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寧縣雜交水稻制種母本機插機收新技術推廣應用研究

2021-11-18 08:26范亦新凌延平張啟華盧福安
農機使用與維修 2021年11期
關鍵詞:建寧縣示范片機收

范亦新,凌延平,張啟華,盧福安

(1.三明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福建 三明 365000;2.寧化縣農業機械推廣中心,福建 寧化 365400;3.建寧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福建 建寧 354500;4.建寧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福建 建寧 354500)

0 引言

建寧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非常適合發展雜交水稻制種生產[1-2]。建寧縣是農業部認定的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也是全國制種面積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3-4]。2019年全縣制種面積達9 800 hm2,雜交水稻種子超3 200萬kg,面積、產量均占全國雜交水稻種子的10%,年產值達5億元以上,種子產業已成為建寧縣的主導產業。雜交水稻制種母本機械化育插秧收割技術是一項新興的農業機械化種田增效節本技術,該技術在建寧縣的推廣應用,促進了廣大制種農民增收,為推動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2]。

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制種勞動力缺乏,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已制約雜交水稻制種生產持續發展[2-6]。2016年以來,建寧縣推廣應用雜交水稻制種母本機插機收新技術,由于制種機插機收效益與傳統的人工插秧收割相比,不僅省工省時、節約生產成本、提高制種產量和生產效率,而且解決了農民“三彎腰”問題和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解決了制種農戶母本插秧用工多、勞動強度大、工效低、成本高等問題,推動了建寧縣現代種子產業的發展。

1 資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地點

建寧縣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116°30′~117°03′E,26°32′~27°06′N,地處閩西北邊陲,與江西省接壤,是福建省糧食主要產區之一。建寧是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縣域總面積1 718 km2,山地142 666.7 hm2,耕地18 373.3 hm2,轄5鄉、4鎮、92個行政村、7個社區居委會,2019年總人口約15.5萬,其中鄉村人口6.4萬,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 99.5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4億元,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的25.5%,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3.3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073元[2]。2016—2018年雜交水稻制種母本機插機收新技術在建寧縣客坊鄉、里心鎮、黃埠鄉、濉溪鎮、均口鎮、溪口鎮、伊家鄉、溪源鄉、黃坊鄉9個鄉鎮推廣應用,同時,在溪口鎮渠村村、均口鎮修竹村、黃坊鄉仍田村、黃坊鄉將上村、溪口鎮半元村、溪源鄉蔣坊村、溪口鎮枧頭村、濉溪鎮圳頭村、伊家鄉伊家村建立試驗示范點9個。

1.2 試驗方法

研究對象是推廣應用建寧縣雜交制種母本機插機收新技術,統計省工省力,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種子產量等數據,分析提高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情況。

1.3 數據分析

數據采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綜合統計分析、作表。

2 結果與分析

2.1 推廣應用情況

2016—2018年在建寧縣客坊鄉客坊村、里心鎮蘆田村、黃坊鄉黃坊村、濉溪鎮斗埕村和水西村、均口鎮修竹村、溪口鎮半源村共建立工廠化育秧示范點9個,投入資金540萬元。該技術通過建立母本機插機收典型示范片等方式,在建寧縣進行推廣應用,累計推廣面積10 855.3 hm2,早制、中制、秋制各稻作類型均有(表1)[2]。

2.2 技術分析

2.2.1 母本播種期應適時調整

由于制種母本機插采用軟盤育秧方式,經觀察記載對比,發現生育期比普通水秧延長約3天,為了確保父母本花期相遇,根據當地海拔高度,應對父母本的播差期進行適時調整[2,7-15]。

2.2.2 母本播種技術應落實好

一是先在母本播種前3~5天按畦寬1.5 m、溝寬0.3 m做好秧畦,然后在播種前1~2天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對畦面及畦溝噴灑消毒。二是機插育秧母本種子用種量增加[16]。每公頃用種子22.5~26.25 kg,比普通育秧水秧增加用種33.3%。三是在育秧時先將塑料軟盤雙片平鋪擺放在秧畦上,然后將過濾后稀泥倒入軟盤并刮平后立即播種,每個軟盤播芽谷約50 g,其他管理方式同水秧[2,15,17]。

