,內地高校自主培養民族預科生成為新形勢下民族預科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國內學者對少數民族預科生進行的研究較多,但對于第一屆少數民族預科生來到中央部屬院校之后能否適應內地的學習生活及人才培養模式并沒有明確的定量研究,因此,本文以定量形式研究少數民族預科生來到內地后如何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筆者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南京農業大學2018級和2019級兩屆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的適應狀況進行了調研和分析,幫助高等農業院校民族預科生準確定位自我,并針對如何教育管理好民族預科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南京農業大學2018級和2019級少數民族預科班為例,從學習、心理、生活、文化四個方面的適應情況對少數民族預科生開展調研。調查對象籍貫覆蓋甘肅、貴州、內蒙古、寧夏、青海、四川6個省份,包括回族(25%)、蒙古族(19%)、藏族(14%)等15個少數民族。調查采用班級集中的方式發放問卷115份,回收115份,問卷回收率100%。

三、結論分析

(一)個人定位不夠明確,生源學習基礎較差

由于東西部地區差異性較大,表現為預科生性格樸實耿直,缺乏做事的激情。很多人認為自己已經是南京農業大學本科生,沒有認清自己預科生的身份。而對“預科一年如何度過”這個問題,39%的學生表示“很迷?!?47%的學生說“沒想過”;24%的學生表示“要好好學,打好基礎”。由此可見,很多預科生在開學時就沒有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從而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筆者對預科班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情況做了調查,對于“學習是否是為了自己”,82.35%的預科生持基本贊同和完全贊同態度,只有13.72%的預科生持基本反對和完全反對態度,這說明大部分預科生對自己的學習動機是持端正態度的。在能否跟上老師的思路方面,64.71%的預科生認為自己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大多數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但是缺少主動和老師交流的意識,同時老師在課堂上能夠感覺出西部地區的生源基礎比內地的學生較差,這在今后升入本科還需要師生進一步努力,才能縮小差距。

(二)人際交往結構單一,自我調節日趨多元化

在民族地區文化的影響下,預科班學生更愿意活躍于本民族學生形成的“小團體”。以同民族、同地區為圈子的交往居多,男女生間交往很少,容易形成心理問題。問卷設計了七種自我調適方式,統計結果顯示,預科生最經常采取的方式是通過業余愛好來排遣抑郁情緒,占45.1%;其次是找人傾訴,占21.57%;借酒消愁的比例也很大,占25.49%。而從不采取的方式中,70.59%的預科班學生選擇心理咨詢。一方面說明他們遇到的問題大多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排解掉,能夠自我調適得當;另一方面也說明尋求心理咨詢的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而通常通過業余愛好和找人傾訴來排遣抑郁情緒。

(三)逐步淡忘民族思想,以內地生活環境為主體

針對遠離家鄉來到南京學習的預科生來說,他們面臨新的環境和漢族主流文化的壓力,從中可以看出在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同時適應漢族文化這方面,82.35%的學生持贊同態度,僅有11.76%的學生反對,少數民族學生還是很希望在文化方面和漢族同學融合,盡快適應在內地的學習。在與同學相處關系方面,絕大多數學生選擇選項1,認為自己能與班內的同學和諧相處,異眾比率達到52.94%。在交往密切的朋友方面,82.35%的學生愿意和誠實可靠的各民族同學交往,僅有3.92%的預科生選擇和本民族的同學交往,表明他們普遍對南京的氣候、飲食等生活環境已經適應。同時,92.13%的學生表示可以生活自理,說明大多數西部少數民族的學生基本上已經具備了在內地生活的自理能力。

四、進一步提升內地高校民族預科生教育管理水平的反思

(一)明確培養目標,采用“高四”的管理模式

南京農業大學經過各級部門的統籌規劃,專門為預科班學生配備了班主任、輔導員、教學秘書進行三級教育教學管理。教務部門、學工部門、預科生分管培訓部門每月召開一次會議,在三個部門的傾力合作下,《南京農業大學民族預科生管理辦法》《南京農業大學少數民族預科生培養方案》等系列文件相繼出臺,有效保障了預科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通過電話及QQ對已經畢業的寧夏大學內高班的學生進行回訪,了解他們當時預科班的實際情況,針對預科生普遍“混日子”的狀態制定教育管理對策。根據“嚴、愛、細”的原則,采用“高四”的管理模式進行教育管理,用嚴格的制度規范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從剛一進校就對學生強調合理定位自己,有力地做好高中和本科之間的銜接,探索出一套“高中的管理理念和大學的教育理念”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二)打造優良學風,加強朋輩引導

南京農業大學預科班嚴格實施早起自習、就寢熄燈、課堂管理、晚自習機制等制度:堅決執行晚寢熄燈管理,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特設預科學生專用自習室,要求學生統一簽到自習;成立班委會,制定《南京農業大學預科班規》等規章制度,從班委會、學習、宿舍衛生、晚自習、獎懲制度等方面嚴格要求,積極與每一個學生溝通,定期走訪宿舍,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這一系列措施的推行和堅持,培養了民族預科學生的優良學風,使其展現出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制定《南京農業大學預科班三好學生、單科優秀獎學金評選辦法》《南京農業大學預科班文明宿舍、優秀學生干部評選辦法》,以三好生和文明宿舍評選為契機推進學風建設和宿舍文化建設,在此項激勵下目前預科班整體學習風氣良好;在班團活動中邀請優秀本科生主動深入班級,關心同學的思想、生活、工作和學習,通過開展“客觀認識自我”主題講座、“走入大學,放飛夢想”預科生經驗交流會、“我與祖國共成長”少數民族演講比賽等系列典型引領活動,引導學生崇尚學習,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和感染預科班學生積極進取。

(三)講求以文化人,將思想引領貫穿教育全程

預科學生的培養,應把思想政治工作排在首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宗教觀和榮辱觀。在平時的班團活動中注意引入愛國主義教育,明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只有在祖國大家庭里,各民族才能擁有平等、尊嚴和榮譽。同時,以學習和實踐中國文化為契機,讓預科生認識到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才能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融入漢族同學中[3]。

首先,以入學教育為契機,邀請領導、專家為預科學生上黨課,詳細解讀黨的理論、方針、政策以及民族預科教育相關政策。其次,以教科培黨支部為龍頭,組織學生共同觀看《輝煌六十年》《我和我的祖國》等視頻,結束后分組討論暢所欲言談感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最后,以班級為基礎,以活動為載體,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通過開展中秋晚會、參觀南京博物院、民族文化大討論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內地文化育人,營造各民族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4]。

參考文獻:

[1]王利民,國策.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工作的難點及對策[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0,12(6):564-566.

[2]劉鐵雄,趙薇,秘金雷.民族預科教育高校自主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中南大學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7(1):49-53.

[3]謝玲,秀梅.新疆多民族地區大學生國家認同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探討[J].塔里木大學學報,2012(1):64-70.

[4]高茜.民族院校大學生民族意識調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9.

◎編輯 郭小琴

猜你喜歡
南京農業大學預科生預科
招生政策沒吃透會有多少損失?
中國首塊人造培養肉誕生
大作家
跟蹤導練(二)(6)
校園閱讀推廣實踐與創新
網絡環境下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預科生導讀服務初探
新疆高校加強預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
少數民族預科教育綜述
民族預科生寫作教學的對策探究
我館勤工助學的管理模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