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充必大

2021-11-18 10:41王瑞來
史學集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宋史

(河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摘 要:? 研究南宋中期的歷史,無論中央政治,還是地域社會,乃至思想、文學,位至宰相的周必大,都是一位繞不過去的重要人物,而《宋史·周必大傳》則是研究周必大的最為基本的文獻之一。然而已有一定研究積累的周必大研究,對《宋史》本傳的研究則尚付闕如。其實,包括《宋史·周必大傳》在內的正史列傳,通過史臣的甄別取舍,在某種程度上說,內容要比出自私家的碑傳更為可信和豐富。在重視發掘新史料的同時,更應當重視基本文獻的解讀。透過解讀《宋史·周必大傳》,一個承平時代的士大夫的不平凡作為得以清晰浮現。其所關涉的各種事相,也為解碼南宋中期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線索。

關鍵詞: 南宋;周必大;宋史;宋孝宗;士大夫政治

南宋孝宗朝(1162—1189)時,盡管在孝宗即位前后宋金仍有戰事發生,但此后雙方一直處于相對和平的狀態。南宋立國江南后,在這一時期迎來了政治和社會都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恢復與文化發展都很顯著。周必大就主要活動于這一時期,并且走到了政界的最高層,擔任了人臣之極的宰相,展開了承平時期的作為。

《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傳》的基本史料源自周必大家族提供的行狀以及神道碑之類的傳記資料,除了出于資料排比以及抄錄刊刻發生的訛誤外,①

《周必大傳》是記載周必大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作為的最為集中且比較簡潔的文字,同時也是考察周必大的基本文獻。迄今為止,學界對周必大已有一定的研究積累,②但對《宋史》本傳的基礎研究還尚屬缺失。有鑒于此,本文以《宋史》本傳為主要線索,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考察“太平宰相”周必大的生平,對周必大的政治作為略加梳理,目的是把周必大作為一個剖面,為解碼南宋中期的歷史提供一個切入的途徑,以期引起研究者對常見基本文獻的重視。

一、“少英特”,“第進士”

嘉泰四年(1204)八月,周必大寫下平生最后一篇文章《廬陵縣學三忠堂記》,(宋)周必大《平園續稿》卷二○《廬陵縣學三忠堂記》,(宋)周必大撰,王瑞來校證:《周必大集校證》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第894頁。

未過兩個月的十月初一,便溘然長逝。所以《宋史·周必大傳》提到這篇文章時說,“蓋絕筆也”?!叭摇敝赋①n謚“文忠”的歐陽修、“忠襄”的楊邦乂和“忠簡”的胡銓?!端问贰肪鶠椤叭摇绷?,《歐陽修傳》載卷三一九,《楊邦乂傳》載卷四四七,《胡銓傳》載卷三七四。嘉泰七年(1207),朝廷賜予周必大與歐陽修同樣的謚號“文忠”。從此,廬陵鄉賢又多了一“忠”。 賜謚“文忠”,是在傳統社會對文臣極高的蓋棺論定,兩個字高度概括了得謚者的文學和政治成就。不僅歐陽修名副其實,周必大也實膺其謚。

北宋末年出生于官宦之家的周必大,襁褓之中便遭遇靖康之難,4歲時,父祖同時死于戰亂。他的童年時代在家鄉廬陵度過,13歲時母親去世,后跟隨擔任地方官的伯父生活。紹興二十年(1150),25歲的周必大在廬陵解試合格,次年進士及第,步入仕途。以上所述周必大早年事跡,均見于其子周綸所撰年譜,參見(宋)周必大撰,王瑞來校證:《周必大集校證》附錄卷六,第3173-3176頁。對周必大早年經歷,《宋史》本傳簡單地評價歸納為“少英特”和“第進士”。