2.2.3 科學田間管理

一是制種母本采取機插的大田必須田平泥爛,待泥漿沉實后即可插秧,在機插前2~3天施用N、P2O5、K2O總含量為40%的水稻專用肥(15∶15∶10) 450 kg·hm-2。二是制種母本機插秧苗具有早生快發和低節位分蘗特點,要根據病蟲情報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防治[2,15,17]。

2.3 作用

該項新技術2016—2018年在建寧縣推廣應用面積達10 855.3 hm2,不僅推廣速度快,而且還能帶來增產增收、提高種子產量和減輕勞動強度等方面作用。

2.3.1 提高母本產量

在各鄉鎮示范點建設中實施雜交水稻制種母本機插機收新技術措施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經田間試驗觀察,機插母本分糵速率加快,單叢最高苗數和有效穗數增加,抽穗集中,結實率增加,產量增加[15,17-21]。經專家組驗收,田間實割測產表明,示范片3年平均增產129.3 kg·hm-2,增產率達4.0%(表2)。

表2 雜交水稻制種母本機插機收示范點多年平均產量調查表 對照:人工插秧收割

2.3.2 節省育秧田地

建寧縣制種育秧主要采用稀泥育秧法培育機插秧苗,軟盤育秧的秧田和大田的比例為1∶100,而傳統育秧的秧田和大田比例為1∶12,秋制育秧節本優勢尤為明顯,每6.7 hm2可節約秧地0.4~0.5 hm2。

2.3.3 省成本提效率

雜交制種母本機插機收可采用乘坐式8行制種專用插秧機作業,效率約0.3 hm2·h-1,是人工插秧的40倍,在爭搶農時方面有人工無法相比的優越性;機械化插秧與收割較手工操作節約成本,經測算實際節約成本3 060 元·hm-2,機械化育插秧與收割受到廣大制種農戶的普遍認可,制種機插率逐年提高,制種機收面積逐年擴大[20-22]。

2.3.4 省勞力減強度

雜交制種母本機插機收新技術改變了人工彎腰插秧的歷史,制種農民利用現代農業機械種水稻,勞動強度大大減輕[19,23-24]。同時機插節省了大量勞動力,有效緩解了農忙季節勞動力緊張的矛盾,使外出打工的農民安心工作。這項技術可促進勞動力轉移,也可以促進水稻的規?;N植與產業化發展[19,25]。

2.3.5 減輕病蟲危害

機械化插秧采用寬行、淺栽,符合水稻生長的特性,秧苗帶土移栽,秧苗返青快、分蘗早、成穗多;其寬行、有序的特點,使水稻生長通風透光好,能有效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2.3.6 收益高回報快

在試驗階段,每臺插秧機每年可完成作業面積13.3 hm2,按1 200 元·hm-2作業收費,機手每年實現收入15 960元,扣除作業成本300 元·hm-2,年純收入可達11 970元。購買農業機械享受國家購機補貼后,機手購買1臺機動乘坐式插秧機約需8 000元,當年就可收回投資還略有盈余,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的機手作業面積大大提高,收入明顯增加。

2.4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2.4.1 經濟效益

2.4.1.1 制種戶增產

2016年專家組對建寧縣溪口鎮渠村、均口鎮修竹村、黃坊鄉仍田村等3個早制、中制、秋制6.7 hm2示范片進行了田間測產驗收,新技術應用示范片與同稻作同組合人工插秧收割示范片(CK)相比,平均增產128.0 kg·hm-2,加權平均增產率4.1%(示范片平均產量為3 235.0 kg·hm-2,人工插秧收割示范片平均產量為3 107.0 kg·hm-2);2017年專家組對建寧縣黃坊鄉將上村、溪口鎮半元村、溪源鄉蔣坊村等3個早制、中制、秋制6.7 hm2示范片進行了田間測產驗收,新技術應用示范片與同稻作同組的人工插秧收割示范片(CK)相比,平均增產131.5 kg·hm-2,加權平均增產率4.1%(示范片平均產量為3 317.5 kg·hm-2,人工插秧收割示范片平均產量為3 186.0 kg·hm-2);2018年專家組對建寧縣溪口鎮枧頭村、濉溪鎮圳頭村、伊家鄉伊家村等3個早制、中制、秋制6.7 hm2示范片進行田間測產驗收,新技術應用示范片與同稻作同組合人工插秧收割示范片(CK)相比,平均增產128.5 kg·hm-2,加權平均增產率3.9%(示范片平均產量為3 440.5 kg,人工插秧收割示范片平均產量為3 312.0 kg)。根據3年田間實割測產數據調查可知,新技術推廣示范片平均增產129.3 kg·hm-2,加權平均增產率4.0%[2]。

2.4.1.2 新增純收益

一是按新技術實施3年種子市場平均收購價15 元·kg-1測算,種子增加129.3 kg·hm-2,增加收益1 939.5元·hm-2;二是機械化插秧與收割較人工作業節約18天·hm-2,按當地實際用工費170元·d-1計算,減少收割工資約3 060元·hm-2;三是機械化插秧與收割較手工操作增加用種15 kg·hm-2,按當地實際種子平均售價80元·kg-1計算,增加成本1 200元·hm-2;四是經對制種烤房烘干種子新技術隨機抽9戶對不同組合不同稻作烤房烘干種子生產成本進行實際調查驗收,每個烤房烘干種子成本0.2 元·kg-1比人工曬種0.4 元·kg-1節約成本0.2 元·kg-1。新增烘干種子129.3 kg·hm-2,烘干種子成本0.2 元·kg-1,增加成本25.9元·hm-2,從雜交水稻制種母本機插機收與人工插秧(CK)對比計算,合計新增純收益3 773.6元·hm-2。2016—2018年該項新技術在建寧縣溪口鎮、濉溪鎮等9個鄉鎮累計示范推廣面積10 855.3 hm2,為全縣種子產業創新增加純收益4 096.4萬元。這項新技術示范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戶增產增收,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2.4.2 社會效益

該項新技術在建寧縣推廣應用,提高種子產量140.3萬kg,促進制種農戶增收4 096.4萬元,種植農戶取得明顯的社會效益,促進現代種子產業的發展。

2.4.3 生態效益

該項技術在建寧縣推廣應用,水稻制種秸稈機械收割粉碎后直接還田,提高農田肥力,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制種產業生態效益。

3 結論與討論

該項新技術經過3年在建寧縣均口鎮、溪口鎮等9個鄉鎮的示范推廣應用研究,實踐證明,制種生產過程中采用母本機插機收新技術,不僅能給制種戶帶來節本增效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而且能解決制種勞動力不足問題[23-26]。同時,該技術還是一項省工省力、農戶便于掌握和推廣應用的實用技術。收集了制種農戶在生產應用中存在以下問題,如機插母本秧苗深淺不適、株距設置不恰當和秧苗漏穴;發展機插秧受氣候影響較大,如果種植安排不合理,受秋寒低溫影響產量風險問題;由于機插秧秧齡短,抽穗期較常規手插秧遲,如果制種農戶選用的品種不合適,生育期偏長,在建寧縣后期如遇秋寒,雜交秈稻在9月10日前、兩系稻在9月15日前如不能授粉進入灌漿期,就有很大的風險,嚴重時可能顆粒無收;由于秋寒低溫影響母本灌漿,造成籽粒不飽滿,從而影響產量。針對以上問題,隨著制種組合的不斷更新,推廣專業技術人員要充分了解父母本的特征特性,科學制定制種方案,培訓熟練機手,同時也應高度重視母本機插機收中存在的問題,在今后通過改進并提高栽培管理及農業機械化水平進行解決。

(03)

猜你喜歡
建寧縣示范片機收
一張雪糕紙
建寧縣舉辦2021年就業創業政策培訓班
機收減損,顆粒歸倉,湖南早稻機收預計減少損失1.45億斤
記不住的鄉愁,更與何人說
全國小麥機收率96%創新高
全國麥收進度過半 主產區機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麥機收率達到98.1%
湖南今年推廣再生稻26.6萬公頃
●山西將創建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范片
建寧縣全力打響交通建設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