進士及第入官后的周必大,跟其他進士一樣,在必經的初級官僚選人階段蹉跎了十年。這期間他在地方做過徽州戶曹、權雩都縣尉,周必大權雩都縣尉之事,《宋史》本傳、《周必大行狀》及神道碑均不載,在《周益國文忠公集》卷二一《省齋文藁》中載有周必大寫于紹興二十二年(1152)的《權雩都尉回交代嚴縣尉第啟》[(宋)周必大撰,王瑞來校證:《周必大集校證》,第299頁]。周綸撰周必大年譜時亦載有《宋史》本傳闕書履歷:“紹興二十二年壬申,是秋,齊述叛,公徙居于吉。冬,權州雩都縣尉?!盵(宋)周必大撰,王瑞來校證:《周必大集校證》附錄卷六,第3176頁]在都城臨安做過監行在太平和劑局門。其間,周必大還因鄰居失火被誣而丟官,應博學宏詞科之前,周必大初次遭遇仕途的重大挫折,本傳略而未書。周必大《詞科舊稿自序》詳載此事:“紹興丙子四月,予任行在和劑局門官,適乳媼姚氏病甚,問占黑象,其繇云藥不蠲疴,財傷官磨。困于六月,盍祈安和?此人數為予畫卦影,多驗。五月旦,姚媼果沒,深以六月為憂。迨晦日,同僚舉酒相慶,而是夕焚廬之禍作。初所居在漾沙坑,與運屬王某共席屋數椽,動息相聞。王夜醉奏圊,其婢插紙燈于壁,火燃而走,延燒首及予家。老幼已熟寢,比驚悟,小兒方在襁褓,僅能挈之以逃,生計一空。其實被焚才數十室,而周樞密茂振麟之為著作佐郎,亦與焉。其從叔方崇執法殿中,而馮舜韶為監察御史,宰相欲媚方崇,張大其事,以為茂振地,自三省、樞密院至三衙皆致銀絹;未閱月遷著作郎,隨擢起居舍人。時臨安帥韓尚書仲通知火自王氏,以其為馮舜韶妻弟,不敢問,執予小童,抑使伏辜。于是三省勘會,周某系見任官,不能謹防火燭,致延燒民居,理宜懲戒,有旨放罷。朝士多勸予訟冤,力既不敵,又卦影明言財傷官磨,豈復尤人?”[(宋)周必大撰,王瑞來校證:《周必大集校證》,第1289頁]李壁所撰《周必大行狀》詳載此事:“登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第,授徽州司戶參軍,改差監行在和劑局門。與運屬王其姓者共席屋數椽,王不戒于火,延燒及公家。官知火自王氏,以其連姻臺察不敢問,執公蒼頭,抑使伏辜,公坐是免去。朝士勸公直之,公不校也?!盵(宋)周必大撰,王瑞來校證:《周必大集校證》附錄卷二,第3233頁]又應制科博學宏詞科合格而東山再起,《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二之一四載:“紹興二十七年二月九日,禮部貢院言,試博學宏詞科,左迪功郎周必大考入下等,減二年磨勘?!眳⒁妱⒘盏刃|c:《宋會要輯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5501頁。擔任了建康府學教授。后來召試館職,周必大成為秘書省正字,終于脫離選人行列,進入中層官僚序列,從此走向更高的層次,展開了承平時期的一番作為。

二、掌制生涯:“意卿止能文,不謂剛正如此”

召試館職,高宗看到周必大的策問,十分欣賞地說:“掌制手也?!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1965 頁。意思是說,這才是起草詔令制誥的行家里手。后來即位的孝宗,初次見到周必大就說,我以前讀過你的文章,把你的近作拿來給我看看?!端问贰繁緜鬏d:“孝宗踐祚,除起居郎。直前奏事,上曰:朕舊見卿文,其以近作進?!保ǖ?1965頁)《宋史》本傳還記載孝宗“喜其精洽”,到了“欲與之日夕論文”的程度。

《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傳》,第11967頁。兩代皇帝的欣賞,加上本人的才華,讓周必大在召試館職后的很長時期內從事這種文字工作。斷斷續續,從中書舍人一直做到翰林學士承旨,這是詞臣的最高位?!端问贰繁緜饔涊d道:“必大在翰苑幾六年,制命溫雅,周盡事情,為一時詞臣之冠?!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8頁。其實,周必大擔任學士之職不止六年。李心傳就寫道:“渡江后,周益公再入凡九年,胡端明二入跨六年,久次者止此二公而已?!保ㄋ危├钚膫髯?,徐規點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九《國朝學士再入三入者》,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79頁。周必大自己也如是說:“內制之官有四:曰權直院,曰直院,曰翰林學士,曰承旨?;蛘蚣?,前后十年而遍為之?!保ㄋ危┲鼙卮螅骸队裉妙惛逍颉?,(宋)周必大撰,王瑞來校證:《周必大集校證》,第1465頁。就是說,周必大擔任過詞臣所有的職務。

在士大夫政治之下,掌制的文人是士大夫中的翹楚,不僅在文壇居于領袖地位,從翰林學士進一步升遷就會進入政治中樞,成為執政乃至宰相。對于這一事實,四庫館臣認識得很清楚:“宋代掌制,最號重職,往往由此致位二府?!保ㄇ澹┯垃專骸端膸烊珪偰俊肪砥呔拧队裉秒s記》提要,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683頁。以前筆者曾考察過北宋真宗一朝的翰林學士,足以證實四庫館臣的說法。參見王瑞來:《代王言者——以宋真宗朝翰林學士為中心的考察》,本書編委會編:《漆俠先生紀念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189頁。周必大在仕途上走的就是這樣一條標準的路徑。

無論是中書舍人,還是翰林學士,在士大夫政治傳統之下,宋代的皇帝秘書并不只是被動地接受皇帝指派起草詔制,對一些認為不妥的人事任免,有擔當的起草者還會提出自己的意見。當意見不被采納時,甚至會拒絕起草。在周必大的秘書生涯中,至少經歷了兩次大的文書風波。最初的一次就是作為權中書舍人、給事中的周必大繳駁孝宗潛邸舊僚龍大淵和曾覿知閤門事的任命。這讓剛剛即位的孝宗自尊心很受打擊,認為是有人背后煽動的結果。他十分氣惱地說,這在高宗時代不過是件小事,怎么會有人敢抗拒呢?對此周必大反問,陛下的意思是說,我們不以對待太上皇的態度來對待陛下了?于是便提出辭職。

這種直接跟皇帝對抗的行為,需要有犧牲自己政治生命的勇氣。不過,具有高度政治責任感的宋代士大夫大多不乏這種勇氣,而這種抗爭行為,就像北宋的范仲淹當年的抗爭一樣,反倒會贏得輿論的同情,并帶來政治聲譽。就連孝宗也安慰周必大說:“朕知卿舉職,但欲破朋黨、明紀綱耳?!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6頁。意思就是說,我知道你是盡職,但我這樣做是要立規矩。盡管如此,對提出辭職的周必大,孝宗還是順勢調離朝廷,給了個主管臺州崇道觀的閑職。

其實在此事之前,周必大還做了一件令孝宗吃驚的事情?!端问贰繁緜鬏d:“權給事中,繳駁不辟權幸。翟婉容位官吏轉行礙止法,爭之力?!敝鼙卮蟮倪@一舉動讓孝宗感到很意外,他對周必大講:“意卿止能文,不謂剛正如此?!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6頁。孝宗沒想到擅長文字的周必大居然這樣剛直。貌似得罪了皇帝,反而獲得了好印象。做了七八年閑職,周必大還是被召回朝廷,又兼任權中書舍人,做了皇帝的秘書。不過,他很快就遭遇第二次文書風波。由于反對任命張說、王之奇為簽書樞密院事,周必大再度被貶放到外地擔任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的祠祿官這一閑職。

宋朝這種祠祿官制度,其實往往是皇帝或主導朝廷的政治勢力放逐異議者的一時權宜的方式,也是對異議者表示抗議辭職后的處置方式。宋代盡管黨爭頻發,但祠祿官的設置則是士大夫政治對政治異議者實施保護的一種制度設計。祠祿官只是被安排遠離了政治中心,但俸祿不減,官職照升。

抗命請祠,這種政治抗議對于官員個人來說,不啻以自己的政治生命做的一種政治賭注。北宋的宰相呂蒙正曾跟太宗說過讓旁邊的大臣心驚肉跳的話:“臣不欲用媚道妄隨人主意,以害國事?!薄端问贰肪矶濉秴蚊烧齻鳌?,第9147頁。由此可見宋代士大夫的風骨。周必大也繼承了這種傳統,不過,作為頂級文人的周必大把這個意思說得更為文雅:“以道事君,蓋恥同于嫵媚;有猷告后,每務竭于忠精?!保ㄋ危┲鼙卮螅骸吨芤鎳闹夜肪戆税恕顿R兵部楊尚書椿啟》,(宋)周必大撰,王瑞來校證:《周必大集校證》,第1266頁。

在宋代士大夫政治的背景下,士論這種政治輿論具有任何政治勢力都不敢無視的力量,對政治異見也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北宋的范仲淹因政爭三次被貶官,卻被士論稱之為“三光”,是說一次比一次光彩。(宋)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范文正公以言事凡三黜。初為校理,忤章獻太后旨,貶倅河中。僚友餞于都門曰,此行極光。后為司諫,因郭后廢,率諫官御史伏閣爭之,不勝,貶睦州。僚友又餞于亭曰,此行愈光。后為天章閣、知開封府,撰百官圖進呈,丞相怒,奏曰,宰相者所以器百官,今仲淹盡自掄擢,安用彼相,臣等乞罷。仁宗怒,落職貶饒州。時親賓故人又餞于郊曰,此行尤光。范笑謂送者曰,仲淹前后三光矣?!保ㄖ腥A書局1984年版,第78頁)周必大也同樣,“必大三請祠,以此名益重”?!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8頁。因反對任命張說、王之奇為簽書樞密院事的高層人事任命而被再度貶放的周必大,跟站在同一立場抵制任命的侍御史李衡、右正言王希呂、給事中莫濟一起,為當時的士論所稱許,臨安有人還專門寫了一首《四賢詩》加以贊揚?!端问贰肪砣拧稹独詈鈧鳌份d:“時給事中莫濟不書敕,翰林周必大不草制,右正言王希呂亦與衡相繼論奏,同時去國,士為《四賢詩》以紀之?!保ǖ?1948頁)這令人聯想到北宋蔡襄為聲援范仲淹而相繼被貶謫的歐陽修、余靖、尹洙寫下的那首《四賢一不肖》詩?!端问贰肪砣稹恫滔鍌鳌份d:“范仲淹以言事去國,余靖論救之,尹洙請與同貶,歐陽修移書責司諫高若訥,由是三人者皆坐譴。襄作《四賢一不肖》詩,都人士爭相傳寫,鬻書者市之,得厚利?!保ǖ?0397頁)北宋的政治傳統在南宋得到了充分的延續。周必大死后,當時人寫的祭文就評價說:“玉堂之廬,草制代言。繳奏詞頭,直聲凜然?!保ㄋ危┲鼙卮螅骸吨芤鎳闹夜犯戒浘硪?,(宋)周必大撰,王瑞來校證:《周必大集校證》,第3117頁。

周必大在外做閑職的第二年就被孝宗召回朝廷,五年后又讓周必大這個“掌制手”以禮部尚書的身份兼任翰林學士,不久更是升任翰林學士之首的翰林學士承旨。做到這一步,進入執政中樞只是時間問題了。

對擔任詞臣的周必大,孝宗除了有“剛正”的評價,還說過“卿不迎合,無附麗,朕所倚重”?!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8頁?!安挥稀笔侵覆磺庥匣实?,“無附麗”是指不與權勢人物結黨。正是這兩點令周必大贏得了孝宗的尊重與信任。

不僅在人事任命上,周必大“不迎合”,對于皇帝個人的不當行為,周必大也會不加避諱地諫諍?!端问贰繁緜鬏d:“上日御球場,必大曰:固知陛下不忘閱武,然太祖二百年天下,屬在圣躬,愿自愛。上改容曰:卿言甚忠,得非虞銜橛之變乎?正以仇恥未雪,不欲自逸爾?!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8頁。這是對皇帝踢球娛樂可能會出現的安全問題提出的勸誡。周必大是因有前車之鑒才對孝宗提出勸誡的。幾年前的乾道五年(1169),孝宗就曾因練習射箭,弓弦繃斷而眼睛受傷,很長時間都無法上朝?!端问贰肪砣摹缎⒆诩o》乾道五年載:“五月己巳,帝以射弩弦斷傷目,不視朝?!保ǖ?46頁)不過,周必大還是先把孝宗夸獎了一下才提出勸告的,畢竟還要照顧到作為皇帝的自尊心。

從宋太祖開始,宋朝的很多皇帝都喜歡踢球這項運動。在金星近前星這種所謂不吉利的星象出現時,周必大跟孝宗說希望勸阻太子跟武士一起踢球。孝宗讓周必大去講,周必大加以拒絕說,太子是你的孩子,你讓他去做的事,我怎么能讓他違抗命令,陛下不讓他做就是了。從《宋史》本傳的這一記載,也可以看出周必大處事的分寸感。

在擔任詞臣期間,周必大兼任經筵侍講,承擔起君主教育的任務。程頤講過,“天下治亂系宰相,君德成就責經筵”。(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三,元祐元年三月辛巳條,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9031頁。在士大夫政治的背景之下,士大夫從先秦文獻中汲取思想資源,從前朝或當代政治中總結經驗教訓,以各種方式引導君主自律,防止皇帝從士大夫政治的軌道上脫逸。早在北宋真宗朝就全面實施了君主教育的經筵講讀。參見王瑞來:《“君德成就責經筵”——〈玉牒初草〉所見君臣互動考察》,《社會科學戰線》,2020年第6期,第103-116頁。在孝宗接受經筵講讀時,周必大就告訴孝宗:“經筵非為分章析句,欲從容訪問,裨圣德,究治體?!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5頁。意思是說,我們給陛下上的不是學術課,而是道德課和政治課。因此,經筵也自然成為君臣談論時政的場所?!端问贰繁緜鬏d:“侍經筵,嘗論邊事,上以蜀為憂?!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5-11966頁。對此,周必大就回應說:“蜀民久困,愿詔撫諭,事定宜寬其賦?!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6頁。

有一次孝宗在選德殿召見周必大等人,出示手詔,“舉唐太宗、魏征問對,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優劣,苦不自覺,命必大等極陳當否”。周必大為此上書,有針對性地指出時弊所在:“陛下練兵以圖恢復而將數易,是用將之道未至;擇人以守郡國而守數易,是責實之方未盡。諸州長吏,倏來忽去,婺州四年易守者五,平江四年易守者四,甚至秀州一年而四易守,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蘇!”《宋史》本傳記載了周必大上書后孝宗的態度與處理結果:“上善其

言,為革二弊?!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7頁。作為社會精英的士大夫,得益于科舉實現地位上升者為多,許多人來自社會下層,又接受傳統的重民思想,因此,大多能體恤民間疾苦,并不高高在上。北宋的范仲淹是這樣,南宋的周必大也是如此?!端问贰繁緜饔涊d,周必大在成為翰林學士之后,“久雨,奏請減后宮給使,寬浙郡積逋,命省部議優恤”。又載:“江、湖旱,請捐南庫錢二十萬代民輸,上嘉之?!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8、11967頁。

“宰相須用讀書人”,(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七,乾德四年五月乙亥條,第171頁。在士大夫政治之下,重文之風盡管自北宋到南宋有了上百年的歷史,但士大夫們依然一直強化著這種風氣,從而維護士大夫政治的根基。在周必大擔任秘書少監、兼直學士院,兼領史職時,孝宗修改任命制詞,引漢宣帝事。周必大趁機上奏說:“陛下取漢宣帝之言,親制贊書,明示好惡。臣觀西漢所謂社稷臣,乃鄙樸之周勃,少文之汲黯,不學之霍光。至于公孫弘、蔡義、韋賢,號曰儒者,而持祿保位,故宣帝謂俗儒不達時宜。使宣帝知真儒,何至雜伯哉?愿平心察之,不可有輕儒名?!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6頁?;实鄄惠p儒,士大夫便能在政治上處于主宰地位。

汲引同道,培養人才,讓主宰政治的士大夫層永遠保持血液新鮮,也是有遠見的宋代士大夫的關注所在。在兼任太子詹事時,周必大回顧歷史,上奏說:“太宗儲才為真宗、仁宗之用,仁宗儲才為治平、元祐之用。自章、蔡沮士氣,卒致裔夷之禍。秦檜忌刻,逐人才,流弊至今。愿陛下儲才于閑暇之日?!敝鼙卮蠹骋瞬诺囊粋€具體例子,就是向孝宗極力推薦了后來成為東南三賢之一的呂祖謙。當孝宗問起呂祖謙是否能文時,周必大回答說:“祖謙涵養久,知典故,不但文字之工?!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8頁。

“必大在翰苑幾六年,制命溫雅,周盡事情,為一時詞臣之冠”,這是《宋史》本傳對周必大擔任詞臣的總結性評價?!爸泼鼫匮拧币课淖中摒B,“周盡事情”則要靠政治上通達的嗅覺與敏銳的觀察?!端问贰繁緜饔涊d了兩件周必大擔任詞臣時涉及宋金關系的事情。一是“金索講和時舊禮,必大條奏,請正敵國之名,金為之屈”。二是書寫通使國書?!摆w雄使金,赍國書,議受書禮。必大立具草,略謂:‘尊卑分定,或較等威;叔侄親情,豈嫌坐起!上褒之曰:‘未嘗諭國書之意,而卿能道朕心中事,此大才也?!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8、11966、11967頁。還沒等告知國書要寫的內容,周必大就把孝宗想要表達的意思說得清清楚楚,這的確需要敏銳的觀察和見識。

三、和而不同:“三省本未可輟卿”

在成為學士之首翰林學士承旨的第二年,周必大便升任相當于副宰相的參知政事。從此在政治中樞,周必大從參知政事,到知樞密院事、樞密使,又到右丞相、左丞相,整整十年,貫穿了孝宗在位的后期,一直到光宗即位。

在權相林立的南宋,周必大的政治作為似乎顯得不那么突出耀眼,很像是一個循墨守位的“循吏”。的確,與變化劇烈的時代不同,承平之時缺乏大起大落的波瀾,政治家的形象也很難鮮明特立。不過,周必大身處的時代,在紹興和議之后,盡管短期經歷了完顏亮南侵和隆興北伐,但多數時期宋金關系穩定,是南宋建立后迎來的第一個和平安定的發展時期。而周必大的作為,在筆者看來很像北宋澶淵之盟以后的宰相王旦。王旦被稱為“平世之良相”,(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九○,天禧元年九月乙酉條,第2080頁。而周必大也被宋人稱作“太平宰相”,

(宋)羅大經撰,王瑞來點校:《鶴林玉露》甲編卷五《扈載》,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91頁。這其中就顯示出許多共性。

進入中央政治核心,因國內國外事務紛繁,周必大日理萬機,而且執政集團內外的人事關系由于牽涉各種利益,也顯得格外復雜。被孝宗譽為“剛正”的周必大剛而有柔,總是能夠妥善地處理好各種關系??鬃铀f的“和而不同”,一直被認為是處理政治關系的理想境界,但由于人性固有的弱點,實際上很難做到。周必大對一些人或事,也有自己的不滿。不過,無須公開爭辯之事,他只是在私下的文字中發泄一下而已,很少有鋒芒畢露的直接交惡。比如他對左相王淮以及后來做到宰相的留正都私下流露過不滿,但他從未讓這種不滿呈現在表面。

關于“和而不同”的問題,《宋史》本傳就載有孝宗與剛成為參知政事的周必大的討論:

上曰:“執政于宰相,固當和而不同。前此宰相議事,執政更無語,何也?”

必大曰:“大臣自應互相可否。自秦檜當國,執政不敢措一辭,后遂以為當然。陛

下虛心無我,大臣乃欲自是乎?惟小事不敢有隱,則大事何由蔽欺?!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8、11969頁。

對此,“上深然之”?!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6、11968、11969頁。周必大如是說,同時也向這方面努力?!端问贰繁緜饔涊d一件事:“久旱,手詔求言。宰相謂此詔一下,州郡皆乞振濟,何以應之,約必大同奏。必大曰:‘上欲通下情,而吾儕阻隔之,何以塞公論?”《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傳》,第11969頁。宰相擔心一旦下詔求言,各地都會提出賑災救濟的要求,中央無法應對,就想約周必大一同上奏,阻止孝宗下詔,對此周必大則表示了不同意見。他說皇帝希望下情上傳,而我們卻加以阻止,怎么來應付可能招致的輿論抨擊呢?

不僅和而不同,周必大在處理政事中還顯示出攬責任怨?!端问贰繁緜鬏d:“有介椒房之援求為郎者,上俾諭給舍繳駁,必大曰:‘臺諫、給舍與三省相維持,豈可諭意?不從失體,從則壞法。命下之日,臣等自當執奏。上喜曰:‘肯如此任怨耶?必大曰:‘當予而不予則有怨,不當予而不予,何怨之有!上曰:此任責,非任怨也?!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9頁。這段記載講到,有個通過皇后的關系求官的人,孝宗很反感,可能是顧慮到皇后的關系,不好直接拒絕,就想傳話給中書舍人和給事中,用繳駁的方式提出反對意見。周必大對此表示了反對,他認為言官和行政的三省是互相制約關系,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不宜傳話。如果傳話不被聽從則很沒面子,聽從了又破壞了法制。他說等到任命下達的時候,我們直接反對就行了。這樣做等于是替孝宗解圍,孝宗高興地說,你難道就不怕被埋怨嗎?周必大回答說,該給的不給會被埋怨,不該給的而不給,有什么可埋怨的。

孝宗很依賴周必大,在任命周必大為知樞密院之后,對周必大說:“每見宰相不能處之事,卿以數語決之,三省本未可輟卿也”,《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傳》,第11969頁。就是說在執政核心中周必大是不可或缺的。繼而周必大又擔任了樞密使。在主管軍政期間,文人周必大也有不俗的表現,妥當地調撥軍隊駐防,創設了諸軍點試法的訓練方法。周必大去世后,朝廷討論周必大的謚號時,考功郎官許奕在《覆謚》中提到不多的幾件周必大的具體事跡,就有這件事:“創行諸軍點試之法,其在外則復解發之制而親閱之,天下于是知朝廷不一日忘武意?!保ㄋ危┲鼙卮螅骸吨芤鎳闹夜犯戒浘砣?,(宋)周必大撰,王瑞來校證:《周必大集校證》,第3117頁。此外,采用透明度高的軍隊將領任命方式,以及在與夏國結盟抗金問題上持重穩健的處理,都在《宋史》本傳中留下了記錄。特別是與夏國結盟抗金這件事,讓孝宗感慨地說周必大,“卿真有先見之明”?!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70頁。

孝宗對周必大的欣賞,有一件軼事很形象地反映出來。還是在周必大擔任翰林學士的時候,孝宗望著他遠去的清癯背影,對身旁的內臣慨嘆:“好一個太平宰相,可惜恐怕不會長壽?!薄耳Q林玉露》甲編卷五《扈載》:“近時周益公長身瘦面,狀若野鶴,在翰苑多年。壽皇一日燕居,嘆曰:‘好一個宰相,但恐福薄耳。蓋疑其相也。一老珰在傍徐奏曰:‘官家所嘆豈非周必大乎?上曰:‘爾何知?曰:‘臣見所畫司馬光像,亦如必大清癯。上為之一笑。未幾,遂登庸,為太平宰相,與聞揖遜之盛。出鎮長沙,退休享清閑之福十有余年?!保ǖ?1頁)

淳熙十四年(1187),深受信任的周必大被任命為右丞相。從隆興和議之后,宋金無戰事,面對長期的和平狀態,周必大告誡孝宗說:“今內外晏然,殆將二紀,此正可懼之時,當思經遠之計,不可紛更欲速?!狈€健經遠,不欲輕率變更,正是周必大的行事風格,這跟北宋的王旦也很相似?!靶阒萜驕p大軍總制錢二萬,吏請勘當,必大曰:‘此豈勘當時耶?立蠲之”?!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70頁?!端问贰繁緜鞯倪@一記載,也反映了周必大的穩健。這種穩定軍心的處理方式,與南宋晚期賈似道實行苛刻的打算法形成鮮明對比。

擔任右丞相的周必大再次強調了政治上“和而不同”的重要性?!端问贰繁緜鬏d:“封事多言大臣同異,必大曰:‘各盡所見,歸于一是,豈可尚同?陛下復祖宗舊制,命三省覆奏而后行,正欲上下相維,非止奉行文書也?!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70頁。上下相維,互相制約,是傳統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個特征。

周必大擔任右丞相期間,經歷的一件大事是太上皇宋高宗的駕崩。對于高宗駕崩,有人提議依照顯仁皇太后去世的先例,遣三使前往金國通報,周必大反對說:“今昔事殊,不當畏敵曲徇?!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70頁。在南宋國勢漸強的背景下,周必大主張對金轉向比較強硬的立場。不久,在金國賀正的使者到來時,有人主張孝宗穿淡黃袍接見,周必大堅持讓孝宗以喪服縞素就帷幄引見。在和平的年代,對于高度漢化的金國,這也是一種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

高宗去世后,多年的掣肘盡管消失,但孝宗的恢復之志也被時光消磨殆盡,加以還要根據隆興和議向新即位的金國幼主稱叔,這些都讓孝宗萌生退意。在退位之前,周必大被升任為左丞相,達到了從政的頂峰,人臣之極。然而,頂點也是終點,在主持新君光宗即位不久,周必大便因政敵攻擊而被罷免。當然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也是宋朝沿襲的一種政治傳統。不過,罷免總是需要理由,政敵的攻擊便成為罷免的理由。在光宗在位期間,周必大除了短期實際出任過判潭州的地方官之外,其余的幾次任命都被他推辭,一直擔任醴泉觀使這樣的祠祿官閑職。其間還因舉薦的官員貪污受賄而被牽連,從國公降為郡公。當然,以示薄懲之后,旋即恢復了原有地位。

寧宗即位后,周必大還應詔求直言而上書,“奏四事:曰圣孝,曰敬天,曰崇儉,曰久任”,《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傳》,第11971頁。隨后便請求退休致仕。慶元元年(1195),周必大正式退出官場。不過,政治并沒有放過周必大,他依然成為政爭所利用的棋子,被卷入政爭的漩渦?!安家聟巫嫣┥蠒堈D韓侂胄,逐陳自強,以必大代之”。因此遭到了權臣韓侂胄所指使的御史彈劾,“嘉泰元年,御史施康年劾必大首唱偽徒,私植黨與,詔降為少?!??!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71頁。按,據《宋史》卷三八《寧宗紀》所記,本傳“偽徒”當為“偽學”之誤。

盡管周必大作為政治家,并不以理學見長,但由此開啟的慶元黨禁,依然把周必大視為罪魁之一?!端问贰繁緜鬏d:“自慶元以后,侂胄之黨立偽學之名,以禁錮君子,而必大與趙汝愚、留正實指為罪首?!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71頁。周必大沒有等到黨禁完全解禁的那一天,于嘉泰四年逝去。不過,年輕的寧宗還是給了周必大極高的死后哀榮,不僅贈太師,還賜謚文忠。后來寧宗還遵照祖宗法,題篆墓碑曰“忠文耆德之碑”。

結 語

以上,主要依據《宋史·周必大傳》,屢述了周必大的政治生涯。其實,被賜謚“文忠”的周必大還有作為文人的一面。他一生筆耕甚勤,留下了多種著作,《宋史》本傳說:“著書八十一種,有《平園集》二百卷?!薄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72頁。據筆者考證,周必大的著作可能并沒有達到81種之多,但最后由其子周綸整理編纂后流傳至今的文集,則的確有200卷之鉅。周必大的著作,在其生前便有刊行流傳。后人整理的文集收錄了周必大的主要著作,但由于當時的現實考量以及編輯者未曾寓目等原因,還有所遺漏,在現存南宋以來的文獻中還間有發現集外佚文。王瑞來《周必大集校證》輯有《佚文》一卷。

有關周必大生平,存世的史料為數不少。作為原始史料,比較集中的有周必大之子周綸所撰《宋故左丞相少傅贈太師益國周公墓志》(宋)周綸:《宋故左丞相少傅贈太師益國周公墓志》,高立人編:《廬陵古碑錄》,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10頁。和《周益國文忠公年譜》、周綸撰《周益國文忠公年譜》原載于清歐陽棨刊本《周益國文忠公集》卷首,《周必大集校證》收錄于附錄卷六。樓鑰先后所撰兩通神道碑《宋故少傅觀文殿大學士致仕益國公食邑一萬五千六百戶食實封五千八百戶贈太師謚文忠周公神道碑》《宋故少傅觀文殿大學士致仕益國公贈太師謚文忠周公神道碑》,樓鑰撰《宋故少傅觀文殿大學士致仕益國公食邑一萬五千六百戶食實封五千八百戶贈太師謚文忠周公神道碑》,載于清歐陽棨刊本《周益國文忠公集》附錄卷四,又見《攻媿集》卷九三,題為《少傅觀文殿大學士致仕益國公贈太師謚文忠周公神道碑》。樓鑰撰《宋故少傅觀文殿大學士致仕益國公贈太師謚文忠周公神道碑》,載于清歐陽棨刊本《周益國文忠公集》附錄卷五,又見《攻媿集》卷九四,題為《忠文耆德之碑》。兩通神道碑碑文《周必大集校證》收錄于附錄卷五。以及李壁所撰《周必大行狀》李壁撰《周必大行狀》,載于清歐陽棨刊本《周益國文忠公集》附錄卷三,《周必大集校證》收錄于附錄卷二。等。這些原始史料成為宋朝國史、亦即后來《宋史·周必大傳》的直接來源。不過,上述主要來源于周必大家人的史料盡管在敘述官職行歷的基本事實方面比較準確,但也存在著碑刻史料共通的問題,即在評價方面的虛美隱惡。進入國史的家狀碑刻,雖然多被因襲,但亦有當時史臣的鑒別取舍。關于這一點,我們將周必大的家狀碑刻文字與《宋史》本傳加以比較,其間的詳略有無,正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史臣的立場。例如《宋史》本傳中周必大反對過的張說反而推薦周必大的記載,就不見于任何碑志?!端问贰肪砣乓弧吨鼙卮髠鳌?,第11968頁。綜合而言,包括《宋史·周必大傳》的正史列傳,在某種程度上說比出自私家的碑傳更為可信。這一認識也成為我解讀《宋史·周必大傳》的因素之一。

當然,受史源所限,宋朝國史列傳也不可能全面具象傳主,還原一個歷史人物的基本真實,除了行狀、碑志以及正史列傳,還須竭澤而漁,挖掘全部相關史料,特別是有文集存世的歷史人物。其文集中的“夫子自道”,就極有可能透露出隱情秘事。如周必大在文集中對同時擔任左丞相的王淮就頗有微詞,而這些卻在任何傳記資料中都沒有反映。

在承平時代,周必大從科舉登第一步步走向了政治金字塔的頂端。他一生的作為,可謂是中規中矩的“循吏”,缺少大起大落的波瀾。其實,歷史的長河并不總是波瀾壯闊,平靜流淌才是常態。在士大夫政治的大環境之下,承平時期的士大夫之于政治,正是這樣的作為。因此,我們將周必大的政治作為與他生活的時代結合起來觀察,則可以發現其所具有的典型性。周必大字子充,充而必大,周必大充實的一生,實現了他對名字的期待。責任編輯:孫久龍

The Pol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Zhou Bidas Biography in the History of Song Dynasty

WANG Rui lai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China

)Abstract:When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Middle Southern Song Dynasty, Zhou Bida(周必大)who had been the prime minister was an very important person, no matter what the research field is concerned, for example, central politics, regional society, and even ideology and literature. Zhou Bidas Biography in the History of Song Dynasty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literatures for research on him. However, there is still lack of the study of Zhou Bidas Biography. In fact, to some extent, the official biographies, including Zhou Bidas biography in the History of Song Dynasty, are more credible and informative than the biographies of private inscriptions. While re exploring new historical material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essential literatures. Through interpreting Zhou Bidas biography in the History of Song Dynasty, the extraordinary deeds of a scholar bureaucrat in the peace time can clearly emerge, and various events in which he involved also provide valuable clues for decoding the history of the Middle Southern Song Dynasty. Key words: Southern Song Dynasty; Zhou Bida(周必大);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

Emperor Xiaozong of Song Dynasty(宋孝宗);Scholar bureaucrat politics

DOI:10.19832/j.cnki.0559-8095.2021.0040

收稿日期:2020-10-20

作者簡介:朱英,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史。

① 《上海市商人組抗日救國會》,《時報》,1932年1月21日,第1張第4版。

② 《上海商人救國協會章程》,《商人救國》創刊號,1932年12月16日,第15頁。

猜你喜歡
宋史
孝母
試論田錫政治家、文學家的歷史淵源
《宋史·盛度傳》勘誤一則
淺析如何將四時之美滲透到生活教育之中
簡析高考試題對宋朝史的考查
南宋文人王庭珪寓居湘西時間考論
《宋史·文天祥傳》述評
朝鮮王朝正祖君臣的“宋史”認識與《宋史筌》之修撰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義莊考
《婺書》與《宋史》中的鄭剛中傳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